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聖經學習 基督徒如何正確的禱告

2021-01-10 基督教資訊平臺

路加福音11:1;馬太福音6:9~13

序言

在聖經裡,敬拜和禱告的重點同樣是對象:敬拜那一位?向那一位禱告?

人類學家指出,敬拜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渴求。在每一種文化裡,無論是最文明的國家,抑或是最原始的部落,不同的族類都有一種尋求神、敬拜神的渴求。中國有句古語「窮則呼天,痛則呼娘」,人到了窮途末路,生命遇到危險,很自然便會呼求神明打救。中國人的「天」(或稱「蒼天」,較通俗的稱「老天爺」),實質上是指主宰宇宙萬物的「天神」或「天帝」。

「皇天上帝」/「天帝」:如果你去過北京的天壇參觀,你便知道天壇是一個綜合體建築,是明朝和清朝皇帝祭祀上天和祈求豐收的場所。

天壇的主建築物名叫「祈年殿」;天壇另外有一座比較小、不是太多人注意的建築物,名叫「皇穹宇」;「皇穹宇」不是寺廟(裡面沒有供奉任何一尊神像),而是設置祭祀神位的建築物,裡面擺放祭天時使用的神牌,上面寫著「皇天上帝」。

根據中國古代文獻,「皇天上帝」是指「天神」或者「天帝」,就是主宰宇宙萬物的上帝。上帝指派君王來教化、治理地上的子民。這些君王自稱「天子」,意思是上帝的兒子;奉天承運,就是奉天命治理天下。遠在西周時代(公元前1066~771年),已經確立了「天子」直接向「上帝」祭祀的祭天禮儀。因此古代皇帝祭祀「天」,其實就是祭祀「上帝」。中國古代已經開始設立祭天的場所,而北京的天壇是明、清兩朝皇帝祭祀上帝的場所,可以說是敬拜上帝的「聖殿」。

此外,天壇露天的地方有一座三層圓形石壇,名叫「圜丘壇」,又稱為祭天台,是皇帝舉行祭天大典的地方。祭祀時,除了獻上供品,皇帝率領文武百官朝拜禱告,祈求上蒼廣施恩澤。中國民間信仰求神拜佛,有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拜神的人其實也是禱告,他們相信,只要夠誠心,來到菩薩面前,誠心可以感動天地,即使是堅硬的金屬和石頭也為之裂開!

基督徒的禱告

基督徒從信主第一天起便經常向神禱告。基督教強調虔誠禱告,自從十六世紀宗教改革運動以來,教會便非常注重聖經真理教導。著名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約翰加爾文,他們不是單單躲在修道院研究神學,而是親自牧養信眾的牧者。十六世紀宗教改革之後,教會對信徒有三個最重要的信仰教導:

第一,《使徒信經》(基督教信仰的重點內容/教義)
第二,《十誡》(神子民的道德規範)
第三,《主禱文》(主耶穌教導門徒向神禱告的典範)

每一個初信主的基督徒(包括兒童),不但要背誦這三個教導,還要明白其中的意思。因此馬丁路德寫了一本《教義問答》解答信徒的基要信仰問題,譬如說:「我們在天上的父」是什麼意思?「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又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禱告?

近代著名神學家侯士庭(James Houston,加拿大維真神學院的創辦人)解釋:「禱告乃是人與神相交,與神對話,乃是地與天的連接,人與神在心靈中的接觸,這是禱告最主要的意思。我們不要把禱告一直局限在祈求這方面,禱告最簡單的定義就是:人與神對話」。

每一個教會都應當注重禱告。問題是,你跟誰學禱告?跟那些有豐富禱告經驗的人學嗎?我聽過信徒說,某某人很有禱告恩賜。我大概明白他的意思,就是這些被稱為具有禱告恩賜的人,可以滔滔不絕、情詞迫切地禱告,或者是別人覺得他們的禱告特別「靈驗」!你跟誰學禱告?他的經驗可靠嗎?他的經驗真的可以幫助你,與神交通,使你的禱告更有效、更「靈驗」嗎?

