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生命之橋」:北京安貞醫院心外「高手」顧承雄做夢都在琢磨手術

2021-01-11 京報網

從華佗的麻沸散,到扁鵲的四診法,人類文明史上許多偉大的發明均與醫學相關。為救人於病痛,一代代醫者奮力創造著一項又一項醫學奇蹟。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外科六病區主任顧承雄就是這樣一位充滿創新智慧的醫者。

在這些「神技」助力下,被譽為「亞洲第一刀」的他,同時也是一名發明家,個人擁有30項首創的醫療創新技術。由他主刀的心臟外科手術至今已超過2萬例,其中冠心病外科手術17000餘例,手術成功率高達98%……


顧承雄在手術臺上

顧承雄在手術臺上

1 拜師歐洲「第一高手」

手術室裡,伴隨心電監護儀持續發出的「嘀……嘀」聲,顧承雄指揮護士開始操作儀器,為所搭的橋血管測試流量。此時,數據顯示,患者的橋血管搏動指數及其流量均在正常範圍內。這意味著手術成功了!此時,距離這臺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手術核心操作開始,僅過去了不到半小時。

「他的手術不僅速度快,而且術中出血少,創口縫合技術精準。做得太漂亮了!」說起顧承雄,凡是親眼見過他搭橋手術操作的國內外同行,無不交口稱讚。

人們很難想像,在20多年前,這位大師級的冠脈搭橋高手,也曾有過「談搭橋而色變」的青澀歲月。

所謂冠脈搭橋術,就是用自體血管連接在狹窄的冠狀動脈遠端與主動脈之間,建立旁路,使血液從新的「橋血管」中流過,供應缺血的心肌。

這座「生命之橋」,初「架」之時,異常艱難。那時候,冠脈搭橋術對國內心外科醫生而言,還是提起來就頭疼的新技術。不僅病人怕搭橋,醫生頭也大,心外科醫生一聽說要做冠脈搭橋手術,頭一天早早就要睡覺,第二天起床後連早飯都要吃得格外飽,因為一臺手術一做就是十幾個小時,結果卻往往並不樂觀。

1994年,哪怕是國內較早引進冠脈搭橋手術的北京安貞醫院,總共也才做了13例冠脈搭橋術,其中大多數還都是邀請國外醫生完成的,手術死亡率高達38%。

眼看著生命一分一秒流逝,卻救不回患者。這種無力感,無時無刻不在折磨著顧承雄。

1994年,35歲的他遠赴義大利米蘭聖多納多醫院,此行只有一個目的——學習歐洲先進的冠脈搭橋技術。

他有幸師從當時全歐洲做冠脈搭橋手術的第一高手梅尼康蒂教授。當時,這位心臟外科醫生幾乎享譽全球,由他經手搭的每一根橋,平均用時6分30秒,準得像是走表一樣,成功率更是高達99%。

老師每次上臺,僅完成手術關鍵部分的操作,在這不長的時間裡,顧承雄每一次都不錯眼珠地仔細觀察,從每根橋的搭法,到每一次進針出針……他努力將每一個動作和細節記在本上,印在心裡。

在冠脈搭橋術中,開胸取乳內動脈,是手術的第一步,也是一項對外科醫師要求很高的技術。乳內動脈極細且脆,直徑大約只有2毫米,取血管時必須防止損傷,在血管吻合時,既要讓米粒大的吻合口保持通暢,又不能直接鉗夾……

在義大利時,顧承雄的第一臺手術就是從取乳內動脈開始的。他深知,自己一旦失手,絕不會再有第二次上手的機會。於是,每一步,他都小心翼翼地操作,儘可能做到最好……在義大利的半年時間裡,他一共取過70多條乳內動脈,無一例失手。

漸漸地,作為手術第一助手,顧承雄每天要上三四臺手術。從取乳內動脈、取靜脈、建立體外循環、拆除體外循環,到關胸縫皮……許多操作都要由他一人完成。

天天泡在手術臺上,顧承雄常常錯過吃飯時間,有時一頓早飯一直撐到夜裡。國外飯館都關門早,有時實在餓得不行,他就從冰箱裡拿幾個冷饅頭,就著熱水湊合一頓。求知若渴的他,憑著這股子「拼命三郎」的幹勁兒,堅持了半年時間。

回國時,他體重掉了十幾斤,可心裡想的卻是:這點辛苦,若能換回更多患者的生命,值!

