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2014年至今一直活躍在潼關縣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戰場上,說他是一名「老兵」,一方面是因為他從全面深化改革機構成立以來到現在一直奮鬥在縣域改革工作一線崗位上;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從一名什麼也不懂的「改革新人」到現在成為全縣乃至全市改革系統的「行家裡手」,他就是縣委改革辦副主任王軍---潼關縣全面深化改革戰線上的「老兵」。2014年以來,他個人先後多次被市委政研室(改革辦)評為全市改革工作先進個人、全市調研工作先進個人;潼關縣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連續多年位列全市第一方陣。
統籌規劃,把穩改革「方向盤」
從改革元年到關鍵之年,他始終牢牢把握正確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高起點謀劃,強措施推進,駕馭和引領著全面深化改革的航程,形成了全面布局、多向突圍的整體態勢,以劈波斬浪之勢前行。近年來,他先後修訂完善了《縣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工作規則》《專項組工作規則》《辦公室工作細則》等規章制度;科學謀劃了改革要點,逐級建立了《改革任務臺帳》、《專項組任務臺帳》、《試點亮點臺帳》、《縣級領導包聯重點改革任務清單》;制定印發了《關於加強縣委全面深化改革專項組工作的意見》,逐步形成了各負其責、相互配合的改革工作責任體系。實行縣級領導包聯全覆蓋,建立了《縣級領導包聯重點改革任務清單》,對具有全局性和牽引作用的改革事項領銜攻堅,保證了重大改革有序有效實施。七年來,潼關縣先後推出627項改革任務,基本完成,標誌性、引領性、支柱性的改革任務大部分推出,主體框架基本搭建完成,總體進度基本符合預期。
建章立制,用好改革「指揮棒」
建立領導小組、專項小組、牽頭單位「三位一體」大督察機制,集中督察抓推進,專項督察補短板,部門自查促落實。先後制定印發了《潼關縣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督察考核辦法》,修訂完善了《2019年度縣委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績效考核指標》,建立了縣委改革辦集中督察抓推進、專項組聯絡員單位專項督察補短板、牽頭單位自查促落實「三位一體」的大督察機制。同時還創新督察方式,組織各專項組之間開展交叉檢查,與專項組進行聯合督察,提高改革工作年度績效考核分值,以考核結果為依據,落實相應的獎懲舉措,形成制度落實的完整閉環,通過督察「利劍」打通關節、疏通堵點,切實做到「改革推進到哪裡、督察就跟進到哪裡」,努力推動全縣改革工作落地落實。
創新調研,當好改革「參謀部」
堅持把調查研究作為發揮參謀輔政的重要手段,創新調研「三個環節」。一是抓好全縣重點調研課題的確定。每年縣委改革辦與縣委政研室圍繞縣委中心工作及年初縣委改革工作要點,每年及時制定印發《潼關縣重點調研課題的通知》,進一步落實好縣級領導、相關部門承擔的重點調研課題;二是抓好縣級領導包聯改革任務的調研。每年聚焦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重點改革,由每名縣級領導幹部領銜包聯一項重點改革任務進行集中攻堅、重點突破,進一步夯實了領導責任。三是抓好優秀調研成果的宣傳推廣。每年對收集的調研報告進行修改完善、總結提煉,做好調查研究的後半篇文章,加強了調研成果的轉化運用。2020年,累計收集調研報告41篇,推薦發表23篇。同時,個人先後主筆的調研報告、總結提煉的經驗材料20餘篇分別在改革內參、中國改革網、中國報導網等主流網站刊物發表。其中撰寫的《潼關縣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實踐與探索》調研報告在陝西調研與決策刊發;《「小縣城」辦「好教育」的潼關經驗》在中國教師報刊發;《潼關「三化同步」探索鄉村治理》典型經驗,被中國改革網、中國報導、渭南交流等刊物相繼採用;《潼關縣「三區共建」探索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在中國改革內參刊登。
在他的努力奮鬥下, 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潼關縣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亮點紛呈、特色鮮明,多項改革工作走在全省全國前列。其中獨具潼關特色的「醫養結合」新型養老模式進入全國「醫養結合」80強;創新建立「城市黨建日」共駐共建制度,入選「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司法局榮獲全國人民調解工作先進集體稱號,成為我市唯一獲此殊榮的縣級司法局;太要供銷合作社成功創建了國家級,代字營鎮成功創建了省級「基層社標杆社」;「創建功能支部推動農村改革發展」工作模式,榮獲2016年度「陝西組織工作改革創新獎」二等獎;「一村一法律顧問」典型成功經驗在全省推廣,2016年全省現場會在我縣召開;打造了潼關戶籍管理改革新模式,受到了省市各級業務部門的充分肯定,戶籍通辦改革成為全省首家;獨具匠心實施的「五個免費」,探索出了極具特色的「潼關改革模式」,作為一個國家資源轉型試點縣,實現了「小縣辦出大民生」的目標;國家級資源轉型試點縣、秦王寨村莊變社區改革試點、教師「無校籍」管理、中小學校長職級制等一批省市重點改革項目取得新突破,形成了一批可複製推廣經驗,較好發揮了示範、突破、帶動作用。
改革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是全黨一項重要工作,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國夢的關鍵一步。因此,他將在今後的工作中繼續奮戰在全面深化改革戰線上,身先士卒、真抓實幹、勇於創新,讓全縣人民得到更多的實惠、有更多的「獲得感」,讓人民生活得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