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解放紀念日特別報導」1949年4月23日:那一天他們親歷……

2021-01-11 鎮江網警巡查執法

1949年4月21日,渡江戰役正式打響。4月23日,鎮江宣告解放。又一年「46123」鎮江解放紀念日到來之際,本報記者經過多方努力,尋找到數位見證「歷史上今天」的耄耋老人,他們的回憶與講述以獨特視角,為我們提供了一份鮮活生動的「史記」。於此,特別感謝市公安局在本篇報導採訪過程中給予的大力支持。

柳伯書

當天凌晨聽到「令人心定的槍聲」

那一年:他17歲

柳伯書接受記者採訪

由於父親英年早逝,柳伯書從小和母親在位於市區北門的孤兒院裡相依為命。1949年2月,17歲的柳伯書正在杭州絲綢廠做徒工,被母親一封信召回鎮江,「母親說,全國快解放了,要我回到她身邊。」。

柳老講述,「當時國民黨政府機構早就空了,孤兒院隔壁的『江蘇省教育廳』(現359醫院所在地)從他回到鎮江直到解放,就再沒有見到一個工作人員。」4月初,很多國民黨官兵就開始狼狽不堪地陸續逃離鎮江。「這個時候,雖然民間都在傳要解放了,但是誰也不知道究竟會是哪天解放。」

4月23日凌晨,柳伯書清晰地記得,他和孤兒院三位同齡的小夥子擠在院東側小屋裡的一張板床上,突然聽到北邊長江方向傳來零星的槍聲。「最初聽起來像遠處有人放鞭炮,但是我們都知道那是槍聲,是令人心定的槍聲,解放軍來了!」四位小伴由此一夜未眠,滿懷興奮。

當天清晨,槍聲徹底消失了,柳伯書聽到的是人們「解放了」的歡呼,看到的是滿大街坐滿了解放軍。上午,柳伯書沿途穿行老北門、中山路、大市口等地方,只見到處都是市民在放鞭炮……

柳伯書攝於1949年的老照片

孫國柱

點著燈籠把部隊迎進丹陽城

那一年:他28歲

孫國柱在講述「歷史上的今天」

鎮江外圍的原丹陽縣,1949年4月22日深夜至23日凌晨,家住丹陽城麻巷門1號的孫國柱,點著燈籠在丹陽老北門糧倉附近參與迎接了入城的解放軍。孫國柱回憶說,當時很多百姓都在家門前點了燈籠,用於迎接解放軍入城。

解放前夕的孫國柱並沒有固定工作,靠在街邊賣香菸謀生。「那時候的香菸有『白姑娘』、『前門』、『老刀』,都是兩三毛一包。」臨近解放時,國民黨的散兵經常欺負街頭小販,拿了東西不給錢。有一次,一個國民黨兵在孫國柱攤位旁甩手就砸碎一個酒瓶,威脅他給煙,孫國柱恨透了他們。

記者面前,戴著眼鏡、白髮蒼蒼的孫國柱今年已97歲高齡,回憶起大半個世紀前的場景,他顯得神採奕奕。因為在街邊擺攤,孫國柱常聽到各種「小道消息」。一天,有個人來買煙時跟他說,很快就有好日子過了。孫國柱沒弄明白他的話是什麼意思。幾天之後,這個人又過來問他,「解放軍就要進城了,你去不去接?」這時候孫國柱才知道他是我黨地下工作者。

孫國柱說,他們是先把一個排的人迎進了城,後大部隊陸續跟進。大家進城後就坐在街邊,沒有進入居民家中……後來,正是在經那名地下工作者的介紹,孫國柱成了一名治安員,每天負責在街上巡邏。

解放後不久,到了當年5月中旬,孫國柱被調去寶塔弄戴家花園(現為總前委舊址紀念館)負責安保。當時他並不知道是為誰安保,有次迎面遇到幾個被叫「首長」的人,首長還親切地和他握了握手。等整個部隊都撤走了,有人才悄悄告訴他,他這次參與安保的首長是鄧小平、陳毅等人。

周正發

市民很快就信賴了解放軍

那一年:他16歲

周正發接受記者採訪

生於1933年的金山街道黑橋社區居民周正發老人告訴記者,自己父母早逝,他哥哥、妹妹相依為命,家住寶蓋路上。1949年時候,16歲的他就在位於寶蓋路上的「復興盛」銅鐵鋪裡學徒。

「4月22日,大家都在說封江了,船隻都不允許往來通行。後來,我看到大西路一條邊上所有的街巷兩頭都打起了木柵欄,不允許行人通過。」周老回憶說,「聽說解放軍要來了,我晚上激動得睡不著覺。」

