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用漢字韓國又吵翻了,學朝鮮完全摒棄還是學日本,韓國很糾結

2021-01-09 聞舞視界

「到底要不要繼續使用沿用了一千七八百年的漢字?」

似乎,每隔一段時間,這個問題就讓韓國人糾結一番。最近,疫情肆虐下的韓國,再次因為使用漢字問題吵翻了。

據韓國媒體《朝鮮日報》消息,本月初,10名韓國國會議員聯名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提出在韓文書寫的中小學教材中「韓漢混用」,這是基於韓文中超過7成詞彙都是漢語詞,在他們看來這一有助於學生對韓文的理解,能夠提高學生的思考和語言能力。

自然,國會議員的提議招致了韓國韓文協會旗幟鮮明的反對,該協會給出的理由是,「韓文書寫的教科書對學生正確理解內容沒有問題,韓文不是學生提高思考和語言能力的障礙」,在他們看來,「韓漢混用」將導致原本平等的文字不平等,並且「漢字阻礙韓國實現信息化和科學化」。

很多網友好奇,同為深受漢字影響的東亞文化圈成員,韓國為何不能像鄰國日本一樣,完全接受漢字,而是非要繼朝鮮、越南之後,完全摒棄了從漢武帝東徵開始使用至今的漢字呢?

有分析認為,這是韓國人的民族自信不足導致,即便今天的韓國經濟早已崛起,社會也越來越發達,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3萬美元,是漢字源發地的三倍,且正逐漸趕超日本,但韓國人還是沉寂於民族主義泥淖中無法自拔。

同樣的問題,在日本就不是問題。現在的日語裡至今保留著近2000個漢字,由於漢字對日本文化影響太深,乃至於在日本假名創製以後,日文中仍無法排斥漢字,假借漢字仍與假名混合使用。

歷史上,日本雖有人也倡議廢除漢字,但一直未能實現,反對聲浪太大。二戰以後,日本政府頒布的《當用漢字表》中漢語字數為1850個。1981年,日本政府又頒布《常用漢字表》,字數增至1945個。

在日本人看來,他們比韓國人要聰明,廢除一種文字,就等於摒棄了文字所承載的文化,丟掉了文字後面的瑰寶。

漢字雖源於中國,但日本在漢字字體開發方面甚至領先於中國,字庫數量數倍於中國。不止如此,近代以來,日本漢語詞彙反過來影響中國,今天我們使用的社會、教授、處女、計劃、共和、作者、總理等詞彙,都是日本舶來品。

當然,日本沒有在民族主義崛起的時期廢除漢字,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近代以來,日本作為東亞最成功的新興國家,實現了轉型,繼而超過了漢字源發地中國,使他們產生了更強大的民族自信心,而不用以廢除漢字的方式來彰顯。

說起來,韓國廢除漢字與美國不無關係。1948年,在美國文化影響下,「脫亞入西論」風靡韓國,第一步就是廢除漢字。在美國的支持下,韓國成立了「漢字廢止會」,並出臺了《諺文專用法》,自此,漢字在韓國面臨重大危機。

其實,韓國還不是第一個著手廢除漢字的國家。1945年二戰結束後,獲得獨立的越南、朝鮮就率先廢除了漢字,以此來凸顯本國的民族獨立和民族自尊。

而在韓國,直到1970年才正式全面廢除漢字,韓國政府還將每年10月9日的「韓文節」確立為法定節假日。不過,韓國在廢除漢字後,也出現一系列悲劇,韓國歷史典籍都是漢字記錄,廢除漢字無異於斬斷了本國的文化根基,如今韓國的拼音文字,也因同音字太多導致表達意思不夠精準,以至於韓國法律在很多時候都需要用漢字書寫,韓國人的身份證上也要標註漢字名字。

即便如此,多年來,韓國有識之士呼籲恢復漢字的努力卻屢次宣告失敗。在本次國會議員提議「韓漢並用」之前,2014年韓國教育部提出的「在小學和中學教科書中並列標記漢字和韓文」,也被反對人士以「增加小學生學習負擔」為由在2018年廢除。

