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中,重溫民族災難史的經典《一九四二》|一九四二|董家耀|白修...

2021-01-10 騰訊網

點擊播放 GIF 0.0M

那天在菜有招發完短視頻,我問紅,為什麼叫《陳道明問:「 實際受災人數,到底死了多少人?」李雪健這樣回答》。她說,我怕寫上原名看的人數會少。我說,你的意思是,陳道明比蔣介石名氣大,李雪健比李培基知名度高?她說,我是想讓更多讀者知道,公布的死亡數字和實際的死亡數字差得很大

1062人和300萬人,兩下對比,立馬就能知道哪個是公布的數字。

那則短視頻的確瀏覽量不錯。這段視頻取自劉震雲編劇、馮小剛執導的電影《一九四二》

幾天後,我們與資深電影人述哥在靠近多倫多7號公路的順峰山莊吃飯。已是中午,人卻不多。對疫情來說,加拿大算是後方,但從就餐的踴躍程度看,也看得出還是多少受了點影響。

吃飯間,述哥也聊起《一九四二》,只是和我們不同,他是電影的參與者,在其中扮演那個表面一身正氣,實則趁災荒打劫、中飽私囊的第一戰區軍需官董家耀。

我說,馮導是有情懷的人。述哥說,《一九四二》是中國最好的電影之一,中國人都應該看看這部電影,不懂得從災難中反思的民族不可能有真正的進步。

述哥說這話時,過去這個時間定是滿滿的餐廳還是沒有坐滿人,雖然食客們談不上隔著八丈遠,但是,多數桌子之間的距離確是他們平時不敢奢望的。連送菜大嫂的眼神也比平時更多了一分熱情,讓我們隱約中找到一點救場的感覺。

晚上回到家,我重新看了一遍《一九四二》。電影的英文片名叫「回到一九四二」,而對我來說,是重溫《一九四二》。在疫情中觀看,心裡總有一種與往日不同的感覺。

董家耀為第一戰區司令官蔣鼎文籌措軍糧,這讓河南省政府主席李培基很為難。李培基對蔣鼎文說,河南正鬧災荒,餓殍遍野,希望能對三千萬擔軍糧給予減免。

軍人的命和災民的命,哪個更重要?蔣鼎文說了一個理:「如果兩個人要同時餓死的話,餓死一個災民,地方還是中國的。如果當兵的都餓死了,我們就會亡國。」

蔣鼎文的話讓李培基愣住了,他衝著蔣離去的背影喊:蔣司令,這一碼不對一碼!

可是,蔣鼎文並不理會李培基,在他看來,災荒來襲,日軍進犯,死人在所難免;然而權衡兩者,舍民而保兵天經地義,因為要保證不亡國,他蔣司令,以及他的上級蔣總司令,需要依靠的不是災民,而是手裡握著槍、能夠保衛國民政府的軍人。

這樣的邏輯你如何能夠駁倒呢?就看你如何定義到底何為亡國。

在所有大災面前,一個迴避不了的問題是,這到底因何而起?在《一九四二》中,《時代》周刊駐重慶記者白修德向董家耀問起這個問題。白修德為所見到的慘象而震驚,追問,這麼大的災害僅僅是乾旱所導致的嗎?這裡有這麼多的災民。

董家耀答:「蝗蟲。主要是蝗災。」

白修德表示無法相信,怎麼會是該死的蝗蟲呢?

蝗蟲確實有,也有乾旱因素,還有因中日作戰而導致的交通癱瘓。但是,董家耀不會告訴白修德,這裡面還有很大程度的人禍原因,如,1938年國民政府下令炸毀花園口,導致黃河決堤造成大面積的黃泛區,令河南的農業生產遭到嚴重破壞;在西安會議上,因軍、政兩方報告衝突,蔣介石對河南災情嚴重程度估計不足,從而失去了避免大饑荒慘劇的最佳時機;以及各地貪腐成性的縣長借徵糧為由加大對農民的壓榨,等等。

災民每天都在餓死,可是,身為軍需官的董家耀在幹什麼呢?當他見到商人羅武的時候,開場白是那麼的動人:「我們司令長官念民眾於水火,決定撥出一部分軍糧,低價售給災民,以解蒼生於倒懸。我把這麼重的擔子交給你,你可要三思而行。國難當頭,不準搞投機倒把。」

羅武的回答也正氣凜然,眼睛掃視四周後,低聲對董家耀說:「我建議老兄那份還是直接把它買成地,現在一畝地五升小米,等大災過後你再把這些地都——」

董家耀忙制止他:「生意上的事兒我不懂,你看著辦吧。

所有的災難都一樣,生死線上的百姓總以為救災是最大的事,可是在有些人看來,這種關口正是發國難財的好時機。

洛陽戰區被服廠招年輕女工,聽著多抗戰啊!星星為了給爹換五升救命的小米,把自己賣了,還告訴招聘經理說自己有文化,識字。可是,她沒去被服廠,而是被送到妓院,在大年三十晚上,被安排去伺候董家耀。

