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莉代表:通過審判每一個案件,向人民群眾傳遞公平正義

2021-01-08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3月11日電(記者 烏夢達)「雖然我只是全國12萬法官中普普通通的一員,卻能夠通過一紙判決引導社會價值、規範社會秩序!」來自基層的法官、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長厲莉說。

  厲莉講了自己親身經歷的小故事。2017年初,房山法院受理了一件較為特殊的案件。案件原告是在外地註冊、在北京經營的一家小貸公司,被告涉及全國各地200多人。從表面看,原告證據齊備。但在審理中發現,這些被告在借款時都被原告代理人要求以自己的名義辦一張銀行卡,而卡實際放在原告代理人手裡,通過這種方式製造銀行流水。其實這些被告根本沒收到轉帳憑證中那麼多錢。原告則通過這種方式牟取巨額利潤。

  成為被告方,不少群眾起初牴觸情緒非常大,擔心在北京經營的原告與北京的法院熟悉,要牟取不法利益,堅決要求把這個案件移送外地審理。經過認真細緻的調查,房山法院查清了案件事實,做出了公正判決。這個結果不僅規範了小貸公司的經營行為,也贏得了人民群眾對司法的信任。

  厲莉說,審判是一個神聖的職業。「比如一個金融案件,審判結果可能影響一個行業,涉及千萬百姓。」

  類似的案件,近年來不斷增加。厲莉發現,民間借貸糾紛多年呈上升趨勢,尤其是非法放貸現象日益嚴重。以北京法院為例,2017年受理的民間借貸案件是145721件,5年間民間借貸案件增長4倍。

  為此,她專門提交了在刑法中增設「非法放貸罪」的建議,以期治理校園貸、裸貸等亂象,防範因民間借貸衍生出的暴力催收、侵犯個人隱私等亂象,進而有效打擊逃避金融監管的非法放貸行為,防範金融風險,穩定社會秩序。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把司法工作體現人文關懷,通過司法審判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捍衛公平正義,作為工作原則。」厲莉說,自己的最大願望是讓法治信仰紮根人民群眾心中,通過審判每一個案件,向人民群眾傳遞公平正義。

