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8來源:大眾日報 11版
1月6日上午,煙臺市政府新聞辦召開「『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八場,市委副秘書長、改革辦副主任臧雷發布「十三五」時期全市改革情況。
「十三五」時期,煙臺市聚焦立足煙臺的自我革命、面向全省的責任擔當、放眼全國的投石問路這「三個維度」,瞄準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持續拓展改革的廣度和深度,取得了一批決定性改革成果,全市改革呈現出全面鋪開、多點開花、縱深推進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累計出臺各類改革方案560餘個,有力推動了全面深化改革各項任務的落地落實。
老嵐水庫歷經與國家有關部委19次溝通對接,由規劃2030年實施擠進國家「十三五」中期調整規劃,並於2020年10月份開工建設;青煙威榮城際鐵路建成通車,濰煙高鐵、萊榮高鐵啟動建設,有望三年內實現通車;中國東方航天港邁出由規劃論證到產業布局的實質性步伐……五年來,煙臺市始終堅持以改革思維謀大勢、抓大事,創新項目生成、爭取、推進機制,敢於打破常規、勇於再造流程,一批事關全局的大事要事、重大項目先後落地。
通過改革,煙臺市進一步突破體制機制障礙。2019年,煙臺在全省率先出臺《關於進一步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加快體制機制創新的決定》,推出234項體制機制創新項目。與此同時,深入推進流程再造改革,構建「135N」工作體系,出臺《聚焦五大領域加快流程再造工作實施方案》及配套文件20多個,1863項行政許可及關聯事項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1344個政務服務事項實行「一門集中」。2019年,在全省評價考核中,煙臺市流程再造獲得全省第1名,「一窗受理·一次辦好」改革評價位列全省第2名。
煙臺市還通過改革解決了一批長期積累的難題。其中,針對經濟園區用人制度固化、薪酬制度僵化、審批制度老化「三個頑症」,煙臺市在全省率先啟動經濟園區體制改革,推行「黨工委(管委會)+」體制、全員聘任制等改革舉措,2020年提前一個月在全省率先完成改革任務。目前,已成立21家公司,撤減內設機構47個、壓減41.2%,精簡員額總數5218人、壓減74.3%,縮減管轄面積664.1平方公裡、壓減47.1%。
煙臺市始終堅持圍繞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謀劃改革,五年來,全市創新實施的100項重點民生事項基本兌現,有效解決了群眾的衣食住行、安危冷暖等現實問題,先後建設市民社區食堂73處、社區助老食堂130處,得到群眾的廣泛讚譽。同時,探索形成「大養老+小醫療」「大醫療+小養老」「醫療+養老並重」「居家養老+醫療網絡」等4種醫養結合模式,獲批全國首批醫養結合試點城市,有關經驗入選《2019年度改革年鑑》。
據統計,截至目前,煙臺市累計承擔省級以上改革試點410項,其中國家級試點154個、省級256個,數量位居全省前列。一批試點為全國全省趟出可推廣可借鑑的經驗和路徑。(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楊秀萍 通訊員 申玉乾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