習近平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十大重要論點

2021-01-09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一系列精闢論述。近日,《紅旗文稿》刊發題為《習近平同志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十個重要論點》的文章,梳理了習近平關於為什麼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樣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的論述,總結了十個論點。全文如下: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圍繞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一系列精闢論述,深刻回答了為什麼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樣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特別是站在時代高度,對改革進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理論思考,將中國共產黨的改革理論的系統探索推向了新的高度。其中,最重要的是下述十個論點。

1. 改革地位論:

兩個「關鍵一招」。「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100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這一重要論述揭示了改革開放在當代中國發展中的決定性意義和關鍵性意義。

回顧歷史,改革開放決定了當代中國的命運。正是我們黨深刻總結改革開放前30年歷史經驗教訓,實現了改革開放這一次偉大覺醒,打出了改革開放這「關鍵一招」,才讓中國人空前之近地迎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中國夢的曙光。展望未來,改革開放更決定著民族復興的前途命運。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一屆黨中央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靠什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鄧小平同志強調改革開放的基礎性意義,他曾指出:「改革的意義,是為下一個十年和下世紀前五十年奠定良好的持續發展的基礎。」習近平同志則強調改革開放是「關鍵一招」,進一步提升了改革開放對民族復興的關鍵性意義。

2. 改革時態論:

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習近平同志強調,改革開放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繁重的事業,必須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幹下去,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這是從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高度,對改革開放持久性的時態規律作出的科學結論。

「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的論述,將中國共產黨關於改革開放的長期性認識發展為持久性認識。強調改革的持久性,既是對歷史實踐的總結,也是對未來奮鬥的期許,它是對國內外圍繞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會不會變的疑慮作出「永遠不會變」的肯定回答,是對社會上的種種模糊認識作出的「中國的改革開放永遠不會停滯」的鄭重表態。這一論斷展示了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展示了黨中央深謀遠慮、責任擔當和繼續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的堅定信念,勾畫出了中華民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黨的事業繼往開來、薪火相傳、與時俱進的壯闊前景。

3. 改革定力論

明確政治定位。習近平同志強調,改革必須「保持戰略定力,保持政治堅定性,明確政治定位」;「我們的改革開放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我們的改革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前進的改革,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習近平同志關於明確改革政治定位和保持戰略定力的論述,為我們在紛繁複雜的形勢下推進改革指明了政治遵循。

習近平同志關於改革戰略定力的論述,內容十分豐富,一是「兩個死路一條」的論斷,即不實行改革開放只有死路一條,搞否定社會主義方向的「改革開放」也是死路一條;二是「兩個保持」的要求,即「保持戰略定力,保持政治堅定性」;三是「兩個防止」的警示,即「不僅要防止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也要防止落入『西化分化陷阱』」。

4. 改革任務論:

建立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習近平同志指出:「從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國社會主義實踐的前半程已經走過了,前半程我們的主要歷史任務是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並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改革,現在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後半程,我們的主要歷史任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兩個半程」的論述具有深邃的歷史和戰略眼光,闡明了建立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這一改革新的歷史任務和長遠戰略目標,明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方位。

習近平同志關於改革新的歷史任務的論述,一是提出了制度現代化任務,豐富了現代化的內涵。過去講的現代化,主要內涵是「四個現代化」。習近平同志鮮明地提出制度現代化任務,這是理論和實踐上的重大升華,標註了中國現代化的新高度。二是闡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歷史任務,即建立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1992年,鄧小平同志提出用30年的時間,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今天,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形成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從主觀上看,我們具備了這樣的實踐經驗基礎;從客觀上看,這是改革進程向前拓展的必然要求。把建立完備的制度體系確立為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歷史任務,表明我們黨對改革任務認識的深化和系統化。

5. 改革目標論:

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習近平同志強調:「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就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提出,不僅豐富和深化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內涵,更重要的是闡明了改革的性質和根本任務,明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抓手和總方向。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改革根本方向與根本路徑的有機統一。「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改革的根本方向;「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改革的根本路徑。黨的十八大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與制度「三足鼎立」的格局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布局,標誌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形成,這是中國30多年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成果,下一步要堅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如何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路徑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30多年的改革開放實踐充分說明,只有堅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才能實現現代化;只有適應國家現代化總進程,不斷提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才能妥善應對和解決現代化進程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問題,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斷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水平是一個國家有序運行、健康發展、持續上升的重要條件,現代社會的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有著時代的內涵和要求。我們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是西方模式的簡單照搬,而是要按照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一要求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同時,「治理體系」不是獨立體系,而是黨的執政體系、國家管理制度體系、現代社會治理體系的有機統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治理體系。

6. 改革特徵論

全面的系統的改革和改進。習近平同志強調:「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統籌推進各領域改革」,「這項工程極為宏大,零敲碎打的調整不行,碎片化修補也不行,必須是全面的系統的改革和改進,是各領域改革和改進的聯動和集成」。這些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階段性特徵。