周老講述,23日天剛蒙蒙亮,解放軍就成功渡江了,「是從六圩碼頭,也就是在現在的平政橋往西幾百米位置渡江的。乘坐的是『普濟』船。我當時看到好幾百名解放軍戰士組成的隊伍,整齊地通過大西路,頓時感覺熱血沸騰。」

周老說,鄰居們也都和他一樣特別激動,大家親眼看到了解放軍和之前的國民黨部隊有著很大的不同,「渡江進城後,解放軍完全沒有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他們就在馬路邊坐下來休息。」原本店鋪都是大門緊閉,但市民很快就完全信賴了解放軍,店鋪陸續開門營業。

徐家訓

馬路上圍觀戰士吹軍號

那一年:他17歲

徐家訓邊接受記者採訪邊翻查老相冊

「我當時17歲,在省鎮中讀初二。」徐老說,當時是住校生,解放的前一天夜裡,他們就聽到外面很吵,後來得知是隔壁國民黨駐軍陸續撤離。

4月23日這天,學校放假。早上在學校吃完早飯後,徐家訓想著去市區轉轉,目的地是住在王家巷的大伯家。「我一路步行從七裡甸經過三茅宮、銀山門,走到了大西路。」

大約中午時分,在大西路和寶塔路交叉的十字路口,徐家訓突然看到一隊穿著粗布黃衫軍服的解放軍,十幾個人,扛著槍從京口閘方向走來,然後在四岔路口站成了一個圈形,一位解放軍戰士走到圓圈中間,吹了一陣小號。「第一次看到解放軍,號聲嘀嘀嗒嗒……我也聽不懂吹的是什麼,現在回想起來應該是勝利的號角吧,是告訴人們『鎮江解放』了。」小號吹完後,這隊解放軍就在圍觀群眾充滿敬意的目送之下,往大西路東面方向走去。

「現在回想起來,那一幕太珍貴了,要是能夠拍下來放在紀錄片裡,應該非常有意義。」今年86歲高齡的徐老,為自己能親身見證這歷史性一天,倍感自豪。

徐家訓與解放軍的緣分遠不止此。解放後,他和同學們又回到學校繼續上課。「每周六,駐紮在學校裡的解放軍都會組織我們團員唱歌、跳秧歌舞。」徐老講述,他當時和其中一位戰士私交不錯,對方還送了他一張1949當年拍的照片,遺憾的是由於歲月久遠,接受記者採訪時,徐老翻把老相冊翻了個遍,也沒能找到這張照片。

祖學淵

與解放軍一起「品嘗」軍用乾糧

那一年:他14歲

祖學淵接受記者採訪

1936年出生的祖學淵,鎮江解放時他才14歲,家住寶蓋山88號,靠著鎮江最老的火車站。在祖學淵的記憶中,鎮江解放前沒有發生過戰爭,國民黨的殘餘部隊都是在夜間撤走的,緊接著解放軍就來了。

4月23日那天,祖學淵聽大人們說解放軍進城了,非常好奇的他也上街四處看看,只見很多軍人穿著灰色軍服,坐在路邊,黑壓壓一片。祖學淵回憶說:「他們穿的都不怎麼好,腳上是那種綁腿的布鞋。」

看到這些軍人很辛苦,老百姓開始邀請他們進屋。因為家裡有空房子,第二天,祖學淵的家人也主動邀請解放軍進了屋。

那時,祖學淵的父親是一名碼頭工人,做一天拿一天的工資,靠扛貨養家餬口。家裡每次買米只能買兩三斤,就直接裝在一個破帽子裡,全家人飽一頓飢一頓。祖學淵記得,當時解放軍雖然在他家裡休息,卻並沒有吃他家的東西,他們有自己的乾糧袋,袋子裡裝的是「像大餅被曬乾後」一樣的東西,用水煮著吃,解放軍還讓祖學淵與他們一起「品嘗」。

祖學淵講述,兩三天後,解放軍開始在城內維持秩序,街頭小店也普遍正常營業了。最讓祖學淵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解放軍進城後,原本在江邊搖鈴賣燒餅的一位小販忽然不賣燒餅了,身上也背上了一把槍。後來大家才知道,這名小販原來竟是我黨的地下工作者!

