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識別背後的惡魔:總有人用奇奇怪怪的方法,想要變成你

2020-11-26 澎湃新聞

文|木子 yanni

在地球生命進化歷程中,浮著一個懸案。

五億年前,地球上到處被水覆蓋,僅有少量物種在深海中流浪。它們沒有眼睛,有食物路過嘴邊,趕緊一口咬住,沒有的話,就繼續遊蕩。這種佛系的蝸速演化狀態,持續了好幾千年。

直到寒武紀時期,局面才有了變化:物種突然迎來爆炸式增長,各種奇奇怪怪的生物出現,世界也開始可可愛愛。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業內大佬各執一詞,情緒到位,激情互懟,但至今也沒達成一致,依舊是個未解之謎。

幾年前,一位澳大利亞的動物學家,在研究了大量古化石後,提出了一個相當有說服力的觀點:寒武紀時期,生物第一次進化出眼睛,學會「識物」,進而催生出追逐捕食行為,不經意間引發了物種大爆炸。

物種A:你瞧對面那哥們,看起來是孜然味的,我咬它一口試試。

物種B:臥槽,兄弟們快跑...

後來人類出現,發現「臉」是個非常有趣的存在:每個人都有,誒,又都不太一樣。

於是,「臉」逐漸成為辨別身份的一把鑰匙,而「看臉」,也悄無聲息地成了社會秩序的一部分,比如媒婆手中的畫像冊,關係著傳宗接代;街頭巷尾的監控攝像頭,承載著國泰民安。

沒有任何預兆,「臉」就被安排上了 C 位。

但是,臉可以易容,眼睛也會失憶,那些藏在細節中的魔鬼,引發了一場曠日持久的「人臉識別對抗戰」。

老「臉」一紅:額,就挺突然的…

悲催的畫工,傲嬌的張管家

南宋紹興初年,一個名叫吳阜的靚仔,閒來無事在街頭溜達,猛然間,他被牆上的一張紙吸引住了。

那是一張通緝令,上面還有幅畫像,吳阜左瞅瞅案情描述,右看看畫像,眼冒金星之際,他終於確定:這、畫的不就是我嗎?

原來,就在幾天前,下級軍官出身的吳阜,搶了隔壁城一位王姓富豪的 20 萬串銅錢,得手後,吳阜迅速逃離了現場。讓吳阜沒想到的是,這位隔壁老王如此有錢,報案也如此果斷,引得州縣按照老王的描述,找畫工畫出了自己的樣貌,展示在通緝令上,全城張貼。

吳阜氣不過,一把撕下通緝令,火速進城。

幾番打聽,吳阜終於找到畫工趙四,一見面,吳阜就把通緝令甩在趙四臉上:大哥,你是不是缺鈣導致手抽筋鴨?勞煩把你的眯眯眼睜大,仔細瞅瞅,這畫像和我有哪一點相似?重新畫!

趙四:...

通常,頒發畫像通緝令的流程是:受害者到官府報案,官府命畫工按照描述作畫,隨後張貼在大街小巷,發動人民群眾的力量圍堵嫌疑人。

那麼問題來了,畫像明明是出於當事人的描述,為什麼和真人判若兩人呢?原因主要有兩點。

1、記憶屬於情景重構,並非重現。意外發生時,人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除非眼前的罪犯有非常明顯的特徵,比如三隻眼睛,或者身後有條尾巴,否則短時間內,很難抓住罪犯的面部特徵。

剛剛誰 Q 我?

生而為人,臉上都是相同的數量配置,別說在短時間內描述一個陌生人的面部特徵,就是讓你描述一下自己的男/女朋友,很多人都不一定能做到。不信你找幾個同性朋友圍坐在一起,各自說說看,到最後,每個人可能都會緩緩打出一個問號:聽起來,我們說的怎麼像是同一個人?

哦,對不起,我忘了你可能沒有男/女朋友,那還是說回吳阜搶劫案裡的隔壁老王吧。

在被搶劫的過程中,老王一邊要死拽著銅錢,一邊要躲避隨時會襲來的棍棒攻擊,雙重緊張下,他還要記下對方臉上有什麼特徵,事後準確回憶出來,確實是強人所難。

2、繪畫是一種藝術,屬於主觀創作。古代繪畫,大多追求神似,而肖像畫需要神形兼備,難度可見一斑,所以直到宋朝,肖像畫技藝才算上道,成為獨立的繪畫領域,而通緝令又是肖像畫裡比較特殊的一種,不但考驗繪畫水平,還考驗想像能力。模糊描述+想像創作,效果自然隨緣。

