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華夏歷史稍熟悉的朋友都清楚,越南其實從秦始皇時代開始就曾經一度是在華夏統治之下,隨後雖然有過自主的歷史,但多半是受漢文化影響下的藩國狀態,直至近現代越南都一直推崇漢文化,包括其官方語言都一度是漢字,漢字在越南一直使用到上世紀四十年代中期。而深受華夏漢文化影響的越南,其實是沒有完全自主的文化傳統,其傳統文化習俗大多源自我國,比如過年除夕春節這樣的重大節日也都是與中國基本保持一致,而過年寫春聯更是越南人世代相傳的習俗之一,至今仍然被重視。
由於受到漢文化影響過深,越南在千餘年間的歷史中其實曾經多次試圖擺脫華夏,幾乎都從未完全成功,這主要是因為他們沒有完全自主自創的文明和思想,即便是在如今他們看似完全獨立的歷史當中,從上至下貫穿的始終是漢文化的山寨版本。上世紀四十年代越南痛下決心要斬斷漢文化的根——廢除漢字,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但人們仍然經常可以看到身穿傳統喜慶漢服的越南人,也許還有人記得曾經有一個越南女孩走紅網絡,就是一身喜慶的漢服裝扮(圖一)。
而每到華夏傳統除夕春節時,越南人也同樣迎來了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過除夕、貼春聯、拜年、發利是紅包、掛燈籠等等都是一樣不落,基本和漢族人差不多,圖二就是在新春中手拿利是紅包的越南女孩,身後的紅花襯映著新春吉慶的紅火,一派喜氣洋溢度新春的場景,這是每個中國人都絕不陌生的,所以如果你到越南旅遊正好遇上新年,那一定不會有任何陌生感。不過,雖然你對過年不會陌生,但是圖二裡那個美女手上紅包上的金色大字,你一定會很陌生:因為這就是目前越南正在推廣和使用的標準越南文字。
那麼問題來了:越南自從四十年代廢除漢字之後,採用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新越南文字,有幾百年書法寫春聯習俗的越南人,如今寫出來的書法會是什麼樣兒呢?首先可以確定的是,在越南廢除漢字之後的七十多年以來,越南人過年仍然保留有寫春聯貼春聯的習俗,在越南最初執行廢漢字的頭幾年裡,民間並沒有立馬就執行徹底廢除漢字,而是在隨後多年的努力之下才逐漸讓漢字正式退出了包括傳統習俗在內的「文化舞臺」,越南新文字才正式登上了民間春聯這個舞臺。
不過,直到今天,在越南的集市上面仍然會看到有大量的漢字書法春聯和福字等等的書法作品,書寫和購買這些純漢字春聯的人基本都是上了年紀的、對傳統習俗保持著敬畏心和懷舊心的老人們,在很多閱歷較長的越南長輩心目中,只有真正用漢字書寫的福和春聯才有吉祥祈福的作用。但對於越南新生代來說、特別是對於一出生就接受新越南文字教育的一代來講,就沒有那麼多講究了,他們對自己國家獨有的文字更加情有獨鍾,於是在越南的新春集市上還會看到大量現場書寫新越南文字對聯的商販。
圖五就是一位正在街頭叫賣自己所書寫的春聯的越南書法家,白鬍子飄飄穿著類似道袍的服飾一看就有點仙風道骨的藝術家範兒吧!在他的身後就是已經寫好的對聯,同樣的紅底黑字兒,倘若你不定睛細細瞧個明白,第一眼說不定你會認為這幅對聯是道士畫的某種神通符隸,所以咱們還是先交待清楚:這對聯可是正兒八經的越南新文字書法!雖然看上去像是畫的符,但你細細一瞧還是可以分辨出其中的大量拉丁字母,書寫的時候書法家將這些拉丁字母變形處理了,感覺有了漢字書法的那種飄逸之感。但橫看豎看還是像道士畫符一樣,真是辣眼睛呀!
其實說穿了,越南人就是想使用毛筆、拼命地想把拉丁字母的新文字寫出漢字書法的味道來,可惜的是,拉丁字母畢竟先天不足怎麼寫也沒法寫出漢字味來,最終的結果就是把字母變形處理後勉強有了書法的飄逸瀟灑感,但卻實在像極了道士畫符,而絕對不會有任何正統的漢文化後代把道士畫符當成春聯貼的,但越南在追求自己文化獨立的過程中,已經將自己延續了幾百年的傳統文化變得不倫不類了。
正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犬,將春聯寫成這番模樣,大概也只有新興的越南一代認為這才是正宗的越南書法和越南春聯了。雖然越南的美女的確是很養眼,但新越南文字的新書法真的越看越彆扭,要是這也算是書法,那任何一個使用ABC的過度都可以將字母用毛筆寫出來,生搬硬套般寫出所謂的「書法味兒」來就可以說這是自己民族的書法了。當然,對於新一代的越南年輕人來說,這也許並沒有什麼,就如同有些人自娛自樂沉浸在自己的樂趣中挺好一樣。
越南「書法」不僅僅是體現在春聯上,越南甚至還出現了專門的新越南書法作品創作,圖七就是一幅越南職業書法家書寫的新越南文字書法作品,據說作者還是越南挺有名的書法家。怎麼樣?看上去賞心悅目呢還是辣眼睛?其實他不說這是書法看著還挺有趣的,非得說這是「越南著名書法家的書法作品」,再看就真是有點受不了,也許越南人的審美真的已經徹底自主了。
不過,不管怎麼說,越南好歹也算是咱們華夏的遠親,也過著和咱們一樣的除夕和新春,所以,不管他們怎麼折騰自己的書法和文字,咱們還是祝願越南人民過一個快樂的佩奇年吧,當然,咱們作為正宗的華夏傳人自然就得說聲豬年快樂啦!
(文: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