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俗話,千百年來被中國人奉為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但實際上,往往也有不少人受了「滴水之恩」,不但沒有「湧泉相報」,甚至反過來翻臉不認人,這種人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白眼狼」。今天就講《警世通言》裡一個白眼狼忘恩負義、翻臉不認人,最終遭到報應的故事,相信讀者看完會和我一樣,覺得特別解氣!
話說元朝天順年間,江南蘇州府吳趨坊有一個名叫施鑑的長者,經商有方、勤儉持家,積累下巨額家財。施鑑為人恭謹厚道,生性節儉,可惜一直膝下無子,直到50多歲才生下一子取名施濟,老來得子,施鑑對兒子愛若性命。
施濟8歲時進入支學究館中讀書,先生見他聰慧,就安排他和自己兒子支德同桌學習。後支學究不幸病亡,施濟徵得父親同意,邀支德寄宿於他家,繼續學業。兩人長大後同赴科場,支德及第為官,而施濟屢試不中,乾脆仗義疏財,廣交朋友,想以豪俠而立足於世。
施鑑本就是個愛惜錢財的本分財主,見兒子如此揮金如土不免心慌,害怕兒子把家財散盡,老景悽涼,就瞞著兒子偷偷把許多黃金白銀埋藏在家中許多地方,想等到自己彌留之際再告訴日子實情。
倘若施鑑常有病痛,兒子朝夕侍奉,這埋藏金銀的事情或許早就告訴兒子了。偏偏施鑑九十多歲身體還十分健朗,不料一個晚上突然睡去了就再也沒醒過來,沒留下片言隻語的遺囑。
施濟年過四十還沒生下一兒半女,妻子勸他納妾以延續香火,施濟婉拒,只是更加樂善好施,後來妻子嚴氏懷孕生下一子,夫婦倆為兒子取名施還。夫妻二人信佛,認為這個兒子是因為積善所得,所以趁兒子滿月時代號三百兩銀子,要到虎丘山水月觀音殿上燒香禮拜,並和方丈商量修殿之事。
忽然,施濟聽到附近有人啼哭,哭得好不悽慘,施濟循聲找到啼哭的人,原來此人是他幼年時的同窗桂富五。施濟詢問之下才得知,原來桂富五聽信人言,把所有家產抵押給李平章,借得三百兩白銀,往燕京販賣紗段,誰知虧盡所有錢財,官家利上滾利,家產全部賠光還不夠,連妻子和兩個兒子都歸了李家。桂富五走投無路,想要投水自盡。
施濟對桂富五的遭遇極為同情,當即把本該用於修殿的三百兩銀子雙手贈給了桂富五。桂富五做夢也想不到會突然天上掉下來個活菩薩,一下子就給他解決了這剜肉揪心般的痛苦,忙跪在觀音菩薩像前發誓說,受施君活命之恩,雖重生父母也不及此恩,今生如果不能報答,來生願做犬馬相報!
第二天,施濟另取了三百兩銀子送去觀音殿了了心願。第三天,桂富五帶了十二歲的長子來登門拜謝施濟活命之恩。施濟詢問之下,才知道桂富五得了這三百兩白銀,雖得親人完聚,但家中田產等全都被李平章拿走,接下來一家人口食無依。
施濟心地仁慈,心想救人救徹,乾脆把桑棗園一帶的祖屋送給桂富五一家居住,園邊還有十餘畝良田,足夠桂富五一家過活。誰知道,這一安排,卻埋下了不小的禍患!
自此,桂富五和渾家孫氏時常來施濟家走動,猶如親戚一般來往。某一日,桂富五住的桑棗園中一株十圍的銀杏樹忽然跑出一隻碩大的白老鼠,孫氏認為「金蛇是金,白鼠是銀」,或許銀杏樹下窖藏了錢財。半夜深挖,果然挖到了一千五百兩白銀。
桂富五想要從中拿出三百兩白銀還給施濟,被孫氏阻止,認為這樣一來反而生出巨大麻煩,不如找個藉口遠走他鄉,置辦田產,不愁將來不發達。於是,桂富五依計而行,偷偷到紹興府會稽縣置辦田產,好生牟利,不到五年果然發跡,而一家人依舊住在施濟家的桑棗園祖屋。只是這一切都瞞著施家而已。
人有旦夕禍福,又過了三年,施濟一病而亡,桂富五夫妻認為時機成熟,便辭了嚴氏,舉家遷往會稽居住。而施家因施濟畢生樂善好施,施濟病亡,家中早已空虛,舉債才辦完了施濟的喪事。嚴氏雖然賢德,卻才幹不足,不到五六年工夫,家中田產等資財耗盡,度日都成問題。
恰巧當年施濟過命交情的支德辭官歸鄉,聽聞施濟病故而家道中落,心中不忍,便主動提出把女兒許配給施還,還時時資助施還,讓他安心讀書。但支德本是清官,如今又要資助施還,不久也感到捉襟見肘。
某日無意中聽說桂富五自打搬到會稽便發達了,如今攢下萬貫家財,且改名桂遷。支德便叫女婿施還與母親商議,看是否去一趟會稽投奔桂家,或許桂家知恩圖報,會有厚贈。支德特意寫了一封書信給桂遷,要他照顧施氏母子二人。過了幾天,施還便帶著嶽父寫給桂遷的書信,和母親一起直奔會稽桂遷家。
誰知道施氏母子二人找到了桂遷家後,桂遷極為冷漠,總是找各種理由躲著不見,最後迫不得已,叫下人丟給施還二十兩銀子,把施還趕了出來。嚴氏受此屈辱和打擊,回家後一病而亡。
施還葬母之後,要將家中物品搬遷至支家。在祖屋天花板上找到個小盒子,裡面是一本帳本,清楚記載某處埋銀若干,如此記載有數處,原來這便是施還祖父當初埋銀記錄下的帳本。施還便與嶽父支德商議,翁婿二人按照帳本挖出窖銀數萬兩,唯獨桑棗園處只挖出三個空壇。從此,重新贖回田產,由支德代為經營,施家再次成為巨富。
再說那會稽縣的桂遷,常覺得雖然富有,卻無功名,頗為遺憾,便輾轉託人使銀子買個官。誰知被人構陷坑害,前前後後數月被人騙去白銀七千餘兩,受了一肚子的憋屈氣不說,還把家底給掏了空,倉皇回到家中,卻見家中門庭冷落,空無一人。
桂遷走進中堂,才看到屋內停著兩副靈柩,桌上牌位寫的正是他的兩個兒子。內宅聽到動靜,女兒和兩個兒媳都出來,見是桂遷回來,忙哭著說,母親病重,強撐一口氣等你回來!孫氏見桂遷回來,用盡最後力氣說出一番話。
孫氏說她做了個夢,夢裡閻王爺說她丈夫桂遷當年曾在觀音菩薩像前立下對施家犬馬為報的誓言,因桂家有負於施家厚恩,因而孫氏母子三人都將病亡而投生為狗,去施家報恩。說完,孫氏氣絕身亡。
喬鞅註:因作者馮夢龍身處明代,深受因果報應的迷信思想影響,後續故事中,桂遷渾家和兩個兒子果然投胎為狗,生於施家,作者的故事這麼寫,意為人世間有因果報應,目的在於勸人棄惡從善。作為當今的讀者,必須要明白這點背景,切不可也相信什麼因果報應之類的迷信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