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滸會戰:「天時地利人和」明軍一條都不佔!

2021-01-10 風雲漫記

萬曆四十七年(1619)的二月,在寒冷的遼東大地上,依然是冰天雪地。天氣狀況根本不適合行軍作戰,但大明的財政狀況早已經千瘡百孔了,已經經不起持續的戰爭損耗。

各路人馬已經徵調在即,在內閣和兵部越來越嚴厲的催促下,明軍主帥楊鎬顧不上北路軍將領馬林和東路軍將領劉綎提出的推後進軍的建議,決定四路大軍同時出擊,並把尚方寶劍懸掛於軍門,以嚴軍紀。

二月二十五日,明朝四路大軍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同時出擊,就這樣,八萬來自大明九邊重鎮和南北各省的官兵們在白山黑水間,艱難跋涉、迤邐前行,向著未知的黑暗和悲慘的結局出發。

往期閱讀

將帥不合:明將劉綖長嘆「楊爺與俺自不相好,必要致死!」

薩爾滸之戰前,主帥楊鎬為何嚴懲明軍「借人頭」!

01天時:明軍「南兵」凍折手足、苦不堪言

從各地徵調的明軍(繪圖)

明廷這次兵分四路、犁庭掃穴,合圍努爾哈赤的老巢赫圖阿拉(史稱興京,故址在今遼寧省撫順市新賓縣境內),兵源來自四面八方,有從九邊重鎮徵集入關的士兵:宣府、大同、山西三鎮,各發精騎1萬;也有從川廣、山陝、兩直(浙江、直隸)調的兵:各發步騎兵,共約2萬人;以及本地的遼東明軍和延綏、寧夏、甘肅、固原的騎兵,出戰的明軍中「南兵」就有2萬人。

有道是「天時地利人和」,反觀明軍這一方,似乎一條都不佔。首先說天氣,農曆二月,南方已經是春暖花開,遼東卻是冰天雪地,出徵的南兵難以適應寒冷的氣候。決戰開始的時間正值冬季,寒冷氣候制約了戰鬥力。

衣著單薄的南方士兵(想像圖)

在後金盤踞的遼東地區,到了冬天,天寒地凍,在遼東的南兵稟報稱,有數千人「凍折手足不能動移」,而且還遭受著「墮指裂膚之慘」,戰鬥力勢必大打折扣。

在遼東作戰,不熟悉地形,來自四面八方的官兵沒有協同作戰的經歷,東路軍將領重新練兵的建議,又被主帥楊鎬否決,一切都已經無可挽回!朝鮮方面的史料《朝鮮王朝實錄》中,記載了戰前,朝鮮元帥姜弘立與劉綎的一段談話。

……姜又問:「進兵何速也?」 劉綎回答:「兵家勝籌,惟在得天時、得地利、順人心而已。天氣尚寒,不可謂得天時也,道路泥濘,不可謂得地利也,俺不得主柄,奈何?」

天氣惡劣,地形不熟、將帥不合,這樣的情況,如何能打勝仗?

02分兵四路:主帥楊鎬的無奈之舉

▲ 楊鎬會同薊遼總督汪可受、遼東巡撫周永春等人,確定了二月誓師出兵的日期。

楊鎬兵分四路的戰法長期飽受批評,被認為是輕敵,分散自身優勢兵力的取死之道。楊鎬真的是自大與輕敵嗎?從他給朝廷報告來看,楊鎬對當時明軍的實際情況心中是有數的,但在兵部給事中方從哲等人急如星火的催戰令下,楊鎬若再不迅速進軍,恐怕自己也要惹禍上身。那麼,他有沒有可能在不分兵的情況下進軍?答案是否定的。

只是紙上談兵的話,10萬兵力不過是個數據,但放在實際中,那是很龐大的軍隊,要佔多大的物理空間?何況還有輜重、車馬載具等還要佔用更多的地方。

普魯士軍事理論家卡爾·馮·克勞塞維茨在其著作《戰爭論》中有段名言:「一支10萬人的 軍隊如果編成一個縱隊,也就是說沿著一條道路不間斷的行軍,那麼這個縱隊的首尾絕不可能在同一天到達目的地。」

