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書法:不寫漢字寫拼音,形不美神不具,實在難以欣賞

2021-01-09 爾格說歷史

「魅環宇宙載風雲,力透萬年盡國魂,語潤民風真善美,文旋山海演紅塵。」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記錄事件的符號。

漢字最早是上古時期的老祖宗倉頡根據飛鳥走獸,日月山川所創造出來的。在五千年的歲月中,從抽象的甲骨文開始逐漸演變,歷經金文、小篆、隸書等等形態,經過一代代人不斷雕琢最終演變成如今的漢字。如今的文字構造精美,行美旨遠,是中華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國文化的文化積澱。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切藝術的來源,任何藝術都需要漢字的支持,都需要觀眾們去聽、去看、去感受,去用漢字構建自己的意境從而體會藝術的內涵。

而隨著中華文明的發展文字以及各種其他藝術逐漸流傳到其他國家,而這些依靠文字而存的藝術也不斷吸收本地的文化以更加適應當地的環境。

可是當這些藝術失去漢字的加持還能存在嗎?而在越南,一門中國傳統藝術真的在沒有漢字的處境下「活」了下去。

去漢字,留書法

中國作為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中國文化不僅在世界上流傳,更對周邊國家有著深遠的影響。漢字則更是傳播甚廣,周邊的韓國,日本等國家更是漢字的忠實擁簇。

而在眾多國家中我們不得不提到越南,漢字在越南已有超過一千年的應用歷史,在歐洲人來越南之前,漢字一直是越南文明的重要承載者。

而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時任越南民主共和國主席的胡志明突然宣布在全國範圍內廢除漢字,他們廢除漢字的行動非常之迅速,最終在越南流傳上千年的漢字從此就銷聲匿跡了。

在越南廢除漢字的時代裡面,廢除漢字仿佛形成了一種風潮,亞洲範圍內的多個以漢字為流通文字的國家也都興起了廢除漢字的潮流。

日本、韓國都廢除了漢字,但韓文、日文中還是有很多文字與漢字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在這些文字中仍能找到漢字的蹤影。

但越南則不同,越南無疑是廢除漢字的國家中最成功、最徹底的一個,他們選擇替換漢字的「羅馬化國語」與漢字毫無一絲關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當初遍地漢字的越南已經沒有多少懂漢字的人了,而在年輕一代中更是如此,除了一些華人遊常去的旅遊地在越南已經很難見到漢字了。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書法至今在越南仍大受歡迎,作為文化最本源的文字被廢除,而由文字演化出的書法卻仍留在了越南的土地上。

文字是一切藝術的基石,在一切藝術中無疑是書法與文字的關聯可謂最密切。文字與藝術,如果他們之間必須二選一,那麼文字更應該被留下,畢竟就現實而言,廢除文字帶來的影響要大太多。

但對於越南人而言,他們選擇了書法,但如今在紙上筆走龍蛇已不再是漢字了,離開漢字的書法依舊在越南盛行。

堅強的漢家書法

在越南當年廢除漢字的之前,書法就已風靡越南,中華的很多文化都隨著文字在越南的傳播而傳遍整個越南。他們成功地廢除了漢字,但書法這門基於漢字的藝術卻怎麼也廢不掉。

這不僅我們不可理解,宣布廢除漢字時當局者可能也沒有想到,沒有漢字支持的中國書法居然能堅持在這片土地野蠻生長。即使基石不在,書法依然堅強的生長在越南。

留下書法廢除漢字不難想像,但廢除漢字保留書法確實無法想像。漢字都已廢除,書法卻能留存,難道書法脫離了漢字也可以「存活」嗎?

其實這種情況的產生,本質上還是由於中國文化在越南的傳播,千年來經受中華文化的薰陶,很多東西早已牢牢紮根在這片土地。越南的絕大部分民間習俗都是漢家文化,婚嫁,過年,喪葬等等都與中國的相關習俗相近。

無獨有偶,作為各種節日必不可少的對聯在越南深受推崇,已經逐漸成為越南的傳統習俗,這也就導致越南出現了「漢字可以廢,書法不能廢」的尷尬局面。

變了樣的書法

書法的應用仍舊廣泛,這也就使得書法反而在越南人的藝術意識層面變得更為根深蒂固了。寫對聯的傳統習俗不斷地延續也就使得越南人根本離不開書法。

遺憾的是,雖然藉由對聯的傳統習俗書法得以保留,但畢竟漢字已不能再用。這也使得在越南除了最為傳統的「福」字外,漢字的已徹底絕跡。而書法也徹底變了個樣,原本頗具美感的方形字全都改換成了拉丁字母。