當老鴇子拽著董家耀往裡走時,軍需官故作姿態說,大災之年還幹這個,是不是有點過分了?羅武讓他放下包袱:「就當您可憐災民,給她們以救濟。」

災難來臨時,很多東西都被冠之以救災的名字,包括各種貪婪、下作甚至是罪惡,而這些卻往往都是以人民的名義。

星星準備給董家耀洗腳,連續彎腰,董家耀以為她不願伺候自己,星星眼裡含著淚說:「爺,我願意,是我吃得太飽,撐得蹲不下。」

點擊播放 GIF 0.0M

那一刻,觀影的人恐怕都會發出笑聲,可是這種笑聲過後則是淚水。明明是被壓榨著,卻還要感謝人家給自己提供一條活路,想哭,卻偏要堆出笑容。亂世中,窮人只活出一個字,難。

星星心靈上受到的傷害,在片尾那段字幕中得到註解:「二十年後,有人在寶雞見到星星。星星給家裡捎了錢,不願再回延津,不願見到認識的人。」

因為破壞抗戰大業,破壞政府賑災,貪汙成性的董家耀被處以極刑。中央官員想好好展現一下,說市民看完了遊街,災民應該觀看執行槍決。可是見圍觀者不多,就埋怨當地官員說,你們洛陽市是怎麼組織的?這不是人多人少的問題,政府在懲治貪腐,民眾麻木不仁。

什麼是災民?災民就是倒了黴,挨了坑,受了騙,最後還得落個覺悟不高的那幫人。

三槍響過,董家耀等三個發國難財的蛀蟲倒在血泊中。栓柱說,東家,斃人了,說不定真要賑災了,陝西咱就不去了。星星爹卻說:「他們現在做啥我也不信了。」

某些大災中,丟的豈止是人命?更有無法挽回的人心。

白修德去見蔣介石,說河南餓死了大量災民。蔣介石說,災情有,但是沒有那麼嚴重。白修德說,河南發生了人吃人的現象。蔣介石說,這在中國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白修德拿出一堆照片,說自己在災區親眼看到了狗吃人。

蔣介石端詳著一張張照片,說:「沒有想到啊,事情會是這樣。如果要知道河南災情這麼嚴重,我們政府不會坐視不管的。」

當陳布雷送走白修德回來時,蔣介石氣得把茶杯砸到地上。陳布雷說了一句對中國官場下屬們幾乎是通用的話:「這些美國人就愛自以為是,四處添亂。」

美國人或許真的添了亂。可是如果沒有這些亂,如果不是白修德後來把在河南所看的災情告訴世界,外界到底會有多少人知道那裡發生的真實情況呢?

當年看《一九四二》時,對嶽縣長向李培基推薦救荒丸的情節留下很深印象。不過現在重溫,竟然在那些救荒丸上看到了雙黃連口服液的影子。

不過,李培基並不相信,他想讓嶽縣長自己打臉,問,這個救荒丸是什麼材料製成的?嶽縣長的助手答,祖傳,如果政府能推廣,可以拯救死亡線上的河南人。李培基譏諷說,如果這東西是祖傳,那麼從秦朝開始,中國就不該餓死人。

可是,那時的中原正在餓死人,無數河南人倒斃於逃荒的路上。

除了雙黃連,從影片中還似乎可見防護服的影子。

為了孩子不至於餓死,花枝把自己賣給牛販子,換了四升小米。臨走囑咐兒女,記著老家是延津。她懇求栓柱,就是餓死,也別賣孩子了。臨走對栓柱說:「我的棉褲囫圇一點,咱倆換一下吧。」

點擊播放 GIF 0.0M

那個鏡頭是俯拍的,花枝把自己的棉褲給了栓柱,穿上了栓柱的破棉褲,跟著販牛的走了。栓柱領著花枝的一雙兒女站在原地,望著他們漸漸遠去。

2012年歲末觀影的時候,我只覺得栓柱的棉褲太破,穿在花枝身上就更不像話。可是那天再看,我的眼睛突然有點泛潮,不知怎的,我突然覺得花枝的棉褲好像幻化成了防護服。據說,很多武漢的醫院一度防護服緊張,有的質量還很差,不小心就會破洞。

原來屬於栓柱,分別時穿在花枝身上的棉褲,到處是破洞,露出裡面的棉花。

那天晚上再次看完《一九四二》,我把兩張照片發給述哥,一個是他扮演的董家耀躺在床上準備等候星星伺候的鏡頭,另一個是宋慶齡接見白修德的鏡頭,扮演宋慶齡的是述哥的妻子羅洋。

第二天上午,述哥給我發回一個截屏,是他的好友馮導發的朋友圈,寫道:「今年是鼠年,所以得貓在家裡。「貓」煩了的可以溫故一下我拍的《一九四二》。」述哥說,「你們同一天重看《一九四二》。後面是一個大大的笑臉。

同一天,都想到了八年前的經典,都想到了《一九四二》,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心有靈犀?

