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歲獨居「學霸爺爺」:無暇孤單, 「再不學就來不及了」

2021-01-10 澎湃新聞
王大康彈奏鋼琴

王大康已經83歲了,作為四川樂山當地的「名人」,他因為網上一則視頻,再度被人們關注。視頻中,他介紹了自己豐富的老年生活:學英語、彈鋼琴、練習書法……他也因此被網友稱作「學霸爺爺」。

每天清晨4:30起床後,對王大康來說,便是忙碌的一天:寫日記、讀報做摘要、學英語、看《古文觀止》、練毛筆字,還要騎行、彈鋼琴和拉手風琴……他把客廳和家裡的房間稱作「工作室」,為了準確掌握時間,「工作室」內都擺上了鍾。

「不這樣,我的事情做不完啊!」王大康直呼。他希望,在有生之年學習更多知識。老伴去世,兒女也不在身邊,他孤單嗎?「我不孤單。」王大康一臉疑惑地望著記者:「我哪有時間孤單啊?」

「學霸爺爺」的一天

4:30~5:30

起床、洗澡、運動

5:30~10:00

寫日記、看報做摘要、吃早餐、收拾屋子

10:00~13:00

讀報、學英語、看《古文觀止》

13:00~16:00

騎車1小時,回家吃午飯

16:00~17:00

練習毛筆字

17:00~19:00

練習鋼琴或手風琴

19:00~21:50

看電視、吃晚飯、休息

網友點讚

「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

1935年出生的王大康,在樂山市市中區牟子鎮算個名人。他曾在上世紀80年代騎自行車環遊全國,之後一度騎車走出國門。1996年,61歲的王大康成為四川師院(現西華師範大學)中文系96級新聞專業學生,是當時國內年齡最大的在校全日制本科大學生,隨後還被保研。2008年,他又去樂山師範學院學習了音樂。

3月16日,成都商報記者輾轉找到了一處農家小院。院門半開,一棵高大的玉蘭立在院內,後面的君子蘭、茶花等透出蔥鬱的綠色。一位老人撥開樹葉後很快走近,「我是王大康。」

他招呼著記者來到客廳。在他印象裡,前幾天有人專門來給他拍了視頻。不過,王大康用著一臺老年手機,家裡也沒有電腦,他並不知道,自己在網上「火了」。

在網上,王大康被稱作「學霸爺爺」。「活到老學到老」「老人家活出了自我」,有網友為王大康點讚,也有網友自覺「羞愧」,並表示「年輕人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

忙碌一天

學英語、看《古文觀止》……

喝了一口茶,王大康饒有興致地聊起自己的生活。

「每天早上4:30起床。」王大康告訴記者,起床後他先衝個冷水澡,然後在客廳裡做活動。「做30個伏地挺身,學著廣播體操的動作,再照著打太極的樣子自己比劃。」一個小時後,王大康告訴記者,他會開始「工作」。

「寫日記,看報做摘要。」他要趁頭腦最清醒的時候做「工作」。「日記有時長有時短,記前一天的事。」這個習慣在大學期間,一度中斷,王大康畢業後才重新開始,「5年多寫了21本。」王大康翻出了一沓日記本說道。

吃完早餐、收拾完屋子後,10點再開始「工作」,這次的學習,要持續到下午1點,「繼續讀報,然後學英語。」他拿出了一本皺巴巴的《新概念英語》。不過最近他不得不大大壓縮學英語的時間,「這段時間在看《古文觀止》。」

下午一點,王大康要騎上自行車外出一小時,「騎14公裡左右。」回到家,吃了午飯,下午4點,王大康會進入另一間房,開始寫毛筆字。一個小時的書法練習後,音樂時間開始,「鋼琴和手風琴隔天練,周五的時候曾外孫女過來,我還要教她。」這兩樣樂器,都是王大康在樂山師範學院學會的。

