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韓城党家村:院、樓、坊、塔固然精美,但惜字爐卻最與眾不同

2021-01-10 高興旅遊吧

日本建築學會農村計劃委員會委員長、工學博士青木正夫曾撰文說:「我曾到過歐、亞、美、非四大洲十多個國家,但從來沒有見過布局如此緊湊,做工如此精細、風貌如此古樸典雅,文化氣息如此濃厚、歷史如此悠久、保存如此完好的古代傳統民居」!英國皇家建築學會查理教授說也曾表示:「東方建築文化在中國,中國民居建築文化在韓城」…… 這處被國外專家學者一致褒獎的傳統民居村落,指的就是陝西韓城的党家村。

党家村全貌

党家村位於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陝西省韓城市的西莊鎮。現為陝西省歷史文化保護村、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併入選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世界遺產預備名單。它坐落在東西走向的泌水河谷北側,所處地段呈葫蘆形狀,俗稱"黨圪嶗"。党家村主要有黨、賈兩族共320戶人家、1400餘人,有著近700年的建村歷史。

党家村民居四合院是韓城民居的典型代表,是東方人類古代傳統居住村寨的活化石。韓城在乾隆年間曾經被稱為陝西的"小北京";而党家村因農商並重、經濟發達,也被稱為"小韓城",目前這裡已經成為國內外遊客喜愛的旅遊參觀重地。党家村選址合理,村容如舟,房屋建造符合傳統陰陽八卦之說,木、石、磚三雕俱全,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党家村內分布著古老的石砌巷道、千姿百態的高大門樓,以及考究的上馬石、莊嚴的祠堂、挺拔的文星閣、華美的節孝碑、布局合理的四合院。那些精美奇巧的門楣、木雕、磚雕以及壁刻家訓等,無不使人在欣賞讚嘆之餘又深切感受到中國儒家傳統文化的教益;城牆、看家樓、泌陽堡以及夾層牆哨門等攻防兼備古代防禦體系,是党家村保存至今的一個重要原因,也體現出在戰亂年代有錢的党家村人當時的心態。

党家村的特色建築

党家村內的建築材料以青磚為主,通過不同的製作工藝和方法,創造了院、樓、坊、塔等不同藝術造型的各類建築,彰顯了党家村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高超的建造技術,給後人留下了十分豐富的歷史遺存。

村中的看家樓,為磚砌方形三層式樓閣,高約15米。這座具有防禦作用的瞭望樓與村中眾多的四合院相比,顯得鶴立雞群——這座樓閣曾是党家村人登高瞭望、最先獲取敵情,並指揮避難的值班室,守護著整個村莊安定;仿木磚雕節孝碑樓,雕制精美,建造獨特,堪稱党家村優秀磚雕藝術的代表;村東南有座始建於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的六角形文星閣風水塔,塔高六層近40米,塔的各層內部供奉的牌位和外觀各層都有磚雕牌匾。從內容上看,可以得知党家村人是如何巧妙地借風水塔,表達了更多的人文內涵,寄託著"修身治家"的一種生活理想。

党家村的惜字爐

拋開上述這些特色建築,党家村最能吸引我的就是村內隨處可見的「惜字爐」。「惜字爐」是專門用來焚燒字紙的爐子。舊時一些儒風盛行的地方往往都建有形式各異的字紙爐,有寶塔型、亭閣型、樓屋型等。其名稱也各不相同,除了「惜字爐」,還有化字爐、焚紙爐、惜字塔、文風塔、敬字亭、聖跡亭、敬聖亭、文筆亭、惜字樓、焚字庫等不一而足。

「拾路邊字紙火化,百字為一善」——自宋元以來,中國人便形成了「敬惜字紙」的傳統,對寫有文字的紙張十分尊敬、愛惜,即便派不上用場了,也不能隨意丟棄、踐踏,而是專門收集後焚燒。這是對倉頡老祖造字的一種尊崇吧!何以見得?據《淮南子本經訓》中記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這句話的含義是,昔日倉頡費盡心血造字成功之時,慄米從天而降,夜裡鬼哭神嚎!

一般認為,敬惜字紙的民俗是從宋元開始的,至明清大盛後漸衰,到上世紀50年代末基本消失。當今造紙業和印刷術如此發達,各種字紙來得也極為方便,去得也十分隨意。街頭巷尾,字紙無處不在,被踩踏、被丟棄已是家常便飯!殊不知浪費的是用木材換來的紙、糟蹋的是古先賢嘔心瀝血發明的字。

作為一名旅遊者,在党家村遊覽時,除了做一名「看熱鬧」的普通旅遊者,更應該做一名「看門道」的學習者——既要感受點滴之處歷史文化的影蹤,又要吸納點滴之處傳統文化的精髓。小夥伴們,大家同意我的這個觀點麼?

