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是元、明、清三朝皇宮所在地,那麼,元故宮的位置在哪裡?

2020-11-27 騰訊網

中國古代講究「天人合一」的規劃理念,用天上的星辰與都城規劃相對應,以突出政權的合法性和皇權的至高性。天帝居住在紫微宮,而人間皇帝自詡為受命於天的「天子」,其居所應象徵紫微宮以與天帝對應。更是由於封建皇宮在古代屬于禁地,常人不能進入,故稱為「紫禁」,這也就是「紫禁城」的由來。

北京紫禁城是元、明、清三朝的皇宮所在地,這裡更是埋藏著許多關於皇宮與北京城的秘密。在過去,人們通過探索紫禁城發現了許多歷史遺蹟。雖然如此,但是,直到今天學術界仍然未能精準定位出元大都及皇宮的具體位置。那麼,這是怎麼一回事呢?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一問題。

自從元朝被滅以後,明朝和清朝就在其宮城的基礎上重新修建了一些宮殿,使得大半個元皇宮被埋在了明、清宮城之下。也因此,雖然歷史文獻中有記載元大都的位置,但是,人們卻不能準確地確定其位置及範圍。到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考古學家開始對北京城進行考古勘察。

學者們先是根據現存的歷史文獻和古代地圖考察元大都的範圍,然後,將其與現代地圖進行比對,最終,確定了元朝都城的大致範圍。除此之外,學者們還確定了幾處元朝遺蹟,比如:北海公園和白塔寺。但是,學術界卻一直沒有辦法確定元皇宮的宮城位置。對於這一問題,學者們意見紛紜。之後,通過歸納與分類,我們可以發現關於元宮城位置的說法,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元皇宮的中軸線和明清皇宮的中軸線是一致的,因為,景山、地安門和鐘鼓樓等地方都有翻新和重新修建的痕跡;

第二類,元皇宮的中軸線比明清皇宮的中軸線要稍微往西一點,其位置應當在北海公園的附近;

第三類,由於斷虹橋上的欄板和雕刻紋飾與元朝時期流行的花飾十分相似,所以,元皇宮的中軸線應該以斷虹橋為中心點,介於北海公園與明清皇宮的中軸線之間。

近日,考古學家們在隆宗門廣場的西北側,發現了一處元朝三疊層地基,經過現代技術的勘測,人們最終確定:這塊地基的夯土鋪磚層和素土夯築層來源於元朝。

接下來,我們來詳細介紹一下這兩處地層:

一,夯土鋪磚層,也叫夯土堆積層,由夯土和鋪磚層層鋪墊而成。夯土採用的是深褐色黏土,土質緊密。經過比對與檢測,學者們發現:這一層的布局和紋路跟慈寧宮中出土的夯土夯磚層幾乎完全一致,因此,這層堆積層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初年。

二,素土夯築層,位於整塊地基的最底部,高度約為三米。它主要由黃色綿沙土、褐色黏土、黃色細沙土和少量料礓石塊組成,其紋理呈波紋狀。在這一層中,學者們發現了琉璃瓦、布紋瓦和黑白釉瓷片等元朝遺物,據此,學者們判定這一層的建築年份為元朝。

那麼,考古學家的這一新發現有什麼影響呢?

首先,經歷了元、明、清三朝、民國時期和抗戰時期後,北京紫禁城出現了多處殘缺。為了保護古遺蹟的完整,故宮每年都會請人來修復破損的地方。為了更好地保護隆宗門的元朝地基,一些學者正在和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協商,設計一個符合故宮風格的保護建築。

如此一來,考古學家就可以發掘出更多紫禁城的秘密了。

其次,從某個角度上來說,元朝地基的發現是紫禁城和中國古代建築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這有利於人們研究在元、明、清三朝時,北京中軸線和紫禁城的位置變遷。

最後,直到目前為止,這塊地基是人們發現的唯一一塊元朝地基。它可以給我們提供指導,幫助我們找出更多關於元朝的遺存。

其實,每當發現新遺蹟的時候,學術界總會掀起一陣風波和討論。根據元朝地基的發現,學者們對元朝宮城的位置有了更多的觀點。所以,有學者推測:元朝皇宮的中軸線應該位於武英殿和慈寧宮之間。

為什麼這麼說呢?

