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為什麼要在1947年"放棄"延安?

2021-01-10 華夏經緯網

    毛澤東要放棄延安?為什麼要放棄延安?這是當時延安的許多軍民都想不通的,從感情上不能接受。當時中央書記處辦公室主任師哲就想不通。他回憶說: 「在延安保衛戰打響後的一天晚上,我特地從棗園騎馬急行幾十裡趕到王家坪去見毛主席。」「我憂心忡忡地問主席備戰工作到底應該怎麼做?一定要疏散嗎?可否設法保住延安而不撤退?」「主席點燃了一支煙,轉過來微笑著打開了話匣子:你的想法不高明,不高明。不應該攔擋他們進佔延安。你知道嗎?蔣介石的阿Q精神十足,佔領了延安,他就以為自己勝利了。但實際上只要他一佔領延安,他就輸掉了一切。首先,全國人民以至全世界就都知道了是蔣介石背信棄義,破壞和平,發動內戰,禍國殃民,不得人心。這是主要的一面。不過,蔣委員長也有自己的想法:只要一佔領延安,他就可以向全國、全世界宣布:『共匪巢穴』共產黨總部已被搗毀,現在只留下『股匪』,而他只是在『剿匪』,這樣,也就可以擋住外來的幹預。不過這只是蔣委員長自己的想法,是他個人的打算,並非公論。但此人的特點就在這裡。他只顧想他自己的,而別人在想什麼,怎麼想的,他一概不管。另外須知,延安既然是一個世界名城,也就是一個沉重的包袱。他既然要背這個包袱,那就讓他背上吧。而且話還得說回來,你既然可以打到延安來,我也可以打到南京去。來而不往非禮也嘛。」

    當地的老鄉更是想不通,毛澤東用更加通俗的語言耐心做他們的工作。「譬如有一個人,背個很重的包袱,包袱裡儘是金銀財寶,碰見了個攔路打劫的強盜,要搶他的財寶。這個人該怎麼辦呢?如果他捨不得暫時扔下包袱,他的手腳很不靈便,跟強盜對打起來,就不會打贏,要是被強盜打死,金銀財寶也就丟了。反過來,如果他把包袱一扔,輕裝上陣,那就動作靈活,能使出全身武藝和強盜對拼,不但能把強盜打退,還可能把強盜打死,最後也就保住了金銀財寶。我們暫時放棄延安,就是把包袱讓給敵人背上,使自己打起仗來更主動,更靈活,這樣就能大量消滅敵人,到了一定的時機,再舉行反攻,延安就會重新回到我們的手裡。」

    毛澤東還鼓勵廣大戰士說,我們打仗,不在一城一池的得失,而在於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敵人進延安是握著拳頭的,到了延安,他就要把指頭伸開,這樣就便於我們一個一個地切掉它。要告訴同志們,少則一年,多則兩年,我們就要回來,我們要以一個延安換取全中國。

    1947年3月18日黃昏,毛澤東從容地吃過晚飯,同周恩來一道撤離延安。在主動放棄延安後的一個半月裡,西北人民解放區以不足3萬人的兵力,按照毛澤東提出的「蘑菇戰術」,同比自己多達10倍的國民黨軍隊從容周旋,三戰三捷,消滅國民黨軍14000多人,拖住了胡宗南這支蔣介石的戰略預備部隊,有效地策應了其他戰場的人民解放軍,並為西北戰場和整個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真正實現了毛澤東所說的用一個延安換取全中國。