《名偵探狄仁傑》:畫師可能和狄仁傑有仇

當然了,現實中,像吳阜這麼彪的人並不多見,對絕大多數被通緝人員來說,他們只會擔心畫師超常發揮,於是想盡各種辦法,防止自己被認出來。

道聽途說式的作畫,再加上千人千面的解讀,被通緝者很快摸出了門道:只要我夠大膽,通緝令上的畫像,就永遠不可能像我。比如在眉尾、嘴角粘個大痦子,或者男扮女裝穿個裙子,甚至搞個人皮面具,城門口那些官府小嘍囉,拜拜了您吶。

《西遊記》中,白骨精先後三次喬裝打扮

除畫像通緝令之外,拜訪也是個需要靠臉來識別身份的場景。

張管家您近來可好?我是王富貴,今兒專程來拜會丞相大人,還勞煩您給通報一聲。

您不記得我了?前幾天我們還見過吶,同福酒樓,我穿一身兒綠,帽子也是同色系,您再想想。

還是想不起來?害,您是貴人多忘事啊!(拉到一旁:我這兒有五千兩銀票,您拿去喝點茶,全當我孝敬您了~

想起來了?太好了,那我先進去,得空兒再請您喝茶。

級別高的拜訪者,純刷臉;中等級別的拜訪者,刷臉不夠,需要銀票來湊;級別再低的,就得看命運了。

從「你是誰」到「這是不是你」,在這場全社會參與的刷臉身份識別遊戲中,為了達到各自目的,每個人都費盡心思,但事實證明,「刷臉」真的很難,費力、費時、費錢不說,誤傷倒是很容易。

南宋末期,秀才林附祖好好的走在路上,幾個蒙古兵突然衝上來,大喝一聲:「文天祥,看你往哪兒跑!」

林秀才趕緊解釋,說你們認錯了,但蒙古兵從懷裡摸出一張皺巴巴的畫像,底氣十足:「畫像在此,你還狡辯,自己看,這明明就是你!」於是,林秀才就被抓到了京口,直到有人出來作證,蒙古兵才相信是誤傷,無奈把人放了。

時光如梭,攝影技術和人工智慧的出現,讓刷臉對抗從粗製濫造轉向精雕細琢。

刷臉智能化

科技進步,勝過天翻地覆。

機場、火車站、寫字樓的刷臉閘機,讓丞相府門口的張管家乖乖回家;張學友萬人演唱會上的刷臉安保,讓城門口拿著通緝令挨個比對的官府小兵驚掉下巴。

「逃犯剋星」張學友

智能時代,刷臉從線下遷移到線上,畫工、張管家以及官府小兵,都被整合進了人臉識別系統:攝像頭眨眨眼,就能精準獲取人臉圖像,再經過後臺對比,張三還是李四,一看便知。

在人臉識別系統面前,粘鬍子、穿裙子這樣的偽裝手法,簡直弱爆了,身份識別一秒完成,不再費力、費時、費錢。

簡單來說,人臉識別系統由硬體和軟體組成,硬體 (傳感器) 獲取人臉圖像,軟體 (算法) 進行分析比對,整個識別流程可以分為以下四步:

1、人臉檢測:別問,問就是先找臉 (把人臉從圖像中裁剪出來)。

2014 年,世界上人數最多的自拍合照 (檢測方法:百度 PyramidBox)

2、人臉對齊:把裁剪出來角度各異的人臉,轉換成統一的標準。

借人見人愛的貓咪來舉個慄子。平時給貓咪拍照時,有的貓咪會直視攝像頭,優雅的擺好姿勢,此時拍出的照片就是正面照。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在實際操作中,貓咪不一定會配合,反而會用怪異的姿勢表示抗議,搞得自己貓不像貓,讓剛剛知道貓有兩個耳朵的寶寶一頭問號。

圖片來源於網絡

同樣,非正面拍出的人臉圖像,也會給後續的識別帶來幹擾,這就需要強行擺正照片裡的臉,也就是找到面部的若干關鍵點,用一些手段 (平移、縮放、旋轉等) ,把不標準角度的人臉轉化到標準人臉。(很多拍照掃描軟體都有邊框自動對齊功能,也是這個原理)

典型的人臉對齊過程

3、特徵提取。

在標準人臉圖像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取出眼睛、鼻子、耳朵、嘴等部位的幾何形狀特徵,用數據記錄下來。

P.S. 智能時代,魔鬼就喜歡藏在這些細節特徵裡。

圖片來源於網絡

4、特徵比對:把上一步得到的面部特徵結果,與預置的人臉數據進行比對。

在人臉識別系統中,一般會設定一個相似度閾值,假設為 97%,如果兩份人臉數據對比下來,相似度為 98%,系統就判定為同一人,一秒放行;反之,如果是 96%,得嘞,您哪兒來快回哪兒去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

