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阿德勒告訴我們,如何走出自卑的性格,走向卓越的人生?

2021-01-09 劉小播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我們開始分享著名的心理學家,阿德勒的《理解生命》。在分享這本書之前,我們有必要介紹了一些,阿德勒這個人,在心理學領域,有三位大師,一位是弗洛伊德、一位是榮格,另外一位就是阿德勒,阿德勒1870年出生於奧地利,是奧地利精神病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他曾追隨弗洛伊德探討神經症問題,但也是精神分析學派內部第一個反對弗洛伊德的心理學體系的心理學家。

關於弗洛伊德和阿德勒思想的差異,總的來說,弗洛伊德的思想強調性驅動力、潛意識,注重非理性的一面。阿德勒更強調社會對個體的影響,而弗洛伊德更強調獨立的個體。阿德勒強調個體意識和社會因素的作用,關注理性的一面。弗洛伊德後期,他將人的所有活動都簡化為「性本能」,而且是與生俱來不可改變的;而與弗洛伊德近乎宿命論的假說相比,阿德勒強調人是可以通過主觀努力改造人格的。聽起來,後者顯然更加樂觀和激勵人心,也有人戲稱,阿德勒是「心靈雞湯界的鼻祖」。

阿德勒有很多著作,其實《自卑與超越》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或者看過,另外還有《人性的研究》、《個體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自卑與生活》,以及今天要分享的這本《理解生命》等等。他在進一步接受了叔本華的生活意志論和尼採的權力意志論之後,對弗洛伊德學說進行了改造,將精神分析由生物學定向的本我轉向社會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學,對後來西方心理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阿德勒心理學的基本觀點如下:

首先,阿德勒的思想以「自卑感」和「創造性自我」為中心,強調社會意識的重要性,也就是強調社會關係對個體自我的塑造,阿德勒認為,人的行為是由社會力量所決定的,人天生是社會性動物,在社會生活中,人們相互交往和依賴,以及合作。

第二,阿德勒強調每個人的人格是一個整體,都是由各種動機、特質、興趣、價值所構成的有機的統一的整體,它們相互影響,彼此塑造。而弗洛伊德則認為,人格分為:本我、自我、超我三個部分,三個部分各有不同,各司其職。

第三,阿德勒的心理學繼承了叔本華的「意志論」和尼採的「超人哲學」,他認為,人是一個有意識的存在物,人的大部分行為是意識的行為,而不像弗洛伊德所認為的,人的大部分活動都是受無意識或在潛意識的影響和支配。

第四,阿德勒強調未來對人的行為的影響。他認為,人既然是有意識地、就能意識到未來的種種條件,制定某種計劃.用以指導自己的行為。阿德勒也承認過去的經驗對人的行為有影響,但他認為不是決定性的,這同弗格伊德顯然是對立的,弗洛伊德認為,人的幾乎所有行為都源自性本能。

第五,個體心理學認為性只是人類行為的動力因素之一。阿德勒並不完全否認性的作用.但他認為性的作用在決定人的行為方面只扮演一個極不重要的角色。他認為,真正對人的行為起作用的還是人的社會需要。

阿德勒生命中的主要事件:

1870 出生於維也納郊區,是猶太父母的第二個兒子1898 發表《定製貿易的健康手冊》1902 遇到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904 成為新教徒1910 擔任維也納精神分析學會主席1911 成為奧地利公民;同年從維也納精神分析學會辭職1923 在牛津國際心理學代表大會上講話1924 成為維也納教育學院講師;同年在美國遊歷演講1929 成為一家治療神經機能症診所的醫學專家;同年任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講師1930 接受「維也納市民」稱號1932 開始在美國長島醫學院執教1934 搬到美國1937 5月28日在赴蘇格蘭阿伯丁做演講途中因心臟病突發病逝

簡單介紹了阿德勒大概情況,讓我們回到這本書《理解生命》,這本書是阿德勒離世前10年,在1927年以英文出版的,這本書的篇幅雖然不長,但是基本涵蓋了個體心理學的主要原理,是一本了解阿德勒個體心理學全貌,不可多得的一本好書。

首先,我們來聊聊阿德勒心理學的核心:自卑。

阿德勒說,自卑感和獲取優越感的努力是所有人的共性。人類的自卑感是來自於生物性,或者說是一種生物本能。人會生老病死,每個人對死亡都有恐懼,而正是這種對生老病死的恐懼,讓我們面對大自然產生了天然的自卑感。但在阿德勒這裡,自卑並非是消極的,過度的自卑才是消極的,而合理的自卑是積極的。