文中部分圖片選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九色遊|大美陝西,史記韓城-2018年韓城考察記
    大美陝西,史記韓城-2018年韓城考察記「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若是你到小城來,收穫特別多……」這首流傳廣泛的歌曲獻給韓城這座城市最貼切不過了,正如他們的宣傳口號「有故事的韓城,有味道的旅程」。大美陝西,史記韓城,春暖花開,美麗夜景。
  • 2020韓城文化旅遊工作亮點回眸(組圖)
    隨著首批各地的遊客陸續到來、優惠政策和紅利逐漸釋放……韓城的文旅行業一點點迎來復甦,那個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的韓城歸來了。預約旅遊 限量開放 景區營造安全舒適遊覽環境已成常態,各景區實行「限量、預約、錯峰」六字方針,遊客在經過掃碼、測溫、口罩佩戴等一系列嚴格的防控措施檢查後順利入內。
  • 中國最不可思議的6個地方,求雨靠石頭!
    ① 陝西—党家村神奇之處:不長植物的青瓦屋頂,會預報天氣的鈴鐺>在陝西有一個叫「小北京」的地方,名韓城。它有個神奇的村莊——党家村,地處黃土高原,卻鮮有塵土,瀕臨黃河卻不遭洪水襲擊,有100多座四合院,被日本專家稱為「東方的民居瑰寶」。它的神奇之處有兩個:第一屋頂上的青瓦不長任何植物;第二村裡有一個鈴鐺,能夠準確預報天氣。
  • 2017中國·韓城「一帶一路」國際燈光藝術節將於1月21日正式開幕
    據悉,燈光藝術節活動將從1月21日持續到5月底,全面覆蓋韓城5大片區,以打造世界第四大國際燈光節為目標,採用「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方式進行,全力推進全域旅遊。燈光藝術節的主要看點:   1.規模最大,覆蓋範圍最廣,活動時間最長   燈光藝術節將設新城、古城、澽水河、芝川、西莊五大展示區域板塊,由元月21日持續到五月底,展出燈光作品共計500多組,作品將通過燈飾亮化、彩燈作品、花車遊行、3D光影秀、互動娛樂、彩船等形式,向市民展現更亮、更炫、更高科技的燈光藝術效果,相當值得期待!
  • 韓城| 這些名冠華夏的歷史名人,要麼浩然正氣,要麼改寫歷史!
    點擊播放 GIF 0.0M了解更多韓城請關注陝西韓城旅遊微信吾城 | 有故事的韓城子夏居河西(今陝西韓城),廣收門徒。由於子夏教衍西河名氣很大,韓城少粱成為當時聞名遐邇的「教育中心」,西河一帶成為當時文人學士薈萃和交流學術的聖地,為西河文化發展起了奠基作用。秦國將領司馬錯,韓城人,他的一生輔佐秦國三位君主: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
  • 11月陝西遊玩推薦,你想去嗎?
    推薦景點: 西安古城牆、鐘樓/鼓樓、陝西歷史博物館、大雁塔、華清池、大唐芙蓉園、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 大美西安: 西安古城牆:又稱西安明城牆,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從隋唐至今已有 1400 年歷史,環於西安城四周
  • 陝西—水草豐美,高低錯落,古香古色
    歡迎大家來到百家號幽默的小猴子,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陝西。韓城文廟是紀念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的地方。創建於元代,明洪武時重建,基本保留了初建風格,是陝西省現存元代大型古建築群之一,為關中現存文廟建築之冠。
  • 陝煤韓城礦業:老將新兵一張「四化」表 推進智慧化礦山建設
    如他們用一張「四化」建設進展表就可以輕鬆了解2020韓城礦業公司的「四化」進展情況。這張表羅列了韓城礦業公司涉及的10項智能採煤工作面建設、6項快速掘進系統建設、2項巡檢機器人建設及22項輔助系統建設內容。
  • 30份精美檯曆已經備好,就等你的「四個字」
    30份精美檯曆已經備好,就等你的「四個字」 2020-01-08 11: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細數北京古塔:天寧寺塔系北京現存最久遠的塔
