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神到財神到,好心得好報;財神話財神話 搵錢依正路;財神到財神到,好走快兩步;得到佢睇起你, 你有前途!」當年,香港歌星林子祥演唱的這首喜氣洋洋的《財神到》,每到春節時就響滿大街小巷,傳遞著人們對發財致富的渴望和祈福。
每年的大年初五(有些地方是初四)是中國傳統習俗中接財神的日子,傳說正月初五是財神生日(也有說是出巡日),前一天家裡就要做好準備迎接財神,清掃房間(送窮神),到初五,早起迎接財神,朝東北擺上供桌祭品,焚香祈禱。清代顧祿《清嘉錄》記載:「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
中國民俗的財神很多,有名有姓的竟達20多位,光正財神就有四位,分別是文財神比幹、範蠡,武財神趙公明、關公。
大家請記住,正月初五可不能四位全接,一定要認準正主哦。
下面我來說說這四位正財神的故事,再告訴大家初五接的是什麼財神。
1、文財神比幹
看過《封神演義》的網友對比幹這個人物一定很熟悉,他被列為商紂四大忠臣之一,是紂王的叔父,敢於仗義直言,都說忠言逆耳,紂王一度對他非常頭疼。這個紂王被九尾狐狸精蘇妲己蠱惑,發起瘋來,連叔父都殺。
比幹的死多少帶著悲劇色彩,因比幹有顆七竅玲瓏心,相傳可看清世間幻象。有一回妲己為了討好紂王,讓一窩小狐狸精化成仙女入宮表演,比幹看出原形,就與黃飛虎密謀,宴會後跟蹤至狐精老窩,一把活燒了個乾乾淨淨,還把未燒焦的狐狸皮毛做成襖子獻給紂王,以警示妲己,妲己因此恨之入骨,誓挖其心。
後來妲己想了個計策,假裝吐血病危,對紂王說只有一片七竊玲瓏心可治。紂王得知世上只有比幹有此心,為救愛妃,下令比幹獻心,比幹對紂王的暴虐無道憤怒絕望,自剜其心而去。原來之前姜子牙離開朝歌時曾去拜訪比幹,知其有厄,就送了一副靈藥讓他服用,因此能夠剜心不死。
無心的比幹經過菜場,聽見有一老婦叫賣無心菜,就問她,菜無心可活,人無心如何,老婦答道,人無心必死。比幹大叫一聲落馬而亡。
後來姜子牙封神,封比幹為文曲星,玉皇大帝體恤忠臣,認為比乾沒了心,也就沒有貪心,能夠做到絕對公平,就封比幹為財神。其實,這是老百姓對財神資格的一種寄託,都說無商不奸,像比幹這樣剛正不阿的人,才能不受那些奸商的賄賂,真正做到引領童叟無欺的交易規則,公平施財。
2、文財神範蠡
範蠡是春秋時期越國的大夫,傳說他是一位經商奇才,也是一個連續創業者。他曾經創業過三次,每次都獲得巨大的成功,但積累了巨額財富之後,又毫不吝惜地把這些錢財都散於天下窮苦百姓,然後再次創業,簡直稱得上是春秋時的創業達人,商界巨子。
這樣一位既有賺錢本領,又品格高尚,能不吝惜錢財,捐出全部家當做公益慈善事業的人,當然能得到老百姓的崇拜,特別是他能夠功成身退,能夠放下一切,隱居江湖的境界,更是商人的大智慧。
他自稱「陶朱公」,陶是逃的諧音,朱是官的象徵,意思是逃離官場是非。古往今來,有這樣覺悟的商人鳳毛麟角,許多紅頂巨賈,如沈萬三、胡雪巖等,都落得身家性命難保的悲慘境地,不得不說,範蠡是最早給商人們做了正確示範的大贏家。
相傳範蠡退隱後,攜大美女西施浪跡江湖,過著神仙眷侶的生活,又成為一段千古愛情佳話。
人們把範蠡奉為財神,就是對這位古代的商界先進模範進行充分肯定和宣揚,給後人立一個標杆。
3、武財神趙公明
趙公明的故事,我在上一篇文章《春節說民間四吉神,第一愛看女人,第二本是瘟神,第三第四是誰?》裡說過,趙元帥本是厲鬼出身,成為瘟神,後來又莫名其妙走到了對立面,變為除瘟之神,再後來,才成為財神,可謂是身份最多變的神仙之一。
