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窮窮三代,這才是真正的富養

2021-01-08 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父母向孩子傳遞的金錢觀,將伴隨孩子的一生。

作者:墨花(富書籤約作者)

01

自小,我生活在江南水鄉,父母的收入來自於手工活,家中經濟水平一般,但也絕不貧窮。

我的父母繼承了上一輩的傳統美德,爸爸樸素節儉,媽媽精打細算。

可我從小卻特別愛美,特別是讀初中後,見到同學穿著時髦的裙子,多麼希望媽媽也能給我買一條。

有時媽媽經不住我的央求,會帶我去店裡買衣服,當我興高採烈地挑選新衣服時,媽媽總是望著價格牌,皺著眉,時不時地哀嘆「太貴了」。

聽到媽媽的嘆氣,我的激動少了一半,動作都慢下來了,覺得自己欲望太多,實在對不起辛苦的父母。

當我挑選完之後,媽媽就開始跟店家講價,常常砍得太低以至於店家不想賣。

這時候媽媽就會使出殺手鐧,拉著我就往外走。

這一招往往很有效,店家會急著拉住我們,說著「算了算了,拿去吧」。

說實話,當我拿到新衣服的那一刻,內心是複雜的,因為獲得一件新衣服實在是有些艱難。

望著媽媽憂愁的臉,聽著她說著「爸媽賺錢真的不容易」,除了愧疚還是愧疚。

大學畢業後,我找到了不錯的工作,薪水足夠自己開銷。

但我卻養成了這樣的習慣:去超市購物,若有打折的就絕不買正價的;

逛商場看上一件令我心動的大衣,望著價格猶豫半天還是放棄了,於是花很多時間去找一件相對便宜的替代品,可心中始終是空蕩蕩的。

去年年底,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先生計劃跟朋友們出國遊一次,他邀我一起,我興奮地答應了,還提前一個月請了年假。

可之後的日子,我變得坐立難安,擔心這不會是一次愉快的旅行,因為有太多事放不下。

說到底還是因為錢,記得那天下午,我拿出紙筆,一項項地寫下,旅行有可能讓我損失的錢:

旅行費3萬,旅途消費5千,若耽誤工作影響年終獎2萬,國外時差影響兼職收入1萬……

算完之後,我瞬間決定「不去了」,一想到15天的旅行要拿這麼多錢等價交換,我寧可放棄。

後來,先生遺憾地一人前往,我留守家中日日加班和照顧孩子,心中自然不快,忍不住找閨蜜訴苦:「我家先生滿世界地玩,我在家中苦悶不已。」

閨蜜並沒有安慰我,卻說了這樣一句話:困住你的是你的自己,是你對錢太敏感了,只不過旅行一次而已,哪能損失這麼多錢。

我竟然無言以對。的確,我並不缺幾萬塊錢,缺的花幾萬塊錢去旅行的勇氣。為什麼我有能力賺錢,卻無法花得開心呢?

直到有一天,我在心理學者李雪的《當我遇見一個人》這本書中看到這樣一句話:

「若父母沒有覺知,把匱乏感和愧疚感傳遞給孩子,那麼孩子未來跟金錢的關係也將沉重而艱難。」

那一刻,我瞬間鼻子酸得想落淚。

兒時父母的節儉所帶來的匱乏感,以及類似「爸媽賺錢不容易,都用來培養你了」這樣的言語帶來的愧疚感,一直伴隨著我長大。

直到我工作後有能力去滿足自己時,潛意識卻一直停留在「我不能這麼奢侈」「我不配擁有這麼好的東西」這樣的怪圈中。

當然,我並不怪父母,他們這樣做並非絕對錯誤,只是他們的腦海中「賺錢真不容易,必須省著花」的念頭已經根深蒂固。

02

在《當我遇見一個人》這本書中,李雪講述了她小時候的經歷,她出生於80年年代,物質條件跟身邊人都差不多。

不過她爸爸卻給了她富養的感覺,比如,她想要1塊錢,爸爸就會給她兩塊,而不是八毛。

她想吃起士林巧克力,爸爸就滿足她,可她咬了一口就覺得裡面有一種奇怪的味道,覺得自己更喜歡德芙巧克力。

這樣的經歷,讓她長大之後對物質一直保持著很好的品味,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

李雪說:「富養給予我醉心精神世界的自由。」

爸爸的富養讓她感受到金錢是流動的,既要努力賺錢也可以愉悅地享受。

但她的一個朋友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經歷,這位朋友是個生意人,很能賺錢,但每當要順利籤合同的那一刻。