從習近平同志的論述中,可以發現全面深化改革相對於前35年改革的幾個階段性特徵。一是「統籌」,即不是單個領域體制的調整和修補,而是各個方面體制與制度的深度革新,是全方位的改革和改進。二是「系統」,即不是各個領域體制改革的單向推進,而是各領域、各層次、各環節改革的系統推進。三是「集成」,即不是止步於改進體制機制,而是要著眼於制度聚合與集成,形成總體性的制度成果和制度文明。

7. 改革方法論:

尊重改革規律。習近平同志指出:「改革開放是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必須堅持正確的方法論,在不斷實踐探索中前進」。「必須從紛繁複雜的事物表象中把準改革脈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規律」。這些論述,是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論的重要遵循。

習近平同志關於改革方法論的論述十分豐富,包括強調在總體方法上注重改革「三性」,即「必須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強調在思想方法上要處理好「五個關係」,即「處理好思想解放與實事求是的關係、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的關係、頂層設計與摸著石頭過河的關係、膽子大與步子穩的關係、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強調在推進方法上要處理好政策「五大關係」,即把握好「整體政策安排與某一具體政策的關係、系統政策鏈條與某一政策的關係、政策頂層設計與政策分層對接的關係、政策統一性與政策差異性的關係、長期性政策與階段性政策的關係」。

8. 改革推進論

有序推進「五要」。習近平同志強調,全面深化改革,必須樹立「五要」新思維,即要正確推進改革,要準確推進改革,要有序推進改革,要協調推進改革,要自覺維護中央大政方針的統一性嚴肅性。這一重要論述,進一步明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方向、優先順序、推進時機等基本原則,對於確保正確、準確、有序、穩妥推進改革,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五要」新思維繼承和發展了黨的改革推進理論。一方面,明確了改革推進的方向性、穩妥性、有序性、耦合性、嚴肅性。改革不僅要注重思想方法、設計方法、操作方法,還要注重推進方法,這是全面深化改革階段性特徵轉換的必然要求。「五要」新思維進一步明確了改革的聚焦點、時間點、立足點、關聯點,實現了全面深化改革方向指引、力度掌控、順序理清、重點把握、能動性發揮的有機統一。另一方面,有助於形成自上而下、頂層設計、部門協調、高層推動的改革推進體系。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個自上而下設計和推進落實的過程。正確、準確推進改革,是自上而下、頂層設計的改革要求的體現;協調推進改革,是實現改革最大綜合效益的重要保障;自覺維護中央大政方針的統一性嚴肅性,是改革的基本遵循。這五個方面,既注重發揮部門和地方改革的創造性、積極性,又堅定了改革的方向性、原則性,構成一套縝密的改革推進體系。

9. 改革動力論:

黨的領導與改革合力。習近平同志強調:「改革開放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必須堅持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堅持在黨的領導下推進。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和黨的領導的統一,緊緊依靠人民推進改革開放。」這一論述深刻闡明,只有在加強黨的領導和緊緊依靠人民相結合的情況下,才能形成強大的改革動力,打贏全面深化改革這場攻堅戰。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建立更高層面的領導機制。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負責改革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就是為了更好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保證改革順利推進和各項改革任務落實。這既說明領導力度是空前的,也表明我們黨已經形成了新的改革領導體制。當今中國正在加速轉型,在經濟多元、利益多樣的前提下,黨的執政環境已發生了深刻變化。全面深化改革要最大限度集中群眾智慧,把黨內外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廣泛團結起來,把國內外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充分調動起來,匯合成推進改革開放的強大力量。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以最大公約數的思想方法研究問題、解決問題,聚合眾力、融合眾智,就將形成強大的改革合力和持久的改革動力。

10. 改革擔當論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習近平同志強調:「改革面臨的矛盾越多、難度越大,越要堅定與時俱進、攻堅克難的信心,越要有進取意識、進取精神、進取毅力,越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全面深化改革,啃硬骨頭、涉險灘,更需要領導幹部敢於擔當,尤其要牢固樹立進取意識、機遇意識、責任意識。」習近平同志關於改革擔當的這些論述,向全黨指明了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責任,向全社會表明了我們黨迎接改革攻堅「大考」的堅強決心,蘊含著激勵改革信心和勇氣的強大能量。(作者:趙凌雲,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蘇娜,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生)

相關新聞

盤點:讀習近平從政路上4本著作 汲取理政智慧

解碼「習式語言」三大秘訣:形象比喻、俗文俚語、詩文引用

習近平為何特別強調「新型智庫建設」?