就像哲學家尼採說的:那些不能殺死我們的,必將使我們更強大。人都有從自卑感走向優越的傾向,比如我們為了避免生老病死,我們積極提高醫療水平,我們積極改善了生活環境等,這些都是自卑感帶來的積極作用,其實我們的一生都在和自卑感做鬥爭。

自卑感有哪些表現形式,我們應該如何應對自卑感,超越自卑,走向更加健康和卓越的人生呢?我們下一篇文章繼續聊。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家:越自卑的人,越容易出現這3種體驗,太難過
    可能你會想到自卑,但我想說其實自卑感每個人都有,即使是看起來自信的人,也有自卑的陰影,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局限。 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說,人類背負著三大約束,這三大約束如同人生的三大枷鎖。
  • 破除心理學迷信,從了解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開始
    但在個體心理學中,很多時候,嚴格意義上的因果關係病不起作用,而是那些不時產生的大大小小的錯誤在發揮作用,而這些錯誤的產生,影響了個體的成長;四、自卑與優越:這是一組對人心理成長影響非常大的要素。在每個人身上,追求卓越和自卑感是並存的。因為自卑我們才會去追求優越,我們企圖通過努力追逐來獲得成就以消除自卑感。
  • 筆記|《人格》B2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 之 C3 阿德勒的個體...
    (三)人格動力/簡述阿德勒的人格動力理論1.早期動力理論阿德勒不同意將力比多作為人格的主要動力。在他的早期理論裡認為,對器官缺陷和生理自卑的補償是人格的原初動力。他認為自卑一方面能摧毀一個人,使人自甘墮落;另一方面,它還能使人奮發圖強,力求振作,以補償自己的弱點。
  • 《人生十二法則》:臨床心理學家的父愛式雞湯
    《人生十二法則》在外國很火,高居亞馬遜暢銷榜前五名。作者喬丹·彼得森是一位臨床心理學家,他在Youtube的課程有幾千萬次的播放,他的ted演講也有上億的播放量。最近,我也刷了這本書,非常喜歡。用萬維鋼在專欄中的評價來說,這是一本父愛式雞湯,一點也不油膩。
  • 抑鬱症、強迫症如何自我療愈?心理學家:三種方法教你走向康復
    抑鬱症、強迫症如何自我療愈?心理學家:三種方法教你走向康復抑鬱症、強迫症如何自我療愈呢?所有的抑鬱症、強迫症患者都期盼一種能夠讓自己如夢方醒的最佳治療方法,然而,患者的這種心理期望,卻不利於他們的康復治療,也會給他們的信心帶來很大影響。
  • 過於自卑,缺乏決斷力,是做事猶豫不決的真正原因
    但如果小事或者是事事都是如此,那麼,這就是一種病態的性格缺點了,特別是結婚後的夫妻,有些女人問自己的男人,家裡來客人了,今天打算怎麼吃?是在家裡還是去外面?男人猶豫了一會,就回了句「我不知道,你自己看著辦吧!」
  • 《自卑與超越》⑩ | 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平等地對待另一半曾看過一份喜宴的邀請函上寫著:「請您來與我們分享您的人生智慧,協助我們在人生路上走得更好。」在阿德勒看來,現在之所以會有這麼多不幸福的婚姻,原因就在於很多人想要在婚姻中居於統治和主宰的地位,扮演家裡的領袖。我們要記住,在親密的婚姻關係中,兩個人之間更應該保持平等,只有平等了,才能一同找到解決人生各種問題的途徑。
  • 心理學:層次越高的人越「冷淡」,低層次的人才會有自卑情結
    這段話的意思是,在我們最開始,對於周圍的認知屬於蒙昧的狀態,看見什麼就認為是什麼,沒有過多的思考;而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我們對於世界有了很多主觀認識,往往不再局限於表面,總去體會和領悟背後的深層含義。 人生的最高境界,卻又回歸到了本質,除去了浮華,感受世界本身的精彩,正所謂「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
  • 心理學家解密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老大老二老么的不同性格特點
    孩子是每個家庭的關注焦點,非獨生子女和獨生子女之間孩子性格特點具有差異性,非獨生子女兄弟姐妹的不同排行也有不同的性格特徵。德國心理學家阿德勒在《理解人生》一書中提出「讓孩子理解超越他人成為最出色的人在人生中並非那麼重要,而要做真實的自我成為一個有自信心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 心理學家:缺愛的人,一生都會被這4個東西牽絆,看完扎心了