經過以上四個流程,你就能感受到人臉識別的妙處了,比如上班摸魚時監測老闆動向。 (天吶,我什麼也沒說~

圖片來源於網絡

雖然人臉識別已經智能化,但依然有漏洞可鑽。

漏洞有多大呢?假設某人臉識別系統的相似度閾值是 97%,那麼剩餘的 3%,就是魔鬼的發揮空間。

對於普通人來說,刷臉頻率最高的兩個場景,就是解鎖和支付,這也是最容易遇到魔鬼的地方。

刷臉解鎖

現如今,凡是需要驗明正身的地方,大多都接入了人臉識別系統,比如機場、銀行及各大牛逼拉轟的 APP,但能讓你笑著把臉伸過去的刷臉,大概也只有手機解鎖了。

手機裡愈加臃腫的秘密,就曾掀起了一場解鎖方式的變革。在先後嘗試了數字、圖形、指紋、虹膜等方式後,人們發現,用「臉」解鎖是最方便的,不需要用手指戳屏幕、連圓點、找位置,看一眼手機,叮,解鎖成功,極具科技感。

一時間,眾多廠商都給手機增加了面容解鎖功能,一看即開,但便捷不一定安全。

2017 年,三星在 Galaxy S8 的宣傳廣告中,就清楚的寫著:臉部識別,相比圖形、PIN 碼及密碼的安全係數較低。2018 年,三星 S9 用戶在註冊時,也會收到類似提醒:您的手機可能會被與您長相類似的人或物解鎖。

圖片來源於網絡

意思很明顯:各位上帝大大,你們喜歡面容解鎖,我就替你們安排,但醜話說在前面,萬一有一天,你的手機被別人解鎖了,別怪我事先沒提醒過你。

事實也確實沒讓人失望,照片攻擊出現了:只需一張普通的人臉照片,就能輕鬆破解安卓手機上流行的 2D 面容解鎖。

沒過多久,照片攻擊就被玩出了新花樣:沒現成的照片?屏幕翻拍一張;用屏幕不方便?那就找張紙列印出來。反正結果都是一樣的。

2D 面容解鎖為什麼容易被破解?原因出在照片上。

上學時,老師一定講過三原色,分別是紅(Red)、綠(Green)、藍(Blue),把這三種顏色按照不同強度組合,就可以調配出自然界的一切顏色。彩色照片一般都是 RGB 圖像,也就是說,圖像中的每一個像素值,都是由紅、綠、藍三種顏色組合而來。

這就暗藏一個問題:在機器的眼裡,RGB 圖片不過是一堆數字,管你是真臉,還是屏幕翻拍的照片,在機器眼裡沒有什麼不同,只要和預置照片有符合設定的相似度,就可以解鎖放行。

這樣的結果,顯然激怒了上帝大大們:我要方便,也要安全,你們誰能抵擋照片攻擊,往前一步!

2017 年,一位酷似二郎神的勇士站了出來,它就是搭載了面容識別功能 Face ID 的 iPhoneX。

誰又 Q 我?

在 iPhone X 風騷的劉海裡,藏著一枚 True Depth 攝像頭,以及紅外相機、點陣投影器等其他元件,Face ID 使用了「3D 結構光」技術,能夠把機器眼裡的你從平面變為立體,有效抵擋照片攻擊。

圖片來源於網絡

Face ID 工作時,紅外相機會工作兩次。當鏡頭前有物體出現,紅外相機趕緊叫醒泛光感應原件,如果發現只是不明物體亂入,那就各自回家,繼續等待召喚;如果發現是人臉,紅外相機會馬上叫醒點陣投影器,點陣投影器會立刻向人臉發射出 3 萬個結構光點,這些光點遇到障礙物 (人臉) 反射回來,被紅外相機接收,就會形成一張毫米級別的人臉深度圖像,這張深度圖會被發送到晶片中的專門區域,把它和你預設好的面容信息進行比對,成功即可放行。

點陣投影器的效果,有點類似於遊戲「人體印表機」

某天深夜,和失眠偶遇的你,想聽兩首催眠曲,一伸手,你摸到了枕邊的 iPhone X,當然,也可能是唱著 Are You Ok 的雷軍。總之,你拿起手機,對準自己的面部,叮,解鎖。

黑漆漆的夜裡,人臉識別是怎麼為你解鎖的呢?答案是 NIR 近紅外攝像頭。

NIR 是個夜視小能手,專治設備夜間看不見,它不受環境光的影響,能夠在低光、甚至無光環境中正常工作,媽媽再也不用擔心你在夜裡解不開手機。

不同光照角度下的成像效果:第一行是可見光,第二行是近紅外 NIR

RGB 色彩、Depth 深度和 NIR 近紅外,是人臉識別系統中最常見的三種傳感器,除手機外,考勤機、寫字樓閘機、攝像頭等設備都在使用,按照需求和使用場景的不同,三者既能單獨使用,也可隨心搭配,有錢可以都上,沒毛病。