2 手術中「悟」出的發明

1995年,顧承雄帶著自己花3000多美金購置的搭橋器械回到祖國,開始主攻冠脈搭橋手術。

科技發展需要原創動力,醫學亦然。對顧承雄而言,創造力是激發生命活力的血液。

在不少冠脈搭橋術中,開胸取乳內動脈是避不開的一項基本功。深知這一操作的難度,回國後,顧承雄嘗試自己畫圖、設計出一種冠狀動脈搭橋術的輔助器械——獲取乳內動脈的胸骨牽開器。

這一醫療器械在填補國內空白的同時,大大提高了手術成功率。很快,由他發明製作的胸骨牽開器不僅拿下了國家專利,還被一家公司相中,轉化成了商品,在全國許多醫院推廣應用。這款紅極一時的胸骨牽開器,在北京安貞醫院一直沿用至今。

回國第一年,顧承雄做了37例冠脈搭橋術,成功地將手術死亡率從38%降到4%以下;到了1997年,由他主刀的冠脈搭橋年手術量已經過百;1998年,他又創造了連續189例冠脈搭橋手術無死亡的紀錄……這在當時中國心臟外科領域,是非常令人震驚的成績。

當手術經驗積累到足夠豐富時,擅長鑽研的顧承雄又萌發了新想法。

當時,藉助體外循環進行冠脈搭橋手術正處於國際主流。手術中,患者心臟處於停跳狀態,醫生會藉助體外循環機將人體的靜脈血引出體外,進行人工氣體交換、溫度調節和過濾,再泵回人體內……

然而,這項技術除了止血困難,還給患者體內注入幾千毫升的溶液,患者身體要經歷降溫、升溫的過程……手術時間長不說,還一直處於心臟停跳的休克狀態,有可能給患者的腦部、肺部以及其他多臟器帶來損傷。

「能不能在患者心臟跳動情況下,用更小的生理創傷來完成冠脈搭橋手術?」顧承雄開始了新嘗試。

當年,醫學界對醫療器材的使用還沒那麼嚴格,顧承雄開始嘗試製作「心臟固定器」。他找來一種比較粗的電線,手工彎成直角壓板一樣的形狀。這個簡易的純手工版「心臟固定器」,可以在手術中將患者的心臟進行局部固定……

就這樣,1996年10月,他用自製固定器成功地為一名單支冠脈病變的冠心病患者完成了全國首例非體外循環下的冠脈搭橋術。

「有了這個『心臟固定器』,在開胸手術中,就能讓心臟位置相對固定並減少心臟跳動對手術的影響。手術過程無需再給病人『放血』,只經歷開關胸就可以,手術效率得到了明顯的提高。」顧承雄說。

1999年,這一技術在安貞醫院推廣應用,一時間,採用非體外循環下的冠脈搭橋術一度佔全院此類手術比例的70%至80%。如今,北京安貞醫院最多一年可以做5000例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位居心臟外科單中心世界第一。

3「稱霸江湖」背後的堅守

「如果把心外科比作武林,顧主任絕對算是心外江湖中的絕世高手。」這是學生們給顧承雄的評價。

他一天最多連做9臺冠脈搭橋手術,最多的一次搭了9根橋,最快的一根搭橋僅用時2分30秒……事實上,由他創造的許多紀錄,至今無人能破。

做心臟手術,醫生不單要有一手「絕活兒」,還要有爭分奪秒、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連上9臺手術那天,顧承雄從早晨8點一直站到第二天凌晨4點。當最後一個病人被送到醫院時,他已經非常疲憊。那是一名做支架手術時突發血管破裂的患者,當時已出現急性心梗。

