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對於今天的父母來說,無論是經濟條件優越的還是經濟條件一般的,都竭盡所能,力求為孩子打造一個理想的成長環境。
表面上來看,孩子生活得無憂無慮,但實際上,關於孩子出現心理問題、變得厭學甚至走上極端之路的報導並不少見。
這是因為,世上沒有哪個父母能夠保證孩子在成長中不經歷一絲的挫折,而孩子在面對挫折時,其抗挫力如何,將決定著他們能不能越過成長過程中的這道坎!
因此,我們不得不承認,僅僅給孩子打造理想的物資方面的條件是遠遠不夠的,還不足以應對成長中可能遇到的種種問題,父母需要幫助孩子打造「逆商」,助力孩子戰勝逆境,讓身心變得更加強大,從容應對成長中所面臨的任何挫折。
01 現實&想像的巨大反差:無處不在的挫折感,讓孩子身心俱疲
少年不知愁滋味。在我們的想像中,孩子有父母這棵大樹幫其「遮風擋雨」,應該是無憂無慮的。可實際上,就如同前面所提到的,現實中確實有不少孩子出現了越來越強烈的不幸福感。
為什麼會出現「現實和想像」如此巨大的反差呢?這是因為我們忽略了一個現實:對學齡後的孩子來說,他們面臨一個最重要的也是最現實的問題就是讀書學習,但不是所有的孩子在讀書學習上都能應對自如,以致很多孩子每天都被各種各樣的挫折感包圍著。比如,做作業時因為字沒寫好、題不會做,而被媽媽好一頓數落;儘管每個周末都在各大補習班「趕場」,但不管是大考還是小考依然是全班墊底;哪怕已經全力以赴想做到最好,依然無法達到老師和父母的要求和期望等等。
現實中那些想逃也逃不掉、無處不在的挫折感,讓一些孩子感到身心俱疲。而要改變這種狀況,除了父母自身要改變教養方式之外,還要培養和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這樣才能提高他們對生活、對學習及對人際關係等方面的良好安全感和掌控感。
02 提高孩子的逆商,有助於孩子戰勝逆境
眾所周知,青春期是孩子的一個獨特發展時期,特別容易受到精神衛生問題方面的影響,我們的直接感受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就特別敏感,有時表面上很堅強,其實內心又很脆弱。
所以,這實則也在提醒我們,要未雨綢繆,在孩子小時候就要著手培養孩子的逆商,讓孩子在跨入青春期之前,就已提前做好身在逆境中的承受力和擔當力。
那麼,什麼是「逆商」呢?簡而言之,逆商能反映出一個人抵禦逆境和戰勝逆境的能力。
逆商當然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需要從小在原生家庭和後天環境中習得的,一般是由四大維度所構成。這四大維度分別是:
第一、自我掌控感;第二、擔當力;第三、影響度;第四、持續度。上述四個維度針對的是孩子對挫折的態度和思考。從這四個維度可以看出,第一和第二這兩個維度是在分析一個人面對挫折和逆境時是否具有掌控力和擔當力;而第三和第四這兩個維度則是衡量一個人身處挫折和逆境時的所思所想,也就是說能否正向和樂觀地看待挫折和逆境所帶來的不良後果。
很顯然,一個人在這四個維度上如果得分都很低的話,當他遇到挫折和逆境時,就會選擇消極對待或輕易放棄,甚至為了逃避結果而做出衝動一時的選擇和決定。比如,那些在現實中走上極端的孩子就是如此。
03 四種逆商訓練法,幫孩子戰勝挫折和逆境
以下這四種逆商訓練法,可以幫助孩子戰勝面臨的各種挫折和逆境。
方法一:培養孩子的掌控感,助孩子走出恐懼的「泥潭」
逆商的第一大維度是「掌控感」。我們知道,一個缺乏掌控感的孩子在遇到困難時會退縮,會失去把被動變為主動的動力,所以在心態上就會變得相當消極。
所以,在這個時候,父母最需要做的並不是分析孩子當前的弱勢,而是要幫助孩子看到希望所在,提升他對當前挫折和逆境的掌控感,這才是標本兼治!
在這裡講一個小故事,或許能給大家帶來啟發。美國NBA著名球星喬丹在小時候曾一直擔心自己長不高,而無法成為籃球運動員。為此,他吃不好、睡不著,每天都生活在憂慮當中。有一天,他終於忍不住把心裡的害怕告訴了媽媽,並問媽媽要怎麼做才能讓自己長高。結果喬丹媽媽告訴孩子,她有一個「秘密武器」可以讓他長高,就是每天晚上在喬丹的球鞋裡放一把鹽,只要喬丹第二天穿上這雙鞋就會長高。接下來很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從那天起,喬丹不但不再因為長個子的問題而焦慮,而且打起球來更自信、更有掌控力了。從科學角度來看,喬丹媽媽的說法當然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但喬丹媽媽教育成功之處在於抓住了孩子的心理。你看,喬丹媽媽用一把普通得再不能普通的鹽就幫喬丹克服了恐懼和不自信,讓喬丹對自己的人生愛好和追求保持著一個高度的掌控感和使命感,也因此成就了一個NBA的傳奇人物。
這件事給了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啟示:那些我們看起來無所謂的生活小事,可能會讓孩子深深陷入糾結、焦慮甚至是恐慌的境地。如果這時父母簡單粗暴地指責孩子沒用和無能,就會讓孩子陷入更深的逆境,甚至不能自我解脫。如果我們能像喬丹媽媽那樣,幫助孩子重燃起對未來的希望,那麼,孩子就更有信心去克服阻礙自己前行的那些障礙,走出恐懼不安的「泥潭」。
方法二:培養孩子的擔當力,不過度使用懲罰
逆商的第二大維度是擔當力。在正常情況下,每個孩子都難免會犯錯誤。有擔當力的孩子在面對錯誤時會主動承擔起責任,這也就意味著孩子更有克服困難的主動性和探索性。而沒有擔當力的孩子在面對錯誤時,往往為了不被父母或老師批評和懲罰,而做出逃避錯誤的行為,失去抗挫折的勇氣,嚴重者還會做出極端行為。
那麼,我們怎樣做才能提升孩子對逆境的擔當力呢?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從如何正確對待犯錯誤的孩子說起。當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我們可以按照以下這三個步驟來做:
第一步,對老師批評孩子的話,我們不要立即重複對孩子說。這樣做有助於孩子安定當下的情緒,為稍後進一步解決問題搭建一個正向而積極的情緒基礎。第二步,父母對孩子表現出友善的態度,並耐心傾聽孩子的內心想法,讓孩子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開始。第三步,把解決問題的重點放在未來,而不是當下。這樣做,就最大化地避免了很多父母在遇到這樣的問題時出現的諸如責罵等懲罰性行為,這種行為除了讓孩子心生恐懼、影響親子關係和諧之外,對孩子糾正錯誤並無實質性的幫助。
總之,我們應該把關注的焦點從懲罰引向正向的解決方案,讓孩子自己去思考自己到底錯在哪裡,如何避免再次犯同樣的錯誤,而這個過程就是在培養孩子對自己行為的一份擔當力。
因此,如果孩子犯了錯誤,我們不妨嘗試以上這三個步驟,來提升孩子對逆境的擔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