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2020年以來娛樂行業最熱鬧的事竟然是「雲演出」和「雲蹦迪」,就連《歌手》也不得不採取「雲」錄製的方式維持節目的正常播出。
近日,網易雲音樂發布「雲村臥室音樂節」開播首月成績單:累計觀看人數超1600萬,累計觀看時長超2198萬分鐘,累計彈幕互動685萬條,一共有85組音樂人參加在線「雲演出」。
從B站開局在線音樂節,到抖音、快手的試水,網易雲音樂直接悶頭將在線音樂直播演出「雲演出」做成了一個持續一個月,並且將會長期持續的「在線項目」。音樂人的積極「在線營業」和這份首月靚麗的成績單,意味著在線參加「雲音樂節」將成為直播行業的新增長點。
遲來的音樂人直播,在等待一個爆發點
音樂人對直播一直都不太積極,原因無非兩個:賺不到錢,並且放不開。
在舞臺上,音樂人可以投入地呈現一場最精彩的演出,但是讓他們坐在直播鏡頭前的結果就是:尷尬。如果要依靠直播生存,那就需要調動用戶的積極性,音樂人在這方面往往放不開。
所以不少音樂人直播都賺不到太多錢。反而是各種主播們積累粉絲到一定程度後,紛紛開始跨界來搶音樂人的飯碗。比如主播出身的馮提莫,已然成長為一位鎮得住舞臺的歌手,去年底還登上了湖南衛視《嗨唱轉起來》。帶貨起家的主播薇婭,也在去年底出了一首單曲《晚晴》。
現場和音樂平臺仍是眾多中腰部音樂人的重要收入來源。行業數據顯示,頭部原創音樂人一年在網易雲音樂的分成收入能高達上千萬。一些新銳音樂人,憑藉一首優質單曲半年也能獲得幾十萬的分成收入。音樂節和livehouse更是眾多音樂人收入的另一大來源,比如新褲子、刺蝟這些樂隊去年隨著《樂隊的夏天》大火之後,演出費直接翻漲兩三倍,甚至達到百萬級別。
基於這些原因,音樂人偶爾直播更像是跟粉絲互動的「休息時間」,始終保持著距離。
特別是對眾多中腰部音樂人來說,突然來襲的疫情,切斷了一切線下演出機會,也斬斷了一個重要的收入渠道,更減少了曝光的機會。
音樂人在疫情期間紛紛「在線營業」,與其說是一直在等待的那個爆發點,不如說是不得不為的一個分水嶺。雖說不能像現場演出那樣能賺到現金流,但是機會也孕育在其中,市場需要培育的時間。
在這一點上,網易雲音樂比任何一家平臺要看得遠。相比短視頻平臺辦一場就結束營業的「音樂節」模式,網易雲音樂每周不停持續「雲演出」,把更多音樂人帶進了直播間,在這個特殊時期培養用戶習慣也好,磨練音樂人的直播鏡頭感也好,這種持續性的嘗試,很可能帶領音樂人破壁突圍打入直播市場。
在接受一家行業媒體採訪時,網易雲音樂相關負責人說:「雲村臥室音樂節的第一期是音頻直播,音樂人沒有露臉,大家只用文字和語音互動。後來,我們又嘗試了視頻,也讓音樂人去觀看了解。大家覺得沒問題,就會有更多的人主動來試一下了。」
2020年的疫情襲擊,顯然是音樂人願意「主動試一下」的爆發點。
第一次就有第二次,音樂人直播是未來趨勢
「大家好,我是孫盛希,好開心,這是我的第一次直播。」
「大家好,我是劉柏辛Lexie,這是我第一次做音樂直播。」
一個是滾石旗下音樂人,最近紅遍全網的電視劇《想見你》主題曲、插曲的原唱和主創孫盛希,另一個是成名於中國新說唱、最近在《歌手》奇襲華晨宇的劉柏辛。相比於經驗豐富的前輩,她們在直播鏡頭前卻讓大家有一種「驚豔」的感覺。
驚豔過後,音樂人持續直播的動力來自哪裡?對音樂人來說,既不能賺錢,也做不到天天播,試水過後仍需一個合適的動力來推動。
正如當下各類「雲蹦迪」,很多平臺只是機械地將「一次性」演出的音樂節模式搬到了線上。這可能符合各類演出機構、廠牌的慣用邏輯,「造節」然後全國各地巡演。但是「雲演出」的本質卻是全網性的,抹除了地域差別,「雲蹦迪」變成了沒法複製的「一次性」狂歡。
「雲蹦迪」拯救不了音樂人當前損失的收入,但是從網易雲音樂持續1個月並有可能將音樂人直播做成一個長期「在線項目」的趨勢來看,這裡面的商業空間正在被挖掘出來。
雖然音樂人的高頻直播不可持續,但是平臺組織的「雲演出」卻能實現。以「雲村臥室音樂節」為例,每天晚上上線直播2小時左右,每位音樂人的直播時間為30分鐘,每天都有不同的音樂人來直播,這種類似音樂節演出的模式,顯然既不會給音樂人太大的壓力,也可以長期直播下去。比如有位音樂人開播3分鐘,就有5萬多人湧進直播間,結束後她還自己偷偷地又直播了一次。
據了解,音樂人直播1個月,網易雲音樂策劃了12個主題的「雲舞臺」,先後有85位音樂人參加。1600萬的觀看流量正在累計可以商業化的勢能,為音樂人持續直播帶來正向激勵。
這一切都還只是開始,個體的嘗試會變成行業的趨勢,在音樂人直播爭奪戰中,網易雲音樂可能是最大的贏家。
音樂社區發力,網易雲音樂如何幫助音樂人出圈?