「那種情況必須馬上手術。做醫生的,絕對不會放著生命垂危的病人不管……」顧承雄常說,「每一臺手術後面都關乎著一條生命和一個家庭。所以,我們要盡最大努力降低手術的死亡率,讓患者能活著出去,還能活得很好。」

在顧承雄的辦公桌上,總能看到攤開的記事本,上面不僅有繪製精巧的冠狀動脈圖,還細心地用各種符號標記出病變位置、嚴重程度、處理方案等。多年來,這樣的記事本他已用了幾十本,摞起來足有半人高。用他的話說,患者情況各不相同,只有記錄清楚了,才能給患者提供精準的治療。

有一次,從醫院小兒心內科病房轉過來一名冠脈長了血栓的8歲男孩。孩子原本是個練武術的功夫小子,身體素質很不錯,可突然有一天開始,男孩只要稍微一跑動,心臟就會絞痛……男孩不得不放棄心愛的武術,隨父母踏上求醫之路。

後來,通過冠脈造影檢查,男孩被確診為川崎病。當時,他的冠狀動脈近端出現了瘤樣擴張,血管裡面都被血栓堵死了,心肌缺血很嚴重,需要儘快實施冠脈搭橋手術。

然而,男孩的血管只有1毫米粗。在冠脈搭橋術的教科書上明確規定,血管至少要有1.5毫米粗,否則這個「橋」就算搭了也很可能通不了。

病床上的男孩隨時可能發生心梗。到底救不救?救!在顧承雄心裡,從來沒有第二種答案。

手術臺上,男孩的心臟在胸腔裡有力跳動著。在2.5倍的手術放大鏡下,顧承雄手執堪比頭髮絲的超細縫合線,一針一線,小心翼翼地縫合……別看只有十幾針,縫深了容易堵,縫淺了會出血,必須針針精準到位。那次,他一共給男孩搭了兩根橋,都非常暢通。如今,當年的小男孩已經在安貞醫院隨訪6年,身體恢復得很好。

生命可貴,留住患者的生命,有時就要敢於醫術上突破。

顧承雄曾遇到一位存在冠脈遠端瀰漫性病變的複雜冠心病患者。這個中年男子的動脈血管就像一大把蜘蛛腿一樣,細得很,且動脈粥樣硬化使血管幾乎變成了實心。顧承雄形容這簡直像「大蔥」變成了「筷子」,導致「橋」無處可搭。

這種病人放到國內外其他地方,醫生們都無計可施。但顧承雄不甘心,他冥思苦想,希望盡一切努力挽救這個生命。

「可不可以讓冠狀靜脈來運輸動脈血呢?」他腦子裡突然靈光一現:把靜脈「引走血流」的功能變為「輸血」,就能幫助心肌細胞重獲來自動脈血的氧和其他營養,避免因缺血而壞死。

於是,他設計出了手術方案——阻斷心中靜脈的血液回流,並跟橋血管連接在一起,這樣一來,血流方向就倒過來了,飽含氧氣的動脈血就可流入供應心肌氧氣的毛細血管網裡去……在具體操作中,因靜脈壁非常薄,如果血流量太大,很容易導致血管壁破損,因此,他還為這種特殊手術制定出可控制的安全的血流量範圍值,絲毫不敢有半點馬虎……

就這樣,一臺原本根本不可能完成的手術被他拿下,患者也在他的手術刀下重獲新生。

此後,這一由顧承雄首創的「瀰漫性冠脈病變的橋血管末端吻合」新技術,開始用在許多複雜冠心病患者身上,至今已有300餘例患者接受了這一術式,患者5年生存率高達90%。這項「顧氏」技術還被編入歐洲心血管病外科方面的專著《ARTERY BYPASS》一書,分享給全世界的心臟外科醫生。

4 只為加入「寥寥無幾」

這些年的職業生涯留給顧承雄許多印記——手臂上泛黃的特殊膚色,是被碘伏消毒液長期浸染而成;長年戴著手術放大鏡在無影燈下手術,他的視力受到一定損傷,早早就戴上了老花鏡……

