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感覺自己就是和劉冰一樣的農村人,喜歡上流社會的紙醉金迷、燈紅酒綠、鶯歌燕燕、而且在裝逼的路上越走越遠,人面對財富和資本的誘惑,是很難守住本心的,因為我們會習以為常的把這個機會當成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
《黑冰》中主人公因為想要賺錢而瘋魔,命運之所以無法改變,是因為沒權,沒有資格去做資源的宏觀調控,所以走上不歸路,通過不斷更新迭代,用資本和權利做置換,讓自己能夠得到所謂的「成功」最後成功把自己送進監獄。他會不擇手段,也比正常人更狠。
劉冰一路奔波,其實不是完全的小人,也為生存而做了很多努力,只不過這種努力沒有人理解和認同,因為文化屬性的局限,他不假思索的向錢靠近,重利輕義成為習慣的時候,這種趨勢是最容易把人帶到深淵的「慣性」。
劉冰想要階層約遷,但沒有方法和途徑,唯一的途徑就是依靠朋友、依靠丁元英、依靠格律詩來成就自己「躺贏人生」,但他從頭到尾都沒有想清楚一件事情,就是自己的價值如何體現,盲目把自己定位到上流社會中那個開寶馬、穿西服,印著名片的「劉主任」。
無論是劉冰還是其他人,在體制內追求所有事物都有天花板,但是顯然劉冰的天花板更低,因為害怕格律詩訴訟會讓自己背負巨額債務,不負責任和違背契約精神找到歐陽雪「退股」這都不算不要臉,更不要臉的還在後面。
劉冰一直賴在格律詩的原因有三條:
第一、創始人的身份,讓他產生優越性;
第二、只要格律詩不倒,他還有依靠;
第三、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沒人會給他發「好人卡」;
第四、他想知道自己「退股」是否是正確的。
如果說退股只能說明劉冰為了及時「止損」不得已而為之的行為,那麼後面拿著文件袋敲詐歐陽雪和格律詩,就是實實在在的小人,已經把自己的路走決了。
劉冰文化程度低,但他雖然出身農村,他看不起農民,也看不起那些沒有見識的「鄉裡人」,在他眼裡自己過的生活分分鐘秒殺所有人,而且自己年輕可
以走出去,而村子裡的人則是要被封印上萬年。
劉冰是不講仁義道德的,即使同樣聽音樂長大的,但對劉冰的人格影響微乎其微,問題的關鍵別人聽音樂是為了陶冶性情,他聽音樂是為了混圈子,是為了賺圈子裡面人的錢,畢竟音樂是精神追求,那玩意是有錢人玩的「玩意兒」。
如何避免成切劉冰那樣的人,就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認知,把自己的執行力提上來,腳踏實地,既不能為能力和野心不匹配而焦慮,也不能為了賺錢昧良心而不擇手段。
劉冰的角色很典型,他就像阿Q、駱駝祥子、以及每一個在底層生活的人,嚮往高層次生活沒有錯,錯在對自己和未來高度幻想,對未來的意淫在沒有實際行動之前都是天方夜譚,所以空談誤國,實幹興邦。
劉冰在拿著丁元英給的那個文件袋,不打開還有最起碼的「良知」打開就意味著無法收場,也許可以在格律詩坐吃等死,但沒有機會了,他想要通過反水來獲取利益,代價就是犧牲更多的人,剛愎自用的結果就是被眾人「放逐」。
丁元英不是魔鬼,魔鬼是我們自己,自己把自己的魔鬼放出來了,自己貪婪的嘴臉其實連自己都恐懼,吃相難看,難道世間就存不下一點點美好嗎?
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我們駕馭不了的事情,也時常會被生理衝昏頭腦,也會被糖衣炮彈襲中,為什麼別人能夠屹立不倒,因為理性、睿智、所以不斷的修煉自己,不說有多成功,至少不那麼失敗。
劉冰的死沒有人同情,也不會有人了解一個年級輕輕的人為什麼沒有勇氣活下去,天下只有一種病,窮病,而且唯一有用的藥就是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 君子以厚德載物,如果不自立自強,誰都會害上「精神絕症」這也是為什麼王廟村連「爬井沿」的機會都沒有,不能給這個機會,給了就意味更多無辜的人被自己「欲望」吞噬,這不是丁元英想看到的。
如果劉冰的存在會影響格律詩神話的完美,那麼丁元英的借刀殺人和情、合理、和法嗎?你們這麼看,評論區等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