新約教會建立兩千多年以來,留下許多關於禱告的屬靈遺產,但是要學禱告,首先應當向主耶穌學,這是最穩妥,也是一個必要的基礎。如果沒有這個基礎,你去跟其他人學禱告,恐怕徒勞無益,甚至是弊多於利!正如門徒向耶穌提出的請求,禱告必須首先從耶穌那裡學。路加記載這事件的背景:「耶穌在一個地方禱告。禱告完了,有個門徒對祂說,求主教導我們禱告,像約翰教導他的門徒。」(路11:1) 耶穌隨即答應門徒的請求,教導他們《主禱文》。

《主禱文》

完整的《主禱文》內容,記載在馬太福音第六章。馬太福音第五章到第七章是主耶穌所講的「登山寶訓」內容,其中耶穌談論到多個主題。當我們研讀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內容時,我們便發現《主禱文》是在「登山寶訓」這三章的中間,因此「論禱告」可以說是「登山寶訓」的核心。

《主禱文》第一句稱呼禱告的對象為「我們在天上的父」,耶穌一開始就說明我們與神的親密關係。基督教是一個「以神為父」的宗教,我們是神的兒女,擁有一個尊貴的身分,神也賜給我們向祂禱告的權利。

六個祈求

我們經常禱告,有沒有留意《主禱文》裡面有多少個祈求?總共有六個祈求。

頭三個是「關於神」的祈求:「你們禱告要這樣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6:9~10)

(1)      第一個祈求:「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神的名字表明祂的屬性,包括祂是「聖潔的神」、「至高的神」、「自有永有」、「全能者」。神學家告訴我們,人存在的首要目的是榮耀神,並且享受祂。因此,我們最高的目標,是神的名在普天之下被尊為聖。

(2)      第二個祈求:「願你的國降臨」:這是指神的救恩國度。神的國度已經存在,但仍然等待將來完滿實現。耶穌首先把天國的道理引進人間,並且實踐在人間。「願你的國降臨」就是祈求神的救恩國度擴展,這是借著傳福音來達成。當福音傳遍天下,神的國完全來到時,這個禱告便成全了,也就是主耶穌再來的日子。

(3)      第三個祈求:「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這個祈求擴展了上面第二個祈求,就是神的國以完滿的形式來臨;因為神國來臨的奇妙特徵,就是神的旨意在地上徹底實現,包括公義完全彰顯,也不再有叛逆、邪惡。如果我們祈求神的旨意實踐在地上,我們就有兩個責任:

(i)      要持續研讀聖經來明白神的旨意;
(ii)     要靠著神的恩典,努力實踐祂的旨意。

後三個是「關於我們現在、過去、將來需要」的祈求:「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或作脫離惡者〕。」(太6:11~13上)

(4)      第四個祈求:求賜「日用的飲食」:這是為我們現在的需要,求賜養活身體的飲食。

在耶穌那個年代,通常工人是每天領取當天的工資,這工資少得可憐,只能買到一天的食物。耶穌提醒門徒,要學習過一種每天倚靠神供應的生活,如同舊約時代以色列人在曠野仰望神降下嗎哪。在今天,我們生活比較富裕,大多數人沒有經歷過上一代人的缺乏。我們也沒有多大的意識,為神供應我們每天的飲食衷心感謝祂。可是,我們每天所需的飲食不是理所當然的。今天世界上仍然有許多地方在戰爭中,出現許多難民,不要說食物,連乾淨的水都沒有。此外,還有饑荒、天災、貧富懸殊等問題。世界上許多地方的孩子,在上床睡覺之前,是沒有吃過晚餐的!事實上,許多人仍然每天須要為溫飽掙扎求存!

(5)      第五個祈求:「免我們的債(=罪),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這是為我們過去的罪(已經欠了的債/已經犯了的罪),求神赦免。正如保羅指出,罪人的生命得以更新,「一切都是出於神,祂借著基督使我們與祂和好。」(林後5:18)

耶穌講完這個禱告典範之後,繼續說:「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6:14~15)

在《主禱文》裡,「債」等同「罪」,罪債是必須還清的!這個祈求是求神饒恕。一個真正經歷過神饒恕的人,就懂得饒恕別人。不饒恕人的人,他從來沒有真心悔改,又怎能期望神饒恕他呢?

