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老人會享受孤獨 獨居只是各有各的苦衷

2021-01-11 浙江在線

2021-01-07 09:23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夏凌

老人無人贍養並不僅指金錢上缺乏支持,更多的是生活中無人陪伴,倍感孤獨無助。記者採訪20位獨居老人,其中奶奶14位、爺爺6位。在交流中發現,這些老人渴望與人溝通,對陪伴方面的需求都很強烈。不少老人提到,隨著身體機能的減退,自己對人生越來越沒有信心,也很缺乏安全感。

「沒有老人會享受孤獨,老年人獨居,都有不得已的苦衷。」82歲的張爺爺說。

喪偶式孤獨:老伴過世 我成了一個人

在受訪老人裡,有6位是因為老伴過世而獨居。他們中,夫妻感情越深的,在一方離世後受到的打擊越大,也越不容易從悲傷中走出來。這些因為喪偶而孤獨的老人,往往把自己孤立起來,身邊有許多人還是會寂寞。  

杭州70歲的明阿姨原本有一個幸福的晚年,夫妻恩愛,孩子有出息,家裡經濟條件也很寬裕。丈夫在世時,幾乎每天都會開著車,帶她在杭州景區或附近小鎮上轉悠,偶爾還去趟國外。

然而,這一切在2019年春天戛然而止,愛人患上食道癌,僅數月便撒手離去。15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一下子變得空蕩蕩,明阿姨整天悶悶不樂,除了看愛人生前的照片,就是發呆,無處可去。

明阿姨有一個兒子,住得不太遠,但兒子工作忙,還有兩個孩子要照顧,一個月也難得回來一趟。明阿姨心疼兒子,每個周末都會去菜場買來土雞、甲魚,煲成湯,用保溫鍋裝好,抱著鍋,轉2趟公交車,給兒子送去。湯送到了,她自己一口不喝,喜滋滋地看孩子們喝下,拿上鍋就回家。「不要打擾年輕人生活」是她對自己的要求。

「我不會開車,他(丈夫)去世後,家裡的車就一直停在車庫裡,已經很厚一層灰了。」明阿姨感傷地說,就算會開車也不想出門,一個人沒意思。為了不那麼孤獨,她養了一隻小狗,說自己喜歡聽小狗叫,熱鬧,讓她感覺身邊有個伴。

少年夫妻老來伴。人到老年後,夫妻間的相互陪伴照顧顯得尤為重要。喪偶老人最需要的是子女的親情陪伴,但子女往往正處於事業、家庭最忙碌的時候。尤其是明阿姨這個年紀的老人,子女普遍認為,父母還年輕,再過五六年來照顧也不遲。

帶娃式孤獨:她去帶孫子 我成留守老人

帶娃式孤獨是受訪老人中最常見的一種狀態,一方去外地帶孫輩,一方留守老家照看房子。與老人交談中,記者發現,孤獨的不僅是留守在家中的老人,去子女家帶孫輩的老人一樣也有孤獨感。他們表示,自己的親戚朋友都在老家,白天總是一個人,就算晚上孩子回家,也基本沒話聊,滿腹的牢騷只能打電話給老伴說。

今年是吳大伯獨自生活的第4個年頭。記者在杭州市慶春路上看到他時,他正一個人拎著大包小包往小兒子家趕,說是專程從寧波來杭州看老伴和孩子們的。

吳大伯今年63歲,有兩個兒子。4年前,家住杭州的小兒子有了二胎,一家人歡喜得很。由於一胎是外婆幫忙帶大的,吳大伯的老伴便主動幫忙帶二胎。那時,吳大伯還沒退休,而且大兒子的孩子還需要他幫忙接送,於是,夫妻倆兩地分居的生活正式拉開序幕。

在寧波,吳大伯住在自己家,每天的生活就是早起去大兒子家送孫子上學,下午接孫子放學,幫大兒子家做晚飯,吃了飯再回家。白天大部分時間裡,吳大伯都一個人。

「我每天要出門買菜、送孩子,不至於太孤獨,就是在身體不好或過節時,特別想念老伴。這兩天冷了,感覺屋子裡都沒有溫度。」說這話時,吳大伯回憶起了之前和老伴一起在陽臺上種花、曬太陽的場景。

