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廠算法測試心得:人臉識別關鍵指標有哪些?

2020-11-28 手機鳳凰網

僅僅在幾年前,程式設計師要開發一款人臉識別應用,就必須精通算法的編寫。但現在,隨著成熟算法的對外開放,越來越多開發者只需專注於開發垂直行業的產品即可。

由調查機構發布的《中國AI產業地圖研究》中也有一組有趣的數據,目前中國的AI企業中,有近8成集中在應用層,其中AI行業解決方案佔比高達40.7%,從上下班的人臉識別考勤,到金融App的人臉身份核驗,再到醫院和政務大廳的人臉識別取號,以及車站的人臉核驗檢票……

目前市面上既有OpenCV等開源算法庫,很多晶片廠商的產品也自帶簡單算法,同時專業算法大廠也會開放相關技術,如提供免費、離線人臉識別SDK的虹軟視覺開放平臺等。對於開發者而言,面對多種算法,如何進一步了解算法性能至關重要。因此,本文將從算法原理、應用場景、關鍵指標一一進行介紹。

人臉識別算法原理簡述

在介紹關鍵性能指標之前,我們需要釐清人臉識別的技術原理。

所謂人臉識別(Face Recognition),是對圖像中的人臉進行檢測、識別和跟蹤。當前的人臉識別,通常是利用卷積神經網絡(CNN)對海量的人臉圖片進行學習,然後對輸入圖像提取出對應的人臉特徵值。

人臉特徵值是面部特徵所組成的信息集。人類記憶和辨別一張臉,主要是靠肉眼可見的特徵,譬如國字臉、雙眼皮、黑眼睛、藍色頭髮、塌鼻梁……但人工智慧不同,主要是利用卷積神經網絡(CNN)對海量的人臉圖片進行學習。它們能夠抽象出人類難以理解的面部特徵,因而在識別能力上超越人類。

人臉特徵值是一組空間向量,也是人臉比對的依據。同一張臉不同照片提取出的特徵值,在特徵空間裡距離很近,不同人的臉在特徵空間裡相距較遠。換言之,距離近的就有更大可能是同一個人。

另外需要注意,人臉識別和人臉檢測並非同一技術。人臉檢測是人臉識別完整流程中的一個環節。在用攝像頭採集含有人臉的圖像或視頻流後,首先就需要用人臉檢測技術自動檢測、提取當中的人臉,隨後才能進入人臉圖像預處理及最核心的人臉特徵提取環節。

在實際商業落地中,人臉檢測也可獨立於人臉識別進行使用,典型應用如近期在海內外大熱的AI測溫機,只在檢測到人臉時激活測溫模塊,從而降低產品長期運行的損耗與能耗,該過程就無需對人臉進行識別。

【了解這些指標,你也能評價算法】

在理想狀態下,人臉識別準確率越高越好,但算法在產品化時會受到逆光、暗光、強光、識別角度等諸多實際因素的影響。因此,脫離使用場景單獨考量算法的識別準確率參考價值不大。

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合理且有效的判斷一款算法呢?業內知名免費算法平臺——虹軟視覺開放平臺推出的《從零學習人臉識別》系列技術公開課中,對算法測試的關鍵指標進行了詳細介紹。開發者朋友可以百度搜索 "虹軟人臉公開課",在第三期"人臉檢測算法介紹"和"人臉識別算法介紹"中進行詳細了解。

人臉識別關鍵指標:

多數情況下,我們以基於FAR(錯誤接受率,又稱誤識率,即把某人誤識為其他人的概率)和FRR(錯誤拒絕率率,即本人註冊在底庫中,但比對相似度達到不預定的值)的DET曲線作為評判參考。

(1)錯誤拒絕率(FAR)

相似度值範圍內等分為若干檔,得到若干個不同的閾值 S,計算不同閾值 S 的 FRR 如下:FRR(S) = 同人比對相似度中低於閾值S的數量 / 同一人比對總數 × 100%;

(2)錯誤接受率(FRR)

相似度值範圍內等分為若干檔,得到若干個不同的閾值 S,計算不同閾值 S 的 FAR 如下:FAR(S) = 非同人比對相似度中不低於閾值S的數量 / 非同人比對總數 ×100%;