(6)      第六個祈求:「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或作脫離惡者〕」:這是為將來的境況,求賜力量,勝過試探、罪惡。

這句話實際的意思是「不要帶領我們進入試探;救我們脫罪惡,遠離被試探的光景,並且進入公義。」 因為我們越來越認識自己的軟弱,心裡有隱而未現的罪,而那惡者隨時用詭詐來引誘我們,所以就必須切切祈求神所賜下的聖靈保護我們。

我們看過《主禱文》裡六個祈求,頭「三願」:「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這是神的兒子教導我們怎樣禱告,首先求什麼?是為「你的名」、「你的國」、「你的旨意」禱告,禱告的焦點是「你」、「你」、「你」。學習禱告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校正我們禱告的焦點。可是,留意一下我們的禱告,是否通常把焦點投放在自己的需要上:「我」、「我」、「我」。我記得初信主時,有人教我把每一個祈求事項,具體寫在祈禱簿裡,好察驗神是如何回應禱告的。當某一個祈求事項蒙神應允時,我便在祈禱簿寫下神是如何成就那祈求事項,並且打一個鉤做記號。對於那些過了一段長時日、已經沒有可能實現的祈求事項,就打一個叉!信主多年之後,我才明白過來,這樣的祈求仍然是以自我為焦點。!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

我們接續看耶穌在馬太福音7:7~11有關祈求的經文:

7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8 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
9 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
10 求魚,反給他蛇呢?
11 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祂的人嗎?

讀完這段經文,你會有一種感覺,這好像表示:求什麼,就一定得什麼!可是,這卻不是我們的實際經驗!如果你讀過雅各書便知道,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理解「祈求」和「得著」兩者的關係:「你們得不著,是因為你們不求。你們求也得不著,是因為你們妄求。」(雅4:2~3)雅各教導我們,「不求」和「妄求」是禱告不蒙應允的兩個原因。

我們無須引用雅各書,因為耶穌當時所引用的是舊約先知書,當耶穌講這個教訓的時候,雅各書還沒有寫出來。耶穌是引用舊約耶利米書29:12~13的內容:「你們要呼求我,禱告我,我就應允你們。你們尋求我,若專心尋求我,就必尋見。」耶穌然後再加上「叩門」。

回到耶穌在馬太福音7:7~8的教導:
7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8 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

這兩節經文中有三重對稱:我們「祈求」、「尋找」、「叩門」;結果是:「得著」、「尋見」、「開門」。三個動詞表達出越來越積極的行動。三個動詞是現在時態,並且是命令語:「祈求」、「尋找」、「叩門」,意思是:要持續地祈求、要持續地尋找、要持續地叩門,我們必須堅持不懈。在什麼事情上堅持不懈呢?就是在禱告上堅持不懈。

天父更把「好東西」給祂的兒女

至於馬太福音7:7「你們祈求,就給你們」的關鍵,耶穌在9~11節解釋:
9 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
10 求魚,反給他蛇呢?
11 你們〔意指地上的父親〕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祂的人嗎?

在這三節經文中,耶穌作出一些對比:在第11節下半部分提到「天上的父」,所以在第11節開首提到「你們」的對比,是指「地上的父親」。「地上的父親」是不好的,可能是因為常常亂發脾氣、沒有耐性、不體貼,但是他們「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然後,耶穌就提出祂的邏輯理由:不好的「地上父親」,也會拿「好東西」給兒女;更何況好的「天上的父親」,祂必然更把「好東西」給兒女。「好東西」是什麼?就是你所需要的「餅」和「魚」;那麼「不好的東西」是什麼?就是「石頭」,沒有用的,不能餵飽你;還有「蛇」,更會傷害你的!

