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說「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古人此話有何深層含義?

2021-01-18 騰訊網

牛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地位非常高,炒股的人每天都希望遇到「牛市」,做生意的人也希望能牛氣沖天。早在古代社會,牛更是一種重要的生產工具,耕田、犁地、拉貨都需要有牛的幫襯。

所以民間流傳著很多關於牛的俗語,每一句都頗具趣味。俗語「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古人此話有何深層含義?

想必很多人都想知道,從表面上來看我們與農業生產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在古代耕地的時候會用到耕牛,而牛有壽命地的年限則無窮無盡。

第一、耕牛在農耕社會中的地位

耕牛顧名思義是用來耕地的牛,主要分為黃牛和水牛兩類。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使用鐵製農具成為了農業發展的重要標誌。

鐵鍬、鐵犁開始出現在農業生產中,在這種前提下耕牛成為了古代農業的主角,秦朝時期已經普遍使用「牛耕」

商鞅為了讓農民重視農業,制定法令規定:「盜馬者死,盜牛者加。」可見耕牛在當時社會中的地位非常高,時至今日牛耕依然被應用於土地耕種,只不過在一些比較先進的地區,現代化的農業工具代替了,這種比較原始的農業耕種技術。

《山海經·海內經》中曾記載:「稷之孫曰叔均,是始作牛耕」。 司農之神后稷的孫子叔均,是我國歷史中創造牛耕的人,當然這也只是一個傳說而已。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我國農業發展史中,耕牛和土地的關係極為密切,可以說牛耕的出現,促進了古代農業發展。

第二、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

牛作為農業生產的主要勞動力,自己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力,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

從神話傳說角度來講,盤古開天地之後才有了天地,日月星辰、江河湖海、菏澤山川,至此之後適合種莊稼的「田」便應運而生了。

而從「女媧造人」傳說中可以得知,她曾創造過兩種人,一種是有力氣的人被稱為「陽」,另外一種則是溫柔的人被稱為「陰」。

老子在《道德經》中曾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表達了陰陽相合而生的蘊意。

由於相對於天而言大地屬陰,而牛因為有力氣所以被古人稱之為陽,當牛在天地中耕作時,則是陰陽相合而萬物生,才能讓各種莊稼茁壯生長。

千百年來土地被牛越耕越疏鬆,田土也會越來越肥沃,由於大地是自然界中的物體,所以只有地球毀滅時才會消失,所以並不會被牛耕壞。

但如果牛經常耕地又沒有休息的時間,就容易造因為積勞成疾而累死。另外,由於牛是血肉之軀,所以按照自然法則來看,肯定逃不過生老病死。

基於這些原因古人才創作出了這句俗語,為了不讓寶貴的耕牛被累死,所以要精心飼養它,儘量多給牛吃一些好的草料,遮陽才有力氣下田幹活。

這句俗語背後深藏著的深意,實際上就是傳統文化中,古代人對土地的崇拜,同時也在奉勸農民一定要愛惜耕牛。千萬不要只能牛幹活不讓牛吃草,否則再好的牛也架不住這麼折騰,最後一旦牛死了就只能依靠人力耕種土地了。

第三、男人是牛,女人是地

後來隨著時代發展,這句俗語逐漸被應用於夫妻生活。由於男人和女人的身體構造不同,再加上生理成熟期和衰退期都不一樣。

所以在生活中,男人就像不停耕作的老牛,而女人則像一塊肥沃的土地,牛累的氣喘籲籲而土地則依然如故。

一旦男人上了年紀之後,基本上對此不感興趣了。可是這個時候卻正是女人的黃金時期,正所謂「四十如虎」,如果男人因為體力衰退,那麼夫妻關係就很容易出現問題。

結 語

或許古人在創造這句俗語時,並沒有想到到這麼多的哲學思想,或者說這句俗語只有字面意思,並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多深意。

但若是追根溯源卻可以發現,這兩句俗語還是受到了傳統文化中,有關古人對土地的崇拜,以及陰陽觀念的影響。對於農民而言耕牛和土地,都是非常重要的生產資料,一旦牛出現了問題肯定是比較大的損失。