從時間軸上來看,Face ID 帶火了 3D 結構光人臉識別,削弱了照片攻擊的勢頭,但新型攻擊手法也並未缺席:3D 面具和高仿頭模。

越南有一家安全公司,對庫克反覆誇讚的 Face ID 充滿好奇,費盡心思想要搞個大新聞:攻破 Face ID。當時,市面上很多機構都躍躍欲試,想挫一挫庫克的小傲嬌,但各種嘗試都失敗了,沒想到,越南這家安全公司還真成功了。

他們用 3D 列印技術仿製了一個人臉框架,用矽膠製作了五官,眼睛部位放了特殊的圖片,最後一整合,成功造出一個夜裡看了會尿床的 3D 人臉面具。當然,以貌取人是不對的,雖然醜,但這張臉確實破解了 Face ID。

不管黑貓白貓,能抓住老鼠就是好貓

後來,有更多公司宣稱做出了能攻破人臉識別的面具,以及頭模。比如一家位於聖地牙哥的公司 Kneron 就曾公開表示:別說手機解鎖,就連支付寶、微信的驗證也沒問題,對了,還有國內某火車站的閘機呦。

但 Kneron 也承認,面具是特製的,成本高昂,這種攻擊不會成為常態。

Kneron 的 3D 面具

Kneron 的 3D 面具,究竟是確有奇效,還是單純的噱頭?不好說,但我聽懂了後半句:這麼貴的東西,即使有,也輪不到餘額還沒密碼長的普通人,所以別擔心,洗洗睡吧。

嗯,睡吧。

刷臉支付

除了解鎖,另一個高頻的刷臉場景,就是支付。

網上廣為流傳的惡搞漫畫:人臉識別支付

手機面容解鎖的流行,養懶了一大批人,當你習慣不再手動輸入密碼後,那些需要輸密碼才能使用的軟體,瞬間就變得面目可憎了。

於是,一大波支持面容解鎖的 APP 正在趕來,但這些 APP 沒想到的是,面容解鎖被攻破的新聞,來的如此之快,不少 APP 開發者一看,這還行?趕緊想辦法,不然就留不住用戶了。

這其中,數支付類 APP 最為慌張,他們急需找到一種識別方法,保證鏡頭前的你,不僅是對的,還得是活的。基於這種需求,一系列人臉活體檢測手段就出現了,比如動作配合式,面對面視頻等。

移動端常見的是動作配合式,比如點頭、張嘴、眨眼等,如果你在街上看到一個齜牙咧嘴的人,別急著打 120,他很可能只是在配合活體識別;面對面視頻活體檢測,在銀行等金融機構用的比較多,早期辦理信用卡,需要手動填寫申請表,還要逐字抄寫一段內容,現在你再去辦卡,基本都是自助機器辦理,過程中,還會有漂亮小姐姐跟你視頻通話,問你是不是自願,確認你是本人自願辦卡後,回家等待發卡即可。

圖片來源於網絡

人臉活體檢測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又是眨眼、張嘴,又是視頻通話,好像有些違背初心了:人臉識別應該既快捷又安全,搞這些花樣反而顯得累贅,難道沒有不需要配合,就能檢測出「是不是活的我」的方法嗎?

當然有,就是靜默活體檢測 (用戶負責安靜沉默就好),這種檢測方式,雖然需要軟、硬體的默契配合,以及在、離線的恰當組合,卻能夠讓人臉識別回歸初心。

這麼有市場前景的活體檢測方式,攻擊者當然不會放過,新的攻擊手段應運而生,比如合成圖攻擊。

兩張臉,一合,就是人臉合成圖

2017 年網際網路安全創新大會上,來自平安科技的安全研究員高小廚,分享過一個「黑 Uber」的故事。

有一次,高小廚打車回家,車到眼前,司機主動打招呼,但高小廚一看,不論是司機長相,還是車輛信息,都和軟體上顯示的不一樣,但回家心切的高小廚沒多想,拉開車門就鑽了進去。

車開了還不到一分鐘,司機開口了:「我現在要取消這個訂單,費用你直接轉我就行。」高小廚一聽,果斷拒絕,司機再三勸說無果後,表示可以把高小廚送回原處,讓他重新打車,高小廚接受了。

結果,出人意料的事情發生了。

高小廚再次使用優步打車,出現的居然還是剛才的司機。司機得意的笑到:「別白費力氣了,要麼你就打計程車,但如果你繼續用優步叫車,來接你的只會是我。」

高小廚:...