照神的旨意求

當然,我們可以為自己的工作、家庭、兒女求,聖經也是這樣教導我們放膽向神求。神連祂的獨生愛子耶穌都可以給我們,還有什麼神會吝惜不給我們呢?神深愛祂的兒女,因此不會對我們的祈求麻木無情;但神卻不會溺愛祂的兒女,因此不會成為我們的自動取款機,這是因為神「更把好東西給求祂的人」(太7:11)。

耶穌教導門徒的《主禱文》,不是向神求財富、名利、成功、成就,而是首先求「神的名」、「神的國」、「神的旨意」;然後求神賜下我們身體和靈魂最基本的需要(「日用的飲食」;「免我們的債(=罪」;「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或作脫離惡者〕。」)這些就是天父最樂意回應我們的祈求。這就是主耶穌教導門徒的禱告,也是教導我們的禱告。如果我們是求神的旨意成就,神必定垂聽和應允,這是使徒約翰後來告訴我們的真理:

約翰一書5:14~15
14 我們若照祂的旨意求什麼,祂就聽我們。這是我們向祂所存坦然無懼的心。
15 既然知道祂聽我們一切所求的,就知道我們所求於祂的無不得著。

同心合意的求

我們通常最懇切為什麼事禱告?可能是病得醫治。好幾年前,我們團契有一位姊妹因因病情嚴重被送進醫院。她在醫院住了一個多月,存活、康復過來。之後這位姊妹在團契感恩分享,她說在病危那段日子,有幾個教會許多弟兄姊妹(大約一千人)為她禱告。後來團契另一位姊妹也患病被送進醫院,團契弟兄姊妹懇切為她禱告。可是,她當晚便離開世界!是因為我們信心太少嗎?還是我們禱告不夠多嗎?難道,以後遇到這種情況,便發動一千人禱告,病就會好了嗎?耶穌豈不曾經教導祂的門徒:

「我又告訴你們,若是你們中間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的求什麼事,我在天上的父,必為他們成全。」(太18:19)〔註:顯然這段經文,按上文下理,是關乎教會紀律的禱告,而不是為我們所求的其他事項禱告,但卻表達出禱告蒙神垂聽,不是取決於禱告人數的多寡。病是否得醫治同樣屬神的主權:「我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恩待誰,就恩待誰。」(羅9:15)〕

因此,「禱告不是貴乎人多,而是貴乎同心合意」。無論是一千人禱告,抑或是兩個人禱告,重點同樣是「同心合意」。我們必須牢牢記住,神是神,祂不欠任何人任何東西。正如詩篇作者所言:「我們的神在天上,都隨自己的意旨行事。」(詩115:3)

你也許會問:神既然是按祂的旨意成就一切事情,為什麼我們還須要禱告?馬丁路德解釋《主禱文》裡「願你的國降臨」這句話:「不在乎人的祈求,因為人求與不求,神的國也一定會降臨,可是我們仍然須要祈求。」我們要注意《主禱文》裡所使用的,是複數代名詞,而不是單數代名詞,禱告的開頭說「我們在天上的父」,而不是「我在天上的父」。基督徒是神家裡的一分子,我們共同關心這個大家庭裡的「家事」,與主同心。同樣地,我們求「神的旨意行在地上」,也成就在我們身上。

客西馬尼園的禱告                                                           

神的旨意很豐富,可以包括醫治,或者不醫治。神甚至可以通過苦難來成就祂的旨意。對於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希伯來書這樣評論:

希伯來書5:7~9
7 基督在肉體的時候,既大聲哀哭,流淚禱告懇求那能救祂免死的主,就因祂的虔誠,蒙了應允。
8 祂雖然為兒子,還是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
9 祂既得以完全,就為凡順從祂的人,成了永遠得救的根源。

聽來奇怪!希伯來書的作者說,耶穌的禱告「蒙了應允」?耶穌不是求天父挪開苦杯嗎?希伯來書的作者何出此言?我們來看清楚,耶穌求什麼?