理想狀況下,FAR和FRR都越低越好,但兩個指標是一個蹺蹺板,一個指標的降低通常意味著另一個指標會升高,所以需要實現兩者間的平衡。一般認為在FAR達到市場正常水準時,FRR越低,該人臉識別算法性能就越好。

目前,市場上大部分場景會根據自身安全性要求,制定不同標準。比如在門禁場景下,要求FAR低於十萬分之一,此時FRR越低,算法效果越好。以下圖為例,算法1效果就好於算法2。

人臉檢測關鍵指標:

評價一款人臉檢測算法,也有檢測率、誤報率、FPS、IOU四個指標。

一般情況下,我們同樣希望檢測率越高越好,誤報率越低越完美,但這兩者需要一個最優的平衡,我們可以用ROC曲線解決這一問題。

(1)True Positive:檢測出來確實是人臉,但實際上仍然是人臉的

(2)False Positive:檢測出來是人臉,但實際上是背景的

(3)False Negative:檢測出來是背景,但實際上是人臉的

(4)True Negatives:檢測出來是背景,實際上就是背景的

除了算法模型本身,我們也還可以從工程和應用等角度提升整體人臉識別效果。

應用角度:研發質量模型,對檢測到的人臉質量進行評價,質量較差則不識別,如虹軟視覺開放平臺的FQ(人臉圖像質量檢測算法)