相關焦點

  • 如何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在紀念憲法公布實施3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司法工作目標。如何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實現這一偉大目標,需要人民法院和廣大法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馳而不息地付出努力。
  • 堅持「三個相統一」 推進社會公平正義︱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大家談
    人民法院作為國家審判機關,必須堅決扛起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神聖使命,緊緊圍繞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日益增長的需要,著力解決新發展階段影響司法公正、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牢牢守住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為「十四五」規劃順利實施、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
  • ...報記者王春霞:讓婦女兒童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丨...
    他們,可能是跑法院次數最多的人,走遍各地法院、聽過各類案件;他們,和法院幹警一同戰鬥在第一線,將人民法院與人民群眾一線牽;他們,出門能扛「長槍短炮」,不是在採訪,就是在要去採訪的路上;他們,歸來筆走風雲,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記者看法院」專題策劃重磅回歸!
  • 從熱點案件審判看中國司法走向
    通過分析熱點案件的審判和《意見》,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司法審判的未來走向逐漸清晰——  司法公開  微博庭審直播漸成常態  8月22日至26日,薄熙來受賄、貪汙、濫用職權案在山東省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開庭審理。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通過官方微博對庭審情況進行了實時播報,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 觀摩巡迴審判,33位代表見證草原上的正義之花
    本次庭審是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件,雙方當事人系朋友關係,因被告向原告借款到期未償還,原告訴至法院。為了減少當事人的訴累,法官到案發地開庭審判,法官與書記員席地而坐,從情、理、法的角度做雙方當事人的工作,最終,雙方當庭「握手言和」。 「巡迴審判的頻率多久一次?」調解後牧民有可供執行的財產嗎?」「牧民佔全旗總人口的比例是多少?」「牧民訴訟的主要類型是什麼?」......
  • 「致敬掃黑英雄」南充中院刑事審判團隊:持公平正義之劍 為平安...
    該犯罪團夥悉數受到法律制裁,當地群眾無不拍手稱快。誰也沒想到,該犯罪團夥曾差點成為「涉黑」案件的漏網之魚。原來,公訴機關最初對該案以涉惡案起訴,刑事審判團隊在督辦該案時,發現大量可能構成涉黑犯罪的事實及應追究刑事責任的其他人員。
  • 【視頻】什麼才是人民的正義?《巡迴檢察組》裡找答案
    【視頻】什麼才是人民的正義?要深化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加強司法制約監督,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要推動掃黑除惡常態化,堅決打擊黑惡勢力及其「保護傘」,讓城鄉更安寧、群眾更安樂。
  • 青海:司法體制改革——讓公平正義的陽光普照高原大地
    六年來,全省各級政法機關以提高司法公信力為導向,推動改革從「探路先鋒」向「蹄疾步穩」大步邁進,建立起維護公平正義的「四梁八柱」,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能解決的難題,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如山承諾正不斷實現。制度機制創新——改革彰顯鮮明特徵「咚!」
  • 【祿檢•轉播】【視頻】什麼才是人民的正義?《巡迴檢察組》裡找...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強調,公平正義是司法的靈魂和生命。要深化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加強司法制約監督,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要推動掃黑除惡常態化,堅決打擊黑惡勢力及其「保護傘」,讓城鄉更安寧、群眾更安樂。
  • 跨域審判「+」 群眾讚譽有加
    現全文轉發以饗讀者手動往下滑讀全文包鐵法院在包頭西「巡迴審判聯絡點」與轄區各企業代表召開現場會,徵求企業意見建議。此時恰逢該院積極推行跨域審判「+」模式。得知原告年歲較大,住所地距法院近千公裡,且因腳傷往返法院行動不便,該院立案庭工作人員便指導王女士通過「內蒙古移動微法院」手機小程序完成跨域立案。案件轉入法院辦案系統後,案件承辦法官電話徵求當事人意見,指導王女士手機登錄「人民法院調解平臺」。
  • 「天平舞者」周欣:懲惡揚善,用司法之手護公平正義
    以下文章來源於東方網政法頻道 ,作者上海政法綜治網 東方網政法頻道網羅政法資訊 關注法治民生她是刑事法庭上氣場強大的「周審判長」,在一件件重大刑事案件的審理中懲惡揚善、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 常州市首例「涉疫」刑事案件判決生效
    昨天,我市首例暴力妨害疫情防控檢查刑事案件判決生效。2月20日上午,該案件採用遠程視頻方式在天寧區法院開庭審理,並向公眾同步直播,引起社會各界關注,實時在線觀看超過160萬人次。    今年2月4日20時許,本案被告人葉某某駕車途經我市天寧區某村口疫情防控點時,拒不配合防控檢測,下車辱罵並持匕首刀柄擊打防控點志願者頭部,致其輕微傷。
  • 踐行初心擔當作為 刑事審判展現風採——全省刑事審判先進個人青島...
    她精於審判,懲惡揚善,是全省刑事審判先進個人;她求真務實,司法為民,是全市法院辦案能手。她就是人民群眾眼中的好法官——趙彩霞。趙彩霞,女,醫學碩士,1996年進入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工作,先後從事過法醫鑑定、刑事審判、行政審判工作,現為青島中院刑二庭副庭長、四級高級法官。
  • 淺談司法活動中審判與調解的關係
    人民群眾的法制意識也不斷提高,維護自身權益的態度也比較堅決,有矛盾糾紛時比較依賴於法院,使訴訟案件如同河水滾滾來。因此,在法院系統中存在「案多人少」的現象越來越普遍了,特別是人口眾多的發達地區,該現象更加突出,致使法院幹警的工作出現了「5+2」、「白+黑」的特別現象。這必然要求國家建立能夠滿足社會主體多樣化需求的多元化矛盾解決機制,減少法院系統的工作量。
  • 裁判文書網上公開彰顯看得見的正義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裁決的案件宣判之後,判決書都須上傳至官網。英國最高法院除在官網公布裁判文書外,還通過官方微博同步發布判決名稱和判決書網絡連結。韓國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和民事訴訟法明確規定,裁判文書生效之後必須在網際網路上發布。我國香港地區終審法院的判決也都已實現全部上網。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自由地從網絡中檢索和查閱到自己所關心的任何裁判文書,是許多人的夢想。
  • 肩扛正義之劍 手持公正天平
    從1995年考入哈爾濱市雙城區法院至今,郝劍法官始終奮鬥在司法審判的一線,始終堅守在法治建設的基層。2014年雙城區法院初建農豐人民法庭,郝法官深知鄉鎮法庭條件艱苦卻毅然決然、毫無怨言在農豐人民法庭一幹就是4年。由於政治素養、業務本領過硬,2018年郝法官被調入案件量更大的周家法庭擔任負責人。
  • 將和合文化熔鑄在法院審判之中
    台州是「中國和合文化之鄉」,台州人民在事業的追求、生活的營造中努力打造「和合聖地」,將和合文化的基因代代傳承。作為審判機關,我們如何汲取和合文化的精髓,形成富有台州法院特色的「和合司法理念」,促進法院整體運行更科學、法官辦案更公正、人民群眾更信服?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 ...了記者去現場參會,但阻隔不了司法維護正義的腳步|2020記者看法院
    第二個關鍵詞是「維護正義」。人民法院作為國家審判機關,擔負著國家法治建設重任。「審理一案、教育一片」,法院需要通過執法辦案,定分止爭、懲惡揚善、維護正義,為社會樹立行為準則、提供價值引領。在過去的一年中,外界看到了司法的「力量」和「鋒芒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