太26:39『我父阿,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這是耶穌第一次禱告,但是耶穌不是單單求神挪開苦杯,否則希伯來書就不會說,耶穌的禱告『蒙了應允』。

我們接著看耶穌第二次禱告:太26:42「我父阿,這杯若不能離開我,必要我喝,就願你的意旨成全。」我們要注意,在第一次禱告的下半部分:「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以及第二次禱告的下半部分『就願你的意旨成全」,這才是耶穌禱告的重點,也就是《主禱文》中第三個祈求的實現:「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6:10)

耶穌明白祂來到世上的使命,就是遵行天父的旨意。我們要注意,表面上耶穌是「被殺」;但是,我們聽耶穌自己怎麼說:「沒有人奪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我有權柄舍了,也有權柄取回來,這是我從我父所受的命令。」(約10:18)耶穌是求父神的旨意成就。祂的禱告有沒有蒙應允?有!我們懂了。下一次當你面對危難的時候,例如生病、失去工作,你會求什麼?我想,當你面對危難時,會有許多想法、計劃,兩手準備。於是你跟神做個交易:「神啊!幫助我度過這個難關,我可以為你做什麼什麼。」這是人之常情。耶穌同樣有自己的想法、計劃,所以耶穌向父神提出「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可是,耶穌表達了自己的意願後,接著向天父祈求:「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26:39下);「就願你的意旨成全」(太26:42)。我們懂得這樣禱告嗎?還是仍然對神說:「求你祝福我的計劃!」你既然稱神為「主」,你是否願意把你的計劃交給神,然後說:「願你的意旨成就在我身上」。

結語

最後,我分享三個關於禱告的重點:

(1)       禱告肯定可以帶來改變

按照聖經的教導,禱告肯定可以帶來改變。關於禱告帶來改變,可分為兩個層面:
(i)        我們的神是不變的神;相反,萬事萬物卻會按照神自己的旨意被改變過來。
(ii)       神的兒女可以借著禱告,求神改變事情或自己的心,而不是試圖改變神的旨意,例如,尋求明白什麼是神的旨意,因而改變自己的心思意念來符合神的旨意。

(2)       三位一體的神眷顧我們

三位一體的神眷顧我們,不但垂聽我們的禱告,還替我們祈求,並且恩待我們:

(i)       長遠活著的耶穌,替我們祈求
聖子耶穌作為我們和神之間「更美之約的中保』(來7:22),「凡靠著祂進到神面前的人,祂都能拯救到底;因為祂是長遠活著,替他們祈求。」(來7:25)

(ii)      我們軟弱時,聖靈替我們祈求
在「我們本不曉得當怎樣禱告』之時,「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嘆息,替我們禱告。」(羅8:26)
「鑑察人心的』神,「曉得聖靈的意思,因為聖靈照著神的旨意替聖徒祈求。」(羅8:27)

(iii)    天父更把好東西給求祂的人
「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祂的人嗎?」(太7:11)

(3)       願你的意旨成全

禱告最終目的是「願你的意旨成全」,也就是《主禱文》中第三個祈求的實現:「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6:10)