    文/老K心理學認為,一個人的性格和早年經歷有很大關係,而一個人的性格又決定了他的命運,所以早年經歷與命運有很多聯繫。我們知道幸福被愛的童年與不幸缺愛的童年肯定不一樣,不然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不會說出「幸福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來治癒」這樣經典的話了。根據研究發現,一個人缺愛,一生都在追求這些東西,而且非常執著。
  • 自卑,甲之利劍,乙之累贅
    01自卑,人皆有之所以,自卑到底是什麼呢?是敵是友?為什麼既能送人上青雲,又能拉人下地獄?在跟自卑20多年的拉鋸戰中,我從未勝過,最多打個平手。是不是只有我這樣,是不是只有我這麼糟糕,我還常常因為自卑而自責。
  • 該怎麼改掉自卑內向的性格?
    在這個我們每天避免不了的要隔著屏幕跟別人聊天的時代,卻有越來越多的人得了社交恐懼症,而這部分社交恐懼症中,自卑內向的人卻佔到百分之七十。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對自己的不滿,也就是自卑心理,輕微倒沒什麼,可是嚴重了,在生活或是事業又或是感情上,都有不可估量的影響。
  • 心理學家:如果你出現了這3種表現,說明你是一個相當自卑的人
    大家好,這裡是第一心理課堂,今天我們來聊一聊自卑。自卑不僅僅是一種情緒體驗,也是一種負面的心理狀態。早在很多年前,心理學家就已經開始對這種心理狀態做細化研究了,心理學家:如果你出現了這3種表現,說明你是一個相當自卑的人
  • 活出生命的意義:如何跨越你的人生境遇
    人生,要怎麼樣去努力 ,才能活出生命的意義?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借保爾柯察金的人生經歷說到:「一個人的一生應該是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
  • 從蘋果公司3位創始人截然不同的人生,看人的性格如何決定命運
    有一句話,我們經常會說,那就是:性格決定命運。性格真的可以決定命運嗎?如果可以,那麼性格又是如何決定命運的呢?另外,既然性格決定命運,那麼我們可以改變性格從而改變命運嗎?本篇文章,我們將通過蘋果公司的三位創始人的人生故事,了解他們的性格,以及他們截然不同的人生, 看看他們各自有著怎樣的性格和命運,以便我們重新理解和認知性格和命運的關係。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蘋果公司最早的三位創始人基本概況。
  • 心理學家、育兒專家送給父母們10句貼心話
    我們整理了10句心理學家的箴言,分享給不容易的你。當你總想讓孩子多吃點、吃好點,而TA還不領情的時候……嬰兒養育的目標並不局限於培養寶寶健康的身體,還必須包括提供各種條件讓寶寶獲得儘可能豐富的情感體驗,其長遠效果就是增加寶寶個體性格和人格的深度
  • 我離婚了,孩子以後會自卑嗎?單親家庭,也能培養出自信的孩子
    由於性格的不和我國的離婚率在逐年的增多,單親的孩子也相應地在增多。很多單親父母開始擔心,孩子的人生軌跡中缺少了一部分本應該屬於他們的東西,大多數孩子不是生活在爺爺奶奶家;就是生活在姥爺姥姥家,他們或是見爸爸多一些;或是見媽媽多一些,孩子只能享受到一種愛,對他們身體和心理造成了嚴重的影響,這種隱患在上小學的時候特別明顯,如果孩子開始自卑了,我們該怎麼應對呢?
  • 英國心理學家:你的臉型,早已決定了你的性格和人生
    可就是因為他與劉邦完全不一樣的性格,造就成了兩種不同的人生。 一個封帝為王,成為漢朝的開國先祖,一個自刎烏江,成為後人口中的梟雄。 到了現代,人類注重科學,習慣從人的面相、行為、臉型、性格上去研究人性的特點。臉型會反應出一個人的性格,甚至是個人發展軌跡,與之相對的,性格也會影響到一個人的臉型。
  • 如何做個內心強大的女人,卡耐基10句話告訴你秘訣
    如何做內心強大的女人,這十句話告訴你。1.做一個有修養的女人,即使歲月凋殘了紅顏,依然能夠美麗依舊,魅力非凡。時間可以凋殘一個女人的容顏,卻不能掃去女人經過歲月的洗禮而成就的修養,修養,是女人永恆的氣場源。2.只有內心強大的女人,才能真正無所畏懼。也只有內心的強大,我們在生活中才會處之泰然,寵辱不驚,不論外界有多少誘惑多少挫折,都心無旁騖,依然固守著內心那份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