值得一提的是,為迎接2017年韓文節,10月9日這天,韓國憲法法院還將自成立後已使用了30年的徽章上的漢字換成了韓文。據了解,韓國憲法法院自1988年起開始使用刻有漢字「憲(憲的繁體字)」的徽章,長期以來,韓國反對恢復漢字的勢力認為「憲法法院徽章上使用漢字有些欠妥」,就持續推進將漢字標誌改為韓文標誌的工作。

近年來,韓國國內要求漢字復活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美國蓋洛普2014年的一次民調顯示,超半數韓國人認為,不懂漢字造成生活不便;近七成民眾贊成教科書並行使用漢字。

頗為諷刺的是,韓國廢除漢字幾十年來,卻一直沒有擺脫漢字的影響,反而每年還進行年度漢字評選,今年由韓國大學教授們評選出的2020年度成語是「我是他非」,按字面意義可解釋為「我是對的,別人都是錯的」。

近年來,韓國屢屢推進傳統節日申遺,引發國內網友調侃,認為韓國人一言不合就把中國節日「申遺」。其實,客觀來看,韓國端午節跟中國端午節還真不是一回事,他們的端午節沒有屈原什麼事,也不吃粽子、划龍舟,而是一種祭祀活動,人們會跳繩、戴著面具表演巫術、用菖蒲水洗頭等,和中國的端午節根本是兩碼事。

同樣,漢字其實也一樣,雖然漢字源於中國,但從他的適用範圍來說,又不只屬於中國,而是被包括韓國在內的,整個東亞範圍內的全部國家使用,在狹隘的民族情緒主導下,全面廢除漢字,對於韓國來說,等於摒棄了自己的歷史。