鎮江「解放路」名稱由來

該路在1929年以前為南北貫通鎮江城內的一系列條石小街,從南向北各段的名稱分為:小教場、觀音樓、大市口、四牌樓、高橋、鼎新街、大教場。1929年,國民政府建都南京後,江蘇省會遷往鎮江,隨即開始興建的第一批市政工程中,就包括將上述條石小街拓寬改建為近代馬路,取名中正路。汪精衛政府時期一度改名和平路,1945年恢復中正路名稱。1949年4月23日鎮江解放後,該路更名為解放路。

來源:鎮江發布

相關焦點

  • 1949年4月23日 人民解放軍突破千裡江防(1)
    1949年4月21日,在毛澤東、朱德籤發的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之後,人民解放軍中、東、西三集團從西起湖口,東至江陰長達千裡的長江北岸,以最簡陋的木帆船,排山倒海之勢強渡長江,打響了解放國民黨主要控制的江南戰役。    至4月23日,人民解放軍已突破國民黨軍隊設置的道道防線,先後攻佔了江陰、丹陽、常州、無錫、鎮江、南京、蕪湖等城市。
  • 1949年4月23日 南京解放紀念日
    1949年4月21日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第三野戰軍全線發起渡江戰役。21日,毛澤東、朱德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22日下午,國民黨當局棄守南京,部署退卻。留寧知名人士馬青苑、吳貽芳等組織成立南京治安維持委員會。21日晨,三野8兵團35軍經激戰解放江浦,佔領浦鎮、浦口。23日上午,代總統李宗仁等撤離南京。中午,國民政府發言人在何應欽公館宣布撤離南京。
  • 人民軍隊歷史大事記(1949.4-1949.12)
    ★1949年4月20日,國民黨政府拒絕在《國內和平協定(最後修正案)》上簽字,國共和平談判破裂。★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1949年4月20日,第二、第三野戰軍和第四野戰軍一部舉行渡江戰役。★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宣告國民黨22年反動統治覆滅。
  • 今天,湛江解放紀念日!歷史上的這天都發生過什麼大事
    今天,湛江解放紀念日!2020年12月19日湛江解放71周年紀念日1949年12月19日,湛江解放這座曾淪為法國殖民地、日本佔領區災難深重的城市終於迎來曙光,重獲新生解放湛江歷程 (1949年)10月22日,徐聞縣解放11月01日,廉江縣解放11
  • 尋訪人民海軍誕生地:1949年4月23日的歷史瞬間
    1949年4月23日,第三野戰軍前線委員會委員張愛萍以宏亮的聲音在這座小樓內莊嚴宣告:「根據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的決定,三野立刻組建人民海軍。今天,1949年的4月23日,將是人民海軍誕生的第一天。」   1949年1月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對國民黨軍隊進行的戰略性進攻戰役——淮海戰役,取得了偉大勝利。解放軍摧枯拉朽,國民黨軍隊潰不成軍,人民戰爭節節勝利,長江以北大部分地區悉告解放,處於解放軍掌控之中,泰州城也於1949年1月21日宣告解放。
  • 1949年農曆陽曆表 1949年陰曆陽曆對照表
    1月10日——淮海戰役勝利紀念日。  1月10日――蔣介石下令,中央銀行將現金移往臺灣。  1月15日――天津解放。  1月21日--合肥解放。  2月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北平舉行了盛大入城式。整個入城式從上午10時開始至下午4時結束。  2月4日——以色列議會第一次召開。
  • 為什麼我國海軍把紀念日定在4月23日
    1989年2月17日,我國中央軍委決定把每年的4月23日,定為我國人民海軍的紀念日。但是為什麼會選這一天呢?  原來,4月23日這一天,我國人民解放軍曾突破國民黨軍隊苦心經營的長江防線,解放軍們把紅旗插上南京國民黨政府總政府的當天,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支海軍部隊---華東軍區海軍,在江蘇泰州白馬廟鄉第三野戰軍東路渡江作戰指揮部駐地宣告成立。張愛萍任司令員兼政委,人民海軍從此誕生。
  • 9月30日設立為烈士紀念日 紀念日紀念活動有哪些?
    2013年4月4日,經中央同意,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中央軍委辦公廳聯合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烈士紀念工作的意見》明確要求「研究設立烈士紀念日」。2013年4月21日,民政部向國務院呈報了《關於設立烈士紀念日的請示》。  2014年8月23日,國務院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交了《關於設立烈士紀念日的決定(草案)的議案》。
  • 【檔案揭秘】抗戰勝利紀念日為什麼是9月3日,而不是8月15日?
    四、我們命令日本大本營,立即通令所有日軍司令和不論何地受日本節制的所有軍隊的司令無條件投降,並命令他們所管轄的部隊一律投降。五、我們命令所有民政官和陸軍、海軍、軍官遵守和實施盟國最高統帥認為使此次投降生效所應有的一切公告、命令和指示。我們指示所有這些官員,保留他們的職位,繼續他們的非戰鬥的任務;但由盟國最高統帥或在其命令下,特別解除職務的例外。
  • 抗戰勝利紀念日到底是8月15日還是9月3日?(1)
    9月3日才是法定抗戰勝利紀念日    「九一八」、「七七事變」、「八一五」,這些日子都在中國人的心裡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但是,9月3日,一個特別有紀念意義的日子,反而在各種場合很少被提及。「中國老百姓一般把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作為勝利的日子。其實,從法定的角度來說,日本投降是在9月2日。」
  • 回憶錄《上海·1949》、畫冊《1949·影像上海》首發 記錄70年前...
    央廣網上海8月12日消息(記者唐奇雲)2019年是上海解放、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七十年前的那一刻,極大改變了現代中國的歷史進程,成為20世紀東亞歷史的轉折點,深刻影響了20世紀世界歷史的走向。舊時代的結束,新時代的開始,這樣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值得記錄下來。