工程角度:施加場景限制,比如刷臉解鎖,人臉閘機,會場籤到時,都要求用戶在良好的光照條件下正對攝像頭,以避免採集到質量差的圖片。

來源 網際網路專區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長篇乾貨 | 深度解析人臉識別技術
    (2)商湯科技: SenseTime(商湯科技),獲IDG資本投資,主攻金融、移動網際網路、安防監控三大行業;由香港中文大學的湯曉歐創建,「商湯」中的湯指的就是湯曉歐本人,湯曉鷗及其研究團隊所開發的DeepID算法率先將深度學習應用到人臉識別上,在技術指標上實現了新的突破。主要案例是圍繞各個美化軟體與直播平臺製作人臉貼圖,重點強化了人臉識別的關鍵點檢測及跟蹤技術。
  • AI深度(上) | 3D人臉識別和結構光
    經過3個多月(自春節以來),紐豪斯拜訪了大量的客戶、合作夥伴、產品供應商,發現AI賦能安防的未來2大發展趨勢:國內有4家AI獨角獸企業(雲從、依圖、曠視、商湯),都以人臉識別技術起步併名揚天下,據紐豪斯的了解均是基於2D圖像(RGB攝像機)的人臉識別,當人臉庫是2D圖像時用2D技術自然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當需要金融級支付技術的時候
  • 朋友圈的AI人臉看相你測試過嗎?
    陰陽五行之氣化生天地萬物,人稟命於天則有表候於體,一切外在體表特徵均蘊含著不同的命運信息,所以古人認為只要把握規律即可從面部特徵透出的信息推算出人之富貴貧賤 及命運休咎變化。近期在朋友圈火爆流行的AI看相,你是否也有參與?這些時不時出現在社交網絡上的相面應用,大多號稱只要用戶能提供正面自拍照片,或者錄製一段短視頻,就能夠分析面相併進行「科學」的解讀。
  • 京東數科自研人臉活體檢測算法獲國家級金融支付安全標準認證
    近日,京東數科自研多模態人臉活體檢測算法,正式通過國家金融IC卡安全檢測中心-銀行卡檢測中心(BCTC)的技術認證,達到國家認證的金融支付級安全標準。經BCTC檢測,京東數科自主研發的多模態人臉活體檢測算法真人識別正確率達99.8%,二維和三維頭模的攻擊正確攔截率達100%。
  • 家庭申請無法通過微信人臉識別?北京小客車指標辦:建議錯峰或用...
    家庭申請無法通過微信人臉識別?小客車指標辦建議市民錯峰申請或用支付寶代替。如老人、傷殘人士、病人無法通過微信、支付寶識別人臉,可由主申請人去窗口辦理。 此外,小客車指標辦還介紹了市民可能遇到的登錄不暢、證件信息不完整等問題的解決辦法。
  • 2020人臉識別報告:上萬家企業入局,八大技術六個趨勢一文看盡:智...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把稀疏表示理論應用到人臉識別這個場景中 , 提出了一個通用分類算法用於人臉識別 。這個新的框架為人臉識別領域的兩個關鍵課題(特徵項提取和對遮擋的魯棒性)上提供了更好的理論指導。測試集範圍包括不同姿勢 、 不同解析度 、 旋轉和遮擋等圖片 , 同時包括灰度圖和彩色圖 , 截止到目前 FDDB 所公布的評測集仍然代表了目前人臉檢測的世界最高水平 。麻薩諸塞大學還在 2007 年建立了人臉識別評測數據集 LFW, 用於評測非約束條件下的人臉識別算法性能 , 截至到目前是人臉識別領域使用最廣泛的評測集合 。
  • 掌紋識別與人臉識別有啥關聯
    掌紋識別與人臉識別有啥關聯 佚名 發表於 2020-03-23 11:33:49 掌紋識別與人臉識別的關係可以用行動作業系統領域iOS系統和安卓系統的關係來類比
  • 南京售樓處也有人臉識別…
    為了避免被售樓處抓拍,戴上頭盔、口罩、墨鏡等去看房,有用嗎?  據南方都市報報導,深圳市明源雲客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一位銷售人員表示:「我們做過測試,可以同時識別50個人,戴口罩也可以識別。」  在知乎平臺上,據一個名為「優房售樓系統」的帳號發布的名為《「口罩」也封印不了優房算法人臉識別》文章稱:全新的人臉識別系統進一步升級為人眼虹膜識別……在上千萬數量級的幹擾數據下,用戴口罩抓拍搜索,最高命中率高達97%。
  • 如何簡單低成本地打造人臉識別產品?百度新硬體帶來答案
    3、視頻分析盒子B1 視頻分析盒子B1用於視頻監控領域,這是僅有路由器大小的視頻分析盒子,卻同樣有齊全的接口和功能。支持4~8路1080p輸入、30人同屏抓拍、視頻流下人員識別、1:1或1:N檢索等,在多人場景下能起到跟蹤人員流動,管控關鍵角色進出的作用。
  • 人臉識別,現在連動漫角色都不放過
    試試愛奇藝推出的這個卡通人臉識別基準數據集iCartoonFace,用它訓練AI幫你找動漫素材,效率分分鐘翻倍。針對這個框架,研究者們探討了三個問題:哪種算法最好?人臉識別是否有助於卡通識別?上下文信息對卡通識別是否有用?從實驗結果來看,ArcFace+FL的效果最佳,所以此次團隊選用了這個算法。