其實,這是根據遺存的歷史文獻和新發現推測而來的。當朱棣仍然是燕王的時候,他將燕王府修築於元朝皇宮之上,所以,元皇宮當時並未發生太大的變化。當朱棣起兵造反,坐上皇位以後,他決定把王府改為西宮,並將都城遷移至京城。之後,為了保留西宮原有的建築,工匠們便按照南京宮城的規格和設計建造了北京紫禁城。

但是,南京和北京之間存在地理環境的差異,所以,人們在修建北京紫禁城時,將中軸線稍微向東移動了一點。也因此,武英殿和慈寧宮很有可能是在元皇宮和西宮上重新修建的。

其實,古建築、文物藏品、歷史遺存以及在此發生過的人和事,都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文化整體。此外,這一文化的整體性還讓流散在院外、海外、國外的清宮舊藏文物、檔案文獻有了一個學術上的歸宿。所以,不管紫禁城的建築有怎樣的發展歷史,它都代表的是一種文化,一種經過長時間沉澱的悠久文化。

現今,紫禁城已經成為了世界文化遺產,使得人們對紫禁城古建築價值的認識有了深化,更使人們看到了它的魅力懂得了它的價值。

參考資料:

【《明史·地理志》、《中國古代宮殿》、《清史稿·卷二百十八·列傳五》】

相關焦點

  • 瓷器知識:興起於元、明、清三朝,具有美好寓意的蓮花紋飾!
    植物紋常以寫實或變形的手法,對瓷器進行裝飾,在瓷器紋飾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其中,蓮紋隨佛教傳入,在中國的工藝品上逐漸流行起來。蓮花在佛教中常比喻為許多美好聖潔的事物,是「淨土」的代表。東晉、北魏以後,佛教藝術的盛行,瓷器上的蓮花紋樣的發展更是達到極盛。纏枝蓮紋,是中國傳統裝飾花紋形式之一。其繪花朵上下周轉,枝葉相互纏繞成圖案形式。以蓮花為主題者,稱纏枝蓮。
  • 故宮三個模本分別在哪裡?與北京「八臂哪吒城」傳說有何淵源?
    《故宮六百年》閻崇年著華文出版社出版故宮藍本相傳,永樂帝派劉伯溫和姚廣孝二人到北京,進行北京城宮殿設計。到第十天,他們同時拿出自己畫的設計圖,不由得哈哈大笑:所畫兩張城圖,竟然都是八臂哪吒圖!然而,劉伯溫在朱棣決定遷都北京時,已經死了二十八年,他不可能參與北京城池皇宮的設計,但是這個傳說也不是空穴來風。
  • 眾籌丨紫禁城的瑞獸,變成吞雲吐霧的焚香雅器,風雅貴重,祥瑞吉祥
    故宮太和殿  北京故宮,舊稱紫禁城,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原為明、清兩代皇宮。  2020年,紫禁城誕辰600周年。  清康、乾、雍三朝更是對它趨之若鶩,多次仿製。後因仿製者過多,宣德爐逐漸成為了銅製香爐的統稱。  在那個追求頂尖工藝的時代,人們不再叫銅爐為銅爐,而是宣德爐。
  • 紫禁城、太廟與社稷壇
    紫禁城、太廟與社稷壇,歷經元明清三朝更迭改建,逐漸形成了蘊含著中華傳統文化和豐富歷史內涵的三位一體的建築群落。現今它們雖然是相對獨立的文化遺存,但其原本的統一性和整體性值得重申。    永樂四年(1406年)明成祖決定遷都,將北平改為北京,同時改建城垣,修建宮城,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基本竣工。明之宮城較元人的宮城,其南垣向南推移了近400米,北垣向南推移了近500米,東垣西垣則沿襲未變。    宮城之外是皇城。東垣向東擴展至今東黃城根南街、晨光街西側,將通惠河包入皇城,通惠河則改稱玉河。
  • 2020年《故宮日曆》,向六百年紫禁城致敬
    每天一條獨家原創視頻明年,是故宮建成的第600年,為了將紫禁城的建築、這600年的風風雨雨、宮中故事、帝王后妃的生活一一展現出來,2020年的《故宮日曆》一改以往以文物為主題的慣例,將故宮8700多間房劃分為10個區域,圍繞著建築、文物、人物和秘聞,精煉了365個知識點
  • 紫禁城600年文物背後的中國歷史,你了解多少?
    600年前的紫禁城,是如何一步步形成今天所見的故宮博物院?紫禁城六百年,一個展覽,3個單元,18個歷史節點,450件珍貴展品,讓我們一起走近那600年漫長的歷史中去。01 從皇宮到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城中心的明清皇宮紫禁城,早已成為「故宮」,現在準確的名稱是「故宮博物院」。