今年61歲的他已經到了退休的年紀,卻始終放不下他鍾愛一生的手術臺。

他每天依舊步履匆匆,奔走在門診、病房和手術室之間。空餘時間還要讀文獻、寫論文,帶著學生們埋頭做課題……就連晚上做夢,他還在琢磨手術中的難點,想著搞點發明創造。

最近,他又投入到一項有關移植靜脈橋血管分子牆技術的研究中。

在冠脈搭橋手術中,按照一般規律,靜脈橋的10年通暢率往往只有50%左右。這意味著,冠脈搭橋手術10年後,患者的「靜脈橋」有50%的概率會堵掉。一想到自己的患者中年齡最小的僅有8歲,顧承雄就很揪心。

靜脈橋為何易堵?因為靜脈只能承受幾十毫米汞柱的壓力,一旦被放到一百多毫米汞柱的壓力環境裡,靜脈就會被迫擴張。同時,為克服不斷增高的壓力,靜脈壁裡的平滑肌細胞會增生,使得靜脈壁變厚,最終將橋血管堵死。

冥思苦想後,顧承雄突然有了靈感——導致靜脈堵塞的「始作俑者」是血管壁強度不夠。那麼,如果能擋住靜脈周圍悄悄「蔓延」過來的毛細血管,同時增強靜脈壁的強度並滅活部分有增殖潛力的平滑肌細胞,就有可能提高「靜脈橋」的遠期通暢率。

於是,顧承雄想要在移植血管外「砌成」一道分子牆,「這項技術是我們的原創,目前國際上還沒有。」顧承雄透露,這個採用特殊配方製作的分子牆技術現已進入動物實驗階段,並且實驗效果非常好,預計很快就會逐步過渡到臨床研究。

「我們的目標是將靜脈橋的10年通暢率提升至90%。」顧承雄說,任何創新技術都要經歷考驗,這項技術也許要經過10年、20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證明其真正療效。「也許那時我已經不在人世,但一定能給我們的後代乃至全世界的冠心病患者帶去福音。」

熟悉顧承雄的人都知道,他平時不太喜歡參加學術會。他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把更多時間留給患者。他說,醫生只有在臨床中不斷接觸複雜難治的病例,腦子還要一直想著怎樣去解決問題,創新發明的靈感才會適時出現。

截至目前,顧承雄擁有的國家專利多達40餘項,其中「含金量」最高的國家發明專利就有7項之多。這些技術有些已變成產品在臨床惠及患者,有的還在紙上趴著,等待有緣人慧眼識真金。

「人不能只為了自己的榮譽、光環和地位做事情,而是應該為了解決一些難題而去努力做事。對我來說,自己發明的技術能被同行認可,又造福了患者,就足夠了。」直到今天,顧承雄仍記得大學時第一堂解剖課上餘壽民老師說過的話:別看你們現在個個都是天之驕子,當你們退休的那一天,再回首看看自己走過的路,有幾個人能推動醫學事業的進步?只是寥寥無幾。

顧承雄很感謝老師當年澆下的那盆冷水,始終鞭策著自己為成為這「寥寥無幾」中的一員而不斷努力。

(原標題:搭建「生命之橋」)