  • 人臉識別背後的惡魔:總有人用奇奇怪怪的方法,想要變成你
    在人臉識別系統面前,粘鬍子、穿裙子這樣的偽裝手法,簡直弱爆了,身份識別一秒完成,不再費力、費時、費錢。簡單來說,人臉識別系統由硬體和軟體組成,硬體 (傳感器) 獲取人臉圖像,軟體 (算法) 進行分析比對,整個識別流程可以分為以下四步:1、人臉檢測:別問,問就是先找臉 (把人臉從圖像中裁剪出來)。
  • 人臉識別中的人臉表情識別技術
    隨著人臉識別技術的發展,如今在識別中應用到對人臉的表情進行識別,可以應用在人機互動、安全、機器人製造、醫療、通信和汽車領域等。那麼,暢視智能來告訴人臉識別技術的人臉表情識別要如何進行?圖像獲取:通過人臉識別攝像頭等圖像捕捉工具獲取靜態人臉圖像或動態圖像序列。
  • AI看面相預測犯罪有八成準確率?這篇引發抗議的論文差點登上頂刊
    該研究名為「利用圖像處理技術預測犯罪行為的深度神經網絡模型」,研究人員聲稱已經創建了一個面部識別系統,「能夠預測某人是否有可能成為罪犯……有80%的準確率,沒有種族偏見,」在一份現已刪除的新聞稿中稱。該論文的作者包括哈裡斯堡大學博士生、前紐約警察局警官喬納森·科恩(Jonathan W. Korn)。論文稱,該算法「僅憑一張人臉照片就能預測一個人是否是罪犯」。
  • 人臉識別涉嫌種族歧視?英國黑人男子厚嘴唇被識別為張著嘴
    據英國《每日郵報》9月19日報導,倫敦一名黑人男子認為,人臉識別系統存在種族偏見傾向。因為系統認定他上傳的頭像照片中張著嘴,但他只是嘴唇厚。28歲的倫敦男子約書亞·巴達在網上更新護照,需要上傳自己的照片。巴達專門上傳了一張高清晰度的照片,但人臉識別系統通知他,不能上傳張嘴照。
  • ...65期:AI攝像誤認裁判光頭為足球 雙胞胎替考科目二被人臉識別識破
    雙胞胎替考科目二被人臉識別識破網友感嘆:太高能   近日,廣東梅州,五華轉水機動車駕駛人科目二考試的考場上,有一輛考試車考生無法通過考試車的車載人臉識別系統的識別。考官立即對這名考生進行報名相片和現場考試的照片進行比對,並用手機進行人臉識別以後,發現現場這位考生不是報名的本人。近年來,人臉識別被應用在越來越多場景當中,「監考」和「進場檢測」也是重要的一種應用。經過了40多年的發展,人臉識別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識別錯誤率逐年降低。
  • 繼行人再識別後,澎思科技車輛再識別(Vehicle ReID)技術刷新世界紀錄
    澎思科技基於自主研發的全局和局部深度特徵融合算法模型,實現了車輛再識別算法關鍵指標平均精度均值(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和首位命中率(Rank-1 Accuracy)的大幅度提升,在VERI-Wild數據集上平均精度均值mAP達到85.35%。車輛再識別在智慧城市和公共安全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和至關重要的作用,一直是計算機視覺領域研究的焦點。
  • 圖靈獎得主姚期智:人工智慧算法的有限性有哪些
    我們需要思考的是,現在AI算法的限制是什麼,它的有限性在哪裡?接下來在機器學習以及AI的發展之中,還有哪些需要實現突破的地方?」 首先,就是AI算法儘管非常高效,比如在人臉識別等領域比人類做得更好,但是在大部分情況下,他們的穩健性和人類比是有差異的。 姚期智舉例解釋:在自動駕駛的情況下,你看到了一個紅燈或者停車標誌,如果這個圖像的能見性不好,或者有些人故意做了一點點變動,最後的結果可能就變成了一個通行標誌。這在自動駕駛模式下帶來的影響是非常嚴重的。
  • 小令老師說門禁|回看人臉門禁前世今生,你相信「口罩識別」嗎?
    手機的人臉解鎖、微信/支付寶掃臉支付我們都已經喜聞樂見,這次疫情又將人臉門禁這種無接觸式的身份識別方式推到風口浪尖,很多商家也隨即推出了口罩人臉識別,聲稱準確率達到多高的等級,但是在實際使用中需要畫一個問號。
  • 百度圖片改版:識圖搜索加入人臉識別功能
    百度識圖搜索人臉識別功能搜索示意其中,識圖搜索(shitu.baidu.com)加入了人臉識別新功能,若使用人臉圖片搜索可找到類似人臉圖片。  據百度多媒體部副總監餘凱介紹,人臉搜索是百度多媒體部2012年最後一個上線的項目,是世界上第一個基於圖像的全網人臉搜索。多位試用過該功能的網友認為,目前該功能實際用處不大,搜索匹配準確率很低,但是一個比較有趣的新功能。
  • a&s 功能實測 比特大陸AI邊緣計算模組算豐SM5
    隨著人工智慧在安防、泛安防等領域迅速落地和普及,各類圖像視覺類AI算法落地的精度和實際效果在提升,獲得了更深廣的業務價值,如安防領域的人臉布控、人車視頻結構化等,泛安防的社區園區通行,新零售的VIP客戶識別等,都是AI技術商業化的典型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