事後,高小廚才搞明白,附近有個車隊,由 30 多個黑車司機組成,每個司機都有一堆假優步帳號,車隊合起來有數百個帳號,這些帳號都由一個人統一接單,再通過電臺調度,派車去接人,所以只要高小廚在原地用優步打車,不管誰接單,出車接人的大概率都是這個司機。

這些司機是怎麼破解優步人臉識別功能的呢?答案就是:能夠讓照片「開口說話」的軟體 Photospeak。

「照片活化」就是合成圖攻擊的一種,鹹魚上有段時間曾經瘋狂售賣,一套照片活化軟體加教程,35 元即可到手。

使用方法也很簡單,添加一張人臉照片,軟體通過識別和定位面部關鍵點,就能讓「臉」活起來,流暢實現「眨眼、張嘴、點頭」。

照片活化示意圖

優步大概想不到,自己這麼容易就被一群司機給黑了。

合成圖攻擊不同於一般的照片翻拍攻擊。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驗,當你舉起手機對著屏幕拍攝時,照片上會出現一條一條的紋路,有時候沒掌握好角度,還會把物體拍變形。常規的照片翻拍,都是對著屏幕拍攝,比如用手機拍攝電腦屏幕上的人像,咔嚓一聲,手機上就有了一張翻拍圖,但這樣很難避開摩爾紋、成像畸形等問題,在現在的檢測技術下,全是馬腳。

LED 顯示屏上的摩爾紋現象

合成圖就不存在這樣的馬腳,它避開了屏幕這類圖像介質,直接編輯原圖,生成一張新圖片,這就給檢測帶來了很大的難度,這不,就連優步都翻車了。國內很多技術公司都在嘗試通過算法,提高甄別合成圖的準確度,其中有一種算法,憑藉清奇的思路,收穫了一大波粉絲。

在揭秘這個「百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的算法之前,我們需要另一個知識來打底:人臉識別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答案是:算法的泛化能力。

泛化能力,是指算法對新鮮樣本的適應能力,也可以簡單理解為歸納總結能力。一個孩子見過幾次貓咪,以後再遇到癱地上的、掛牆上的,一樣能認得出,因為他抓住了貓咪不同形態背後的規律,但人臉識別模型就不一樣了。

小區門口的人臉識別門禁,晴天認識你,雨天認識你,碰到哪天刮沙塵,就不一定認識你了,因為算法沒見過沙塵天變「黃」的你,歸納總結能力又不足,非常容易受到環境變化的幹擾。

搞算法的程序猿們為什麼累?就是因為要手把手教,把所有可能遇到的情況都考慮進去,操心的人最累,所以他們禿的並不禿然。

這裡其實還牽扯到一個概念:魯棒性。

很多人可能都有過切身體會,作為一名合格的社畜,除了具備過硬的工作能力外,還必須抗造。比如就算甲方爸爸半夜突然提出修改意見,你也得陪著笑說:您說的對,我這就改。耐著性子改好一版發過去,甲方爸爸終於揚起了嘴角,你一看表,已是凌晨五點,爭分奪秒睡了三個小時後,再度精緻地出門上班。能在逆境中保持優雅,臨危不亂,用一個詞來形容,叫做抗壓能力。

同理,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人臉識別系統,也必須具備抗壓能力:抗再多攻擊,不能死機;受再多苦,不能崩潰;天塌下來,也要微笑工作。用一個詞來形容系統的抗壓能力,就叫做魯棒性 (Robust),它和泛化能力成正比。

人臉識別已經遍布生活各個角落,與此同時,人臉識別攻擊更是防不勝防,上至幾十萬的 3D 面具、頭模,下至 35 元的照片活化軟體,不算你身價幾何,總有人用奇奇怪怪的方法,想要變成你。

兵來將擋,而這個將,就是算法。

有句話說得好:有多少人工,就有多少智能。傳統的攻擊檢測算法,需要手工提取攻擊特徵,進行分類,再通過大量的數據集訓練,教會機器如何識別異常,阻止別人冒用你的臉。

但是,這種方法需要大量的數據集做支撐,而數據集的更新又具有滯後性,新的攻擊手法已經出現,相應的數據集還沒有建立,這就像壞人已經提著錢箱跑出了銀行大門,而你才在給槍裝子彈。

有沒有一種方法,能夠增強算法的泛化性,讓它在沒有接受過對應樣本訓練的情況下,也能夠有效發現異常呢?

