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8月12日消息(記者唐奇雲)2019年是上海解放、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七十年前的那一刻,極大改變了現代中國的歷史進程,成為20世紀東亞歷史的轉折點,深刻影響了20世紀世界歷史的走向。舊時代的結束,新時代的開始,這樣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值得記錄下來。
關於1949年的話題其實並不新鮮,但如何呈現其多樣性和豐富性,聚焦全年的變化,這是以往重視不夠的。基於《民間影像》推動史料搶救的實踐,經過多年籌備,回憶錄《上海·1949》和畫冊《1949·影像上海》今天(12日)上午在滬首發,原上海黨史學會會長唐培吉,原上海檔案局副巡視員馬長林,趙祖康之子趙國通,新聞出版博物館、韜奮紀念館副館長上官消波等,以及部分高齡作者及家屬出席出版座談活動。
中共黃浦區委黨史研究室、同濟大學出版社聯合舉辦新書的出版座談會(央廣網記者 唐奇雲 攝)
尋找七十年前的親歷者,請他們留下歷史的證言,共同記錄七十年前的歷史巨變,共同見證這樣一個重要歷史事件。那一刻究竟發生了些什麼?設定這樣一個目標,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據介紹,回憶錄《上海·1949》,近40萬字,44幅歷史照片,24幅插圖,首度公開部分珍稀史料。全書包含5篇日記,另有2篇回憶包含部分當年的日記,一篇回憶引用了當年的日記。既有當時南下解放、接管上海老同志的回憶,也包括舊上海末任市長(代理)趙祖康政權交接前後這一段的日記,以及當時的工商界人士、大學教授、學生等不同階層樣本的回憶,還包括了當時離開上海者的回憶。
幾十位親歷者的回憶,試圖從民間的視角,呈現上海這座城市1949年的巨變。重視樣本的多樣性,既包括地域分布的離散性,也包括年齡、階層等的多樣性,以及「走」和「留」的多樣性以及各種移動方向的平衡,這是上海在整個1949年的大變局中區別於其他所有城市非常重要的特徵。
回憶錄《上海·1949》和畫冊《1949·影像上海》(央廣網發 同濟大學出版社供圖)
畫冊《1949·影像上海》則以定格歷史瞬間的260餘幅照片,呈現1949年上海各階層人士的社會生活軌跡,既有反映重大歷史事件的場景,又有對普通民眾個體的觀照,反映七十年前這座城市劇變的狀態,保留珍貴的城市記憶。第一手的歷史影像,絕大部分系首度公開發表。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8月18日晚的上海書展活動現場,還將舉行「回望上海·1949」的讀者見面會,屆時將有重要嘉賓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