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越南和韓國廢除漢字後,寫春聯怎麼辦?看他們是如何寫春聯的

2021-01-10 騰飛說史

過年的時候,貼春聯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民俗,同時也是漢字文化圈國家的民俗,那麼在越南和韓國廢除漢字以後,他們是如何書寫春聯的呢?是否還在用漢字來書寫春聯呢?今天我們來詳細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我們先來說一說春聯的起源。

新年貼春聯的習俗,起源於中國的宋朝,春聯是宜春帖、桃符與延祥詩相互影響之下的產物,我們先來說一說什麼是宜春帖、桃符與延祥詩。

寫春聯必須要有紙,根據目前的考古發現可知,最早的紙出現於西漢的初期,東漢的蔡倫改良了造紙術,紙剛剛發明的時候,是非常貴重的書寫材料,並不常用,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紙作為書寫材料才普及開來。

《天工開物》裡記載的造紙程序之一

在紙普及開來以前,民間在過年的時候,喜歡在桃木板上畫上神荼、鬱櫑二神用來驅鬼壓邪,謂之桃符,為什麼要在桃木板上畫上神荼、鬱櫑二神呢?相傳在東海度朔山有一棵大桃樹,桃樹之下有主管萬鬼的神荼和鬱櫑兩位神仙,假如遇到了作祟的鬼,神荼、鬱櫑二神會用葦索把鬼綁起來餵老虎,此外桃木在中國民間神話傳說中也有壓邪的功能。

後來,人們喜歡在桃符上寫上一些吉祥的語句,這就是楹聯的雛形,五代時期,後蜀皇帝孟昶在桃符上寫上了「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的吉祥語,這就是最早的春聯。

宜春帖與延祥詩也是春聯的兩個起源,南北朝之際,出現了宜春帖,立春的那一天,人們把寫有「宜春」二字的字帖貼在門上,稱為宜春帖,今天的春條、橫批有很可能就源於宜春帖。

北宋的時候,朝廷要求翰林院的文人在立春時寫帖子詞進獻給皇帝,張貼於皇宮的宮門之上,謂之延祥詩,延祥詩的內容十分的廣泛,有歌功頌德的,還有寫景的,當然有些大臣會藉此機會寫上幾句勸諫的詩句。

春聯是宜春帖、桃符與延祥詩相互影響之下的產物,北宋之時,正式形成了貼春聯的習俗,王安石有「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詩句,春聯因朱元璋的提倡,而普及了開來,時至今日,在過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張貼春聯。

貼春聯的習俗還傳播到了朝鮮半島、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越南等地。今天的日本、韓國、越南都有貼春聯的習俗,不過,與中國的春聯略有一些不同。

日本人喜歡在新年和立春的時候貼春聯,立春的時候貼的春聯,稱為立春札,經常會寫上「立春大吉,鎮防火燭」的話語,立春札一般都是用白紙書寫的。新年貼的春聯,一般被稱為正月札,正月扎一般都是用彩色的紙書寫的,各式各樣的顏色都有。

韓國人一般在立春的時候貼春聯,而不是在農曆新年的時候貼春聯,稱為立春書、立春帖、立春祝和立春榜。

韓國人的立春榜

韓國在廢除漢字以後,會寫漢字的人已經很少了,會創製對聯的人就更少了,所以韓國的立春帖一般都是有文化的老人書寫的,並且上面寫的話語都比較的固定、傳統,沒有多少新的發揮,常常會寫上「立春大吉,建陽多慶」、「國泰民安,家給人足」的話語。「立春大吉,建陽多慶」大概是在立春帖中所見到的最普遍的字句。

越南的春聯和中國的春聯一樣,都是在春節的時候張貼的,那麼越南人在廢除了漢字以後,怎麼書寫春聯呢?書寫漢字對聯在越南是一種職業,被稱為圖翁,到了臨近春節的時候,年逾花甲的老翁會在街上擺上攤位,專門替人書寫漢字春聯。