相關焦點

  • 古語說「娘家住個冬,夫家失去公」,啥意思?古人此話有何用意?
    俗語是日常生活中經常能聽到的話語,跟老一輩人聊天時,他們冷不丁的就會冒出一句「古語有云」,緊接著便講起了各類人生大道理。 這些古話涵蓋的範圍十分廣泛,從天上到地下,從出生到死亡,從生活到工作等等。前段時間朋友的姐姐結婚,他自然要去參加婚禮。
  • 古人講「門前墳,房後水」,下半句少有人知,古人此話有何用意?
    不過風水是一門很玄妙的學問,普通人根本看不出其中的門道,只有專業的「先生」才具有這樣特殊的能力。 在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相較於古代有很大的差別,在科技的加持下,大家的生活變得越來越便利,生活得也越來越舒服。
  • 我國古語「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有深層含義,叫人堅信天無絕人之路
    我國古語「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有深層含義,叫人堅信天無絕人之路文·段宏剛我國許多古語經過老百姓不斷理解和加工,逐漸變得更加通俗和直白,能以凝練的文字傳達出深刻的道理,並具有較強的警示作用,不少成語就是這樣得來。
  • 佛教「四大天王」手中的法器,有何深層含義?看完漲學問了
    四大天王的佛身佛像在諸多菩薩佛像中非常有辨識度。自古以來,天王在民間多以兇神惡煞,莊嚴肅穆的形象出現,甚至因為其容貌過於別致,久看之下,不經意間就會讓人有種毛骨悚然的感覺。故此每每有人踏入天王殿內,在天王像的注目下,就會變得戰戰兢兢,生怕自己稍有不慎,得罪了神明。
  • 俗語:窮死別耕丈人田,餓死別進蘿蔔園,啥意思?古人為何這麼說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窮死別耕丈人田,餓死別進蘿蔔園」這句俗語。它的意思從字面上來看就已經很好理解:即使再窮,也不要替自己的老丈人耕田,即使快餓死了,也不要進蘿蔔地餐餐吃蘿蔔。聽起來挺有意思的,但是這是為何呢?「窮死不耕丈人田」過去的時候,農田地皮一般都掌握在地主的手裡,窮苦的普通百姓是沒有農田可以耕作的,必須得去地主那裡租一塊地才能耕種,以此維持生計。
  • 古語:「龍治水,11牛耕地,10人分餅」,2020年全中,會有何講究
    周所周知,中國古人的智慧和創造力是無窮的,很多我們現在使用的技術,都是在古人的技術基礎上加以改造,比如我們現在常用的日曆,其實在古代的時候都是古人經年累月的規律判定,人們先是根據月亮的盈虧確定了月份,又根據天氣的冷暖創造了二十四節氣,之後還總結很多的諺語,用以指導老百姓的農學耕種,而且還總結出用年份預知之後的年景
  • 俗語「牛馬年,廣收田,狗猴年,饑荒連」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十二生肖源自於古時候對十二種動物的崇拜;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這種崇拜逐漸融合到婚姻,命運,年運的觀念中,所以也就有了與屬相相對應的年份,也就有了年分好壞觀念之分。因為牛馬,是擅長耕種,拉車的動物,與他們相對應的年份就預示著會有好收成;而狗猴這兩種動物,都是嬉戲的玩主,古人認為這兩個年份都不會有好收成,會出現饑荒。那麼事實如何呢?
  • 品讀《論語》中3句古語,真正理解古語中,朋友含義之所在
    品讀《論語》中3句古語,真正理解古語中,朋友含義之所在我們從進入學堂,學習中華文化開始,很多人就是從學習《論語》開始的,《論語》戰國前期成書,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今天我們來學習三句耳熟能詳的名言名句,可能現在的我們很多人理解錯誤了。這是大家從小都會背的。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 《無妄卦》之六二爻辭「不耕穫,不菑畬,則利有攸往」破解
    六二:不耕穫,不菑畬,則利有攸往。 象曰:不耕穫,未富也。古代刀耕火種,「菑」就是剛放火燒荒開墾出來的新田,即初治之田。《說文》:「(菑),不耕田也,從甾」。所謂「不耕田」就是指新開墾出來還沒有耕種之田,徐鍇曰:「當言從艸從巛從田。田不耕則草塞之,故從艸;甾,音災。」《疏》 :「甾者,災也。始災殺其草木也」。「畬」指熟田,即多年耕種之田。《說文》:「(畬),三歲治田也。」「三歲」即指多年。「不菑畬」就是指任由田地荒蕪,不治為耕地以為農業生產。
  • 「女婿上床,家破人亡」,此話怎講?古人究竟有何用意?
    即便是結了婚,也不可以在老丈人家同床,尤其是行男女之事,這在古人眼中是非常忌諱的。而且在他們看來,這樣的舉動會給家裡帶來災難,家裡人走黴運,還會破財。所以,很多小夫妻在回娘家之後,夫妻兩要分開睡,不可以睡在一起。一直到現在,廣西那邊還秉持著這樣的風俗習慣。其實古人之所以會這樣說,也是因為當時農村的居住條件確實很差,住的都是木質房,隔音效果不好。
  • 古人言:「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啥意思?許多人不知深層含義