書法中原本使用的漢字都是不斷修正、不斷創新最終演變而來的獨立的象形文字,其中每個字都承載著數千年的文化,都有自己獨特的意思。不僅賦予了書法形美,更賦予了書法一層深沉的韻味。

他們是歷史、是文化、是價值觀最好的載體,他們是中華五千年歷史最忠實的繼承者和弘揚者。

相比之下以拉丁文為表現形式的獨特的「越南書法」無疑相形見絀,形不美,神不具,韻不足,至少作為一名中國人實在無法欣賞這種不倫不類的書法。離開漢字的書法只能說「身活魂死」罷了。

小結: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震爍古今。作為世界上唯一沒有斷絕過的悠久傳承,每一個中國人都與有榮焉。

漢字是迄今為止持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字字珠璣,集形象、聲音和詞義三者於一體,是中華文化的偉大成果,是世界文化的珍貴財富。

漢字更是中華民族心中不變的牽掛,是血脈相連的紐帶,無論你在何處橫、豎、撇、捺都是中國人骨子裡的的情真意切,一筆一划都是祖國的親切。

歷史最終選擇了書法,即使與真正的書法相比也有些畸形。但傳統的對聯、書法等習俗卻留了下來。或許這就是越南人在廢除漢字時所能做的,畢竟他們的祖先曾是越南漢文化的先行者。

如今漢字在越南的歷史舞臺已落幕,但書法和其他的傳統習俗卻依然宣揚著璀璨的中華文化。歷史的選擇已定,唯有繼續砥礪前行。

歲月更替,四季輪迴,一葉便知秋,片霜亦見冬。不必惋惜,不必留戀,時代的車輪滾滾而至,我們已肩負著中華民族的熱切期望,與其感慨別國,不如奮勇前行,在這盛世再現漢唐之輝煌。

