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誕生在哪裡?50億年前銀河系與矮星系的「親密接觸」

2020-11-23 驅動之家

目前,西班牙科學家表示,太陽的誕生是由於50億年前銀河系與體積較小的人馬座矮星系近距離碰撞所致,這一事件為後續地球生命的孕育拉開了帷幕。

對太陽系鄰近恆星年齡的分析表明,銀河系至少3次碰撞人馬座矮星系,每次碰撞事件不久在銀河系形成了恆星爆炸式孕育,此類宇宙碰撞引起一系列漣漪事件,其中之一導致了47億年前太陽的形成。

該發現是基於歐洲航天局蓋亞衛星的觀測結果,該衛星的目的是創建銀河系3D地圖。研究報告作者、加那利群島天體物理學研究所(IAC)託馬斯·魯伊斯·拉爾(Tomas Ruiz-Lara)博士稱,基於現有模型可知人馬座矮星系曾先後3次與銀河系發生碰撞,第1次發生於50-60億年前,第2次發生於20億年前,第3次發現於10億年前。

當科學家觀測蓋亞衛星的銀河係數據時,發現大約57億年前、19億年前和10億年前銀河系內3次出現恆星數量驟增,這與人馬座矮星系與銀河系碰撞接觸密切相關。

研究人員觀察了太陽周圍6500光年範圍內的恆星亮度、距離和顏色,並將數據與現有恆星演化模型進行了比較,人馬座矮星系由4個直徑大約1萬光年的球狀星團組成,而組成銀河系的球狀星團直徑超過了10萬光年。儘管存在巨大的體積差異,但是託馬斯認為,像人馬座這樣的矮星系與銀河系發生碰撞接觸,能夠形成銀河系恆星孕育效應。

他說:「最初的銀河系相對平靜,經過最初的恆星誕生劇烈時期之後,恆星誕生部分是由於早期合併所引發的,但銀河系已經達到了平衡狀態,恆星能夠穩定地孕育誕生。突然人馬座矮星系突然崩潰,破壞了平衡,導致銀河系原先靜止的氣體和塵埃像水面漣漪一樣四處飄動。」

在銀河系某些區域,這些漣漪導致星系塵埃和氣體濃度升高,而其他區域的塵埃和氣體則會被排空,該區域高密度物質會引發新恆星的誕生,例如:太陽。

研究報告合著作者加爾尼·加利亞特(Carme Gallart)博士稱,看起來人馬座矮星系不僅塑造了銀河繫結構,還影響了恆星在銀河系移動的動力學,促使銀河系形成。現在看來,銀河系中恆星質量形成的一個重要環節與人馬座矮星系的交互事件有關,否則像太陽這樣的恆星就不會存在。

加利亞特認為,如果不是因為人馬座矮星系被銀河系引力束縛,並粉碎了它的星系盤,太陽和太陽系其他行星就不會誕生。由於人馬座矮星系50-60億年前首次接觸銀河系,從而孕育了太陽等一批恆星。

我們並不知道是否因為人馬座矮星系崩潰效應產生的部分氣體灰塵雲導致太陽形成,但是有一種可能的情況是,太陽的年齡與50-60億年前人馬座矮星系首次接觸銀河系的時間相吻合。

1994年,天文學家發現人馬座矮星系每次與銀河系碰撞都會剝離物質,使得該星系逐漸變小。現有數據表明,人馬座矮星系可能在幾億年前非常平靜地接觸過銀河系。天文學家認為,人馬座矮星系可能會被銀河系完全吸收,這一過程已開始了,蓋亞衛星幫助科學家發現漫長的宇宙歷史中曾出現數次銀河系與鄰近星系之間的重大碰撞事件。