想老伴時,吳大伯就打視頻電話。但老伴不是在哄孩子,就是在做家務,有時還嫌他囉嗦,沒兩句就把視頻給掛了。

「我知道她帶孫女很累,只能周末抽空來看看她。」吳大伯說,也不能每周都來,畢竟還有大兒子家要顧,大約一個月來一趟。

「不知道哪年能團聚,也許等大孫子小學畢業吧。」吳大伯說,老年人還是需要個伴的,說說知心話,解解悶。

子女忙於工作,請阿姨又不放心,帶娃的活就落到父母身上。子女認為,父母退休了有時間,還能享受兒孫繞膝的幸福,一舉兩得。然而,大多數老人內心卻是另一番感受。帶孩子的老人普遍反映,力不從心,孩子越小,帶娃心理壓力就越大,加上思念老伴,有時會覺得很壓抑;留守老家的另一方,同樣面臨著出事無人照應、獨居無人陪伴的困境。

矛盾式孤獨: 我不想看兒媳的臉色 寧可一個人住

獨居老人中還有一類,明明有條件可以和子女住一起,卻非要自己住的老人,他們的問題都逃不開四個字「婆媳矛盾」。原生家庭不同的兩個人要生活在一個屋簷下,矛盾不可避免,婆媳矛盾更是眾多家庭矛盾中的一個典型代表。不少老人表示,雖然一個人住有許多不便,但至少自在,只要身體還硬朗,就自己住著。

80歲的張奶奶住在西湖邊的一個老小區,4年前老伴患病離世,她便一人生活。房子很小,廚房和衛生間在走廊的另一邊,晚上尤其不方便。張奶奶的兒子心疼母親,要接她同住,把老房子賣了。張奶奶堅決不同意,說自己和老伴在這住了40多年,有感情。但其實,張奶奶還有難言之隱,她不想跟兒媳一起生活。

「要看她的臉色,我才不去。」張奶奶說。

婆媳倆的矛盾不是近幾年才有,從張奶奶幫忙帶孫起,「梁子」就結下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張奶奶對孫子寵得不得了,每次兒媳徐女士訓斥孫子時,張奶奶就攔著,幫孫子「撐腰」,這讓徐女士十分惱火。找婆婆理論過幾次,收效甚微,徐女士下了「逐客令」,換自己母親來照顧孩子。張奶奶心裡不平,但也沒辦法。後來有幾次,孩子外婆有事,需要張奶奶臨時幫忙兩天,張奶奶也賭氣拒絕了。婆媳倆的矛盾越積越深。

「我和她都是要強的性格,觀念又不一樣,在一起講不了幾句就要拌嘴,不去住不去住。」張奶奶連連擺手,但說到一個人生活不易時,她嘆口氣說,幸好腿腳還好,可以去樓下轉轉,心情不好就找隔壁老太太聊天。以後需要人照顧了怎麼辦?張奶奶說,不敢想。