晚上7點左右,王大康看電視、吃晚飯,之後會固定在晚9:50前後休息,直到第二天清晨4:30。「從樂山師範學院回來,我就開始了這樣的作息時間。」

爭分奪秒

每個「工作室」都放著鍾

「這些都是我的工作室。」王大康這樣稱呼家裡的客廳和房間。臥室是看書的「工作室」,「寫日記、看報紙、讀書,都在這個工作室。」他打開臥室裡的一個柜子,記者注意到,裡面擺放著《史記》《二十四史精華》等書,「上個月新買了一套傳統文化的書,和《古文觀止》一起,花了1000多塊錢。」

一牆之隔的房間,是他的自行車「工作室」,停著五輛自行車,其中便有上世紀80年代環遊全國、90年代騎行外國的自行車。

客廳是王大康的音樂「工作室」,因為鋼琴在那裡,手風琴要在院子裡拉。說著,王大康就開始演奏,按下鋼琴鍵,《達坂城的姑娘》《愛的奉獻》陸續奏出,王大康跟著唱起了譜子,「我不會唱詞。」他不好意思地說道。

王大康練習書法的「工作室」在另一邊,屋裡的桌上放著他最近在臨摹的《唐顏真卿書多寶塔碑》;繼續往裡還有一個「工作室」,「我會在這裡寫東西。」

成都商報記者注意到,每個「工作室」裡都擺放了電子鐘。「我是靠這些鐘錶確定時間,保證每天的安排。」

無暇孤單

「再不學習就來不及了」

「不這樣安排,我的事情做不完啊!」王大康直呼。「我都八十多歲了,再不學習就來不及了。」王大康臉上流露出焦急,「這麼好的傳統文化,我如果沒有了解就走了,太可惜了。」一個人住、學會不會孤單?面對成都商報記者的提問,王大康一臉疑惑:「我不孤單,我哪有時間孤單啊?」

會不會有人不理解他?「有。」王大康告訴成都商報記者,「他們說我這麼大年紀還學個什麼,不如跟他們一起喝喝茶。」在王大康看來,和「他們」解釋不清楚,「這是我的樂趣,看完一篇文章再回味,不是很有意思的事嗎?」末了,他補充:「這是我的精神財富。」

「如果有必要,我還準備把自己的存款捐出。」採訪中,王大康提了一句。臨走前,他又一次向成都商報記者說道。

師友:他這樣不是一兩天

王大康的大女兒王毅紅,在成都做環衛工人,談到父親,她大笑著表示「父親脾氣怪」。「我父親不願意跟子女生活,他一個人生活慣了。」父親緊張有致的生活,在王毅紅看來,只要過得開心、身體健康就很好,「我們願意他高高興興的。」

曾在四川師範學院(現西華師範大學)和樂山師範學院分別擔任過領導職務的譚輝旭,與王大康可以說是「亦師亦友」。「老王的這種生活方式不是一天兩天了,是長期以來的習慣。」譚輝旭表示,王大康的行為難能可貴,「他活到老、學到老,是一個終生學習的榜樣。」