來源:北京日報

記者:劉歡

流程編輯 :u020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相關焦點

  • 安貞醫院康雲鵬:普通人怎麼做心肺復甦?
    本文作者:康雲鵬 北京安貞醫院圖片來源:新華網健康心臟是人體中重要且勤奮的器官。受精卵形成發育約4-6周的時候,就有最原始的胎心管搏動。心跳被譽為最美的節奏會伴隨一生。每天它跳動約10萬次,每分鐘跳動60次到100次,哪怕稍作停頓,都有可能會發生非常嚴重的事件。
  • 北京伊美爾幸福醫院:雙眼皮手術恢復時間
    哎……  說多了都是淚  手撕雙眼皮貼,生拽假睫毛  歸根到底都是因為我眼睛小  給我幾天時間美給你們看  一周後約會,男朋友說,郭海燕醫生率先提出「輕手術」理念,她主張以最小的損傷做最大的改變,在保證術後效果的基礎上,手術更快速、損傷更小,術後恢復更快。
  • 危險,患者「心門」關不住 手術118分鐘拆「炸彈」
    7月19日,飽受「心病」折磨的王先生病情急轉直下,專家團隊當機立斷決定手術治療「修復」心臟,一場持續了118分鐘的緊張「拆彈」由此開始……雪上加霜 透析患者反覆發燒王先生長期患有嚴重的腎衰,每周都需要去醫院做三到四次的血液透析,靠透析來維持生命。今年6月底,他毫無徵兆地連著發燒三天。
  • 吉喆之後北京首鋼又一球員英年早逝 退役前一句話令人動容
    而在去年的12月5日,年僅33歲北京首鋼隊前隊長吉喆因病去世,吉喆罹患的是肺癌。兩名首鋼功勳球員一年間先後因癌症英年早逝,讓人唏噓不已,也讓很多球迷都感到很驚詫和惋惜。 作為球員,韓崇凱是幸運的,在北京他遇到了職業生涯的貴人閔鹿蕾和馬布裡。加盟首鋼僅一個賽季,韓崇凱就隨北京首鋼捧起2011-2012賽季CBA聯賽總冠軍。
  • 北京打胎價格是多少?北京人流醫院哪家好?
    核心提示:我們可以發現現在進行人流的女性是越來越多,並且人流的費用價格也是參差不齊的,從幾百元到幾千元都有,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些情況呢?影響人流價格的因素都是有哪些呢?下面就讓北京鳳凰婦兒醫院的醫生給我們介紹一下。
  • 北京聯合麗格第一醫院柳春明教授:遺傳因素對凸嘴的影響有多大?
    北京聯合麗格第一醫院柳春明教授:遺傳因素對凸嘴的影響有多大?2021年01月08日 15:11:46      來源:衡陽房地產信息網    編輯:news_finance隨著顱頜面外科學的發展,正頜知識的普及,經常在大家話語間聽到關於正頜知識的討論,什麼是正頜?什麼是凸嘴?
  • 北京近期最堵時段:早晨七點三十五到八點半
    交管部門預計,早尖峰時段內,二、三、四環,東、西、北五環,東六環,菜戶營南路、建外大街、通惠河北路、西直門北大街、德勝門外大街、萬泉河路、蓮石東路、蓮花池西路等道路,以及肖家河橋、天寧寺橋等橋區節點,預計將出現堵車,京藏高速、京承高速、京通快速、京港澳高速、機場高速將出現進京高峰車流。周一和限行尾號4和9的周二早高峰交通壓力最突出。
  • 北京協和醫院「十三五」時期實施手術超25萬例 疑難重症超七成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5日訊 在今天上午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的委專題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韓丁介紹了北京協和醫院「十三五」時期的改革發展情況,韓丁表示,「十三五」時期,醫院累計收治門急診病人1700多萬人次,住院患者逾50萬人次,實施手術超過25萬例,疑難重症的比例達到70%
  • 鄧小平手術主刀醫生:給他做手術,我像在做夢
    這位泌尿外科大夫酷愛攝影,已經出版了4本攝影集,還有數萬張照片待整理,但這些照片,顯然無法描繪出他那「像在做夢」的一生。    「很多時候,我感覺自己就像在做夢。」李炎唐說,「當鄧小平出現在我眼前的時候,我很驚訝,怎麼鄧小平就在我邊上了。」    記憶可以比照片更清晰。
  • 北京醫院雷射點痣多少錢
