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49年10月1日到2020年10月1日
新中國整整走過了71個年頭
71年來,在黨的帶領下
中國人民白手起家
憑藉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
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發展奇蹟
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我們為國家的偉大成就無比自豪
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充滿自信
值此之際
該有一首讚歌,讚頌71歲的祖國
該有一件曠世著作,獻禮盛世的締造者
中國人,強國是我們矢志不渝的信念
是我們情感的寄託
如果用一些華麗的辭藻,我們大概要說很多
繁榮昌盛、日新月異、蒸蒸日上
興旺發達、五子登科
在這個無比激動的時刻
我覺得用一句「中國真牛」足以概括
為什麼牛成為了中國的代名詞?
也成為了中國誇人最簡略最富有深意的話
今天來給大家科普一下
牛在古代中國,地位尊崇
在古代的農耕文明裡面,中國人把牛看作一種重要的生產資料。在自然經濟中,以牛為畜力牽引翻車、拉犁耕田的生產方式持續了近千年。牛文化不但以其自身的特點成為畜牧農耕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還滲透到了其他民間的文化事項中。牛不但為人類提供了衣食之源,還寄託著人們的某些精神信仰。
牛在現代中國,化身圖騰
在現代中國,雖然牛在自然經濟中所起到的勞力作用被現代大機械化運作所取代,但是牛千年來的服務和奉獻,使其被賦予了一種物種上的高尚殊榮。吃苦耐勞,堅韌不拔,腳踏實地,辛勤耕耘,忍辱負重,任勞任怨,勇往直前,恪盡職守,默默奉獻,再多溢美之詞也無法表達中國人民對牛的喜愛,於是牛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變成了祝願,變成了讚美,變成了喟嘆——事業牛,財富牛,家庭牛,財運牛,股市牛,學業牛。
牛的經典演繹,又一力作
中國的發展歷史,就是和牛一樣的奮鬥史,忍辱負重,任勞任怨,勇往直前;中國的勞動人們具有牛一樣的優良品格,堅韌不拔,恪盡職守,默默奉獻。此次恰逢建國71年,在一代一代的中國人努力下,中國「牛」起來了,我們感恩國家和人民的奉獻 ,並為中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而感到無比自豪,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充滿嚮往,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偉大前景充滿自信。這是藏在我們每一個國人心中的大國情懷 ,它是一份情感的寄託,是心中矢志不渝的的信念。基於此,張同祿大師新作景泰藍《中國牛轉乾坤》應時而作,應運而生。
景泰藍《中國牛轉乾坤》
整體造型為繁複異型器
凝聚大師多年心血及爐火純青的技藝
用色沉穩內斂,低調奢華
選料質地上等,珠光寶氣
做工考究,匯聚五大非遺絕技於一體
再被賦予「牛」的寓意
以及依託2021年黨建百年的時機
必將在收藏界佔有一席之地
我們如今說「中國牛」,牛是這件作品,牛的是我們的國家、民族。「但求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講的是奉獻,國家默默耕耘,成就了億萬人民的幸福生活;「老牛亦解韶光貴,不待揚鞭自奮蹄」,講的是奮鬥,71年來國家勤奮如一,只爭朝夕;「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講的是信念,對敵人絕不屈服,對大眾甘於服務。
如今祖國71歲生日即將到來之際,我們要衷心讚美一句 :中國真「牛」!以前牛,現在牛,將來也會更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