20世紀60年代以前,越南的圖翁。

不過,在越南廢除漢字以後,還出現了一種新式的春聯,那就是用國語羅馬字書寫的春聯,換句話說,越南人會用字母來書寫春聯。

相關焦點

  • 越南早已廢除漢字,但新年還會貼春聯,那他們的春聯用什麼字寫?
    在很多越南人眼裡,過年就是冬天和春天的分水嶺,過年這一天如果不貼春聯,就失去了辭舊迎新的意境了,所以很多越南人也會在元旦農曆新年這一天張貼春聯,下圖就是幾十年前越南人過年要出售的春聯,可以看得出來,當時越南的春聯還是用漢字寫的!可能很多人會疑惑,為何越南人當時會用漢字寫春聯呢?
  • 越南全面廢除漢字,寫春聯改用字母,有個字卻怎麼也改不掉
    越南書法家去除漢字七十五年之後,新一代的越南人還是堅持寫春聯發紅包這些漢文化習俗,不過他們春聯上的「書法」卻改成了「毛筆字母」,沒了漢字的春聯看上去有些滑稽,好在春聯的喜慶意味仍存。不過越南人對這種怪異的春聯完全沒有抗拒,七十多年的無漢字環境已經讓他們完全適應。
  • 曾被漢化的越南人過年寫春聯,他們的書法寫成啥樣?
    越南春聯集市那麼問題來了:越南自從四十年代廢除漢字之後,採用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新越南文字,有幾百年書法寫春聯習俗的越南人,如今寫出來的書法會是什麼樣兒呢?首先可以確定的是,在越南廢除漢字之後的七十多年以來,越南人過年仍然保留有寫春聯貼春聯的習俗,在越南最初執行廢漢字的頭幾年裡,民間並沒有立馬就執行徹底廢除漢字,而是在隨後多年的努力之下才逐漸讓漢字正式退出了包括傳統習俗在內的「文化舞臺」,越南新文字才正式登上了民間春聯這個舞臺。
  • 如何寫一副漂亮的新年春聯?
    新年來臨,寫春聯成了這段時間很多文化人心中非常有意義的慶新春活動。春聯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之一,一副好的春聯往往涵蓋了文學、詩詞、書法等領域的知識,它對書寫者的傳統文化素養是一個綜合的考驗。因此,真正寫好一副春聯也並非容易。那麼,如何才能寫一副漂亮的新年春聯呢?今天我們就從以下五點來探討春聯書寫的相關知識。一,選材得當,名副其實。
  • 胡志明一上臺就廢除漢字,連春聯都用字母寫,可有個字始終改不了
    1945年8月26日,在中國的鼎力支持下,胡志明在越南河內宣讀了《獨立宣言》,宣布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結果,讓中國沒有想到的是,胡志明一臺上就宣布廢除了漢字,要求全國使用拼音化文字。胡志明給出的理由是「漢字實在太難學了,這對掃除越南文盲很不利。」
  • 寫春聯過大年
    貼了春聯,就等著除夕迎接新年。天色黃昏的時候,母親帶著姐姐們包好餃子,煮好了肉,點上蠟燭,焚上香,撈一碗餃子放在堂屋中間擺著祖先牌位的八仙桌上,讓祖先們品嘗餃子和肉的馨香。父親先在院子裡點上一大盆劈柴炭火,再把兩隻平時不用的大燈籠掛到大門口,接上電燈,大門口一片明亮。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們回到家中,圍坐在堂屋,小孩子們換上新裝,一片喧譁。
  • 寫春聯、貼春聯,這些常識要熟記
    寫春聯、貼春聯,是迎新春、過大年非常熱鬧的一種文化活動。春聯起源於何時?據說起源於周朝時的桃符,直到後蜀國才有了第一副對聯。據《宋史、蜀世家》說:後蜀主孟昶令學士章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云:『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據傳這就是中國的第一副春聯。
  • 越南書法:不寫漢字寫拼音,形不美神不具,實在難以欣賞
    而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時任越南民主共和國主席的胡志明突然宣布在全國範圍內廢除漢字,他們廢除漢字的行動非常之迅速,最終在越南流傳上千年的漢字從此就銷聲匿跡了。在越南廢除漢字的時代裡面,廢除漢字仿佛形成了一種風潮,亞洲範圍內的多個以漢字為流通文字的國家也都興起了廢除漢字的潮流。
  • 「低俗春聯」挨批,寫春聯應該知道這些!
    上聯:接福接財接二奶下聯:迎春迎喜迎小三橫批:妻妾成群最近,一張寫有低俗內容的春聯照片傳遍了書法人的朋友圈,這其實是一則舊聞了。2018年2月8日,浙江台州某西泠印社社員送文化下基層時,「即興」書寫的「春」聯。內容毀三觀,太低俗。事件發生後,西泠印社通報批評。
  • 大學生寫春聯套路深,老師自愧不如,女生看後臉通紅