    美國政府在1949年發表的《白皮書》,對這段歷史有著這樣的評價:國民黨軍「攻佔延安曾經宣揚為一個偉大的勝利,實則是一個既浪費又空虛的、華而不實的勝利」。1959年,臺灣編寫的《戡亂戰史》也說:在西北戰場上,「戰鬥進行中,我軍因情報搜集無法進入『匪區』……影響於指揮及部署之行動不小」。而共軍則「始終憑藉其嚴密的情報封鎖,靈活之小後方補給,以避實擊虛,鑽系流竄……不行主力決戰。尤以陝北原已人煙寥落,『匪』複利用其地方組織,將僅有之人與物資等可資利用之力量全部撤離,使我軍行動之區,渺無人跡;行軍作戰,均發生極大之困難」,「我軍主力始終被『匪』牽制於陝北,一無作為,殊為惋惜」。這些事隔幾年、十幾年後所作的評論,倒是多少說出了一些真情,也更加證明了毛澤東這位戰略大師當初主動撤離延安決策的正確性。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責任編輯:胡光曲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蔣介石敗於1947年?
    1947年2月17,蔣在一個聯合紀念周上發表講話說:一年多以來,政府要收復什麼地方,就收復什麼地方,長春如此,張家口也是如此,而最重要的要算收復甦北和魯南……現在他們還想把政府拖倒,這無疑是一個幻夢……3月17日,蔣介石最心腹的參謀總長陳誠在六屆三中全會的軍事報告中指出:如真正作戰,只需3月即可擊破共軍主力……剿匪有絕對自信,絕對有把握。
  • 【延安十三年】延安革命史大事記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從江西瑞金出發,歷經千難萬險,行程兩萬餘裡,於1935年10月19日到達陝北吳起鎮。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進駐延安城,從此,延安成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指揮中心和戰略總後方。黨中央進駐延安後,鳳凰山麓成為中央機關和毛澤東的第一處駐地。
  • 1947年,胡宗南進攻延安,主席命令撤退:「我們要用一個延安換全中國」
    1947年,胡宗南進攻延安,主席命令撤退:「我們要用一個延安換取全中國」 1947年3月,胡宗南率領15個旅大約14萬軍隊向延安進攻,同時在空中有大批飛機配合轟炸。
  • 「延安十三年」:九大事件重現中國共產黨發展壯大之路
    1935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機關進駐陝北安定瓦窯堡,1936年7月初進駐保安,1937年1月13日,遷駐延安。到1948年3月23日,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中共中央機關和解放軍總部部分人員在陝北吳堡川口東渡黃河。其間共約13年,是為延安13年時期。
  • 抗戰老兵臨終遺言:希望找回1947年延安出生的兒子
    原標題:抗戰老兵臨終遺言:希望找回1947年延安出生的兒子 楊寶山拿著父親的照片,希望能找回失散的哥哥  「父親臨終時說,1947年在延安我有個同父異母的哥哥出生,希望我能找到這位失散的哥哥。
  • 毛主席去重慶,蔣介石來延安,這一去一來,蔣介石終於明白了什麼
    1947年3月13日,蔣介石下令轟炸延安。14日,胡宗南指揮7個師15個旅由宜川、洛川向北大舉向陝北進犯,另外,馬步芳、馬鴻逵、鄧寶珊等19個旅輔助突擊,國民黨投入總兵力達25萬人。3月19日晨,蔣介石在南京官邸收到胡宗南從前線發來的捷報:「我軍經7晝夜的激戰,第1旅終於19日晨佔領延安,是役俘虜敵5萬餘,繳獲武器彈藥無數,正在清查中。」
  • 住房城鄉建設部稽查辦韓煜同志以「黨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為題講黨課
    黨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1935.10.19—1937.1.13,落腳陝北;第二階段:1937.1.13—1947.3.18,延安歲月;第三階段:1947.3.18—1948.3.23,轉戰陝北。
  • 走出毛澤東的窯洞,蔣介石發了三個感慨…
    為什麼是延安? 80多年前,無數人帶著各種各樣的訴求和眼光,去往這個陝北的邊陲小城。 美國記者斯蒂爾在延安呆了10天就回去了。延安對他而言是個「可怕的地方」。「我要是在延安住上十一天,那我一定也將變為一個共產主義者!」
  • 文獻照片:毛澤東致劉伯承、鄧小平的電報(1947年7月23日)
    文獻照片:毛澤東致劉伯承、鄧小平的電報(1947年7月23日)和鄧小平給所屬部隊的指示電   1946年6月,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劉伯承和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在隴海鐵路南北開展運動戰,連續進行了隴海、定陶、巨野等較大規模的戰役,大量殲滅國民黨軍隊的有生力量。
  • 蔣介石1947年曾認為國民黨統治已經處在生死成敗的關頭
    1947年,對黨中央與毛澤東而言,是歷經艱難的一年,又是走向勝利的關鍵一年。此時,人心向背正急劇變化,這是解放軍由被動逐步轉為主動的最直接原因,也是共產黨人奪取政權的最根本原因。 此時,蔣介石再也沒有年初那股神氣了,這年12月他在給中央訓練團的講話中說:「他們(指解放軍)並沒有我們這樣好的武器,也沒有我們這樣多受過嚴格訓練的官兵,更沒有什麼軍需資源的經濟基礎,這些條件我們都遠勝過他們,而為什麼我們不能剿滅他們?並且較之初期,匪區更擴大,匪勢更囂張,我們曾有許多將領被俘虜,許多部隊被消滅,成為我們國民革命軍有史以來的最大恥辱!