薩爾滸明軍也是面臨這樣的情況。若楊鎬不分兵,這10萬明軍使用單獨一條路線行軍,不僅隊伍排列過長,而且會嚴重延遲行軍速度,大概先頭部隊已走到薩爾滸戰場,後尾還在撫順關。況且這種一條長龍拖拖拉拉地走,一旦中間某部受到攻擊,後方很容易陷入混亂。

雖然楊鎬兵分四路的具體方案不見得有多高明,但以行軍的具體情況而言, 明軍分兵是必然的。

03努爾哈赤:憑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

薩爾滸之戰明軍進攻路線(紅色)

明軍進攻目標是後金都城赫圖阿拉。如果集中兵力以最短的進軍路線,集中優勢兵力發動突襲,拿下此城是為上策;再不然,明軍可依靠數量上的優勢相互策應,採取穩紮穩打的戰略,逐步縮小包圍圈,也是一個穩妥的方法。

但是,此刻的楊鎬已經顧不上這麼多了,只求分進合擊、速戰速決,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對赫圖阿拉發動向心進攻。其中山海關總兵杜松的西路軍和開原總兵馬林的北路軍為主力,遼東總兵李如柏指揮的南路軍與赫圖阿拉距離最近,卻並不負擔主要作戰任務。東路軍遼陽總兵劉綎兵少器劣,道路險遠,進軍最為兇險。

其實,四路明軍出動之前,作戰企圖即為後金偵知。努爾哈赤探知明軍行動後,認為明軍南北二路道路險阻,路途遙遠,不能即至,宜先敗東路和西路明軍,於是決定採取「憑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的集中兵力、逐路擊破的作戰方針,將6萬兵力集結於都城附近,準備迎戰。

在作戰計劃方面,楊鎬既沒有為各軍指派相互配合策應的作戰任務。四路明軍總兵都稱「主將」,互不統屬,在300公裡長的戰線上分頭推進,近乎各自為戰。在這種混亂的部署下,楊鎬在大軍出徵後即失去對部隊的掌控。

整個戰役期間,他坐鎮瀋陽,一沒派部隊偵察,二未掌握一支強大的預備隊隨時投入關鍵戰場,對敵情和前線戰況始終處於茫然狀態。直到西路軍兵敗的消息傳來之時,楊鎬才知道全線崩潰已不可避免。

04約戰:楊鎬直言天朝王師47萬大軍

明軍與八旗軍激烈的交戰

為了以壯聲勢,出師之前,楊鎬直接派人通知努爾哈赤,直言天朝王師47萬大軍將興師問罪。有人認為這是楊鎬犯了兵家大忌,等於將己方行動計劃透露給對方,甚至將其視作通敵。

實際上 如此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要瞞住後金,來個突然襲擊是不可能的,楊鎬此舉大概也是深知明軍準備不足,欲虛張聲勢讓努爾哈赤知難而退。

至於在薩爾滸大戰中,努爾哈赤是如何知道明軍的具體位置,有研究者認為是出了內奸,如楊鎬通敵、李如柏通敵等在坊間流傳的說法經久不衰,實際都是子虛烏有。你想,楊鎬是明朝的封疆大吏,手持尚方寶劍行事,他怎麼能與初露鋒芒的努爾哈赤通敵?他也想建功立業、威震遼東!

戰前明軍對敵情了解很有限,但努爾哈赤一方則在各路布置了哨探,明軍每經過一處,就會有探子向努爾哈赤報告,從三月一日,接到明軍逼近撫順關開始,沿途撫順路、寬河路方向的明軍動態也都被後金偵知。努爾哈赤依靠對地理的熟悉和陸續收到的哨探報告,確定了明軍具體位置,並對其進攻路線進行研判, 可以說是做到了知己知彼。

地利:在出兵之前,東路軍劉綎就要求暫緩出兵,以便重整軍隊、熟悉地形,而努爾哈赤世代都是生活在遼東自然熟悉地形,他在各路都布置了暗探,對明軍情況了如指掌。

人和:由於明朝衛所制的崩潰,明朝九邊兵力空虛、武備廢弛,明朝只能從南方和各地調兵前往遼東作戰。但是部分士兵並不願意去遼東,光集結部隊就花費了七八個月的時間。

薩爾滸之戰明軍總數在8萬人上下,兵分四路後,每路約2-3萬人,這樣一來人數上的優勢就大打折扣。努爾哈赤是在家門口作戰,佔盡天時地利與人和,他採取「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的戰法,率領6萬精兵,以逸待勞,各個殲滅,取得了會戰決定性的勝利!