  • 北京故宮知識大全!「圖文詳解」
    北京故宮平面圖北京故宮知識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舊稱紫禁城。於明代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建築群。八國聯軍在紫禁城閱兵。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清帝退位。但按照與中華民國籤訂的優撫條件,仍然居住於紫禁城內。1923年,建福宮發生火災。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驅逐清帝愛新覺羅·溥儀。1925年,在原紫禁城的基礎上建立故宮博物院。1933年,故宮博物院文物南遷,以躲避日本侵略。1948年,故宮博物院南遷文物部分運往臺灣。1949年1月,北平(即北京)穩定後,故宮博物院恢復開放。
  • 2019故宮春節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時間主題
    2019故宮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開幕時間:2019年1月7日  2019故宮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時間:2019年1月6日臘月初一-2019年4月7日(三月初三)  展覽為期三個月,從2019年1月6日向觀眾試開放,1月8日正式展出至4月7日,即陰曆戊戌年臘月初一至陰曆己亥年三月初三
  • 紫禁城--故宮琉璃瓦顏色的五行寓意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紫禁城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其色彩也是金碧輝煌,夕陽下熠熠生輝。
  • 六百年的紫禁城,領略極致之美!
    但有很多人來到故宮,只為看看過去的皇帝是在哪裡上朝,又在哪裡睡覺。 似乎沒什麼人把這裡當成一座真正的博物館。 但是故宮藏品之豐富、複雜,簡直可以開一門故宮學。
  • 你有去過故宮嗎?這座建築群有著怎樣的歷史,看看它的前世今生
    在北京城的中央還有一座城,它叫紫禁城,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故宮,這座有著600年歷史的皇家殿宇聞名世界,往大了說它象徵著中國2000多年封建統治的最高權力,往小了說這就是皇帝的豪宅,為什麼叫紫禁城呢?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垣位於中天,乃天帝所居,又因為皇宮是禁止普通人入內的,紫禁城一名便由此而來,這座偉大的建築群究竟有著怎樣的歷史呢?禮部尚書李至剛提出把北平立為京都,這個建議正隨了明成祖朱棣的心願,好好的南京皇宮不住,朱棣為什麼這麼想遷都北平呢?
  • 紫禁城:對應古代星宿布局的神秘「城堡」
    紫禁城內群星璀璨的建築照片世博徽紫禁城是中國明清時期的皇宮。它擁有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好的古代木結構建築。紫禁城不僅代表了中國古代優秀的建築技藝和文化,也反映了古代人們對宇宙的科學認識。紫禁城的名稱和布局與中國古代天文學中的佔星術密切相關。「紫禁城」與北極星關係密切。紫禁城在建造之初被稱為「皇城」,直到明朝萬曆年間才被正式稱為「紫禁城」。那麼,為什麼明清皇帝的住宅被稱為「紫禁城」?這主要是由於我國古代的佔星術。三國魏··易寫《廣雅·釋天》:「天宮被稱為紫宮。」根據對天空的長期觀察,我國古代天文學家認為紫色的微小恆星(北極星)位於天空的中央,有一個永恆的位置。
  • 兼具趣味與深度 故宮出版社推出系列新著解讀600年紫禁城文化密碼
    《紫禁城365》內頁 故宮出版社供圖 攝中新網北京7月21日電 (記者 應妮)故宮出版社日前連續推出《紫禁城建築之道》《紫禁城古建築營建思想研究》《紫禁城365》3本新書,分別從紫禁城的建築語言、思想境界、營建文化、圖像解構等方面詳細解讀紫禁城的文化密碼。