    核心提示:北京醫院雷射點痣多少錢?點痣是一個小的手術,一般使用雷射去痣和手術祛痣,祛痣費用和很多因素有關,一般祛除一顆色素痣要50-80元,下面來介紹下點痣多少錢。   北京醫院雷射點痣多少錢?
  • 北京去痦子比較好的醫院
    痦子在醫學上稱為「色素痣」,是皮膚的良性腫瘤,不分年齡、性別,人人都可能長痦子,臨床分很多類型。如果要去除痣,需要根據痣的大小形態判斷如何治療。   1、去除痦子的方法  ①如果是直徑小於3毫米的痣,可以考慮二氧化碳雷射治療。
  • 女子花9萬整容後,「鼻根晃動」投訴醫院,醫院卻稱:手術很成功
    而有些女生選擇的是走捷徑,到整形醫院整容,把自身的缺陷補完整,可事情總有不如意的時候,整容失敗就是一種極大的創傷。據環球網報導,28歲的任女士對自己的鼻子不滿意,便花9萬元整容鼻子,沒想到整完之後,鼻根輕輕一碰就會晃動,任女士投訴醫院,醫院回應這是正常現象,手術很成功。
  • 「同心橋」公益平臺,搭起鐵心「愛之橋」
    如此典型的「啞鈴形」人口結構,在全省、全國都不多見。如何把「啞鈴」變為「紡錘」?事關產城融合、事關社會穩定、事關民生幸福。平日裡,她靠撿廢品和幾百元的低保收入養家,南京微鯉科技有限公司得知後,一再表示「不能讓做好事的居民落入困境」,積極啟動援助……「做公益是企業應盡的責任,之前我們雖然想獻愛心,但找不到幫扶對象,『同心橋』平臺解決了這個難題。這種搭建平臺的創新舉措,值得點讚。」軟體谷企業、南京微鯉科技有限公司的代表,在參加活動時感慨道。
  • 北京和睦家醫院:半馬比全馬更危險?必須知道的北京半馬安全指南
    作為連續5年北京馬拉松賽事的官方獨家指定賽事醫療服務支持商,今年,北京和睦家醫院首次牽手北京半馬,作為2019北京半程馬拉松賽事官方獨家指定醫療服務支持商,為跑者們提供全程醫療保障服務。 半馬難度就是全馬的一半?零基礎也能跑半馬?即使有了專業的醫療保障,關於半馬的安全常識也不容忽視。
  • 北京近視矯正手術多少錢
    核心提示:北京近視矯正手術多少錢?近視患者要怎麼辨別?據了解,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各種眼病相繼出現,其中近視為常見。我相信每個人對這種現象都不陌生。近視對病人的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危害   北京近視矯正手術多少錢?近視患者要怎麼辨別?
  • 北京同仁醫院眼外傷科龐秀琴
    如發生眼外傷,應及時送往條件較好、設備齊全的醫院治療,以免貽誤病情。而一個好的,專攻於此方面的醫生更是必不可少的,有好的醫生知道可以防止健眼發生外傷及其他嚴重眼病,所以尋找一個好的醫生很重要。下面看一下北京同仁醫院眼外傷科龐秀琴。
  • ...創立「精準外科」惠千萬病患 追求「卓越醫療」挽救無數生命
    他以「追求卓越醫療」為目標,提出"既有高原又有高峰"的建院理念,在他的帶領下,五年時間,清華長庚醫院形成了肝膽胰中心、神經中心、消化中心、急重症中心等優勢突出的整合式醫療中心;他秉承著「醫者仁心」的信條,創立「精準外科」手術範式,促進了整個中國外科理念和範式的革新,挽救了無數的生命。
  • 北京萬寧橋邊的鎮水石獸 王彬攝
    清以後,萬寧橋因為處於地安門後身,而地安門位於皇城後面俗稱後門,故而萬寧橋也隨之冠以「後門」稱後門橋。隨著時間的流轉,萬寧橋也隨之變遷,為了通行有軌電車,1924年在橋面上鋪設軌道,1936年鋪築瀝青,1953年將萬寧橋兩側的河道改為暗河。20世紀70年代在萬寧橋西側暗河之上建簡易商業用房,80年代在萬寧橋兩側搭建巨幅廣告牌,從而將萬寧橋完全遮蔽起來。
  • 前北京首鋼球員韓崇凱去世 30歲英年早逝令人惋惜
    前北京首鋼球員韓崇凱去世 30歲英年早逝令人惋惜時間:2021-01-08 16:24   來源:網易體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前北京首鋼球員韓崇凱去世 30歲英年早逝令人惋惜 @北京首鋼籃球俱樂部發布訃告,俱樂部前球員韓崇凱於昨日因病搶救無效,在北京安貞醫院逝世,年僅3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