  • 毛澤東逝世44周年:100張照片,緬懷偉人毛澤東!
    △1939年,毛澤東與朱德檢閱三五九旅。   1939年,毛澤東與延安農民交談。   1941年,毛澤東在延安給幹部作報告。   1943年,毛澤東與延安人民歡度春節。   △中共七大上,毛澤東與朱德。   1945年,黃炎培訪問延安,回去後寫了《延安歸來》,引起轟動。圖為毛澤東與黃炎培在延安機場。
  • 毛澤東曾把《甲申三百年祭》列為延安整風運動文件
    文中記述由大文豪郭沫若撰寫的《甲申三百年祭》在重慶《新華日報》上首發後,引發朝野震動、國共交鋒,進而啟發了毛澤東,直至極大地影響了中國共產黨的建設。摘編如下。 《甲申三百年祭》讓蔣介石不快,卻讓遠在延安的毛澤東深受啟發,且發現了其巨大價值。據史料載,毛澤東在讀到《甲申三百年祭》寫李自成進京後因驕傲自滿和部屬腐敗而導致最終失敗之教訓時極為興奮,連連擊掌道:「好文章,好文章!」
  • 毛澤東自解筆名為何是「二十八畫生」
    1937年,朱仲麗到達延安後不久,毛澤東同這個小老鄉開玩笑說:「你是人中最美麗的囉!」朱仲麗連忙擺手說:「哪裡,哪裡。」毛澤東又笑著說:「哪裡?就在你的名字上啊!仲麗嘛,自稱人中之麗呀!」朱仲麗感到驚奇,馬上解釋說:「啊!不是有意這樣叫的。我原來叫朱慧,來延安後,隨便起個名字代替原來的名字。」毛澤東聽了說:「朱慧,很好嘛,人是智慧的。」
  • 為什麼1948年中共中央選擇《人民日報》作為機關報? 國曆獨家
    下面,雞湯故事送上……《人民日報》創刊於1948年6月15日。在解放戰爭硝煙初起,乃至戰火沖天,進入決定中國命運的大決戰時,中共中央在延安曾有中央機關報《解放日報》,在國統區也辦有機關報性質的《新華日報》,都已經蔚成規模,為什麼後來的中央機關報演變成了《人民日報》?
  • 1947年,國共勢力如何反轉
    接著,1947年2月,國民黨政府逼迫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代表及工作人員全部撤離北平。隨後,中共駐南京、上海、重慶的全部工作人員分別被迫撤回延安。民眾憂心忡忡,民主黨派顧慮重重,很難相信共產黨能夠頂得住,更不要說打贏戰爭了。 在嚴峻的形勢面前,敢不敢以革命的戰爭反對反革命的戰爭、能不能打敗國民黨,便成了中國共產黨必須迅速回答和解決的兩個根本性問題。
  • 毛澤東打仗的辦法:「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講到軍人和軍隊要「隨時準備打仗」時,習近平特別強調說:「戰爭指導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籌劃和指導戰爭,必須不斷創新戰略指導和作戰思想。」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這是引用毛澤東概括於解放戰爭時期的話。習近平為什麼如此推崇毛澤東的這句話,並稱之為「戰爭指導藝術的最高境界」呢?這還得從60多年前那場波瀾壯闊的解放戰爭說起。
  • 熊向暉潛胡宗南身邊12年 毛澤東贊其能頂幾個師
    1940年2月1日,延安各界3萬餘人舉行討汪(精衛)大會,毛澤東也出席了大會,並在會上發表題為《相持階段中的形勢與任務》的講話。毛澤東在講話中,針對國民黨反共頑固派借統一之名,要取消共產黨、八路軍、新四軍和陝甘寧邊區的論調,指出:「八路軍、新四軍幾十萬人擋住了五分之二的敵人,和40個師團中的17個師團,為什麼要取消他們呢?陝甘寧邊區是全國最進步的地方,這裡是民主和抗日的根據地。
  • 考辨|毛澤東與斯特朗的著名談話,究竟是在什麼時間進行的
    1946年8月8日,《解放日報》在第一版刊發的「新華社延安六日電」中披露:早在7月17日,《上海大陸英文晚報》記者曾就中國的和平談判是否有望一事採訪過斯特朗女士。這則史料說明:至遲在7月17日,斯特朗就已在上海。另有一則史料記載:1947年4月,香港光華書屋印行了由史特朗著、孟展譯的《毛澤東的思想》一書。
  • 毛澤東的親情世界:賀子珍的初戀不是毛澤東(圖)
    而這一切的真相都在1949年11月21日,隨著賀怡在尋找毛澤東和賀子珍於長徵出發時寄養在江西的兒子毛毛時遇車禍身亡,而隨之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之中了。     4、回到延安,毛澤東收到了她的「訣別信」     1937年9月的一天,剛剛開完洛川會議回到延安的毛澤東,在鳳凰山吳家窯的窯洞收到了妻子賀子珍的回信。
  • 揭秘:1947年國共勢力如何實現歷史性反轉?
    揭秘:1947年國共勢力如何實現歷史性反轉? 接著,1947年2月,國民黨政府逼迫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代表及工作人員全部撤離北平。隨後,中共駐南京、上海、重慶的全部工作人員分別被迫撤回延安。民眾憂心忡忡,民主黨派顧慮重重,很難相信共產黨能夠頂得住,更不要說打贏戰爭了。  在嚴峻的形勢面前,敢不敢以革命的戰爭反對反革命的戰爭、能不能打敗國民黨,便成了中國共產黨必須迅速回答和解決的兩個根本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