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王湛
通訊員 厲安恬 施亨妮
最近獲得第十屆浙江大學「十佳大學生」的張寶文,是電氣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專業2017級碩士生。
張寶文從小在父母的嚴格要求下長大。作為家裡的第一代大學生,父親一直以來都很注重張寶文的素質教育,盡心培養他的自覺性和自主學習能力。母親希望他兼顧學業的同時擁有一技之長,得到全面而自由的發展。在父母的期待和要求下,張寶文在小學時便先後取得了聲樂、小提琴、鋼琴、書法的十級證書,並且始終保持著優異的學習成績。
張寶文有著獨特的嗓音條件:彪悍的近四個八度的男聲音域。這使他對高音遊刃有餘,可以輕鬆唱到High C以上。在校期間,張寶文獲得了浙江大學所有大型校級歌手比賽的冠軍,也拿下了浙江省校園十佳歌手冠軍、中國共青團歌PK大賽冠軍,是名副其實的大滿貫選手。張寶文回憶童年時說道,他不曾享受過周末,除了日常在校的學習任務,還需要擠出大量周末時間用於各項技能的訓練。在各種培訓班之間輾轉,利用每周一至周五的午休時間練琴是他的生活常態。
幸運的是,在張寶文被各種課程和訓練填充的童年裡,他沒有被壓力和疲憊戰勝,而是找到了真正所愛,不斷打磨,不斷超越自我。
在他看來,音樂是表達自我、釋放情緒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總能使身心得到極大的滿足。為了離自己的音樂夢想更進一步,張寶文一直堅持學習,師從美國流行音樂界大師、同時也是泰勒·斯威夫特的老師布萊特·曼寧。他們初次見面時,張寶文選擇了一首高難度的搖滾歌曲《十八歲的人生》,極具爆發力和衝擊力的演唱獲得了老師極高的評價。布萊特·曼寧稱讚他的聲音「能夠粉碎屋子裡的一切」,被肯定為「經過長期大量訓練的歌手」。
腳踏實地,張寶文走出了屬於自己的音樂道路。2017年,他發布首支個人單曲《圓明園》,收錄於校慶原創實體專輯《浙大原聲》並出版發行。幾年來,他先後發布多張個人數字專輯,演唱包括浙江大學畢業季主題曲在內的多首校內廣為流傳的主題歌,並且多次作為浙大學生代表參與CCTV1、CETV1、浙江衛視、「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等重要活動或重大節目的錄製。
談及未來,張寶文直言,「未來有無限的可能,但確定的是,我會堅守自己的夢想,堅持與音樂同行。」
大一到研三,從聲部長到團長,七年間,他早已把合唱團的工作看作大學生活的一部分。在這裡的時光,永遠是他心底最溫暖、最驕傲的記憶。「我們就像一個個身懷絕技的武林高手,平日裡大隱隱於寢室、自習室,一到比賽的集結號吹響,就會從各地飛奔而來參加排練。每到排練時間,我們就像一道道光,從四面八方匯聚,通過合唱合成一股力量。」張寶文這樣描述文琴合唱團。他們在平日裡各自忙碌,但在文琴,他們只做一件事,就是唱歌,用歌聲點亮彼此的心,成為彼此最有力的支撐。
成為首位連任三屆的團長,問及原因,他的答案是責任。「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希望合唱團越來越好。」在他的帶領下,文琴合唱團達到了新的高度,先後斬獲第九屆世界合唱比賽青混組、民謠組金獎,蟬聯數屆全國、浙江省大學生藝術展演一等獎,並獲得第一屆東京國際合唱錦標賽金獎(大陸唯一高校)等榮譽數十項。
在團隊的管理和運營方面,張寶文也有著較為豐富的經驗和體悟,他永遠是每次排練結束後最晚離開的那一個。「以身作則,用我的熱愛感化每個人,讓他們也真正地愛上這個團隊。」在面對大型活動長時間排練,每個人都承受巨大壓力的情況下,張寶文會合理安排內容,充分調動團員們的積極性,努力實現整個準備過程嚴肅認真又不失活潑與趣味。此外,他把每位團員當作朋友,定期組織團建活動,讓團隊一直處於融洽的氛圍中。在團員眼中,張寶文是一個親切的大哥哥,會悉心解答他們的疑惑,毫無保留地傳授經驗。