    古人言:「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啥意思?許多人不知深層含義曾經有一位偉大的詩人說道: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去,二者皆可拋。這個「自由」拿到現在來說也有著諸多的含義,如今,大家受縛於自己的工作,為了生活而奔波勞累,整日不得清閒,能說自己是自由的嗎?當然不是。
  • 民間俗語:「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此話怎講?有何講究?
    但卻不太懂得每句話所蘊含的深刻道理,長大後才得以明白其中的含義,不禁感嘆古人的聰明智慧。雖然很多俗語在流傳的過程中,逐漸被人所遺忘,但是有一些十分經典的語句,還是得到了傳承。例如有一句俗語的大意是「寧可嘗試別人的棺材,也千萬不能去試穿他人的鞋。」那此話怎講呢?為什麼可以去嘗試現在看起來不是吉祥之物的棺材,卻不能穿一雙雙別人的普通的鞋子呢?這裡面有什麼講究嗎?請隨筆者共同了解一下這其中的門道。
  • 餐廳吃飯時,廠長說了句「高層不狠,中層不壞,累死三軍」啥意思
    廠長在餐廳吃飯,發表這種言論,即使再有道理也沒有道理了,還意味深長呢!在這裡只能說明這個廠長一點管理能力都沒有,是一種無能的表現。是這個廠長的悲哀,當一輩子廠長還沒有明白如何當一名合格的廠長?如何把一個工廠管理搞上去?還要在吃飯的時候甩鍋給高管不狠、中管不壞以及還假哭「累死三軍」。
  • 俗語「嘴上無毛,辦事不牢」有道理嗎?是古人經驗還是封建糟粕?
    而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句傳統文化中的俗語「嘴上無毛,辦事不牢」是古人經驗之談還是封建糟粕呢?我們常說「薑還是老的辣」,「老」往往意味著經驗和閱歷,而通常的智者形象也是鬚髮皆白的樣子。鬍鬚成了一種標誌,如果讓一個沒有鬍鬚的人去飾演這個智者形象總讓人覺得違和。但鬍鬚作為男性特徵又是極為普遍的,在生活似乎也沒有感受到它所帶給我們的加持,為什麼沒有鬍鬚卻反而被認為是辦事不牢靠呢?
  • 老祖宗說「肥水不流外人田」,它還有一個深層意思,卻知之甚少
    肥水不流外人田「肥水不流外人田」,從本義上來說就是,有些有機肥或者優質水源,只能引流到自己田裡。不能讓他外流到別人地裡。肥水不流外人田隨著社會的發展,這句話也在不斷延伸,那就是有什麼好事或者利益,以自己為主,或者以自己的家人或者親戚朋友優先。
  • 農村人常說45歲為「腌臢年」,「腌臢年」是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在農村,對於北方的農民來說,農忙結束,生活有歸於平淡!天氣的轉冷,很多村民也找出了厚厚的冬裝,生怕被寒風吹到,閒暇之時,午後很多村民走上了街頭,聚在一起嘮家常,說裡短,儼然沒把寒風當回事,也許是衣服穿的厚的緣故吧!村裡王大爺細數著近期村裡的新鮮事,前不久做煤炭運輸的肖哥酒後心梗希望,才45歲的年齡實在讓人嘆息,王大爺說,這45歲在咱農村被稱為「腌臢年」,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
  • 2021年「二龍治水、十一牛耕田」是個豐收年?有何道理可言
    因為老百姓種地靠天吃飯,好的氣候也是糧食有收成的基本保證,因此這時有些上了年紀的老人,會用一些古老的「天幹地支」等方法來判斷來年氣候情況。想想在以前,條件簡陋及天氣預報不發達的年代,人們根本沒有先進儀器來預測天氣,全憑平日的經驗積累,所以這時便有人會通過這些古人留下的一些算法,來判斷明年莊稼的收成好壞,那麼所謂的「二龍治水、十一牛耕田」的說法是什麼意思呢?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 「好男有毛怕一摸,好女有膘怕一撩」如何理解?古人此話有何含義
    俗語的語句形式很簡單,雖是定型的語句卻沒有固定的句型,只要能清楚表達其意,古人是怎麼簡單就怎麼總結。俗語還特別接近於人們的日常口語,省去了之乎者也的存在,也因此它還具備了通俗易懂的特性,很多俗語從字面便可了解其意。
  • 俗語:「牛馬年,廣收田,猴狗年,饑荒連」啥意思?有什麼道理?
    很多地區都有這樣的俗語在流傳,「牛馬年,廣收田,猴狗年,饑荒連」,這是啥意思呢?古人在經過長期觀察之後,發現在牛年、馬年往往都會比較順,一年到頭沒啥天災,會風調雨順,所以農民們大多都會期盼著牛年、馬年的到來。那為啥這兩年沒災害呢?傳說天上的神仙發現,人間生活最苦的兩種動物就是牛和馬,牛每天幫助人類耕田,不辭辛苦毫無怨言,而馬在過去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每天生活也很辛苦。
  • 農民說:2021年「二龍治水,十一牛耕田,六人分餅」,有何含義?
    如果說準確預測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情,想必沒有人可以做得到,但我們仍然能夠通過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當中,窺探到新的一年將會變成什麼樣。古人給我們留下的文化遺產,自然就是家喻戶曉的老黃曆了。眾所周知,現如今我們通常使用的都是公元紀年法,看日期也是按照公曆,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徹底拋棄了黃曆,很多時候我們都是黃曆與公曆並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