  • 2019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時間門票宮燈復原
    2019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地點:午門正殿和東西雁翅樓展廳  2019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門票:40元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春節寄託著人民群眾「回家過年」的美好期盼。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會在春節假期規劃中給「博物館」留有一席之地,「博物館裡過大年」已從一個響亮的口號,成為博物館界的一種常態。故宮博物院特舉辦己亥春節大展「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以破紀錄的近千件文物展示數量,恢復多種昔日皇宮過年的裝飾、活動的展覽創新形式,為觀眾呈現一個充滿年味的紫禁城。
  • 名字的秘密:故宮「紫禁城」與神秘的星宿崇拜
    北京故宮,又名紫禁城,位於北京的中軸線上,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宮殿。 鄭和下西洋後的15年(1420年12月)北京故宮完工,它迎接的第一位皇帝,是大明王朝的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此後的491年間(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共有24位明清帝王在此生活過,至2020年,故宮正好600歲了。 故宮紫禁城的命名,源自中國古人的星宿崇拜,與天上的星座有關。
  • 故宮的隱秘角落,被發現了!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不過,我們可以前往千裡之外的安徽鳳陽,探尋紫禁城的最初模板。鳳陽是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故鄉。稱帝第二年,朱元璋決定在自己的老家,修建明中都。中都的營建不僅工程浩大,而且極盡奢華壯麗。明中都的最核心建築,是紫禁城太和殿的前身。這裡的臺基為層層碎石、夯土澆築而成,僅挖掘出來的部分,就各有18層之多。
  • 2020北京故宮元旦參觀攻略(開放時間+展覽+門票)
    北京故宮元旦開放時間:8:30-16:30(15:30止票;15:40停止入館)  北京故宮元旦門票:淡季門票40元/人故宮博物院現藏古琴88張,唐、宋、元、明、清時代序列完整,佳器列陳,能夠較為完整地展現古琴發展歷史。此次展覽展示了院藏曆代名琴標準器,勾勒出古琴發展的歷史脈絡。同時還選取了多種與古琴相關的文物,為大家呈現一個更為多面的古琴文化世界。
  • 臺北故宮「筆歌墨舞」:韓幹猿馬存疑,倪瓚修竹清逸
    元 高克恭 《畫春山晴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倪瓚《修竹圖》繪竹一枝,橫梢一枝,竹葉偃仰,疏朗多姿,布置精彩。且用筆瘦勁,濃淡相間,筆墨溫潤。得清簡之韻,不徒具竹之形貌,兼得竹之性情。倪雲林(1301-1374),名瓚,又號迂翁。家富饒,築清閟閣,蓄古書畫,善畫山水,為「元四大家」之一。
  • 中國人民銀行‖故宮紀念幣發行2元硬幣
    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20】第11號宣布:定於2020年8月3日發行紫禁城建成600年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金銀紀念幣共7枚,其中金質紀念幣2枚,銀質紀念幣5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