首先,網易雲音樂在音樂人直播方面早有布局。2018年10月,網易雲音樂LOOK直播上線,這個基於網易雲音樂的音樂生態與社區基因而誕生的直播平臺,被視為國內「音樂+直播」的典型範例。2019年4月,LOOK直播音頻直播功能上線,這意味著網易雲音樂正式進入音頻直播賽道,更多「音樂人」與「耳朵經濟」搭建起了聯繫。
「雲村臥室音樂節」則融合了音樂平臺和直播平臺各自的特色,將各自直播吸引受眾的「散打」模式組織為「音樂節」形態,同一個「雲舞臺」,音樂人依次登臺,這種內容組織形態還有更多可挖掘的潛力。
其次,擁有海量的原創音樂內容池。作為中國最大的原創音樂平臺,入駐網易雲音樂的原創音樂人超過10萬,累計發布原創歌曲超150萬首。豐富的曲庫和數量眾多的原創音樂人,足以支撐音樂人直播在網易雲音樂可以24 X7持續不斷地進行。
宅家1個月,用戶通過臥室音樂節挖到了許多寶藏音樂人。音樂人直播為用戶認識一位音樂人補上了最後的一環,這種隔著屏幕的「零距離」感甚至比現場還要「親密」。比如孫盛希30分鐘直播漲粉2萬多,這在現場是做不到的,眾多實力與創作俱佳的音樂人將獲得更多突圍的機會。
最後,音樂社區的獨特傳播生態正在發力。網易雲音樂的特色是音樂社區,如今已是連結用戶、音樂人和市場的最大入口,形成一個完整的宣發生態。音樂人直播最受益的地方在於增加精準曝光量,通過網易雲音樂轉化為粉絲增長、歌曲播放量增長,帶動會員分成、廣告分成、數字專輯銷量,實現曝光和收入的增長。
用戶看直播的習慣已經養成,音樂人直播或許真的會成為未來的常態。
(編輯:阿布羅狄)
誰能想到2020年以來娛樂行業最熱鬧的事竟然是「雲演出」和「雲蹦迪」,就連《歌手》也不得不採取「雲」錄製的方式維持節目的正常播出。
近日,網易雲音樂發布「雲村臥室音樂節」開播首月成績單:累計觀看人數超1600萬,累計觀看時長超2198萬分鐘,累計彈幕互動685萬條,一共有85組音樂人參加在線「雲演出」。
從B站開局在線音樂節,到抖音、快手的試水,網易雲音樂直接悶頭將在線音樂直播演出「雲演出」做成了一個持續一個月,並且將會長期持續的「在線項目」。音樂人的積極「在線營業」和這份首月靚麗的成績單,意味著在線參加「雲音樂節」將成為直播行業的新增長點。
遲來的音樂人直播,在等待一個爆發點
音樂人對直播一直都不太積極,原因無非兩個:賺不到錢,並且放不開。
在舞臺上,音樂人可以投入地呈現一場最精彩的演出,但是讓他們坐在直播鏡頭前的結果就是:尷尬。如果要依靠直播生存,那就需要調動用戶的積極性,音樂人在這方面往往放不開。
所以不少音樂人直播都賺不到太多錢。反而是各種主播們積累粉絲到一定程度後,紛紛開始跨界來搶音樂人的飯碗。比如主播出身的馮提莫,已然成長為一位鎮得住舞臺的歌手,去年底還登上了湖南衛視《嗨唱轉起來》。帶貨起家的主播薇婭,也在去年底出了一首單曲《晚晴》。
現場和音樂平臺仍是眾多中腰部音樂人的重要收入來源。行業數據顯示,頭部原創音樂人一年在網易雲音樂的分成收入能高達上千萬。一些新銳音樂人,憑藉一首優質單曲半年也能獲得幾十萬的分成收入。音樂節和livehouse更是眾多音樂人收入的另一大來源,比如新褲子、刺蝟這些樂隊去年隨著《樂隊的夏天》大火之後,演出費直接翻漲兩三倍,甚至達到百萬級別。
基於這些原因,音樂人偶爾直播更像是跟粉絲互動的「休息時間」,始終保持著距離。
特別是對眾多中腰部音樂人來說,突然來襲的疫情,切斷了一切線下演出機會,也斬斷了一個重要的收入渠道,更減少了曝光的機會。
音樂人在疫情期間紛紛「在線營業」,與其說是一直在等待的那個爆發點,不如說是不得不為的一個分水嶺。雖說不能像現場演出那樣能賺到現金流,但是機會也孕育在其中,市場需要培育的時間。
在這一點上,網易雲音樂比任何一家平臺要看得遠。相比短視頻平臺辦一場就結束營業的「音樂節」模式,網易雲音樂每周不停持續「雲演出」,把更多音樂人帶進了直播間,在這個特殊時期培養用戶習慣也好,磨練音樂人的直播鏡頭感也好,這種持續性的嘗試,很可能帶領音樂人破壁突圍打入直播市場。