音樂為張寶文創造了一個充滿鮮花和掌聲的世界,而學習與科研給予他不斷前行和提升自我的動力。
張寶文有著一個電氣夢,在國家提出「三型兩網」建設戰略目標的時候,他便深受鼓舞,希望在未來成為一個泛在電力物聯網的建設者。張寶文對待學業也是極其的認真與踏實,大一以優異成績在工學大類突出重圍進入心儀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用了三年便修完了本科課程。大四保研後,為了歷練自己,他先後進入綠城、海創園企業實習,獲得迅速成長。無論是大企業裡完善的規章制度與工作環境,還是創新企業裡的拼搏奮進的精神狀態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進入企事業單位,赴俄、澳、日、英等國家和世界頂尖高校的海外交流經歷,也讓他收穫頗多。在不同文化、思維的碰撞中,他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拓展自己的國際視野。
研究生期間,張寶文在科研路上不斷前行。他先後參與多項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重大橫向課題項目與校級重點課題項目,對直流配電網的關鍵技術與220kv架空線路防冰災防雷地線系統等進行研究,並以第一作者在智能電網領域發表多篇學術論文。隨著人工智慧興起,張寶文看到了其在電氣工程領域的應用可能性。基於此,他將人工智慧技術中的LSTM(長短時記憶神經網絡)模型應用於電力負荷預測,根據殘差分布的時間序列與擬合規律與提出一種新的集成神經網絡算法模型。隨著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的推進,張寶文嘗試改進配電網狀態估計技術,提出一種帶變異算子的PSO算法,能夠減小網絡損耗並提升估計精度。張寶文習慣記錄自己生活中的點滴想法,並在論文中加以呈現和創新,他用實際行動追逐著自己的電氣夢想。
「學習、科研是學生的本職工作。我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堅持走好自己的每一步。」張寶文說。儘管有著不錯的科研成果,多次獲得獎學金,他仍保持著平和的心態,堅守初心,砥礪前行。
張寶文喜歡鑽研電子樂,歌手、獨立音樂人亦是他的標籤。「不同的鼓點和配器能表達心境的變化,旋律呈現記錄思考的過程。」在他看來,電子樂能夠將他心中那些抽象、概念性的想法直觀地表達出來。零碎的靈感會在特定的時刻聚集,可能是深夜,可能是一場夢後。這時,他便會放下一切,沉浸在創作之中。
除了對創作的喜愛,運動也是張寶文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了保持良好精神狀態和舞臺形象,他堅持健身多年。他的體測成績超過100分,遊泳、散打,騎行,登山都是他的愛好。他對水上運動偏愛有加,獲得過兩屆學校200米單人皮划艇前三名,團體第一名。揮槳逐浪,感受速度與激情。他說,這是樂趣與挑戰的結合。
生活中的張寶文喜歡安靜,喜歡哲學,喜歡用心思考,感受文化傳承,用一筆一划表達對生活的態度。從小就對書法有濃厚興趣的張寶文,對隸書、篆書、草書、行書、楷書都有著自己的見解。靜下心來細細雕琢一幅書法作品,對他而言,這是與另一個自己獨特的對話方式。
他喜歡旅行,足跡遍布世界各地。「感受不同的文化,了解那裡的生態,會發現有那麼多人在勤勤懇懇地生活著,生命不只是關乎時間的東西,它還有深度、廣度,還有很多的綺麗可供挖掘。」他說,探尋生活無限的可能性,從而更好地投入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