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雙春年」嗎,農村俗語:「雙春兼閏月,結婚好時年」,一年兩次立春,有啥說法嗎?
今天是12月16 日,還有半個月就進入2020年了,此時一些新的「萬年曆」也已經出爐了。我們這裡的農村人有一個習慣,都是在新年到來的時候,去購買一本新的「萬年曆」來看一下,順勢查看一下今年的運程。這不在農村裡的老父親就讓我回家時候,買回一本「萬年曆」以方便查詢。
等我把「萬年曆」買回家後,由於好奇自己就簡單的翻閱了一下,卻發現在2020年有兩個立春,我們那裡叫做「打春」。原來是農曆的2020年(即是鼠年)居然是「雙春年」,頓時我也是很好奇:這農村俗語:「雙春兼閏月,結婚好時年」,一年兩次立春,有什麼說法嗎?
2020年的「雙春年」都是什麼時候?
「雙春年」的意思是,在一年之中發生兩次立春。在有「雙春年」後,當然也有「無春年」,而「無春年」的意思則是一年中沒有一次立春的出現。
而我剛剛去查了一下日曆,在2020年(農曆鼠年)確實有兩次立春,一次是農曆的正月十一日,而另一次則是在農曆的臘月二十二日。即是一個立春在農曆鼠年的月初,而另一個立春則是在農曆鼠年的月底。但是按照農曆的算法,農曆一年是360天,為什麼會出現「雙春年」現象呢?
為什麼會出現「雙春年」的現象呢?
世界的日曆都是按照陽曆來記錄時間的,而陽曆則是按照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規律制定的,地球公轉一周是365天、是12個月、也是一年。而這陽曆365天是非常固定的。而陰曆則是按照月亮的盈虧變化的規律制定的。即是以月球繞行地球一周為一月,而每月初一為新月十五為圓月。因此古人們通常稱這種曆法為陰曆。但是這十二個陰曆月有三百五十四天左右。
而我國的曆法卻是陰曆和陽曆相結合的陰陽曆。但是來說,這陰曆和陽曆是有時間差的,古人們為了解決著時間差問題,則增設了陰曆閏月的方式來解決陰陽曆之間的平衡。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出現下一年中有13個月的現象,而2020年(農曆鼠年)就有了兩個立春,即是「雙春年」。
農村俗語:「雙春兼閏月,結婚好時年」鼠年有兩次立春,有什麼說法呢
按照農村老俗話的說法:「雙春兼閏月,結婚好時年」,這意思是說,如果在某一年中遇到兩個立春,那麼在這一年結婚時非常吉利的。如果某一年中沒有出現兩個立春,而這一年就是「寡婦年」。而寡婦大家也是比較好理解的,指的是在古代沒了丈夫的女人,而這女人一輩子是守寡的。所以根據古人的說法,在「雙春年」結婚時非常吉利的,而在「無春年」結婚不是很吉利的。
但是「千裡一俗語」,我國面積這麼大,而各地的風俗人情又不同,因此也就出現了另一句俗語,按照一些地方俗語的說法是:在「雙春年」是有二度春的含義,就是結婚兩次的意思,按照古人的說法也是不宜結婚的。但是筆者認為,這「雙春年」和「無春年」都是陽曆和陰曆之間是古人們根據陰曆和陽曆之間的平衡,而人為安排的結果,這個結婚的事情是無關的,所以人們也不要在糾結了,只要兩個人感情好,什麼時候都是「雙春年」的。
總上來說
通過上述分析來看,在2020年(農曆的鼠年)確實出現了「雙春年」的現象。而這「雙春年」也是古人們的人為決定的,而和是否能結婚的問題是沒有任何瓜葛的。所以來說,我們在研究農村俗語的時候,一定要以科學的方法來解讀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