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7 09:23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夏凌
老人無人贍養並不僅指金錢上缺乏支持,更多的是生活中無人陪伴,倍感孤獨無助。記者採訪20位獨居老人,其中奶奶14位、爺爺6位。在交流中發現,這些老人渴望與人溝通,對陪伴方面的需求都很強烈。不少老人提到,隨著身體機能的減退,自己對人生越來越沒有信心,也很缺乏安全感。
「沒有老人會享受孤獨,老年人獨居,都有不得已的苦衷。」82歲的張爺爺說。
喪偶式孤獨:老伴過世 我成了一個人
在受訪老人裡,有6位是因為老伴過世而獨居。他們中,夫妻感情越深的,在一方離世後受到的打擊越大,也越不容易從悲傷中走出來。這些因為喪偶而孤獨的老人,往往把自己孤立起來,身邊有許多人還是會寂寞。
杭州70歲的明阿姨原本有一個幸福的晚年,夫妻恩愛,孩子有出息,家裡經濟條件也很寬裕。丈夫在世時,幾乎每天都會開著車,帶她在杭州景區或附近小鎮上轉悠,偶爾還去趟國外。
然而,這一切在2019年春天戛然而止,愛人患上食道癌,僅數月便撒手離去。15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一下子變得空蕩蕩,明阿姨整天悶悶不樂,除了看愛人生前的照片,就是發呆,無處可去。
明阿姨有一個兒子,住得不太遠,但兒子工作忙,還有兩個孩子要照顧,一個月也難得回來一趟。明阿姨心疼兒子,每個周末都會去菜場買來土雞、甲魚,煲成湯,用保溫鍋裝好,抱著鍋,轉2趟公交車,給兒子送去。湯送到了,她自己一口不喝,喜滋滋地看孩子們喝下,拿上鍋就回家。「不要打擾年輕人生活」是她對自己的要求。
「我不會開車,他(丈夫)去世後,家裡的車就一直停在車庫裡,已經很厚一層灰了。」明阿姨感傷地說,就算會開車也不想出門,一個人沒意思。為了不那麼孤獨,她養了一隻小狗,說自己喜歡聽小狗叫,熱鬧,讓她感覺身邊有個伴。
少年夫妻老來伴。人到老年後,夫妻間的相互陪伴照顧顯得尤為重要。喪偶老人最需要的是子女的親情陪伴,但子女往往正處於事業、家庭最忙碌的時候。尤其是明阿姨這個年紀的老人,子女普遍認為,父母還年輕,再過五六年來照顧也不遲。
帶娃式孤獨:她去帶孫子 我成留守老人
帶娃式孤獨是受訪老人中最常見的一種狀態,一方去外地帶孫輩,一方留守老家照看房子。與老人交談中,記者發現,孤獨的不僅是留守在家中的老人,去子女家帶孫輩的老人一樣也有孤獨感。他們表示,自己的親戚朋友都在老家,白天總是一個人,就算晚上孩子回家,也基本沒話聊,滿腹的牢騷只能打電話給老伴說。
今年是吳大伯獨自生活的第4個年頭。記者在杭州市慶春路上看到他時,他正一個人拎著大包小包往小兒子家趕,說是專程從寧波來杭州看老伴和孩子們的。
吳大伯今年63歲,有兩個兒子。4年前,家住杭州的小兒子有了二胎,一家人歡喜得很。由於一胎是外婆幫忙帶大的,吳大伯的老伴便主動幫忙帶二胎。那時,吳大伯還沒退休,而且大兒子的孩子還需要他幫忙接送,於是,夫妻倆兩地分居的生活正式拉開序幕。
在寧波,吳大伯住在自己家,每天的生活就是早起去大兒子家送孫子上學,下午接孫子放學,幫大兒子家做晚飯,吃了飯再回家。白天大部分時間裡,吳大伯都一個人。
「我每天要出門買菜、送孩子,不至於太孤獨,就是在身體不好或過節時,特別想念老伴。這兩天冷了,感覺屋子裡都沒有溫度。」說這話時,吳大伯回憶起了之前和老伴一起在陽臺上種花、曬太陽的場景。
想老伴時,吳大伯就打視頻電話。但老伴不是在哄孩子,就是在做家務,有時還嫌他囉嗦,沒兩句就把視頻給掛了。
「我知道她帶孫女很累,只能周末抽空來看看她。」吳大伯說,也不能每周都來,畢竟還有大兒子家要顧,大約一個月來一趟。
「不知道哪年能團聚,也許等大孫子小學畢業吧。」吳大伯說,老年人還是需要個伴的,說說知心話,解解悶。
子女忙於工作,請阿姨又不放心,帶娃的活就落到父母身上。子女認為,父母退休了有時間,還能享受兒孫繞膝的幸福,一舉兩得。然而,大多數老人內心卻是另一番感受。帶孩子的老人普遍反映,力不從心,孩子越小,帶娃心理壓力就越大,加上思念老伴,有時會覺得很壓抑;留守老家的另一方,同樣面臨著出事無人照應、獨居無人陪伴的困境。
矛盾式孤獨: 我不想看兒媳的臉色 寧可一個人住
獨居老人中還有一類,明明有條件可以和子女住一起,卻非要自己住的老人,他們的問題都逃不開四個字「婆媳矛盾」。原生家庭不同的兩個人要生活在一個屋簷下,矛盾不可避免,婆媳矛盾更是眾多家庭矛盾中的一個典型代表。不少老人表示,雖然一個人住有許多不便,但至少自在,只要身體還硬朗,就自己住著。
80歲的張奶奶住在西湖邊的一個老小區,4年前老伴患病離世,她便一人生活。房子很小,廚房和衛生間在走廊的另一邊,晚上尤其不方便。張奶奶的兒子心疼母親,要接她同住,把老房子賣了。張奶奶堅決不同意,說自己和老伴在這住了40多年,有感情。但其實,張奶奶還有難言之隱,她不想跟兒媳一起生活。
「要看她的臉色,我才不去。」張奶奶說。
婆媳倆的矛盾不是近幾年才有,從張奶奶幫忙帶孫起,「梁子」就結下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張奶奶對孫子寵得不得了,每次兒媳徐女士訓斥孫子時,張奶奶就攔著,幫孫子「撐腰」,這讓徐女士十分惱火。找婆婆理論過幾次,收效甚微,徐女士下了「逐客令」,換自己母親來照顧孩子。張奶奶心裡不平,但也沒辦法。後來有幾次,孩子外婆有事,需要張奶奶臨時幫忙兩天,張奶奶也賭氣拒絕了。婆媳倆的矛盾越積越深。
「我和她都是要強的性格,觀念又不一樣,在一起講不了幾句就要拌嘴,不去住不去住。」張奶奶連連擺手,但說到一個人生活不易時,她嘆口氣說,幸好腿腳還好,可以去樓下轉轉,心情不好就找隔壁老太太聊天。以後需要人照顧了怎麼辦?張奶奶說,不敢想。
不管出於哪種「苦衷」,20位老人的願望是一致的,希望子女多打打電話、常回家看看。
16099826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