相關焦點

  • 越南全面廢除漢字,寫春聯改用字母,有個字卻怎麼也改不掉
    其實即便是去除了漢字之後的越南,也仍然隔絕不了華夏文化的「強輻射」,語言可以改弦更張,但被漢文化輻射了千年的基因卻難以剝離,就連越南民間的習俗也仍然在慣性之下延續著漢文化的方式。越南書法家去除漢字七十五年之後,新一代的越南人還是堅持寫春聯發紅包這些漢文化習俗,不過他們春聯上的「書法」卻改成了「毛筆字母」,沒了漢字的春聯看上去有些滑稽,好在春聯的喜慶意味仍存。
  • 曾被漢化的越南人過年寫春聯,他們的書法寫成啥樣?
    越南春聯集市那麼問題來了:越南自從四十年代廢除漢字之後,採用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新越南文字,有幾百年書法寫春聯習俗的越南人,如今寫出來的書法會是什麼樣兒呢?首先可以確定的是,在越南廢除漢字之後的七十多年以來,越南人過年仍然保留有寫春聯貼春聯的習俗,在越南最初執行廢漢字的頭幾年裡,民間並沒有立馬就執行徹底廢除漢字,而是在隨後多年的努力之下才逐漸讓漢字正式退出了包括傳統習俗在內的「文化舞臺」,越南新文字才正式登上了民間春聯這個舞臺。
  • 越南早已廢除漢字,但新年還會貼春聯,那他們的春聯用什麼字寫?
    貼春聯是中國的一項傳統活動,由來已久,其實除了中國之外,越南也有貼春聯的習慣。在很多越南人眼裡,過年就是冬天和春天的分水嶺,過年這一天如果不貼春聯,就失去了辭舊迎新的意境了,所以很多越南人也會在元旦農曆新年這一天張貼春聯,下圖就是幾十年前越南人過年要出售的春聯,可以看得出來,當時越南的春聯還是用漢字寫的!可能很多人會疑惑,為何越南人當時會用漢字寫春聯呢?
  • 胡志明一上臺就廢除漢字,連春聯都用字母寫,可有個字始終改不了
    1945年8月26日,在中國的鼎力支持下,胡志明在越南河內宣讀了《獨立宣言》,宣布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結果,讓中國沒有想到的是,胡志明一臺上就宣布廢除了漢字,要求全國使用拼音化文字。胡志明給出的理由是「漢字實在太難學了,這對掃除越南文盲很不利。」
  • 當越南和韓國廢除漢字後,寫春聯怎麼辦?看他們是如何寫春聯的
    過年的時候,貼春聯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民俗,同時也是漢字文化圈國家的民俗,那麼在越南和韓國廢除漢字以後,他們是如何書寫春聯的呢?是否還在用漢字來書寫春聯呢?今天我們來詳細討論一下這個問題。我們先來說一說春聯的起源。
  • 越南漢字兩千年興衰史,曾以漢人自居,最終在幾十年前廢除漢字
    而且越南人婚禮上必掛雙喜字,逢年過節或者升學考生,人們大多喜歡前往寺廟前求助圖翁(寫漢字的越南人)寫上幾幅漢字書法。但是現在的越南人對這些傳統的漢字很陌生,許多人並不懂這些漢字的真實含義,而且越來越多的羅馬拼音對聯書法正在取得漢字。而這一些都是源於60多年前的越南的那場廢除漢字推廣國語字運動。
  • 漢字筆順你寫對了嗎
    日前,陝西、甘肅等地先後舉辦規範漢字書寫大賽,旨在引導學生熱愛漢字和書法藝術,培養學生正確規範書寫漢字的能力和良好的書寫習慣。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孟子這句話是說規矩既有工具性,也有規範性。既然樹立了規矩,便要有規範。
  • 書法家為何喜歡寫繁體字,而不喜歡寫簡體字?
    二是提升傳統文化在民間的普及率,畢竟,漢字是傳播我國傳統文化的有效工具,結構簡單、通俗易懂的漢字容易辨識,才有助於達到這個目的。三是固定漢字的字形結構。沒有簡化之前的漢字,許多字在書寫上,往往有好幾種寫法,對識字不多的人,容易引起認知上的混亂。四是為了適應漢字信息化的要求,便於把漢字編碼後輸入計算機,方便電腦輸出。
  • 河南農民喜歡書法,用煤灰寫書法,一手「毛體字」真漂亮!
    聽到黃鐵圈這樣的名字我們也都知道非常的土,一看就是農民出身,雖然黃鐵圈是農民出身,但是黃鐵圈從小就對中國的的書法非常的喜歡,沒有名師指點的黃鐵圈對中國的書法也是非常的執著,通過自己一個人的研究最終把中國的書法寫出了藝術美,黃鐵圈最為喜歡的就是「毛體字」,他寫的「毛體字」非常的漂亮,而且書寫的方式也是非常的特殊,因為平時家裡沒有錢買墨水,所以黃鐵圈就通過撿煤灰來寫書法,看到這裡以後相信很多網友也好奇
  • 明星李小璐寫書法,一幅《心經》寫出藝術美!字和人一樣漂亮!
    明星李小璐大家都非常的熟悉,那是一位非常有名氣演員,而且相當的有才華,不僅在演藝圈名氣大,同時她的書法也是非常的漂亮,看到這裡以後可能很多網友也好奇,難道李小璐還會寫書法嗎?小七今天也為大家找到了李小璐寫的《心經》,這幅字完全達到了書法藝術美,下面我們一起欣賞一下李小璐寫的《心經》,看看到底怎麼樣?當大家看到上面的這幅書法作品以後有何不同的感想呢?是不是突然眼前一亮呢?
  • 書法可以寫簡體字嗎?
    民國興起的章草熱潮,與漢字改革大潮有重要關係。 章太炎在《駁中國用萬國新語說》一文中提出,漢字的簡化,「當依《急就》正書」進行簡化,錢玄同認為「這是寫漢字唯一的簡便方法」,並且又強調:「我以為漢字筆畫的改簡,至章草而達於極點,不能再簡了,因為再簡就不適用了」。章太炎、錢玄同提出的把章草作為簡化字的學術觀點,被建國以後的簡化字方案直接繼承了。