有的,就是我剛剛提到靠清奇思路出奇制勝,圈了一大波粉的算法,它叫做 LGSC (Learning Generalized Spoof Cues for Face Anti-spoofing),這個有趣的思路,出自百度的計算機視覺團隊。

在傳統的檢測方法中,算法面對的是選擇題,每道題都有 A、B、C、D 四個選項,算法不僅要選出正確答案 (找出真臉),還要知道為什麼不選其他選擇 (分辨是照片、視頻還是面具攻擊),這樣的局面,其實算法也很累,如果有一道題,它只能排除掉兩個選項,那麼答對的機率就只有 50%,一旦選錯,鍋就是技術小哥來背。

但百度的計算機視覺團隊,非常巧妙的把選擇題改成了判斷題。

在 LGSC 算法中,百度定義了一種「攻擊線索」。在算法眼裡,一張真實的人臉圖像是什麼樣的呢?每一個特徵都真實,每一個像素點都安全,不存在帶有惡意攻擊性質的線索。百度把這樣一張天然無害、沒有任何攻擊線索的人臉圖像,叫做全零圖像,並告訴算法:小子,你記住了,只有全零圖像才能相信,如果你發現人像臉上還有其他的特徵,就要小心了,它很可能是來騙你的,別上當,趕緊把它推得遠遠的。

這樣一來,算法就懂了:有這些特徵的就是真臉 (下圖中的紅點),可以開門,其他的都是騙子 (下圖中的藍點),不管認不認識,都關在門外就好了。

圖片來源於 LGSC

如此一來,既減輕了算法的工作量,又提升了工作效率,可謂一舉兩得。(悄悄說,百度小哥哥們已經開源了這個算法,感興趣的可以去瞧瞧~

提到開源,我突然又想起一件事。

對使用 iPhone 的盆友們來說,比戴了好幾個月口罩、而且很有可能一直戴下去更煎熬的事情,恐怕是一天內要輸入無數次解鎖密碼。

為什麼呢?因為戴上口罩,算法就不認識你了鴨。

一個輕薄的口罩,之所以對算法有這麼大的衝擊力,主要有兩個原因:

1、通常情況下,算法要看完整張臉,才能確定你是不是你,結果你「啪」一下,口罩一戴,誰都不愛,只露出眉毛和眼睛,大部分特徵都丟失了。

算法:在下無能,先溜為敬。

2、疫情來的太突然,短時間內很難收集到大量的戴口罩照片,沒有充足的數據集,就沒辦法有效的訓練算法。

時間不等人,難題亟待攻破,怎麼辦呢?

1、調整權重。雖然面部一大半都被口罩遮住了,但好在外露的眼睛區域,擁有比擋住的鼻子和嘴更多的信息,只要加大算法對眼部特徵的識別權重,讓算法集中觀察眼部,就能把口罩所帶來的特徵丟失損失降到最低。

AI:集中注意力,看眼看眼看眼

2、合成數據樣本。

基於人臉關鍵點的 3D 圖像融合技術,百度視覺給各種姿態、各種 size 的人臉,「戴上」了各種款式、各種尺寸的口罩,足不出戶就擁有了海量真實數據。

AI:是不是戴的挺好?快誇我!

疫情期間,百度開源了業內首個口罩人臉檢測和分類模型,至於開源的原因,他們不說,我也不問,就算問了,估計也是場面話,不過當我刷著疫情新聞,突然看到這張宣傳圖的時候,還是有風吹進眼睛。(不服老不行了~

是啊,我仍認得你英雄的樣子

搞人臉識別算法的公司千千萬,宣傳做的再好都沒用,最後還是得療效說了算。話說,BCTC (Bank Card Test Center) 就是這麼一家療效測評公司,它的中文名叫做銀行卡檢測中心,是經過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批准的一家機構,專門負責與支付行業相關的檢測認證,比如負責把控行動支付行業的準入門檻:想做行動支付?先過了我設置的技術關再說。

這樣一來,想進入行動支付行業的公司,就必須保證產品上搭載的人臉識別算法足夠安全可靠,為了通過 BCTC 的嚴峻考驗,人臉識別領域的軟硬體公司開始了強強聯合,典型的例子就是鏡頭模組廠商和算法公司的合作。

不過,BCTC 的技術關也有含金量之分,比如普通認證和「增強級」認證,不仔細看,很難發現裡面的道道,所以各位大佬搞投資理財之前,可以從這裡入手,先探探軟體的安全級別。別的不說,在這個浮躁的社會裡,選擇用「增強級」技術來保障用戶安全的公司,最起碼有顆走心的初心。