  • 烈士紀念日確定為每年9月30日 我國有多少烈士?
    9月30日設為烈士紀念日  新華社北京8月31日電 近代以來,為了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為了國家繁榮富強,無數的英雄獻出了生命,烈士的功勳彪炳史冊,烈士的精神永垂不朽。  關於烈士紀念日為何確定為9月30日,民政部部長李立國介紹,1949年9月30日是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奠基日,在國慶節的前一天開展烈士紀念活動,既能充分體現「國慶勿忘祭先烈」的情懷、突出國家褒揚烈士的主題,又能與黨和國家領導人10月1日上午向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籃等烈士紀念活動相銜接,因此確定為這一天。
  • 2020年4月4日 - 5月4日「庚辰月」運勢、風水
    庚辰月有一個聽起來很吉利的名字「福德貴人」,是說庚金之氣,在辰土上得生、得洩,五行的運轉停當,福氣延綿。不過庚子年,配合庚辰月而來,金的力量繼續加重。金主肺、主骨骼、主金屬之器(刀斧、車輛等等都算),旺盛則難免有災、見血光。依舊是不能鬆懈的一個月,特別是前半月,在陽曆4月19日穀雨節氣之前。
  • 日本8月15日宣布投降,為何9月3日是抗戰勝利紀念日~
    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8月15日以後也成為日本宣布投降紀念日那麼為什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不是8月15日而是9月3日呢?其實,我國曾經把8月15日作為抗戰勝利紀念日,以後才又改到了9月3日。1945年8月15日,日本頒布了天皇詔書,宣布投降,8月16日,日軍大本營發布命令,命令「各軍……各自繼續執行現任務,但停止進攻作戰」。但並沒有禁止防禦作戰。以後,日軍大本營又補發了一道命令,要求「立即停止戰鬥行動」。日軍大本營發了命令,並不意味戰鬥停止。
  • 【方志四川•影像】雅安解放70周年老戰士影像(一)
    廖志高在歡迎大會上發表講話,宣告雅安解放。2014年8月3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表決通過《關於烈士紀念日的決定》,以法律的形式將9月30日設立為中國烈士紀念日。2020年9月29日,在第七個「中國烈士紀念日」之際,雅安市舉辦「紀念抗美援朝暨雅安解放70周年」老戰士社會尋訪紀實攝影展覽。
  • 為何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 9月3日是抗戰勝利紀念日
    2013年4月4日清明節,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及其後代等人,在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哭牆祭奠大屠殺死難者。抗戰勝利紀念日為何選在9月3日?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頒布停戰詔書,接受《波茨坦公告》;15日,天皇廣播詔書;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籤字無條件投降。當時的國民政府於第二天下令舉國慶祝3天,並從1946年把9月3日作為抗戰勝利紀念日。這是中華民族近代史上第一個值得揚眉吐氣的紀念日子,也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最後勝利的紀念日。
  • 抗戰勝利紀念日到底是8月15日還是9月3日?
    9月3日才是法定抗戰勝利紀念日    「九一八」、「七七事變」、「八一五」,這些日子都在中國人的心裡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但是,9月3日,一個特別有紀念意義的日子,反而在各種場合很少被提及。「中國老百姓一般把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作為勝利的日子。其實,從法定的角度來說,日本投降是在9月2日。」
  • 5月27日,是怎樣一個特別的日子
    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是上海解放的日子。1949年5月27日,解放軍第三野戰軍解放了上海,十萬將士,以夜宿街頭的壯舉,接管了這座城市,掀開了上海新的篇章,新的政權,新的市長。外灘廣場矗立著陳毅塑像,以紀念上海的第一任市長。
  • 中央政府曾規定8月15日為抗戰勝利紀念日
    新京報訊 據央視新聞聯播消息,今天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舉行全體會議,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的決定草案、關於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決定草案。  上述相關草案,擬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並擬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在每年12月13日舉行國家公祭活動。
  • 廣西解放70年大事記
    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黨史研究室梳理了70年間廣西發生的大事、要事,編寫了《廣西解放70年大事記》,記述和反映1949年12月至2019年10月間中國共產黨廣西壯族自治區(省)委員會團結帶領廣西各族人民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宏偉徵程中,艱苦探索、銳意進取、砥礪前行,奮力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以及黨的建設的輝煌歷程和發展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