不知為什麼,我想起了作家閻連科說過的一句話,大意如下:不要去湊熱鬧,默默地站在一邊,做一個心中有墳墓的人,有記性烙印的人,以便日後將這種記性生成記憶,留傳給後人。

在上面的朋友圈中,馮導出乎意料地稱《一九四二》為迄今為止他拍過的「最有幽默感的一部電影」。他說,「我們中國人的幽默感都是從苦難中生長出來的。

我在想,到底是哪些人願意在苦澀中咀嚼這種「幽默感」呢?他們未必是最有力量的,但一定是最善良的;不一定是最聰明的,但必須是最不蠢的;他們是痛苦的清醒者,而絕不是幸福的無腦人。

那天從順峰吃完飯,我們去了述哥的家。那是靠近東西橫穿多倫多的401高速公路的一幢高級公寓,從寬大的客廳望出去可以盡覽多倫多市容,可以望到遠處的CN塔和浩瀚的安大略湖。下面是車流如織的401,因為隔音極佳,絲毫聽不到噪音。

正對著落地窗的一個臺子上,擺著一個精巧的相框,相框裡的女子美麗安靜,一雙溫柔的眼睛注視著窗外。她就是羅洋,述哥已經走遠的妻子,也就是馮小剛導演的最新作品、不久前公映的《只有芸知道》中女主人公羅芸的生活原型。影片中,隋東風叫她小芸,小芸由楊採鈺扮演,而黃軒扮演的隋東風就是述哥。

點擊播放 GIF 0.0M

在羅洋臥房的桌子上有兩瓶鮮花,述哥說,自從羅洋走後,他每次都按時給花澆水。下午的陽光很好,花瓣顯得很亮,好像女主人從未離開過這個房間。

回去的路上,我在想,與歷史相距近八十載,在當下的疫情中,願意去回顧和思考《一九四二》的一定是這樣一些人,他們重情,心地善良,願意思考,近乎固執地認為反思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階梯。這樣的人多嗎?不知道。但是只要有,只要多起來,我們大家就有希望了。