在人臉算法領域,雖然此消彼長的龍虎鬥很精彩,但我真心希望,天下無賊。

其中,也包括高級的「偷臉」賊。

老「臉」再次一紅:真的,別搞我,我只想安靜的貌美如花。

嗨,這裡是淺黑科技,在未來面前,我們都是孩子。

想看更多科技故事,歡迎戳→微信公眾號:淺黑科技。

相關焦點

  • 人臉識別中的人臉表情識別技術
    隨著人臉識別技術的發展,如今在識別中應用到對人臉的表情進行識別,可以應用在人機互動、安全、機器人製造、醫療、通信和汽車領域等。那麼,暢視智能來告訴人臉識別技術的人臉表情識別要如何進行?圖像獲取:通過人臉識別攝像頭等圖像捕捉工具獲取靜態人臉圖像或動態圖像序列。
  • 長篇乾貨 | 深度解析人臉識別技術
    第三階段(1990s末~現在) 人臉識別的研究不斷深入,研究者開始關注面向真實條件的人臉識別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研究:1)提出不同的人臉空間模型,包括以線性判別分析為代表的線性建模方法,以Kernel方法為代表的非線性建模方法和基於3D信息的3D人臉識別方法。2)深入分析和研究影響人臉識別的因素,包括光照不變人臉識別、姿態不變人臉識別和表情不變人臉識別等。
  • 掌紋識別與人臉識別有啥關聯
    手掌識別實現無感支付 Amazon Go是由Amazon經營的美國便利店連鎖店。在試運營該系統的Amazon Go便利店中,開始購物時顧客需要掃描手部以登記信息。隨後在購物的過程中店內機器視覺系統會自動分辨顧客選擇的貨品類型和數量。 當需要結束購物時,顧客只需將想要購買的物品攜帶至掌紋掃描設備,並且在掃描儀附近揮手即可完成支付。
  • 智慧小區人臉識別門禁系統登記方法(新)
    按照沙灣區城市建設要求,沙灣區公安分局對城區政府家屬區、銀杏國際小區、陽光城學府苑小區、羅馬假日小區、西山水岸小區、陽光城小區該小區、盛世家園AB小區等小區安裝人臉識別系統小區居住人員進入小區大門無需使用門禁卡,只需通過人臉識別系統掃描,即可開啟門禁系統進入小區。      在前期設備調試階段,為了讓大家能迅速方便的使用智慧小區人臉識別系統。2019年11月中旬起我們使用微信公眾號:劉警官在線 收集大家登記信息,統一整理後報送省廳和公司。但因技術安全問題,導致多次上報數據均無法通過省廳到達智慧小區識別客戶端。
  • 人臉識別涉嫌種族歧視?英國黑人男子厚嘴唇被識別為張著嘴
    據英國《每日郵報》9月19日報導,倫敦一名黑人男子認為,人臉識別系統存在種族偏見傾向。因為系統認定他上傳的頭像照片中張著嘴,但他只是嘴唇厚。28歲的倫敦男子約書亞·巴達在網上更新護照,需要上傳自己的照片。巴達專門上傳了一張高清晰度的照片,但人臉識別系統通知他,不能上傳張嘴照。
  • 被售樓處人臉識別拍到 買房多花30萬?有人戴頭盔看房
    想買房的你走進了一家售樓處。熱情的工作人員舉著託盤走到你身邊,託盤上放著三種不同的飲料。在接下來的一個小時裡,他會替你考慮周末去哪娛樂,孩子在哪上學,怎樣付款「最划算」……  但他大概率不會告訴你,當你在暢想未來的美好生活時,天花板上的攝像頭正在對你進行人臉識別。  「售樓處戴口罩也能人臉識別!」
  • 百度雲首創圖像搜索 支持人臉識別和檢索
    [導讀]據了解,百度雲中圖片存儲佔用戶總存儲數據的40%,圖片的備份、預覽和管理成為用戶雲存儲最普遍的需求
  • AI深度(上) | 3D人臉識別和結構光
    另外一個熱點就是貿易戰,有人說「華為、海康必有一戰」沒有想到的卻是貿易戰,AI智道並沒有去蹭這個熱點話題去寫點文章吸引一下關注或訪問量,不過天天要看這些相關的文章,實在是太多了花費了不少的時間去了解,不看也不行。
  • 人臉識別,現在連動漫角色都不放過
    試試愛奇藝推出的這個卡通人臉識別基準數據集iCartoonFace,用它訓練AI幫你找動漫素材,效率分分鐘翻倍。結合真人數據,訓練卡通人臉識別團隊提出了一種卡通和真人的多人物訓練框架,主要包括分類損失函數、未知身份拒絕損失函數和域遷移損失函數三部分,如下圖所示。
  • 人臉識別已經不再稀奇了,來看看這貓臉識別吧!
    導語:現在的我們應該對我們人臉識別技術不再感到新鮮了吧!因為我們現在的生活大多數地方都能體驗到人工智慧的人臉識別,比如車站,出入境識別等等,都能見到人臉識別的身影。但是除了人臉識別,大家有聽過貓臉識別嗎?