(圖片來自網絡,歸原作者所有)

讀史使人明智,穿過歷史的長河,我們可以看到帝王將相的叱吒風雲,家國歷史的波瀾壯闊,普通人物的悲歡離合,那些生動的人物和細節,其實離我們並不遠!

相關焦點

  • 天時地利人和是什麼意思?
    我們常聽說一句話:       天時地利人和,到底是什麼意思?且聽國家高級培訓師--武當玄緣子為您解答:                      天時地利人和是什麼意思 天時地利人和是什麼,天、地、人三者的關係問題古往今來都是人們所關注的,我們也經常聽到人們用天時地利人和來總結企業成功因素,下面讓我們了解一下天時地利人和是什麼意思?
  • 帶你了解三國:天時地利人和,魏蜀吳各佔其一
    中國古人常說天時地利人和,魏蜀吳其實各佔了一個。魏佔了天時,蜀佔了地理,吳佔了人和。魏,天時。因為他佔領的就是中國最重要的那塊地方,那個時候說到中國,就位魏的領地才叫中國,蜀國,江南都是邊遠地區,遠遠不是今天這麼繁華。吳世開發了江南,讓江南才成為後來東晉能夠南渡。吳去的時候,江南到處都是少數民族,遠遠還沒有開化。吳蜀都不是那個時候的核心,核心不光是一塊土地,更重要的是正統。
  • 天時,地利,人和,最要緊的是什麼?蕭紅回答得真好,讓人嚮往!
    我們很多人做事,創業,選日子,都喜歡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喜歡看日子。那麼天時,地利,人和最要緊的是什麼呢?我們無不想起了三國裡的魏蜀吳,很多人都認為魏國佔了天時,挾天子以令諸侯,有人說吳國得地利,是佔了天險之地,赤壁。但吳國跟蜀國比起來,地利卻又不及蜀國的蜀道,劉備和孫權都有人和,國家都治理得很好,很愛國。
  • 什麼是職場中的天時地利人和?
    現實中,人們把成功的原因,習慣性地總結為天時地利人和。那麼什麼是職場中的天時地利人和呢?天時,就是準確定位。那麼,定位到哪裡才算準確呢?定位到自己喜歡做又擅長的事情上。至於原因嗎,就不需要我羅嗦了,相信大家都已心知肚明了。作為打工者,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定位,但是否定位準確,也只能是見仁見智了。其實,職場如棋,只有各行其道,才能天下太平。如果「馬」行「車」步,就會天下大亂。
  • 天時地利人和中的「地利」有多重要?看看定都長安的唐朝你就知道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上面這句話出自《孟子·公孫丑下》,孟子認為在作戰中,有利的時令和氣候不如有利的地勢,有利的地形不如得人心。但是這句話不僅僅只對戰爭適用,它可以應用於方方面面,包括個人的成功與國家的強盛。
  • 天時、地利、人和
    尤其像我這種每開一家店都是拼盡了財力物力精力的人,深深地知道,只能贏,不能輸。輸不起。是真的輸不起。除非你原本就很有錢。除非你原本就打算只是玩玩而已。可是,每一分錢都是錢啊,無論你的錢是怎麼來的,不管是用體力或是智力贏來的錢,還是父母留給你的,輸掉了,總是可惜。每個人的起點是不同的。
  • 預測與天時地利人和神助
    關於天時地利人和神助的理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但大體上是相同的。天時,就是時間因素,地理就是地域因素,人和就是人與人的因素,那麼神助呢?很多時候,這個神助就是一個容易誤解的地方,什麼是神?我的理解民族影響就是神,當然神一般都說的是已經去世的人。
  • "天時地利人和"用英語怎麼說?
    在成功之路上,中國人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指「opportune time」,地利指「geographic advantage」,人和指「 unity of all ranks; popular support」。這一概念出自《孟子·公孫丑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意思是「有利的氣候條件不如有利的地理條件,有利的地理條件不如人的齊心協力」。
  • 【每日一詞】天時地利人和
    在成功之路上,中國人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指「opportune time」,地利指「geographic advantage」,人和指「 unity of all ranks; popular support」。這一概念出自《孟子•公孫丑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意思是「有利的氣候條件不如有利的地理條件,有利的地理條件不如人的齊心協力」。
  • 《琅琊榜》:解析梅長蘇成功的「天時地利人和」
    導語:《琅琊榜》:解析梅長蘇成功的「天時地利人和」經常關注小妖的朋友都知道,小妖是很少看國產劇的,一方面是好看的太少,另一方面試國產劇的世界觀太狹隘了。就算是再宏偉的神話歷史武俠劇,都能拍成無腦愛情。那種愛來愛去的故事,小妖實在是愛不起來。
  • 天時地利人和與煙臺經濟發展