    宗春啟  作為園博園的標誌性建築,永定塔是眼下人們遊覽園博園時一定要拍照的著名景觀。九層的永定塔巍峨莊嚴,是北京地區「最年輕」的塔,也堪稱北京地區最漂亮的塔。那麼,北京都有哪些著名古塔?  老北京的塔可以分為幾類?  北京地區的塔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跟佛教有關的塔,英文叫"stupa"。
  • 2020年6月9日 新聞中的韓城事(組圖)
    陝西網(記者王美娜)6月8日起,按照統一安排,經過評估驗收,韓城市各幼兒園按照「上午大班、下午中小班」的要求,分批分次錯峰開學。下面來看新聞中的韓城事。亢振峰主持召開市政府第十三次常務會議 黃忠良檢查指導貧困戶脫貧攻堅工作【韓城市政府召開第十三次常務會議】6月7日,韓城市委副書記、市長亢振峰主持召開市政府第十三次常務會議。
  • 漢武帝賜同胞姐姐一匹金馬,姐姐三婚嫁給衛青,古墓在陝西被一農民...
    陝西省的古墓是很多的,因為西安在古時是皇帝們最愛的都城,所以陝西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在其中,屬西安和寶雞的人口是最多的,在這個城市有很多的古墓,而且在這些古墓裡面,發現的東西都是千奇百怪的。
  • 韓城婚俗(一)
    韓城最早有建置,是周成王把周武王的一個兒子封爵為「侯」,封地於「韓」,就是韓城南原這塊地方。由此可見,韓城地區是最早推行周文化的地區之一。在婚姻制度上,也嚴格遵守了「六禮」的規制。但隨著歷史的發展,人們觀念的改變,婚姻制度也在改革。後來, 「六禮」在韓城變成了「四禮」。
  • 陝西歷史博物館那些精美絕倫的鎮館之寶
    旟鼎鑄於西周康王時期,承襲商代圓鼎風格,造型敦厚雄偉,厚重莊嚴,紋飾莊重神奇,華麗精美,是一件傑出的青銅器。 璽面陰刻篆書「皇后之璽」四個字,書體嚴謹流暢,筆畫粗細均勻,刀法自然嫻熟,可見當時的篆刻藝術已達到了高超的水平。皇后之璽仍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兩漢時期等級最高且唯一的一枚帝後玉璽,也是中國年代最早的皇后印璽,對研究秦漢帝後璽印製度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彌足珍貴。
  • 西安宋代家族墓地新發現精美耀州窯瓷器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趙景輝 陳大威 周煜涵)我省考古人員近日在西安南郊發現一處北宋時期家族墓地,在其中三座墓葬中出土了60多(件)組耀州窯青釉瓷器。尤其在發掘區中部偏北的5座為北宋晚期孟氏家族墓葬中,考古人員發現了60多件套耀州窯瓷器,以茶具、酒具、生活用器和祭祀禮器等為主,而且器形保存完整,尤其以2件狻(音,酸)猊(音,泥)鈕蓋燻爐最為精美罕見。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杜回墓地現場負責人苗軼飛:「這些器型在以前的窯址以及墓葬中有些還是沒有見到過的,我們這次能把它發掘出來是非常珍貴,我們也是非常欣喜的。
  • 濱州市非遺名點名吃——無棣塘坊岐鳴齋糕點
    濱州市非遺名點名吃——無棣塘坊岐鳴齋糕點   作者:杜秀峰   美食是最濃的鄉愁。家鄉味道的記憶,牽動著我們的童年,流淌著生活的愛和暖。對每一種食物的撿拾,都是一場對過去時光與記憶的重逢。「岐鳴齋」是創建於1930年的山東濱州市無棣縣埕口塘坊糕點的字號,創始人為趙西岐(字西岐,號鳳鳴)是如今塘坊「岐鳴齋」糕點第三代傳承人山東塘坊食品有有限公司趙玉森的祖父。  埕口歷史悠久,地圖昭著,海陸交通便利,從清康熙年間即為海陸交通樞紐,是當時魯北最大對外通商口阜,海運繁忙。
  • 罌粟花驚現居民樓院,老嫗發現報警剷除
    3月28日,六旬老人在居民樓院發現25株罌粟花,社區、巡防和民警到場查看剷除,提醒市民不要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上午9時許,金水區人民路辦事處巡防隊員趙立全、張鋒巡邏至東裡路與城東路附近時接到一市民報警,稱在39號院小區內發現疑似罌粟花的植物,兩名隊員立即通知社區書記和社區民警,並迅速趕到現場等待。社區民警趙守在和社區書記趕到3號樓,發現樓後花盆裡面種著大小不一的罌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