    今年是鼠年,臨近春節,不少大學生在放假之前,也攢足了勁頭壯足了「鼠膽」,想要在學校裡展示一次自己的才華,不少大學生都選擇了傳統的寫春聯的方式,可謂是百花齊放。有些春聯雖然直白但也與實際相符,有些春聯則是套路滿滿,一般人根本看不懂。不過,有一個大學生的「化學春聯」,幾乎是融匯了自己的才學,看懵了網友,卻讓老師自愧不如。
  • 寫春聯貼春聯 /尹燕忠
    寫春聯貼春聯尹燕忠在我的小時侯,物質生活匱乏,精神生活也不豐富,看書書少,更沒智慧型手機與平板彩色電視機。進入臘月裡了,大姑娘小媳婦的跳房子,或者踢毽子,男小夥子去打尜或者玩捉特務,也怪熱鬧的,反正比較單調灰色的成份多一些。
  • 越南漢字兩千年興衰史,曾以漢人自居,最終在幾十年前廢除漢字
    越南這個中國南方的友邦,許多人並不知道,這裡的文化是全世界最像中國的地方,其幾千年來受到中國的影響,甚至高於中國周邊的日本和韓國。如果行走在河內或者越南任何有歷史的城市,你都能從當地的建築上看到漢字門匾,如村亭寺廟大門前那對仗工整的漢字對聯。在越南最普及的傳統娛樂方式是下中國象棋,「楚河漢界」的棋盤搭配漢字棋字。
  • 獻縣張志祥:難忘寫春聯年代發生的故事
    難忘寫春聯年代發生的故事張志祥 春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春節前,家家戶戶貼春聯是件喜慶的事情。在沒有印製銷售春聯以前的那些年代,都是用紅紙和毛筆手寫的春聯。每逢農曆臘月二十五至三十這幾天是我最忙碌的時侯,為鄰居,鄉親們義務代寫春聯。
  • 2019,寫「春聯」,不發愁:豬年「春聯」搶先看
    寫對聯,貼福字,辦年貨,過了臘八節,吃了臘八粥,就該忙活起來啦。不管什麼事,好像只要和肥嘟嘟,圓滾滾的「豬」聯繫在一起,便瞬間多了不少趣味,就連看似風雅的對聯也是如此。今天作者就和大家分享一些有趣的"春聯",希望大家喜歡。如果覺得好,可轉發收藏哦!
  • 王羲之貼在門上的春聯被偷,然後寫了這幾個字,再沒人偷過了
    不過王羲之卻沒有生氣,而是寫了一副巧聯,此後就再也沒被偷走了。這是怎麼回事呢?今天,就讓我們聊一聊這位大書法家的另一面。春節貼春聯的習俗在我國由來已久了,無論是普通百姓還是達官貴人都要在春節前貼上春聯以示喜慶和祝福。文墨不通的普通人就只得去求他人的墨寶,而擅長舞文弄墨的文人騷客往往就是自己寫了,王羲之自然也不例外。
  • 「彤嫿為你寫春聯」又到揮毫春聯時
    一、迎春寫春聯示範春聯,就是迎春的對聯。是我國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形式。也稱「桃符」。據說,起源於五代蜀後主孟昶,就是那個頗有風骨的美女花蕊夫人的老公。以下是19副新韻合律春聯。有我寫的,也有古今常用的春聯,應節。
  • 饋送春聯增年味 ——我省書法家齊聚一堂為民寫春聯
    這天,我省二十多位書法家免費為民寫春聯。儘管天氣寒冷,但活動現場人頭攢動,很是熱鬧。長廊般的書桌旁站滿了排隊領取春聯的群眾。書法家們一邊揮毫潑墨,一邊與大家交流春聯蘊藏的文化內涵,「一元二氣三陽泰,四時五福六合春」,表達了對新年生活的憧憬和期望……  「『春光滿院增祥瑞,喜氣迎門添福康』這副春聯我喜歡,家裡啥都準備好了就等掛春聯了!」
  • 銅梁:新春臨近 書法家免費寫春聯
    2月1日,明月廣場人頭攢動,區書法家協會的50名書法家為廣大市民寫春聯,送上新春祝福,受到歡迎「書法家寫的春聯,比買的有意義。」市民譚昌文吃過早飯正準備去買春聯,經過明月廣場看到書法家免費寫春聯,就去領了一副。拿著心儀的春聯,他高興地說:「字寫得漂亮,我很喜歡。」   區書法家協會主席王成金說:「免費寫春聯活動持續一天,準備了1000餘副春聯紙。」他表示,現場寫春聯是書法家和群眾互動的好方式,接下來還將去部分鎮街開展活動。
  • 朱立倫揮毫寫春聯 被贊比柯文哲寫得好(組圖)
    朱立倫揮毫寫春聯 被贊比柯文哲寫得好。(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林金池攝)    朱立倫揮毫寫春聯 被贊比柯文哲寫得好。(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林金池攝)    朱立倫揮毫寫春聯 被贊比柯文哲寫得好。
  • 當年如果漢字真的完全拼音化了,會有什麼負面影響?想到了漢服
    韓文有人會說了,那韓國人拼音化的文字很多都有歧義,法律文書上很多時候還不得不寫一點漢字。可這又如何呢,你以為別人後悔莫及,實際上當人家拋棄漢字了,韓流吹遍世界了。相比較韓國自己造的類似方塊字體,越南真的可以說是完全拼音化了,但人家的春聯一樣貼,人家的孩子一樣生。現在越南的人口都長到1億了,可見,捨棄了漢字文化,不影響他們吃吃喝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