相關焦點

  • 抗疫中,重溫民族災難史的經典《一九四二》|述哥|李培基|蔣鼎文|...
    吃飯間,述哥也聊起《一九四二》,只是和我們不同,他是電影的參與者,在其中扮演那個表面一身正氣,實則趁災荒打劫、中飽私囊的第一戰區軍需官董家耀。我說,馮導是有情懷的人。述哥說,《一九四二》是中國最好的電影之一,中國人都應該看看這部電影,不懂得從災難中反思的民族不可能有真正的進步。
  • 論劉震雲小說《溫故一九四二》的災難書寫
    《溫故一九四二》的創作緣起,是作者竟不知故鄉曾發生過餓死三百萬人這場大災難,親身經歷過災難的鄉親們也大多遺忘,遺忘是民族背後深痛的災難史和苦難史,這樣深重的災難史不應該被遺忘。《溫故一九四二》電影劇照小說創作開始,作者就明確表示這是一個真實的災難事件,不論怎樣虛構,他都不能脫離一定的歷史背景。
  • 《一九四二》饑荒餓死300萬人,馮導拍得很真實,把歷史重演一遍
    《一九四二》改編小說《溫故一九四二》,於2012年11月29日上映,全片時長共146分鐘,導演馮小剛,由張國立、馮遠徵、張默、徐帆、李雪健、陳道明、張涵予、段奕宏、張國強、林永健等人聯合演出,該片是一部集災難、歷史、戰爭一體的劇情電影。
  • 歷史與電影:一九四二 河南旱災肆虐
    電影《一九四二》海報1942年,河南發生一場慘絕人寰的大饑荒,這場災難從春天開始,一直延續到1943年。在這次大饑荒中,有300多萬人成為餓殍。近期,由馮小剛執導的電影《一九四二》正在熱播,電影講述1942年河南大饑荒人們逃難的故事,讓當年河南的那場大旱災重新受到廣泛關注。溫故1942,從當下出發的鏡頭聚焦70年前的那場災難,那段被遮蔽的心酸,淹沒在歲月灰燼中的國難,清晰地展現出來。
  • 《一九四二》電影!講述了1942年發生在河南的饑荒與天災人禍:上
    平息大旱之後,又遇蝗災,由於河南地處抗日前線,有下級瞞報、政策失誤、交通堵塞等原因,導致河南111個縣中有96個縣受災,其中災情嚴重的有39個縣,受災總人數達1200萬人。大約150萬人死於飢餓和饑荒引起的疾病,另有約300萬人逃離河南。
  • 《一九四二》:重拾那段遺落的歷史
    「這十年,我每完成一部戲,就在想下一部要拍《一九四二》了。」從1993年馮小剛看到《溫故一九四二》小說開始,他不停地重複著這個心願:必須得把這個搬上銀幕。然而,2002年《一九四二》建組,最終因沒能把小說改編成令人滿意的電影劇本擱置。9年之後,萬事俱備,東風吹來,馮小剛的「一九四二」情緣再燃。今年,朝思暮想十幾年的馮小剛終於拍完了它。
  • 洛陽東站:見證洛陽鐵路的歷史 《一九四二》中逃荒者西行的中轉站
    20世紀80年代,旅客在洛陽東站檢票進站(翻拍) 記者 餘子愚 攝  電影《一九四二》中,洛陽東站著墨不少  2012年11月,馮小剛執導的電影《一九四二》上映,該片中不少故事發生在當時的洛陽,洛陽東站(即片中的
  • 馬未都:我們這個民族是不看書的,三種壞文化影響了數千年
    生活中經常碰到這種情況,某些人一張嘴就說我這人可不能商量啊。這種心態導致中國人很難從談判中獲得利益,經常吃虧。我們解決分歧的方法要不就硬打,要不就吃虧認栽,反正都是走極端。中國人的談判都是讓人拿槍頂著後脖頸子才談完的。沒有人願意發自內心地去談判,也不懂得找一個中間點,雙方說和。因此,在這種不妥協的文化中,社會交易成本極高。 第三是推卸文化。
  • 重溫極不平凡的庚子「疫」年,有哪些讓你難以忘記?
    回首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人類災難,留存於世的我們不斷見證歷史的同時,也各自經歷著比以往更為艱難的一年。重溫中國抗疫之路「中國經驗」助力全球抗疫2020年的春節對於中國人來說格外特殊,當新冠疫情突襲中國,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在武漢打響。危難關頭,14億人守望相助,構築起同心抗疫的人民防線。中國用行動和時間從疫情的迷霧中漸漸走出,在防疫常態化的同時恢復經濟社會發展。中國速度震驚世界,中國經驗也成為了各國抗疫的燈塔。
  • 《庚子抗疫賦》
    插圖畫家:宋立新 庚子抗疫賦 作者:劉恩承誦讀:陶 濤 自序:庚子舉國抗疫事跡,感天動地,可歌可泣;不唯震撼當代,亦將載入史冊,垂於後世。
  • ...抗疫精神,真抓實幹為人民謀取健康福祉!附屬中山醫院各黨支部開…
    護理第五黨支部王喆表示,未來更要以偉大抗疫精神為指引,眾志成城、齊心協力,最大限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為弘揚廣大醫務工作者英勇抗疫的昂揚鬥志,中山醫院藥劑科黨支部開展「弘揚抗疫精神、傳遞藥師力量」主題黨日活動,前往上海市工人文化宮抗疫主題圖片展開展現場學習。
  • 今日樂山|放聲高歌,重溫經典!
    今日樂山|放聲高歌,重溫經典!現場通過紅歌演唱、紅色故事講述、紅色記憶情景再現等方式,重溫紅色經典,講述黨的奮鬥歷程,慶祝祖國71歲華誕,為觀眾上了一堂精彩的特色黨課。故事會最後,大家揮舞手中的國旗,全場合唱《我和我的祖國》,將活動推向了高潮。
  • 震撼:第三屆民族男高音經典音樂會
    昨天晚上7:30 ,第三屆民族男高音經典音樂會在北京舉辦。看到那壯觀的場面,我只能用震撼來形容。民族男高音的音樂會從2018年開始在成都舉辦,今年已經是第三屆。它旨在為中國優秀的民族男高音尤其是年輕一代的民族男高音搭建平臺,以便通過音樂會能使更多的人,更多的團體認識他們,認可他們演唱的歌曲。去年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屆民族男高音的音樂會上,有二百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民族男高音齊聚一堂,他們用歌聲歌唱祖國,歌唱人民,歌唱心中的夢想,歌唱美好的未來。鬱老師給大家介紹說:「六零後民族男高音的領軍人物是呂繼宏」。
  • 重溫經典電影,現代羅密歐與朱麗葉
    沒錯,今天要推薦的電影就是這張圖片的出處,結尾讓人哭到欲罷不能的《魂斷藍橋》(演員:費雯·麗、羅伯特·泰勒,導演:梅爾文·勒羅伊——其他代表作:《出水芙蓉》、《鴛夢重溫》)。《魂斷藍橋》Waterloo Bridge01愛情片=不能和爸媽一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