禱告不是修煉一種工夫,而是求神的旨意成就!禱告不是求「天從人願」,而是求「人從天願」!阿們。


本文原載於「福音腓立比」微信號,本平臺蒙允轉載,不擁有版權。
原文標題為「主教導我們禱告」。

相關焦點

  • 基督徒禱告的五項內容
    基督徒的兩個屬靈翅膀,一個是讀經,另外一個是禱告。讀經是神的話語臨到我們,而禱告則是我們向祂說話。有許多人信主好多年了,仍然說自己不會禱告,也就是不知道禱告時說些什麼。願借著今天的一些分享給大家。使我們在禱告中有方向。
  • 【美圖】常常誦讀的十句聖經經文 幫助基督徒學會凡事仰望神
    主耶穌基督在禱告時也常常舉目望天,約翰福音11章41節說:「……耶穌舉目望天說,父阿,我感謝你……」,約翰福音17章1節又記錄:「耶穌說了這話,就舉目望天說……」。神喜悅他的子民常常抬頭往上看,神也悅納人來專心尋求、仰望他。基督徒生活在這個彎曲悖逆的時代,常常軟弱,屬靈時常陷入低谷之中,我們需要有神的幫助和憐憫,施恩來扶持我們。然而,我們如何來仰望神呢?
  • 基督徒如何看待星座和算命?
    星座與性格是現代人很普遍接受的一種文化,很多人也相信星座與命運,甚至還有基督徒不清楚這方面的《聖經》立場,只把它當科學看待,也會參考這方面的信息。那麼,如何看待星座文化?聖經的觀點,對我們又有哪些提醒?
  • 一個以基督徒包裝的虛偽政客
    (來源:中國日報 羅傑《中國日報》2020年6月24日8版) 蓬佩奧常常把「虔誠的福音派基督徒」掛在嘴邊,表面上看,好像真是這樣。他是「國會山事工」的內閣贊助人,參加白宮的內閣成員查經小組,每周都要跟從牧師學習查考《聖經》。前不久訪問埃及時,他在公開演講中稱自己的辦公桌上放著《聖經》,時刻提醒自己「上帝、上帝的話語和真理」。
  • 論姦淫(上)丨基督徒婚前性行為是不是犯罪
    基督徒婚戀典範基督徒婚前性行為是否犯罪呢?有人認為婚前性行為違背聖經,是犯姦淫罪!教堂婚禮使徒行傳17章2節,「保羅照他素常的規矩進去,一連三個安息日,本著聖經與他們辯論」,由此可見,聖經和禱告是基督徒行事為人的唯一可靠依據!
  • 矯揉造作的禱告
    文、陳牧禱告,是基督徒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屬靈功課。自信主之日起,就需要去操練,以至與神有親密的靈交。在聖經中也不乏許多相關的教導,如「靠著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並要在此警醒不倦,為眾聖徒祈求。」(弗6:18)「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
  • 中美媒體輿論戰互撕……基督徒如何清醒地討論問題?
    理性的探討被情緒所綁架,甚至蔓延到基督徒群體中。面對這些現象,基督徒應該如何合乎中道地探討,在公共領域活出美好見證呢?說起政治,很多基督徒都「談虎色變」,避之不及。很多牧師也擔心在教會中談政治話題,有可能造成衝突和分裂。然而,正如亞里斯多德所言,人天生是政治的動物,避無可避。聖經中有「行公義、好憐憫」的教導,那麼,如何以真理為根基談論政治?
  • 【觀點】從聖經看抽年度應許經文背後容易忽視的神學危機
    編者按:農曆大年初十剛剛過年了,農村新年也算基本過完了,加上1個月的元旦,歲首年終、辭舊迎新時世人總是有很多感慨和新的期待,基督徒也不例外。有些教會會在跨年時安排通宵禱告、新年禮拜等不同的活動,本文是一位牧者對於時下在一些教會中開始流行的抽取年度經文現象的一種反思。
  • 基督徒如何正確認識天主教
    在羅馬教會中確有真實的基督徒。在該教會中,確有成千的人按自己所有的一點真光侍奉上帝。羅馬教會不允許他們閱讀《聖經》,所以他們也就不能辨識真理。他們從來沒有看到出於心靈和誠實的敬拜與徒具形式的侍奉之間有多大的區別。這些人雖然在虛妄而不能使人滿意的信仰中受了教育,上帝依然是憐愛他們的。他必使光明射透那包圍著他們的濃密的黑暗。
  • 基督徒不應無原則的一團和氣(二)
    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無原則的一團和氣是如何害人害己害教會的。有這樣一個教會,負責人,他不僅斂財,而且驕橫,眾信徒幾乎把他當成了「真理」的化身,奉若神明,說一不二,而信徒們也曲意逢迎,每次聚會都像公禱告一樣為他禱告。這樣下去,一味地無原則一團和氣、順服,把自己籠罩在撒旦的陰影下,活在罪中,這哪是真信仰啊!這不是自戕、自己害自己嗎?