相關焦點

  • 韓國取消漢字後,為何份身份證還加中文名字?日本人:他們後悔了
    從史書上我們也能了解到,韓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都是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而且在古代,韓國連自己的文字都沒有,在韓國自己的地域史中,同樣也是帶有大量的中國文化的,我國歷史最早記載的韓國,是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史記》記載,武王伐紂,紂王的叔父在韓國建立起了箕子朝鮮,這就是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之前被認為的韓國最早的國家,但現代韓國的歷史學家們卻都否認了這個王朝的存在。
  • 為什麼日本滿大街都是漢字?不用翻譯,都知道是什麼意思
    去過日本旅遊的人會發現一個奇怪現象,就是日本的街名、地名、店名、橋名、樓名.....處處可見中國漢字。如果認識這些漢字,可以蒙對一半是什麼意思,基本上不用翻譯。日本,在古代時期是沒有文字的,日本的漢字是從我國三國時期傳過去的。
  • 韓國也用幹支紀年法 丙寅年又叫做紅猴年
    【環球時報駐韓國特派記者 萬宇】和中國一樣,韓國也是用幹支紀年法,按照農曆,立春後丙申猴年就將到來。丙屬火,為紅色,因此丙申年又叫做紅猴年。火象徵著熱情和創造,有著積極的正面意義,火紅色也被認為可以驅除邪穢。
  • 100年了,韓國人和日本人還在吵
    有微博網友調侃說:「韓國小姐派一人參加即可,反正各位佳麗長得都差不多。」「希望韓國不參加東京奧運會,讓東京奧運會成為有史以來最乾淨的一屆奧運會。」調侃歸調侃,韓國和日本吵起來是認真的。在首爾,有日本女遊客因為拒絕韓國男子搭訕而被暴打;在日本,媒體上已經出現了「和韓國說再見」「斷韓」之類的說法或主張,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
  • 韓國與日本軍事實力對比:風水輪流轉,如今的日本不是韓國的對手
    日本這個國家,在二戰的時候曾不可一世,侵略中國,攻打朝鮮,在太平洋偷襲美國珍珠港,幾乎沒有什麼事事日本不敢做的。但是這個世界是變化的,據日韓兩國的軍事實力比較,可以發現現在的日本軍事實力是比不上韓國的,不管是陸軍實力還是空軍實力,或者是海軍實力。
  • 韓國傳統節日有哪些?韓國節日大全
    1999年,韓國正式恢復了春節這個節日。由於韓國是漢字文化圈國家,過春節習俗與中國有很多相似之處。不少韓國人特別是年長者都知道自己的屬相,天幹地支在韓國也很流行,比如2005年「雞」年,韓國人稱之為「乙酉年」,2006年「狗」年,韓國人稱之為「丙戌年」,2013年稱農曆癸巳年。韓國人過春節比較安靜,商店也都紛紛關門休業,街上十分冷清。
  • 朝鮮半島局勢持續緊張 朝鮮韓國態度依然強硬
    高度複雜敏感的朝鮮半島局勢近日來持續緊張,朝鮮、韓國雙方態度依然強硬,有關各方正緊鑼密鼓地抓緊斡旋,聯合國安理會於當地時間19日召開緊急會議,對目前千鈞一髮的半島局勢進行閉門磋商。    高度複雜敏感的朝鮮半島局勢近日來持續緊張,朝鮮、韓國雙方態度依然強硬,有關各方正緊鑼密鼓地抓緊斡旋,聯合國安理會於當地時間19日召開緊急會議,對目前千鈞一髮的半島局勢進行閉門磋商。據透露,閉門磋商後可能舉行正式會議。
  • 韓國女婿的不同姿態:於曉光被稱「於可愛」,高梓淇不願學韓語
    據網友爆料,兩人離婚的原因,疑似是蔡琳得了產後抑鬱症,想回韓國發展,而高梓淇卻不願意,蔡琳只好獨自帶兒子走了,也不讓高梓淇來見兒子。其實兩人離婚,在很多細節方面都埋下了雷。首先是他們的溝通存在障礙,一個不學韓語,一個不學中文。兩人日常交流就靠翻譯器、眼神動作等。
  • 當越南和韓國廢除漢字後,寫春聯怎麼辦?看他們是如何寫春聯的
    過年的時候,貼春聯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民俗,同時也是漢字文化圈國家的民俗,那麼在越南和韓國廢除漢字以後,他們是如何書寫春聯的呢?是否還在用漢字來書寫春聯呢?今天我們來詳細討論一下這個問題。我們先來說一說春聯的起源。
  • 韓國前總統李明博毛筆字鑑賞,秀麗圓潤、自然遒勁,真書法也
    也有不少的網友提問說:為什麼韓國人大部分都會寫漢字呢?對於這個問題我沒有在評論區做詳細的回答,是為了能夠更正式的闡述一下,對此我們就把韓國的另一個比較熟知的前總統李明博的書法搬上了螢屏。首先我們了解的是韓國為什麼會寫漢字,在韓國和朝鮮一直有自己的語言,只是沒有文字,從某種角度而言確實是一種遺憾。 他們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都是漢字記錄的。
  • 韓國光化門時隔84年重回原址 跨越「庚戌國恥」(組圖)