  • 漢字筆順 你寫對了嗎:專家詳解漢字筆順規則意義何在
    人們發現,一些非常熟悉的字,自己書寫時竟然與網傳的漢字筆順規則都不一樣。網絡熱傳的「國家規定的漢字筆順規則」中,「忄」先寫點和點,最後寫豎;「匕」先寫撇,後寫豎彎鉤;「萬」先寫橫,再寫橫折鉤,後寫撇;「母」字的最後三筆是點、橫、點;「火」先寫上面兩筆,即點和撇,再寫人字……「難道小時候老師教錯了嗎?」不少網友問。還有人質疑:「字寫對了不就行了?筆順次序有這麼重要嗎?」
  •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9幅漢字書法作品欣賞,網友:比肩書法大家
    但是我們不得承認人家寫的字我們都能夠認識,這一點比我們國家的一些大師要強很多,至少外國人寫的書法,我們能認識,中國的書法大師寫的我一個也不認識。這或許就是書法界應該做的思考的東西。書法傳承是基礎,但不能止步於此,日本人的「拿來主義」其實也是一種傳承,只是他們確實注重個性化的創造,不拘泥於古法。
  • 美院教授發明英文「書法」,網友:看不懂,專家:拆解開再看看
    美院教授把英文寫成書法作品,發明英文「書法」,網友:看不懂,專家:拆解開再看看。書法是中國的傳統藝術,是一門以漢字為基礎的藝術,中國字是中國書法的根本,離開了漢字談書法,好像就有一點天方夜譚了。可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還真有人脫離了漢字,用英文字母搞出了書法,他的這種書法也是用毛筆書寫的,不同的是他寫的不是漢字,而是一些英文字母的組合。他創作的這些「書法作品」和書法一樣有很多種形式,包括時間、鬥方、條幅等等,乍一看還真是中國書法,但是稍微仔細一看,卻一個字也不認識,這些字明明是方塊字,似乎也有著漢字的筆畫,卻一個也看不懂,不知道的人可能會誤以為是韓語。
  • 小學一年級:看拼音寫漢字,是基礎知識,每個小學生都應該掌握!
    漢語拼音是認讀漢字字音的基礎,是學習普通話的基石,也是閱讀寫話的工具,學好漢語拼音是初學兒童開始學習的敲門磚,它是低年級學生學習的首要的奠基性的任務。「看拼音寫漢字」是小學語文試卷中最常見的題型,而且低年級孩子字詞是考試最重要的部分,所以,我們在最開始的時候就一定要好好學習語文的拼音。在各類使用漢語拼音的人群中,漢語拼音使用水平低下,錯用、不會用的情況屢見不鮮。小學漢語拼音的教學,是學習漢語拼音最好的階段,小學階段漢語拼音學習水平,直接決定整個人生階段漢語拼音的使用水平。
  • 寫一個字蘸多次墨,算不算書法?
    仔細觀察下圖,懷素的《聖母帖》開篇局部,統計其一筆而就的字數在5-10個字之間,且筆鋒不散且無澀筆、枯筆。▼可能很多人認為研究這個東西很無聊,只要能把字寫完整寫漂亮就成了,何必管他一筆到底能寫多少個字呢?我們來捋一捋其中的關鍵。首先,一筆能寫多少個字,篆隸楷是看不出來的,為了減少敗筆的出現,書者可能每寫一筆就舔一下筆尖也未可知。所以寫篆隸楷書,最常見描畫問題,結果寫出的字,一定是不自然、不耐看的,因為不符合書法自然書寫和抒情達意的本質。
  • 淺談漢字的書法之美,為什麼這樣寫才最好看?
    在一些書法相關的貼吧裡,吧友對於字的大小安排各執一見,有的人喜歡將每個字都寫得大小一樣,有的人則認為這樣寫太呆板,反而強調大小不一。其實不止今人,古人對此也有過爭論。懷素的《自敘帖》,「戴公」兩個字大小懸殊到了極點,這主要是為了追求變化,只有字和字不一樣,才會產生層次感,看起來不單調。
  • 中國書法是漢字書寫藝術
    從廣義上說,中國書法是指書寫的方法是語言符號的書寫法則。換言之,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含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寫字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除了漢字,廣義上的書法也涵蓋了許多非漢字為文字書寫藝術,如阿拉伯書法梵文字母書法、越南書法等。
  • 小學生寫對字遭老師批評 稱沒教過的字應用拼音
    童童的作業本上,所有的字都寫對了,但只得了個A-,評分後還有老師的批註:沒學過寫的字用拼音!  文女士說,從那以後,童童再也不臨摹漢字了,連平時會寫的字都拒絕寫,說「老師沒教過」。這讓文女士很擔心,既擔憂女兒對老師過於依賴,又擔心這次普通的作業會影響女兒的自學動力。
  • 《漢字書法》_古篆書法集字春聯
    為了方便書寫,原來篆書裡的義符和聲符,被作了很大調整,以致今文字裡很多字已經難以分析判斷古文字裡的形旁和聲旁了。    篆書在《說文解字》裡可以查到。篆書古色古香,高大上的樣子,也很漂亮,除了在碑刻、書法裡可以看到外,最常見的是印章雕刻,刻圖章又叫篆刻,因為印章常常使用篆書。    篆書,分「小篆」和「大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