大約80-110億年前,另一個星系與銀河系發生碰撞,導致銀河系盤膨脹,充滿了恆星,同時,銀河系還遭遇另一個「幽靈星系」,在「幽靈星系」的氫物質中留下了引力漣漪。

相關焦點

  • 銀河系恆星誕生新發現 或源自與人馬矮星系「近距離接觸」 (2/2)
    銀河系恆星誕生新發現或源自與人馬矮星系「近距離接觸」 (2/2) "← →"翻頁
  • 天體物理學家發現一個矮星系撞擊銀河系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美國和加拿大天體物理學家發現了三十億年前一個矮星系撞擊了銀河系。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天文物理期刊》上。大約20年前天文學家在處女座區域發現了異常高密度的恆星。這些恆星中一些向我們的方向移動而另外一些則正在離開的不正常現象,雖然通常星團內的恆星是協同一致在移動。
  • 人類或可以見證奇妙時刻:人馬座矮星系毀滅後,會融入銀河系
    而近期,外國的科學家們在針對銀河系和它旁邊星系進行探索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奇妙的事情。人馬座矮星系現如今隨著時間的流逝,正在一步步的走上自我毀滅。而且看起來,它毀滅之後會和銀河系產生碰撞,但是兩個星系大小是不相同的,讓我們看起來非常像是獵食者與獵物之間的關係,顯然,人馬座矮星系並沒有任何勝算。所以人類或可以見證奇妙時刻:人馬座矮星系毀滅後,會融入銀河系。
  • 人馬座矮星系正在毀滅,它將融入銀河系,人類或能見證這奇妙一刻
    說起來,在大約50億年前,它曾和銀河系的一場碰撞,或催生了太陽系的出現。人馬座矮星系離我們有多遠?1994年,天文學家在觀測的時候,發現距離地球7萬光年之外的地方,有一個距離我們最近的河外星系,它看起來更像是銀河系的衛星星系,就好像是月球和地球之間的關係一樣。
  • 半人馬座或曾撞過銀河系,科學家找到證據,42億年前很可怕
    銀河系內的恆星或源於一次碰撞這場造星運動可能讓這個被撞擊的星系重新孕育出新的星球,而且,在有外來星體的結合下,或許,新出現的星球的資源更加豐富,能夠出現生命的可能性會更高。據《科技日報》6月份的報導,銀河系在距今62億-42億年前,或許遭遇過一場星系碰撞,其中,可能就是因為這場碰撞,才誕生了太陽系等恆星星系。
  • 蓋亞數據顯示可能是人馬座星系與銀河系的碰撞促進了太陽系的產生
    發表在《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追蹤了這些星系碰撞對銀河系的影響,發現其中一次碰撞發生在大約47億年前,而那時太陽也剛好誕生。
  • 「想和你一起徜徉在銀河」——了解我們的銀河系
    那麼,我們的家園所在的星系——銀河系屬於哪種類別呢?經過科學家們的觀測,銀河系是一個螺旋星系,因此它看起來相對扁平並呈盤狀。如果我們觀看盤面,我們可以看到比側視時更多的恆星。進一步的研究證實,太陽並不位於銀河系的中心,而是處在一條旋臂上。如果你想尋找銀心,朝射手座的方向看,那兒就是銀河的中心了。
  • 地球在太陽系內,太陽系在銀河系內,銀河系又在哪裡?
    太陽系又在哪裡呢?從大一點的範圍來看,太陽位於銀河系內。但是我們知道銀河系非常的大,直徑至少有10萬光年。太陽只是銀河係數千億顆恆星中的普普通通的一顆。因此,從太陽繫到銀河系我們還可以再具體地劃一下片兒。目前太陽位於本星際雲中。這是一個太陽系運行其中的星雲,直徑大約30光年。科學家認為太陽在大約15萬年前就進入到了本星際雲。今後可能還會在這裡待上一兩萬年。
  • 蓋亞「宇宙探索機器」:銀河系有18億顆恆星!
    來源:新浪科技迄今為止,蓋亞太空望遠鏡已繪製出18億顆恆星的精確位置,並掌握其中大多數恆星與地球的精確距離,以及它們的空中運行狀況。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歐洲蓋亞太空望遠鏡最新觀測發現銀河系恆星數量達到18億顆,這一最新恆星目錄被稱為「終極天空之書」。
  • 銀河系歷史或將改變,人類發現「化石星系」,曾撞擊銀河系
    而隨著現代科學理論的出現,尤其是天文望遠鏡發明之後,人類對於宇宙的認識,便又上升了一個新的高度,尤其是現代天體物理學理論誕生之後,人類對於宇宙的研究,便更加地深入了,比如宇宙的誕生
  • 我們太陽的誕生
    中國古代天文學家觀測客星(185年),觀測白晝星(1054年),行星狀星雲(1764年),白矮星(1862年), 核聚變(1939年) 太陽星雲中心區的溫度和壓力急劇地增長了大約1億年,直到它們越過一個關鍵的門檻, 可以將氫原子擠壓得足夠緊密從而引發核聚變,生產出氦並以光和熱的形式釋放能量。此刻, 我們的太陽誕生了!