  • 如何簡單低成本地打造人臉識別產品?百度新硬體帶來答案
    使用基於百度AI技術的人臉識別硬體這件事,能夠因其而變得前所未有的簡單。 1、人臉應用套件H1 顧名思義,這是用於人臉識別應用場景的開發套件。 4、人臉抓拍機VH-01 最後登場的人臉抓拍機VH-01定位於多功能室內監控,軟硬體規格上同樣是強大且開放。支持高清HDR畫面獲取,也支持逆光、低光照、光線變化等場景抓拍,人臉去重、檢測追蹤、30人同屏和區域設置都不在話下,想要更好的畫面也能自己換鏡頭。
  • 小令老師說門禁|回看人臉門禁前世今生,你相信「口罩識別」嗎?
    手機的人臉解鎖、微信/支付寶掃臉支付我們都已經喜聞樂見,這次疫情又將人臉門禁這種無接觸式的身份識別方式推到風口浪尖,很多商家也隨即推出了口罩人臉識別,聲稱準確率達到多高的等級,但是在實際使用中需要畫一個問號。
  • AI大廠算法測試心得:人臉識別關鍵指標有哪些?
    、離線人臉識別SDK的虹軟視覺開放平臺等。人臉識別算法原理簡述在介紹關鍵性能指標之前,我們需要釐清人臉識別的技術原理。人臉特徵值是一組空間向量,也是人臉比對的依據。同一張臉不同照片提取出的特徵值,在特徵空間裡距離很近,不同人的臉在特徵空間裡相距較遠。換言之,距離近的就有更大可能是同一個人。另外需要注意,人臉識別和人臉檢測並非同一技術。人臉檢測是人臉識別完整流程中的一個環節。
  • 「人臉識別第一案」判了!法院判決被告方刪除原告照片並賠償
    該案由於涉及人臉等個人生物識別信息採集、使用等問題,受到輿論廣泛關注,被稱為「人臉識別第一案」。法院經審理認為,本案爭議焦點是對經營者處理消費者個人信息,尤其是指紋和人臉等個人生物識別信息行為的評價和規範問題。
  • 2020人臉識別報告:上萬家企業入局,八大技術六個趨勢一文看盡:智...
    同時 , 蘇教授團隊提出了最佳二維人臉 、 不同類別的多特徵描述以及MMP — PCA 等一系列人臉識別的理論和方法 。科技類企業。在人臉識別技術研究領域 , 眾多科技類企業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特徵提取加速方面 , 主要的方法有輕量級網絡 、 模型蒸惚 、 稀疏量化等 ; 在特徵比對加速方面 , 主要的思路有量化以及各類近似最近鄰檢索技術 。低質量人臉識別技術。
  • 南京售樓處也有人臉識別…
    在知乎平臺上,據一個名為「優房售樓系統」的帳號發布的名為《「口罩」也封印不了優房算法人臉識別》文章稱:全新的人臉識別系統進一步升級為人眼虹膜識別……在上千萬數量級的幹擾數據下,用戴口罩抓拍搜索,最高命中率高達97%。
  • 出入小區需人臉識別?居民擔心信息遭洩漏 合法嗎?
    「人臉信息和個人身份其他信息綁定在一起,幾棟樓幾單元幾號門都一清二楚,我什麼時候不在家他們全知道。」據周晗稱,辦理人臉識別同時要提供身份證明和居住信息,因為起到門禁作用,進出小區都需要刷臉。資料圖:人臉識別取廁紙。
  • 2元打包70位當紅明星素顏照,人臉數據洩露遠超你想像
    來源:愛範兒作者:朱海前幾天,只要你花2元,就可以買到70個當紅明星的登記證件照,你沒看錯,只要2元,一瓶礦泉水的錢。照片怎麼來的呢?有人發現,在「健康寶」小程序中,只要輸入姓名和身份證號,無需再次人臉識別,即可查詢到指定人的健康寶照片。
  • 明星「健康寶」照片被洩露 記者實測:系統已增設人臉識別功能
    30日,記者測試發現,相較於之前媒體報導的只需要姓名和身份證號即可進行「他人核酸檢測結果代查」不同,目前系統增設了「人臉識別」功能。  12月30日,記者在北京「健康寶」進行他人核酸檢測結果代查發現,目前系統增設了「人臉識別」功能(北京健康寶截圖)  「健康寶」是北京地區個人查詢自身防疫相關健康狀態的小工具,所有在京及進(返)京人員均可使用
  • 樂橙3D結構光人臉識別視頻鎖V8i-Pro發布
    近日,樂橙高端智能鎖——樂橙V8i-pro 3D結構光人臉識別視頻鎖發布。樂橙3D結構光人臉鎖最早於2019年中國國際社會公共安全產品博覽會上提出,今年宣告正式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