【特別關注】習近平總書記最受關注的10個新論斷

習近平四國之行凸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外交戰略

習近平的網絡觀: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

習近平的法治觀:依法改革依法反腐 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相關焦點

  • 全面深化改革的哲學方法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治國理政考驗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我們要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就必須不斷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指導分析全面深化改革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 丁酉雞年,讓全面深化改革的脈搏激蕩中國
    全面深化改革肩負的一個重要歷史使命,就是確保今後幾年時間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到21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隨著初六春節長假結束,丁酉雞年正常上班序幕由此掀開。新的一年,以什麼樣的狀態投身改革,以什麼樣的作為深化改革,已經成為關係發展全局的重大課題。  責任在肩,唯有真抓實幹,方能不辱使命,不負重託。
  • 交通部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召開2018年第一次會議
    本網訊 4月3日,交通運輸部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召開2018年第一次會議,傳達學習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精神,總結2017年交通運輸改革工作,研究部署2018年工作要點和部機構改革等有關工作。
  •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五:決定當代中國命運...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   五、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  ——關於全面深化改革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序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一
  • 吳敏燕 | 習近平關於文化建設重要論述的邏輯理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高度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實高度,緊緊圍繞文化強國建設的戰略目標,不斷深化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形成了關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
  • 深刻認識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的重大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一個主題鮮明、內容豐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的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具有豐富的時代內容和思想內涵。
  • 做新時代改革工作的「行家裡手」——王軍:全面深化改革戰線上的...
    他從2014年至今一直活躍在潼關縣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戰場上,說他是一名「老兵」,一方面是因為他從全面深化改革機構成立以來到現在一直奮鬥在縣域改革工作一線崗位上;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從一名什麼也不懂的「改革新人」到現在成為全縣乃至全市改革系統的「行家裡手」,他就是縣委改革辦副主任王軍---潼關縣全面深化改革戰線上的
  • 習近平40句經典話語,為新時代改革開放指引方向
    全面深化改革,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重要著力點。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在不同場合多次談改革,話開放。其中,許多經典話語擲地有聲、意蘊深遠,為新時代改革開放指引了方向!在新時代,中國人民將繼續自強不息、自我革新,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敢於向頑瘴痼疾開刀,勇於突破利益固化藩籬,將改革進行到底。  ——2018年4月,習近平應邀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並發表重要主旨演講時指出  ◆ 3. 我們要勝利實現既定戰略目標,就要堅定不移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不移走改革開放這條正確之路、強國之路、富民之路。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在邏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總體布局指的是包括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戰略布局指的是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 深化改革 繪就育人新篇 銳意進取 譜寫杏壇華章
    ■關鍵詞:會議編者按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等多個文件。習近平總書記還對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作出重要指示,在科學家座談會等重要會議上就教育發表重要講話。
  • 解讀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的重要講話
    一以貫之全面從嚴治黨——解讀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的重要講話1月1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
  • 盤點習近平重要講話中我們有共同記憶的...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12月18日上午10時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發展是硬道理」……這些耳熟能詳的詞句在習近平的講話中具有重大意義,值得細細研讀。
  • 習近平的32字改革方法論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習近平3月24日上午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三次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  這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一個重要的議題是,就有關主要負責同志親力親為抓改革落實聽取了匯報,並對各級主要負責同志親力親為推進改革做出了更高的要求。
  • 《中國夢的解析》(習近平 著)
    18、2014年3月25日,習近平在法國《費加羅報》發表署名文章,首提中國夢和法國夢: 中國已經進入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發展新階段,正在通過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致力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 習近平教你五種思維方式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講話,蘊含了馬克思主義政治家的戰略思維、歷史思維、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的戰略思維突出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善於從全局視角謀劃問題。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調研考察時,首次完整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問題。
  • 習近平談黨的自我革命
    ——習近平  今年6月,中央政治局就「牢記初心使命,推進自我革命」舉行第十五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越是長期執政,越不能忘記黨的初心使命,越不能喪失自我革命精神。  關於黨的自我革命,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談到,今天我們進行了梳理,供大家學習。
  • 習近平同志《論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主要篇目介紹2020年12月17日...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輯的習近平同志《論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一書,收入習近平同志2012年12月4日至2020年11月16日期間關于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文稿54篇。現將這部專題文集的主要篇目介紹如下。    《以科學理論指導全面依法治國各項工作》是2020年11月16日習近平同志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講話的要點。
  • 2015年度媒體關注十大榜單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199IT | 中文互聯...
    其中,十大新聞熱點中,再次出現了「網際網路+」,而此前多個不同機構發布的年度熱詞榜單,無一例外都將其納入。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十大「習」語中,不僅包含市民耳熟能詳的「新常態」、「中國夢」等,還有「蠻拼的」這個網絡熱詞。十大新舉措中,「新環保法」、「全面二孩」佔據前兩名,而十大「痛」點的榜首為「擁堵」。
  • 《習近平用典》篤行篇
    實幹精神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注重落實是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習近平總書記在履新之初就向全黨鄭重宣示「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從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把「形式主義」列為「四風」之首,矢志根除虛浮作風;到全面深化改革強調「把抓落實作為推進改革工作的重點」,致力實現改革藍圖,強調實幹、注重落實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鮮明品格。  「不幹,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
  • 習近平關於改革開放論述中的這些用典 意義非凡
    習近平反覆強調,「既敢於出招又善於應招,做到『蹄疾而步穩』」,這是全面深化改革應該始終堅持的方法論。權衡大小急緩,才能分清主次;做到上情下達、內外有別,才能有條不紊。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每個領域的改革都與其他領域的改革相關聯,牽一髮而動全身、一子落而全盤活,單兵突進、孤軍深入就會顧此失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