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3年,西安西鹹新區,偶然間發現一座墓穴。這是一座貴族墓葬,那麼墓葬的主人是誰呢?現場的墓誌揭曉了謎底: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銘。這就很容易得出答案了,大唐時期,昭容上官氏只有一人,那就是上官婉兒。說到上官婉兒,大家都知道,這個女人是大唐除了武則天之外,唯一能稱為奇女的人。她集美貌與智慧一身。她是古代女子參政,難以達到的高度,當然後宮外戚除外。
我們來揭秘下她的身世和經歷,上官婉兒原本是官宦世家,陝州陝縣人(今河南三門峽陝州區),祖籍是隴西上邽。高祖父上官賢官至北周幽州太守,曾祖父上官弘隋朝時期任江都宮福監,祖父上官儀就是唐高宗時宰相。在麟德元年(664年),上官儀因為替高宗起草了廢武后武則天的詔書,被武則天所殺,家族男丁幾乎被誅滅殆盡,而剛出生的上官婉兒則歲母親被沒入掖廷,相信看過《琅琊榜》的就知道,那個庭生就是被籍沒掖幽庭當奴,其實就是當時的一種官奴,為皇家後宮服務的低階層奴僕。
那麼上官婉兒是怎麼成為武則天的貼身秘書的呢?在武則天召見上官婉兒之前,上官婉兒是怎麼讓自己知道自己的呢?據說當時宮廷流傳一首《彩書怨》
葉下洞庭初,思君萬裡餘。
露濃香被冷,月落錦屏虛。
欲奏江南曲,貪封薊北書。
書中無別意,惟悵久離居。
讓武則天喜出望外,當時武則天得知上官婉兒作這首作品時才十三四歲,驚訝並且欣賞她的才華,得武則天當場出題測試她。上官婉兒從小就飽讀詩書,聰慧過人,這是毋庸置疑的。當時上官婉兒須臾而成,文不加點,詞藻華麗,文意通暢,語言優美,深深的打動了武則天,當場就免了她的官奴身份,賜才人(五品嬪妃,武則天最開始也是這個身份)留身邊使喚。當時上官婉兒只有十三四歲。
後來上官婉兒身為武則天的機要秘書,主管文化領域,眾所周知唐朝時期,文化鼎盛,詩文著作流傳千古。當時跟現在一樣很喜歡排名,詩書文化領域的排名都由上官婉兒來定奪。可見上官婉兒的才華,用現在的話來說,是文化界的網紅。唐詩全集裡面收錄上官婉兒的詩作達到三十多首,在那個文化鼎盛時期,一個女子要躋身文壇列豪,可見沒有一點本事根本徵服不了天下人。上官婉兒在武則天時期,被封為「內舍人」,其身份不亞於當時的宰相,故名曰「巾幗宰相」後來武則天退位,唐中宗李顯時期(二度立廢),被封為昭容。從武周時期到中宗時期,她都以皇妃和內舍人雙重身份掌管內廷和朝政機要政令。
那麼後來她又怎麼被殺呢?歷史上記載公元710年,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出兵造反,她參與唐隆政變,事實上是,她不僅僅參與這場政變,而且在公元705年,李顯和太平公主發動神龍政變,武則天十年82歲,上官婉兒就已經站在李顯那邊了。後來李顯在公元710年駕崩了,中宗幼子溫王重茂被立為帝(史稱唐殤帝),當時李顯的弟弟李旦,以及李旦的兒子隆基,是朝中最大的勢力。為了重蹈武則天外戚當權的局面,當時的唐殤帝之母韋皇后與李唐勢力對決了。
這個時候的上官婉兒又站在了李旦這邊,那麼為何上官婉兒為何會被李隆基所殺呢?上官婉兒在站隊時,沒有搞清楚,李旦手下有兩股勢力,一股勢力是李隆基,另一股勢力是太平公主,這兩股勢力是相互競爭的關係,他們都試圖控制李旦,把握朝局,雖說上官婉兒站在了李旦的隊列,但是沒有站在李隆基的隊列,李隆基擔心上官婉兒後期會幫助太平公主,於是先下手為強,先把上官婉兒殺了。這就是歷史上上官婉兒的真正死因。
上官婉兒一生,可以說跌宕起伏,機關算盡,最後還是沒有算到自己會死在朝局鬥爭中自己選擇的隊列隊友。歷史故事總是一個偶然中的必然,悲喜憂歡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