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是我國上古時代五帝之一,十三歲就受封於陶輔佐帝摯,二十歲就代帝摯為天子。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評價其曰:「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富而不驕,貴而不舒。」
《說文》曰仁,親也。孔子以之作為最高的道德標準,這是中國古代含義極廣的道德觀念,其核心指人與人相互親愛。什麼是其仁如天?唐代司馬貞索隱曰:「如天之涵養。」堯如天一樣廣大的仁德,說明的是包容並蓄的品格,指道德高尚。知,通智。《法言·脩身》曰智,燭也。《韓非子·顯學》曰智,性也。《淮南子·俶真》曰智,心之府也。《管子》曰智,四時能變謂之智。洞察力這種天賦的本質,從心底裡知曉時令的變化,就叫做智慧。帝堯時期還沒有四季變化,時辰變化。堯能通曉,證明堯的智慧像神一樣廣大。《廣韻》曰就,即也。靠近,走進,趨向的意思,每個人靠近堯都能感受到像太陽一樣的熱烈,比喻對人熱情。《玉篇》曰望,遠視也。望之如雲,遠遠的看著堯就像雲一樣的輕柔舒捲。從這兩點說明,和堯交往讓人感到感到舒服。富通福,古稱富貴壽考為福。富而不驕貴而不舒,形容堯富貴了對人也不傲慢。
司馬遷從道德品質高尚,神仙般的智慧、人際交往、富貴後不驕縱等幾個方面描寫堯的品格。堯能登上帝位,與人親慕體現的是和諧的觀念,這樣才能獲得眾人的支持和幫助。小到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單位,只有和諧才能使各項事業都興旺發達。智慧體現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堯運用「形而上之道」的技能,達到政通的目的。堯作為最高領導,能夠正視自己的名份和地位,這是告訴我們要用一顆平和的心態面對人生,永保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