但這個過程有其合理之處,我就不再重新敘述,感興趣的網友可翻看那篇文章。
趙公明成為財神後,在全國各地都留下了許多靈驗的故事。明代文人陸粲記錄的一則小故事挺有意思,說有一個賭徒叫張廷芳,嗜賭如命,尤其喜歡鬥蟋蟀,但賭運不濟,把自己輸得傾家蕩產。但這個張廷芳素來十分敬奉財神爺趙公明,現在被逼上絕路了,就去求財神。當晚,他就做了一個夢,夢見趙公明對他說,天妃宮東南角樹下有一隻黑虎似的蟋蟀。第二天,張廷芳就依夢中所言,半信半疑去那棵樹下找,果然抓到了一隻黑色大蟋蟀。從此,這隻名為黑虎的大蟋蟀戰無不勝,替他贏了許多錢,一下子暴富了。可惜到了冬天,那隻大蟋蟀突然死了,張廷芳悲傷萬分。
這個故事可能許多人聽了覺得不舒服,這財神爺好像也不怎麼樣,為什麼會幫助一個賭徒致富?簡直是非不分。其實,只要想想,世上對錢財最饑渴的人是誰?對,就是賭徒。這個故事恰恰反映出人們對財富的強烈渴求,而把希望寄託於財神有助財的神力上,生動地說明了財神的功用。
4、武財神關公
三國時的名將關羽被神化已經不稀奇了,他非但成為了與孔子相提並論的「武聖人」,清代還被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許多城市都建有關帝廟,江湖黑道把關公奉為保護神。在天台山的寺院裡,關公還成為佛教天台宗的護法神,傳說是天台宗祖師智者大師在荊州時,見關羽魂魄無依,便召為護法帶至天台山。
但關公又怎麼成為了武財神呢?
其實關公成為武財神是比較晚了的,應該是在清代乾隆朝之後。有一個民間故事,是講乾隆封關公為財神的故事。乾隆皇帝早朝時,經常聽到背後有甲靴走動的聲音,可是回頭卻沒有人,這讓他很困惑,就跟來覲見的劉羅鍋劉墉說了這件怪事。劉羅鍋奏答,皇上明日早朝時,何不親口問問是何人保駕。乾隆皇帝第二天又聽到聲響後,就依劉墉之言,回頭高聲詢問:「身後何人保駕?」,果有一個聲音答道:「二弟關雲長」。後來,乾隆得知關羽曾護衛商賈,就封他為武財神。
這個傳說並不可信,更有可能的原因是,明清時期,商業漸漸發達,商人涉險走南闖北,經常抱團,就形成了各地的商團,如晉商、徽商等。他們也要學江湖人士,義字當頭,而關羽的義薄雲天和文治武功,完美地迎合了這樣的需求,被商人們奉為保護神,久而久之,就變成了財神。
關公也從一個武將跨界到商界,實現了華麗轉身。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們對關羽身上體現的「仁義禮智信」傳統優秀品格的高度認同和讚許。
中國的財神崇拜十分興盛,每個地域都有所不同,除上述四位影響較廣的正財神,還形成了許多偏財神、準財神。比如五路神、五通神、五顯神、金元七總管、財帛星君李詭祖、柴榮等,被稱為偏財神,而準財神就更多了,如劉海蟾、無常鬼、和合二仙等,甚至有些歷史人物,如沈萬三、嚴嵩、蔡京等人,因為經商或者斂財有方,也被當成了財神。
財神崇拜也許是人們一種精神寄託,但在這些財神爺身上,我們也能夠看到許多優秀的品質,如勤勞、智慧、勇敢、正直等,這些精神才是發家致富的真正法寶。
回到最初的問題上,正月初五我們接的是哪個財神呢?其實是五路神。明姚宗儀《常熟私志》載:正月五日,祀五路神。五路財神分東西南北中,以中路正財神趙公明為首,寓意「出門五路皆得財也」。
所以,接的財神,還是正財神趙公明和他的四個弟兄們。
最後,祝讀完此文的網友們鼠年財運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