(原標題:83歲獨居「學霸爺爺」:不孤單,不服老 學不夠,爭分奪秒;每天四點半起床,學英語看《古文觀止》,練書法鋼琴手風琴……)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老伴去世後87歲爺爺殉情:「我怎能讓你孤單的走」
    「我奶奶於八月二十二號去世,日子定於八月二十八號下葬,可爺爺今天走了,中午爺爺說太困想休息,下午吃飯的時候叫他,他已經走了,悄悄的服了大量安眠藥。留下了兩排字。」  昨天,你有沒有被兩位老人的故事感動?老爺爺寫的兩行情書,是不是戳中了你的淚點?  這段在微信上瘋傳的感人愛情,記者很想知道它幾十年來的點點滴滴。
  • 77歲爺爺自爆「出軌」,與相愛47年的妻子告別,背後真相令人淚奔......
    這一次,他們遇到了一個77歲的爺爺,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節目組。回憶起和老婆的浪漫戀愛,爺爺臉上露出了甜蜜的笑容。那時候爺爺家境優渥,爺爺的家人嫌棄女孩家裡太窮,覺得不夠門當戶對,不讓他們結婚。爺爺不惜跟家裡斷絕關係,也要和心愛的姑娘結婚。「我自己的老婆,我自己來守護。」
  • 27歲男孩自小得脆骨症 爺爺奶奶年齡大難庇護
    目前只有83歲的奶奶可以照顧齊澤籠 記者如今照顧他的爺爺奶奶都已年過8旬,爺爺近年來腦萎縮整日躺在床上。齊澤籠問自己:「我能幹什麼?我的未來在哪裡?」14歲時 下個樓身體4處骨折齊澤籠有一雙大大的眼睛,他面帶笑容坐在床上,很瘦弱。父親患有精神分裂,母親在他7歲時患肝癌去世,從小爺爺奶奶就是他的依靠。爺爺家在長樂中路一個家屬院裡。
  • 2歲孩子跟著爺爺奶奶學了一口方言 媽媽著急了
    再過幾天,幼兒園就要開學了
  • 63歲獨居老人突然去世,屋內滲水才被發現,網友:子女去哪兒了?
    幼有所育,學有所教,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多會體現在這些方面,但隨著我國年齡結構的變化,少子化,老齡化正改變人們的生活,近年來獨居老人越來越多,日前在昆明一名63歲的獨居老人臥倒在廚房離世,廚房的水龍頭沒關上,一直滲到樓下鄰居才發現了老人出事。
  • 10塊智能手錶免費送獨居孤寡老人後續報導
    3月24日,現代快報聯合江蘇北鬥衛星應用產業研究院,發起「給獨居孤寡老人贈送智能手錶」的公益愛心活動。經過報名確認,昨天,我們將10塊智能手錶送給了10位有需求的社區老人,並邀請社區志願者現場講解使用方法。
  • 63歲單身阿姨自述:喪偶6年,晚年選擇獨居,一個人過日子挺好
    導語: 63歲的李阿姨,現在都是一個人獨居。她已經喪偶6年,李阿姨認為喪偶後選擇獨居,一個人過日子挺好的。 1 63歲的李阿姨,不覺得獨居有別人說得那麼難過。有些老人再婚後的生活可比獨居難過多了。
  • 沒有老人會享受孤獨 獨居只是各有各的苦衷
    記者採訪20位獨居老人,其中奶奶14位、爺爺6位。在交流中發現,這些老人渴望與人溝通,對陪伴方面的需求都很強烈。不少老人提到,隨著身體機能的減退,自己對人生越來越沒有信心,也很缺乏安全感。「沒有老人會享受孤獨,老年人獨居,都有不得已的苦衷。」82歲的張爺爺說。
  • 現在城市的年輕人很多選擇獨居單身,是不想愛了還是不敢愛?
    單身獨居是城市年輕人的寫照,孤獨似乎成了生活的全部。為什麼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獨居生活了?又有多少人在獨居單身呢?單身青年豆瓣上有一個話題叫做「獨居生活指南」,簡介寫著「一個人也要好好過」。單身獨居,已經成為一部分年輕人生活的常態。在中國,獨居單身的比例還在上升。
  • 3歲讀科普書,16歲上清華,「學霸」陳鯤羽稱自己並不是天才
    學習的人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學渣,第二種是學民,第三種就是學霸。對於學霸,許多人都認為是望塵莫及的,只有天生智力超高的人才有可能成為學霸。但是有這麼一個人,他的出現告訴了很多人,並不是只有天生聰明的人才能成為學霸,只要你掌握了方法,你也有可能成為學霸。這個人就是清華學霸陳鯤羽,遼寧人。