  • 快看你身邊的人,是否在做矯揉造作的禱告?
    ,是基督徒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屬靈功課。在聖經中也不乏許多相關的教導,如「靠著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並要在此警醒不倦,為眾聖徒祈求。」(弗6:18)「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腓4:6)「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前5:17—18)
  • 屬靈問答|如何理解聖經中所說的「凡火」?
    還有,巴羅士的這本著作是「改變生命」的諸多書籍中的一本,如果你還沒有帶著禱告的心預備好,就不要嘗試去看。凡火和敬拜你如果看上面的經文,利10:1-3,會發現英文新英王欽定本聖經(NKJV)沒有用「strange」 (怪異)這個詞,而是用了「profane」(粗俗不敬,凡)這個詞。
  • 基督徒信仰成長的八個要點
    每個基督徒都希望自己能結出豐盛的果實,希望既有內在生命的果實,也有外在看得見的果實。那麼我們怎樣可以結出果實呢?使徒彼得說有八個要點,我們一起看一下聖經中的具體教導:彼得後書1章3-11節1:3神的神能已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賜給我們,皆因我們認識那用自己榮耀和美德召我們的主。
  • 如何得勝欲望的天敵貪婪:靠著主的話語禱告謹守
    一,貪婪導致人對所擁有的不滿足貪婪這個詞在聖經原文的意思為「渴望,嚮往,有慾念」,表示一個人對於事物地極度渴望,從心裡的意念到外在的行為都流露出自己訴求的一面。貪婪是心思集中關注財產、物質、成功、聲望、地位、名譽、名氣、職位、外貌或是想要擁有本屬於別人的一切。
  • 基督徒必看,擴散提醒!
    在聖經上記載耶和華 神忌恨拜假神的人,並且咒詛一切拜偶像的人。出20:4-5 「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什麼形像彷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因為我耶和華你的上帝是忌邪的上帝。恨我的,我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
  • 基督徒敬拜主的屬靈原則:知行福
    敬拜主是我們基督徒的本分,我們應當怎樣按理服事敬拜那又真又活的主呢?「你們既知道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約翰福音》13章這一句寶貴的經文,道出了基督徒服事敬拜主的一個屬靈原則,即知——行——福。經文背景是耶穌即將上十字架,成全救贖大功,他愛門徒到底,主動為他們洗腳,之後,在與門徒的問答中教導了這一寶貴真理,給歷世歷代的基督徒指明了一條服事敬拜主的原則。
  • 如何看待川普在哭牆前的禱告?-福音時報--基督教資訊門戶網站
    近日打開微信,都會看到很多基督徒的微信群、朋友圈都在宣傳、炒作、轉發美國總統川普到哭牆禱告的新聞。不少基督徒對此感到備受鼓舞,為超級大國總統的虔誠信仰點讚。而川普在同一時期拜訪了耶穌受難地的聖墓教堂,可卻很少得到弟兄姐妹的熱捧,如此巨大的反差,不得不引起反思。
  • 「聖經」不要遵守人的遺傳勝過遵守神的話語和神的誡命
    使徒保羅告訴加拉太教會的基督徒福音只有一個,不要把人的遺傳當作道理來守,而不去分辨道理的真假。有些人所講的道理明顯與聖經的教導相反,還是有許多基督徒如同加拉太教會的一些基督徒一樣,選擇跟隨他們(講虛假道理和人的遺傳之人)的腳步與他們一同行事。
  • 感人見證|婚姻絕境中,透過學習,再次愛上我的丈夫
    我們的婚姻,如何經營?面對關係的破裂,該如何重拾婚姻的美好。今天和大家分享《婚姻絕境中,透過學習,再次愛上我的丈夫》,是多加姊妹在學習家庭更新課程的真實經歷。人的盡頭,就是神的起頭。當我的婚姻走到盡頭的時候,我當時的想法是:反正婚姻已經到了最壞的地步,死馬當作活馬醫吧。當時,一個朋友已經給我傳了2年福音,在此絕境中就這樣信主了。心想看看上帝能有什麼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