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7月,周恩來在廣東視察工作時,對一些記者說:「你們記者,要像蜜蜂,到處採訪,交流經驗,充當媒介。就像蜜蜂採花釀蜜,傳播花粉,到處開花結果,自己還釀出蜜糖來。」
「文革」後期,周恩來疾病纏身,力挽狂瀾,苦撐危局。在處境極其艱難的情況下,他還深情地對人們說:「我們要像春蠶一樣,把最後一根絲吐出來,貢獻給人民。」
蜜蜂、春蠶,雖然形態各異,但它們身上體現出來的犧牲奉獻精神,卻是一致的。這不正是周恩來高尚人格的生動體現和光輝寫照嗎?在他的身上,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共產黨人的優秀品德。周恩來既是革命家的典範,又是普通人的典範。他一生大公無私、清正廉潔、光明磊落、謙虛謹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為人民嘔心瀝血,獻出一切,卻從不要求絲毫報答和點滴特權。他最後的請求和唯一的願望,只是悄悄地、不留痕跡地把自己的骨灰,撒在祖國的江河大地上。
人生自古誰無死,活在人心便永生。周總理生前從來不準別人頌揚他一字一句,死後也沒有供人瞻仰的陵墓。然而,他的豐功偉績和高風亮節,必將世世代代銘刻在中國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