在接受一家行業媒體採訪時,網易雲音樂相關負責人說:「雲村臥室音樂節的第一期是音頻直播,音樂人沒有露臉,大家只用文字和語音互動。後來,我們又嘗試了視頻,也讓音樂人去觀看了解。大家覺得沒問題,就會有更多的人主動來試一下了。」
2020年的疫情襲擊,顯然是音樂人願意「主動試一下」的爆發點。
第一次就有第二次,音樂人直播是未來趨勢
「大家好,我是孫盛希,好開心,這是我的第一次直播。」
「大家好,我是劉柏辛Lexie,這是我第一次做音樂直播。」
一個是滾石旗下音樂人,最近紅遍全網的電視劇《想見你》主題曲、插曲的原唱和主創孫盛希,另一個是成名於中國新說唱、最近在《歌手》奇襲華晨宇的劉柏辛。相比於經驗豐富的前輩,她們在直播鏡頭前卻讓大家有一種「驚豔」的感覺。
驚豔過後,音樂人持續直播的動力來自哪裡?對音樂人來說,既不能賺錢,也做不到天天播,試水過後仍需一個合適的動力來推動。
正如當下各類「雲蹦迪」,很多平臺只是機械地將「一次性」演出的音樂節模式搬到了線上。這可能符合各類演出機構、廠牌的慣用邏輯,「造節」然後全國各地巡演。但是「雲演出」的本質卻是全網性的,抹除了地域差別,「雲蹦迪」變成了沒法複製的「一次性」狂歡。
「雲蹦迪」拯救不了音樂人當前損失的收入,但是從網易雲音樂持續1個月並有可能將音樂人直播做成一個長期「在線項目」的趨勢來看,這裡面的商業空間正在被挖掘出來。
雖然音樂人的高頻直播不可持續,但是平臺組織的「雲演出」卻能實現。以「雲村臥室音樂節」為例,每天晚上上線直播2小時左右,每位音樂人的直播時間為30分鐘,每天都有不同的音樂人來直播,這種類似音樂節演出的模式,顯然既不會給音樂人太大的壓力,也可以長期直播下去。比如有位音樂人開播3分鐘,就有5萬多人湧進直播間,結束後她還自己偷偷地又直播了一次。
據了解,音樂人直播1個月,網易雲音樂策劃了12個主題的「雲舞臺」,先後有85位音樂人參加。1600萬的觀看流量正在累計可以商業化的勢能,為音樂人持續直播帶來正向激勵。
這一切都還只是開始,個體的嘗試會變成行業的趨勢,在音樂人直播爭奪戰中,網易雲音樂可能是最大的贏家。
音樂社區發力,網易雲音樂如何幫助音樂人出圈?
首先,網易雲音樂在音樂人直播方面早有布局。2018年10月,網易雲音樂LOOK直播上線,這個基於網易雲音樂的音樂生態與社區基因而誕生的直播平臺,被視為國內「音樂+直播」的典型範例。2019年4月,LOOK直播音頻直播功能上線,這意味著網易雲音樂正式進入音頻直播賽道,更多「音樂人」與「耳朵經濟」搭建起了聯繫。
「雲村臥室音樂節」則融合了音樂平臺和直播平臺各自的特色,將各自直播吸引受眾的「散打」模式組織為「音樂節」形態,同一個「雲舞臺」,音樂人依次登臺,這種內容組織形態還有更多可挖掘的潛力。
其次,擁有海量的原創音樂內容池。作為中國最大的原創音樂平臺,入駐網易雲音樂的原創音樂人超過10萬,累計發布原創歌曲超150萬首。豐富的曲庫和數量眾多的原創音樂人,足以支撐音樂人直播在網易雲音樂可以24 X7持續不斷地進行。
宅家1個月,用戶通過臥室音樂節挖到了許多寶藏音樂人。音樂人直播為用戶認識一位音樂人補上了最後的一環,這種隔著屏幕的「零距離」感甚至比現場還要「親密」。比如孫盛希30分鐘直播漲粉2萬多,這在現場是做不到的,眾多實力與創作俱佳的音樂人將獲得更多突圍的機會。
最後,音樂社區的獨特傳播生態正在發力。網易雲音樂的特色是音樂社區,如今已是連結用戶、音樂人和市場的最大入口,形成一個完整的宣發生態。音樂人直播最受益的地方在於增加精準曝光量,通過網易雲音樂轉化為粉絲增長、歌曲播放量增長,帶動會員分成、廣告分成、數字專輯銷量,實現曝光和收入的增長。
用戶看直播的習慣已經養成,音樂人直播或許真的會成為未來的常態。
(編輯:阿布羅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