  • 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正在蠶食一個鄰近星系(圖)
    計算機模擬顯示,銀河系目前正一點點「蠶食」它這個弱小的「鄰居」,以壯大自己的「勢力」。 天文學家將這個位於大犬星座方向上的星系命名為大犬矮星系。該星系距離太陽系約2.5萬光年,距銀河系中心4.2萬光年。而1994年發現的距離銀河系最近的人馬矮星系距銀河系中心5萬光年。
  • 仙女座星系離銀河系多遠?晚上用肉眼能看見嗎?這一點太關鍵了
    在宇宙中,仙女座星系算是一個離銀河系比較的河外星系,它距離我們大約254萬光年相當於2400億億公裡,秒速為192公裡的帕克太陽探測器飛完這段距離需要將近40億年。 由於仙女座星系本身足夠明亮,包含的恆星數量高達1萬億顆,它的實際亮度是太陽的340億倍,銀河系的1.7倍,這使得我們在遙遠的地球上也能用肉眼直接看到這個河外星系。
  • 盤點科學家認為最奇特的7個星系,有比銀河系大數千倍的星系!
    4、年輕的死亡星系MACS2129-1在宇宙中有一些星系在誕生後不久就面臨著死亡,在距離地球108億光年外的MACS2129-1圓盤星系就是這樣的瀕死星系,MACS2129-1星系的質量超過銀河系3倍,科學家發現這個星系在100億年的時間裡竟然沒誕生過新生恆星,或許是因為星系在形成後沒有物質補充而導致停止造星,由於星系物質在不斷喪失,如今MACS2129-1星系的直徑萎縮到只有銀河系一半大小
  • 50億年以後太陽壽命終結,人類和地球的命運會如何?專家給出猜想
    50億年以後太陽壽命終結,人類和地球的命運會如何?專家給出猜想引言:我們知道地球是一顆行星,地球這顆行星是圍繞太陽轉動的,如果沒有太陽,那麼地球這顆行星也不可能形成,科學家認為在很早的時候,太陽系是一片雲團,後來有一股神秘的力量讓太陽這顆恆星誕生了,太陽誕生之後,地球才慢慢的誕生了,地球是在46億年前誕生的,地球誕生之後,慢慢的地球上就出現了生命,地球能夠誕生生命其實和太陽是有很大的關係,畢竟我們都知道太陽是一顆恆星,能夠不斷的釋放出光和熱
  • 人們對仙女座和銀河繫於37.5億年後的「碰撞融合」顯然更有興趣
    另外還可以看到它的兩個矮星系伴侶:在M31核心南面的是呈圓形的、很密集的橢圓星系M32,在M31西北邊的是略微暗弱一點兒但比M32更大且長的橢圓星系M110。還有許多銀河系內的比較暗弱的恆星充滿了這一天區,為仙女星系增添了迷人的色彩。
  • 哪個星系離銀河系最近?它跟銀河系有什麼關係?
    關於這個問題,先來大致了解一下銀河系的結構與我們在銀河系中的位置。銀河系是一個直徑為10至20萬光年、恆星盤平均厚度約為2千光年的棒旋星系。我們的太陽系離銀河系中心大約2.6萬光年,距離銀道面大約100光年。出了銀河系之後,就是廣闊的星系際空間,其中分布著不計其數的星系。
  • 銀河係為啥「長歪」了?地球會為此遭殃嗎?科學家給出解釋
    銀河系是一個巨大而壯麗的棒旋星系,從遠處看像一個中間厚邊薄的大圓盤——。圓盤直徑約10萬光年,中心厚1.2萬光年,邊緣厚3000到4000光年。越靠近中心,恆星和氣體的分布越密集。與我們的認知不同,銀河系這個大圓盤並不是平的。早在20世紀50年代,天文學家就發現銀河系圓盤的一邊向上傾斜,另一邊向下彎曲,呈拉長的S形。科學界一直在爭論銀河系「長期傾斜」的原因。
  • 太陽系位於銀河系的哪裡?
    後來又提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但事實證明,太陽之外的宇宙非常廣闊,地球和太陽都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陽以及天上的星辰組成了巨大的銀河系。不過,人類發射的探測器至今還未飛離太陽系,要飛出銀河系更是遙遙無期。所以,根據目前的科技水平,尚且不能實現通過科學儀器來拍攝銀河系的廬山真面目。雖然探測器還飛不出銀河系,但我們可以通過其他方法來構建出銀河系的全貌。
  • 銀河系中雖有2000億顆恆星,可90%的恆星都沒太陽的質量大
    太陽,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曾經一段時間我們以為它是宇宙的中心,實際上它只是一顆恆星。太陽只是銀河系中一顆普普通通的恆星,如果說不普通,因為它是銀河系內已知唯一孕育了生命的恆星系統。銀河系真的很大,直徑大約為10~20萬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