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鵬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副研究員
1月5日,川普籤署《應對由中國公司開發或控制的應用程式和其它軟體所構成威脅》的行政命令,宣布從45天後開始禁止美國「管轄範圍」內的任何個人或實體,與「開發或控制」八個軟體程序的中國企業及其子公司進行任何交易。並責令美商務部長最終指定相關軟體的開發者和控制者。目前,軟體包括微信支付、支付寶、騰訊QQ等。
在川普執政進入倒計時,國內外信譽毀損嚴重,政治影響力日薄西山的背景下,其仍變本加厲、孜孜不倦地打壓中企,具有多重考慮:
維護所謂的「國家安全」。白宮行政令誣稱,中國通過開發和控制應用軟體的方式,「偷竊或不正當」獲取美國的數據,對美國的國家安全造成損害。因此,美國必須對應用軟體開發者採取主動行動。事實上,國家安全已成為川普政府用爛的「破籮筐」,一切問題往裡裝。這已成為美國掩蓋真相、破壞國際規則、無恥使用霸凌措施的萬能藉口和「遮羞布」。
鞏固「政治遺產」。回顧川普執政的四年,不僅成績寥寥,而且正在使美國實力加速下滑。疫情失控、經濟衰退、政治撕裂、府會分歧、貧富分化、種族矛盾相互激蕩,讓美國陷入歷史罕見的「大亂局」。只幹一屆總統的下場,也讓川普顏面盡失。為此,川普急需要把自己樹立成為對華強硬總統,通過打壓中國企業,給中美關係造成更多不可逆的損失,來凸顯自己的政績,以鞏固政治遺產,力求彪炳史冊。
尋找對華施壓「切入點」。從金融領域看,1月1日紐交所發布聲明,欲強令三家在美上市中國企業強行退市,雖後續出現政策反覆,但紐交所仍與相關監管部門進一步評估,醞釀後續打壓措施;從所謂涉軍企業看,11月12日,川普籤署《應對中國軍事公司融資的證券投資威脅行政令》,禁止美為中國相關企業提供融資支持。目前共將35家中國企業列入「黑名單」;從科技信息企業看,美當前對八個金融支付、數字辦公等應用軟體領域的中國企業下手,欲強行將其剔除美市場。可見,美國希望通過金融脫鉤、科技打壓、涉軍制裁的「組合拳」,實現熱點聯動、輪番極限施壓,達到險惡的最終戰略遏華目的。而突破口和發力點,恰恰是金融科技和涉軍電信等領域。
維持美國金融科技競爭力。美國最為忌憚的恰恰是支付寶、微信支付背後數量龐大的、數以億計的消費者。以此為起點的中國數字金融大發展和國際化,將給美元霸權帶來實質性的長期挑戰。為保持贏在未來的科技競爭力和現有的金融絕對實力,瘋狂打壓中國的新興金融科技也就不足為奇。
雖然川普政府的「想法」很多,做法足夠瘋狂和齷齪,但註定無法如願,面臨多重掣肘。
一是美國並不是被制裁中企的最主要市場。彭博社也認為,微信和支付寶等應用在大中華地區擁有最大的客戶群,而在美國的用戶數量相對較少。美國的打壓對中國相關企業直接影響相對有限。
二是部分美國利益集團並不希望事態升級。未來,如果美國政府把「管轄範圍」擴大,限制美國在華企業使用上述軟體,將給美國企業在華經營形成阻礙、自縛手腳,削弱其在華經濟競爭力。因此,川普政府的行為將引發美部分商界、金融界人士的抱怨甚至不滿。
三是政府換屆帶來的不確定性。行政令後續推進還需要數周,短期難以一蹴而就、塵埃落定。但拜登即將入住白宮,新任商務部部長人選還未確定,美國政府未來在該事件上的態度尚不能確定。即使川普想把壞事做成,但所剩時間不多了。
四是法律層面面臨的挑戰。川普新的行政令和打壓中國企業做法,和此前對TIKTOK的打壓如出一轍。美國政府有很大的概率再次惹上官司,必將帶來各方新一輪法律層面的纏鬥。行政令合法性、打壓措施的法律依據或引發質疑,美國政府的信譽也必將再次受損。(責任編輯:唐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