    韓國舉行重建光化門揭匾儀式  8月15日,韓國總統李明博在首爾光化門廣場舉行的「光復65周年慶祝儀式」上講話。1945年8月15日,朝鮮半島從日本殖民統治中獲得解放,這一天在朝鮮半島被稱為「光復節」。
  • 為什麼韓國國旗用的是周易八卦圖?這算是抄襲中國國粹麼?
    韓國總統文在寅訪華,央視記者採訪他的圖片(上圖)突然發現他辦公室一面旗上是中國太極八卦圖。兩條陰陽魚緊緊環抱,象徵世界由陰陽組成,陰為地陽為天陰為女人陽為男人,一陰一陽為之道。旗的周圍還是八卦的爻組成。難道韓國也研究中國的國學周易嗎?
  • 日本教授: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日本網友的玻璃心碎了一地
    但對於日文是不是起源於我國漢字,中日雙方都有著爭議,畢竟文字是記錄一個民族文化的載體,承認日文發源於我國,那就相當於承認了日本的文化都是源於我國。日本教授: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近日,有日本教授在一個節目中稱,日文的漢字、平假名、片假名起源於中國,這在中日兩國都引起了爭議,甚至有日本網友罵其為「日奸」。
  • 朝鮮族長鼓舞源於印度,韓國這次不會再搞事情了吧?
    說到朝鮮族,大家能聯想到的國家應該只有中國、朝鮮、韓國了吧。大家知道嗎?韓國最大的特點就是他們認為世界文化都是發源於韓國。朝鮮族作為韓國的主體民族,那對於朝鮮族傳統文化的佔有欲,韓國也肯定是最高的,多項發源於中國的傳統文化都被韓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具體哪些就不細說了。趁還沒有被韓國申報非遺,小編先帶大家認識一下朝鮮族長鼓舞。長鼓舞是朝鮮族民間舞蹈,歷史上,長鼓又以「腰鼓」、「細腰鼓」、「杖鼓」等名稱載入史書。
  • 韓國的國旗脫胎於伏羲八卦圖
    《淮南子·時則訓》更具體地說:「東方之極,自碣石山,過朝鮮,貫大人之國,東至日出之次,博木(fú-,即扶桑,我國對日本的舊稱)之地,青土樹木之野,太皞(伏羲)、句芒之所司者,萬二千裡」。韓國的國旗脫胎於伏羲八卦圖。文中所謂「碣石山」,據《漢書·地理志》記載,在今河北省樂亭縣西南(陳廣忠《淮南子譯註》謂在昌黎北),漢代時仍在渤海邊上,北魏時沉沒在水中。
  • 韓國設計師金炅均:東方文化體系下的中日韓字體和書籍設計
    此次帶來的是韓國藝術設計大學教授、平面設計師金炅均的論壇演講,近十年來他穿梭於韓國、日本、中國做了大量的文化交流工作,組織了很多學術活動。此次演講他的題目叫《同行》,講述韓國文字的發展,以及東方文字和文化間的交流。金炅均韓國在歷史上的絕大多數時期,一直使用漢字(即便在今天,由於韓漢字仍在使用中)。
  • 【天下奇聞】韓國生育率跌破1全世界最低 富豪沉迷日本錦鯉買一條...
    【韓國】生育率跌破1,媒體自嘲「世界首創」韓國《中央日報》2月28日稱,韓國統計部門27日發布「2018人口動向調查結果」顯示,去年韓國生育率(1名女子一生所產孩子數)為0.98,創下1970年開始統計以來的最低值。韓媒自嘲稱,在沒有受到外部環境影響的情況下,生育率跌破1,韓國是「世界首創」。
  • 引爆甲午戰爭的朝鮮版「太平天國」——1894年「東學黨起義」
    上面這段分析大家應該不會陌生,各版本的歷史教科書中介紹中日甲午戰爭之時通常都是用類似的表述,也就是說,是朝鮮發生了亂局,日本趁機而入準備實現侵略野心並對傳統東亞霸主清朝進行打擊,最終獲勝。根據教科書所說,它領導了朝鮮(這裡指朝鮮王朝,包括了現在的朝鮮和韓國)的農民起義,那麼這是不是一個類似搞起太平天國的「拜上帝教」之類的組織呢?其實,這兩者還真的有點相似,但也不完全一樣,要介紹「東學黨」,首先要了解朝鮮半島的情況。
  • 八卦只有四卦,中間太極雙魚,韓國國旗到底是怎麼來的?
    其實是有聯繫的,現在韓國的國旗即使是官方稱呼也就叫「太極旗」(朝鮮語: /太極旗( Taegeukgi),明顯就是漢語的音直接翻過去的),長寬比例為3:2,由白色底,藍紅兩色太極圖和乾、坤、坎、離四卦組成,韓國官方給的解釋是:中間藍色和紅色的太極兩儀分別代表著陰陽;左上角的乾代表著天、春、東、仁;右下角的坤代表著地、夏、西、義;右上角的坎代表著水
  • 「君舟民水」當選韓國年度成語 各國年度漢字都是啥?
    12月24日,韓國首爾,大批韓國示威民眾聚集在首爾街頭,要求樸槿惠下臺。圖/視覺中國每年的年底,受漢語文化影響較大的亞洲國家,如韓國、日本等都會進行年度漢字或成語評選活動。馬來西亞自2011年首次舉辦年度漢字評選,2011年年度漢字為「轉」;2012年為「改」;2013年為「漲」;2014年為「航」以及2015年為「苦」字。實際上,在此前的5次年度漢字評選中,「貪」字就離冠軍只有一步之遙。「貪」字在首屆評選中就位列第二位。在此後的4年中,「貪」字也都一直在十大入圍字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