    「走近山東創造」系列評論八十二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裡之城,七裡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 YFIL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未來發展不可估量
    生活中一切美好的想像和追求都是為了讓自己更好地生活。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對於追求財富自由的人來說,學會投資這一門學科是一個通往財富之門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面對投資市場很多投資人士都將其目光由黃金轉向了數字貨幣,希望能在幣圈這個市場中實現自己的財富。
  • 愛是一場天時地利人和的奇蹟
    也許,愛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奇蹟吧。- O2 -一直覺得,張愛玲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會談情說愛的女子。好形象好意境的描述啊,最後他還是釋然地笑著說:「不要早戀是對的,最好的戀愛時間是當你和對方都確定不會有劇烈成長和變化的時候,再去愛,才不容易錯過。」感情對誰來說都不容易。人都是有欲望的,物慾橫流、曖昧湧動的時代,能夠動搖一個人決心的因素,無時無刻無處不在。
  • 從孟子到現代職場:天時地利人和!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裡之城,七裡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 一課譯詞:天時地利人和
    [Photo/pexels] 在成功之路上,中國人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指「opportune time」,地利指「geographic advantage」,人和指「 unity of all ranks; popular support」。 這一概念出自《孟子•公孫丑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意思是「有利的氣候條件不如有利的地理條件,有利的地理條件不如人的齊心協力」。
  • 天時!地利!人和 !
    近年來,山東不斷加大「雙招雙引」力度,不斷營造良好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政務服務……種種舉措讓山東創新創業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發展契機,也讓山東成為名副其實的創新創業熱土。創新創業能力的激發離不開外部環境的支持。近年來,山東出臺一攬子務實管用的政策措施,為每個企業、每個有志者茁壯成長提供充足的陽光雨露。
  • 《孟子》: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只有做到人和才能成功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裡之城,七裡 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 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兒童心理師:「天時地利人和都佔了」
    兒童心理師:「天時地利人和都佔了。」天時:最無憂無慮、好奇心最重的年齡2歲的年齡,寶寶身體協調能力增強許多,好奇心非常重,什麼事情都想去嘗試。再加上精力很旺盛,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去各種探索新世界,各種消耗身體能量,無需擔心其他事情,只要顧著玩就可以。
  • 用案例談談天時,地利,人和的重要性
    現在的市場情緒已經崩壞很多天了,接力的人經常說情緒冰點,意思就是說情緒到了冰點就會反轉向好,可是本周已經連續的冰點+N了吧,如果說一周都是冰點我想都不為過,本周只要你想接力,大概率就會有一塊板磚等著你,所以市場最大的不變就是它一直在變,每天都不一樣。具體股票市場的天時,地利,人和我用一隻股票案例來說明會更好理解。
  • 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老師,您說錯了
    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的天時不如有利的地勢,有利的地勢不如眾人齊心協力。)孟子「天時」則指用兵作戰的時機、氣候等;「地利」是指山川險要、城池堅固等;「人和」指人心所向、內部團結等。孟子認為戰爭的勝負首先在於人心,其次在地利,最後才是天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