不管出於哪種「苦衷」,20位老人的願望是一致的,希望子女多打打電話、常回家看看。

1609982600000

相關焦點

  • 獨居老人喜獲大橘,對其他老人大肆炫耀,不久後小鎮變貓鎮
    在日本一共有600多萬的獨居老人,每年有4萬老人正在經歷「孤獨死」。 貓咪對於鏟屎官來說是什麼? 日本就有這樣一個阿婆,她的子女都在很遠的大都市打拼,儘管她的孩子們也很孝順,想要把阿婆接到自己的身邊來照顧,阿婆也去過一段時間,但是她並沒有辦法融入快節奏的生活,並且在都市中生活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障礙
  • 疫情中,獨居老人認她作「幹閨女」
    自武漢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根據黃石市公安局的統一部署,分局黨委作出機關民警全力支援基層派出所命令,黃石市公安局開發區·鐵山區分局治安大隊副大隊長程慧蓮聞令而動,積極下沉到鐵山派出所轄區防控第一線,並主動請纓到疫情較重的銅鼓地社區,迅速投入到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戰鬥之中。
  • 關愛孤寡老人獨居老人
    近日,神灣鎮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組織青少年志願者開展了關愛老人探訪活動,幫助轄區18位孤寡、獨居老人進行居家清潔和理髮服務,據了解,從2016年開始,神灣鎮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利用寒暑假學生放假的時間,組織開展關愛老人探訪活動,一年兩次,3年來服務了168人次。「當老人拉著我的手說謝謝的時候,我很感動,再辛苦也值了。」連續3年都參加的冼同學說,參加探訪活動,讓她學會要善良、樂於助人和感恩。蔡偉強 張成業 攝
  • 獨居老人家中死亡多日,鄰居聞到臭味才發現:他的兩個兒子很少來
    老人獨自在家去世的事件並不少,一旦他們在家出現意外,身邊又無人求助,難免會發生令人痛心的悲劇。到2020年,空巢獨居老人的佔比持續遞增,預測人數將達1.2億。 「獨居老人是社會變化的產物。」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宋煜表示,老人獨居現象是社會發展下多種因素造成的必然結果。受到計劃生育、經濟獨立、個人性格及養老觀念、家庭觀念的影響,未來將會有大量的空巢老人和獨居老人出現。
  • 獨居老人家中兩副棺材被盜,3名嫌犯還沒找到買家,就被抓捕歸案
    在農村一般老人都會給自己預備一副棺材,因為在農村很多老人去世,都會選擇土葬。中國人從古至今都講究入土為安,提前準備好棺材,老人也會感到安心,自己百年後辦身後事也方便。所以棺材對於農村老人來講,那是死後的寄託,就好比年輕人買房子一樣非常的看重。
  • 被外賣小哥發現去世的老人,只是千萬分之一。我們應該怎樣給老人...
    他從窗戶看,只看到屋裡有燈光,就跑到另外一扇窗戶觀察屋內情況,發現老人倒在地上,趕緊呼叫物業,報警並打急救電話,同時找附近街坊借來工具砸破門窗,還請了開鎖師傅,仍無法打開房門,等到消防人員到場破門後,才發現老人已經離世。 得知老人離世後,外賣小哥一下子就崩潰了,蹲在角落哭泣:「如果我來得早點,會不會就不是這樣?」
  • 情暖老人心 11位獨居老人集體過生日
    每月15日,都是豐澤區華大街道地質社區最熱鬧,老人們最高興的日子。因受疫情影響,前幾個月地質社區暫停社區老人所有聚集性活動,老人集體生日也無法如期舉行。今日,地質社區黨支部、居委會攜手愛心單位泉州銀行豐澤華大社區支行等,先為社區11名老人補過集體生日會。另外6名老人安排明天集體慶生。
  • 63歲獨居老人突然去世,屋內滲水才被發現,網友:子女去哪兒了?
    幼有所育,學有所教,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多會體現在這些方面,但隨著我國年齡結構的變化,少子化,老齡化正改變人們的生活,近年來獨居老人越來越多,日前在昆明一名63歲的獨居老人臥倒在廚房離世,廚房的水龍頭沒關上,一直滲到樓下鄰居才發現了老人出事。
  • 豆瓣「獨居生活指南」引關注,一個人生活真香還是實慘?
    在豆瓣「獨居生活指南」裡,一位姑娘憑藉自己的努力買了人生中第一套房,平時生活緊湊,似乎那些無用社交,都被她用來做有意義的事了。為了保持健康,會堅持健身;堅持早起,每天都不用設鬧鐘;為了擊退無聊,於是瘋狂培養自己的愛好,還拿下跳舞比賽的冠軍。什麼都由自己掌控,獲取幸福感的方式多種多樣,似乎在她身上沒有看到獨居後的孤獨。