  • 獨居老人家中死亡多日,鄰居聞到臭味才發現:他的兩個兒子很少來
    鄰居告訴記者,這名死者一生未婚,無子無女,家裡只有一位90多歲的老父親,她會定期與父親聯繫,但兩人並未居住在一起。 一、2020年我國空巢老人或達1.2億 據相關報告統計,截止到2018年末,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4949萬人,佔17.9%,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6658萬人,佔11.9%,未來中國老齡人口將進一步增加。
  • 生肖蛇:11月上旬「三重驚喜」齊聚身邊,再不接喜就來不及了!
    12:44:08 來源: 情感譯言 舉報   生肖蛇:11月上旬「三重驚喜」齊聚身邊,再不接喜就來不及了
  • 學霸的世界我不懂!國內漫畫版化學筆記走紅
    在不少學渣眼中,學霸都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存在。近日,國內就出現了一起學霸搞事情事件。學渣光是把化學筆記抄下來就已經很心累了,而學霸竟然整出了一組漫畫版化學筆記。
  • 2020結婚吉日 再不開始準備就來不及了!
    第一批90後要進入三十歲了!!三十歲,就到了三十而立的年紀。溫馨提示:再不結婚你朋友們都該要二胎了聽說2020是個好日子,廢話不多說,選日子吧~一月January1月:吉日共9天2020年春節在1月份,有4天在春節假期。
  • 志願服務心系獨居孤寡老人
    志願服務心系獨居孤寡老人 2020-05-09 10: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66歲獨居老人離世後,數棟房產送給了東莞朋友!
    此前有媒體報導,上海一位88歲的馬老先生做出一個讓旁人"無法理解"的決定,他決定在百年之後,將自己的300萬房產留給樓下水果攤的店主,並且已去公證處做了公證,這個事件也引發無數網友熱議,不禁發問:「這個老人瘋了嗎?」可是大家看完背後的故事後,紛紛轉態說:「好人有好報」!
  • 「爺爺去哪兒了?」 「爺爺去下面開火車了」 孩子問起去世的親人...
    原標題:「爺爺去哪兒了?」 「爺爺去下面開火車了」 孩子問起去世的親人,你要怎麼解釋死亡   清明時節,許多人帶孩子掃墓,當孩子問,「爺爺死了嗎?」「他們到哪裡去了?」很多家長不知道怎麼回答。  該怎麼對孩子解釋死亡這件事?是秘而不宣,還是編造一個個美麗的故事?
  • 《單身獨居女子的日常》道盡單身女孤單又充實的生活時光
    居住在洛杉磯的畫家Yaoyao Ma Van As本身也是過著獨居生活,她以單身女孩的日常為主,創作了一系列細膩又活潑的作品,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解析單身女孩的日常吧!▼一邊塗指甲油一邊講電話▼邊吃飯邊看書,掉得亂七八糟也沒關係▼半夜肚子餓在冰箱找東西吃,超級棒!
  • 獨居青年:我是7700萬分之一 但也是獨一無二的自己
    另有數據顯示,20歲到39歲的獨居年輕人數量接近2000萬。  有網友這樣描述獨居青年:「一人獨居,兩眼惺忪,三餐外賣,四季網購,五穀不分,而孤獨的十級是一個人做手術。」  這個夏天,陳晴茜就體驗了一把這十級的「幸運」。
  • 家裡養了一隻貓的鏟屎官,會擔心貓咪孤單,給它找玩伴嗎?
    也許,每個養貓的人在出門上班的時候,透過門縫看著默默送別我的小貓咪都會冒出這樣一個疑問:「獨自在家的貓會不會感到孤單呢?」但是,仔細想想,貓科動物好像是獨居動物啊。或許在貓的世界裡,喜歡的就是一個人的狂歡呢?為了把廣大貓奴從內心的掙扎中解救出來,所長努力查找資料,終於發現,原來喵星人的生活習慣……是這樣的滴!貓科動物到底是不是習慣獨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