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從口入,百禍從口出,生活中經歷的一切事情都離不開一個因果,因果的存在也告訴我們,人生路上每一個拐角都尤為重要,幸福與否就取決於自己的選擇,不同的選擇通往不同的出口,能夠走出來的路也是截然不同,而在這漫漫人生路上,自己多說的每一句話也成為選擇中的重要環節。
老人一語道破玄機:人到五十,這三句話不要隨便說,容易禍從口出。
一、妄言勿提
現代社會科技發達,隨著網絡的飛速發展,人們可以在網絡上肆無忌憚,為所欲為,深諳「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之理,滿足一時心理上的極端快感,還能發洩對於生活的不滿,卻是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了別人的痛苦上。
人分黑白善惡,事有是非對錯,所有的事件都有個起因經過結果,然而大多情況下我們只會知道一個結果,然後根據自己的臆測去亂下定論,也就形成了輿論和紛爭,使得社會的風氣也趨向於不負責任的信口胡說。
人言可畏,別以是非論人長短,畢竟不是生活在同一片海洋裡的魚,其中痛苦無法互通。朱熹曰:「誠者,真實無妄之謂,天理之本然也",人生虛妄太多,需要的就是一股清明支持自己破妄前行,以誠明為心,律己為戒。
二、惡語莫出
古人云:「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人生有口,往往從嘴裡不經意間說出去的一句話就可能傷到別人,而言語的傷害通常比起身體上的傷害更讓人難以接受,也更加痛徹心扉,好像酒後吐真言一樣,下意識說出去的話給人的感覺更真實,即使你自己知道只是無心之言。
人活一世,快人快語,說話不拐彎抹角是品德,但也要懂得擇言而說,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不該說的別說也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素養。當脫口而出的一句話給別人造成影響之後再想挽回也為時已晚。
人有思想,要學會控制自己將要說出去的話,在說話之前需要深思熟慮,而不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這樣給人的感覺不一定就是真實,而是愚昧無知,正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不要隨意打擊任何一個人,不要隨意傷害任何一顆心,因為每個人活著都不容易。
三、絕口不開
人有七情六慾,情緒對於人來說是很難控制的,也正是在某些場合場景的推動下,人們更容易被情緒左右,放下狠話和絕言,將自己的後路斬斷,不給自己留一點餘地,也許這是一種自信,更多情況下卻是一種自大的表現。
做事要有分寸,說話也要有分寸,物極必反,就是因為自己的一時腦熱就會斷送本來大好的前程。就好比別人到自家做客,我們倒茶時只倒七分滿,這是一種對別人的尊重,說話留三分也是一種氣度。
如《逢人且說三分話》裡面所說的:「人生得意,話留三分。留下一分驕傲,就多一分成功;留下一分滿足,就多一分進步;留下一分輕狂,就多一分穩重」。話留三分,不可言盡,給自己,給別人,一條退路。
人用了兩年學會說話,卻是要用餘生學會閉嘴,說話是門藝術,需要人們結合思想去精心描摹才會語出生花,餘生富貴。
【聞塵雜說】諸子百家,三教九流。帶你探尋中國古代各個學說的思想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