  • 66歲獨居老人離世後,數棟房產送給了東莞朋友!
    66歲在莞獨居的香港老人 身患絕症後,決定將朋友變成他的「監護人」 這位在莞獨居的香港老人並不是無親無故,但是他卻突然來到公證處要求將一位非親非故的朋友變成他的「監護人」,還立下遺囑,想將自己的遺產都贈送給這位
  • 大連獨居老人家裡燃氣灶打不著火,「大白」變身維修工
    晨報訊(半島晨報、39度視頻記者齊芳芳)獨居老人居家隔離,燃氣灶打不著火犯了難。向社區求助後,大連市沙河口區南沙街道後山社區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幫忙購買電池,又親自上門幫忙更換安裝,盡其所能地解決老人的燃眉之急。
  • 現在城市的年輕人很多選擇獨居單身,是不想愛了還是不敢愛?
    單身獨居是城市年輕人的寫照,孤獨似乎成了生活的全部。為什麼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獨居生活了?又有多少人在獨居單身呢?單身青年豆瓣上有一個話題叫做「獨居生活指南」,簡介寫著「一個人也要好好過」。單身獨居,已經成為一部分年輕人生活的常態。在中國,獨居單身的比例還在上升。
  • 與222尊佛像相比,老夫妻在山上獨居16年的原因是什麼?
    人總是社會動物,如果他們長時間不和別人交流,他們會感到很不舒服。你能想像一對夫婦在大山上獨自生活嗎?即使沒有手機信號,也不容易,一年四季沒有人起來,就連老人也不是很下山,幾乎與世隔絕,除了自己的孩子,老年人很難見到其他人。佛像上的盤山這對老夫妻獨居大山取名鶴盤,是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馬嶺村的一座山。
  • 獨居青年:我是7700萬分之一 但也是獨一無二的自己
    在北上廣等大城市,像陳晴茜這樣的獨居青年越來越多。或主動或被動,獨居正成為他們普遍的生活方式。  作為其中一員,你是在享受一個人的狂歡?還是孤單地在城市打拼,一個人承擔所有生活的酸甜苦辣?  91年出生的巍子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目前在一家國企做「程序猿」。巍子從小獨立,是一個很有自己想法的人。
  • 志願服務心系獨居孤寡老人
    志願服務心系獨居孤寡老人 2020-05-09 10: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救助一獨居深山孤寡老人
    近日,該所聯合村幹部及時救助一獨居深山流浪五保老人,幫其解決後顧之憂。 4月26日8時許,該所接棗樹村幹部反映稱:現大西溝高山上有一身份不明的流浪老人,請求救助。
  • 來吧,幫100位生活困難獨居、孤寡老人度過嚴冬
    ■杜冬娥老人在家門口。浙江日報記者 張麗近日,記者收到了一封大山來信,村幹部方振光的來信記錄了山區部分獨居老人的生活,文字樸素、情感真摯。讓記者牽掛的是,信中提及的那些即將獨自過冬的老人們。
  • 79歲患癌老人挖洞等死:不連累子女,是父母最大的溫柔
    湖南武岡一獨居老人身患癌症後,自己挖坑鑽進洞裡等死。據了解,該老人身患淋巴癌全身疼痛,子女又都在外地打工,而且幾番治療都沒有治好,為了不拖累子女,才想出鑽進洞裡等死的辦法。其實,這個新聞最令人心酸的不是獨居老人挖洞等死,而是那句"不拖累子女"。連死都不怕,只怕拖累子女黃磊在《奇葩說》裡談到,中國式父母的特點是不麻煩子女。
  • 10塊智能手錶免費送獨居孤寡老人後續報導
    3月24日,現代快報聯合江蘇北鬥衛星應用產業研究院,發起「給獨居孤寡老人贈送智能手錶」的公益愛心活動。經過報名確認,昨天,我們將10塊智能手錶送給了10位有需求的社區老人,並邀請社區志願者現場講解使用方法。
  • 保健品詐騙為何能掏空老人錢包? 老人:我們就是花錢買份熱鬧
    小崔告訴記者,「也不能跟老人表示出過度熱情,會讓老人有戒心,最好擺出『我就是陪你們來玩的,不是來賣東西』的態度。」聊天內容也「劇本」。「要套出老人家的經濟情況,以防老人沒錢買東西;夫妻一起來的,還要套出家裡是誰做主以便之後主要攻克誰;還要知道老人曾得過什麼病……」小崔說,「總之,沒有白聊的天,都是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