他必定坐立不安,要麼忘記帶材料,要麼失約重要的人,總之必定要在出現危機後,努力去挽救,直到最後一刻才能順利籤約。

其實這些失誤完全可以避免,但這位生意人每次都跟自己過不去。

他小時候媽媽的一句「賺錢哪有這麼容易」,始終被他銘記,以至於他明明可以輕鬆賺到錢,卻總要在無意識間把事情搞砸,才能符合媽媽的告誡——賺錢都很辛苦。

父母向孩子傳遞的金錢觀,將伴隨孩子的一生。

若父母傳遞的是沉重和匱乏,孩子日後會把金錢看得太重,即使賺了很多錢,卻無法安心地享受金錢帶來的快樂。

03

在《人民的民義》這部電視劇中,趙德漢是國家部委項目處處長,看上去非常節儉,他的晚飯是一碗炸醬麵,出門騎的是電瓶車,每個月只拿出300元孝敬老母親。

誰能想到,這樣的人竟是一名貪官,雖然住在老破小的房子裡,卻有著一間大別墅。

別墅並沒有用來享受生活,卻用來存錢,冰箱裡、牆裡、床上,全都是一疊一疊的現金,被搜出整整2.3億的現金,甚至燒壞了6臺點鈔機。

這麼多的錢,趙德漢每一筆都記帳,卻一分錢都不敢花。

若往他曾經的經歷去挖掘,一句「我們家祖祖輩輩都是農民,窮怕了」透露了他內心深處對錢的渴望。

因為小時候沒有被滿足,沒有體驗過金錢,對錢渴望至極,但真的擁有很多錢之後,卻沒有花錢的能力。

當查案人員搜出全部的現金之後,趙德漢蹲在地上抱頭痛哭,來不及享受,卻要去蹲大牢了。

「我沒覺得錢哪裡好,但我喜歡聞這個味,」趙德漢此刻才夢醒,卻後悔不已,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要這麼多錢幹什麼。

這恐怕是「窮怕了」這種扭曲的金錢觀所帶來的扭曲行為——貪汙腐敗。

雨果說:「沒有比金錢更能腐蝕人心的了。」

但如果每個人對待金錢都有一顆平常心,世界上每天都在發生的無底線的欲望、奢靡和墮落就會少很多。

04

作家莫言小時候家裡很窮,常常吃了上頓擔心下頓。有一次中秋節,家裡難得吃一頓餃子,每個人都只能吃一碗。

當一家人開心地吃餃子時,一個老人前來乞討。

莫言起身拿了半碗紅薯幹給老人,沒想到老人不領情,還憤憤不平地說:「我是一個老人,你們吃餃子,卻讓我吃紅薯幹,你們的心是怎麼長的?」

兒時的莫言聽了後氣急敗壞地說:「我們一年也吃不了幾次餃子,一人一小碗,連半飽都吃不了,給你紅薯幹就不錯了,你要就要,不要就走。」

這時,他媽媽走了出來,把莫言罵了一頓,還端來自己的餃子給了這位乞討的老人。

在最艱難的時候,還可以分享給別人,這是對人性的考驗,這樣的金錢觀,無疑讓小時候的莫言身心震撼。

雖然身處貧窮,可內心卻是富有的。在往後的歲月裡,媽媽對待貧窮的樂觀和願意分享的精神,被莫言銘記在心,寫進小說中。

若不是有這樣的母親,或許今天世界上會少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莫言,多一個愛賺錢的生意人莫言。

所謂富養,並不是父母給了孩子多少錢,給孩子買多貴的衣服,給孩子補充多少的營養,而是在於心的富養。

05

真正的富養,是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

當孩子的欲望父母能夠滿足時,便盡力去滿足他。

因為只有被滿足過,孩子才不會在看到一碗米飯後,像一個飢餓的孩子,死死抓住把自己吃到肚子撐;

他也不會不敢吃,害怕吃完就沒有了,他會一口一口慢慢享用,既是享用這碗香甜的米飯,也是在享受愉悅的生活。

當孩子的欲望父母實在無法滿足時,父母不必為自己不夠富裕而感到抱歉,更不要對孩子說「你不該擁有這些」,而是要誠實面對孩子。

「你想要買的玩具很漂亮,但是媽媽的錢不夠了,我要用來買今晚的晚餐。」

當孩子的願望被滿足,他會樂於享受生活,當孩子被父母告知因為別的原因無法滿足自己的願望。

他也不會有「我配不上好生活」的念頭,反而會更加努力日後去實現自己的願望。

所謂身窮窮一時,心窮窮三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若父母將內心的貧窮感傳遞給孩子,孩子即使有賺錢的能力,內心也是匱乏的。

而父母將內心的富有感傳遞給孩子,那麼即使孩子在平凡普通的生活中,依舊能過上精神富有而自由的日子。

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媽

相關焦點

  • 貓:養貓窮三代?這又是什麼梗?
    其實小編也不知道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網上開始劉創出這樣的話來的,什麼養貓窮三代?養貓非常費錢嗎?要不怎麼會有這樣的說法。但是之前咱們也介紹過很多種小貓了,而且在小貓的餵養上也是很簡單的,更不會花太多的錢的,再加上養小貓的話還用不著天天像小狗一樣非得帶出去遛一遛,這不是很省心還又省力嗎?
  • 富不過三代,窮也不會窮三代
    一位書生家中從祖父那一代到他這一代一直很窮。這位窮書生不甘願這樣的命運,聽說??神仙通常會在一個海上的小島顯現降臨,窮書生打包行李往這個小島,親自要問神仙他家三代窮困的原因。途中路過一個村莊,窮書生因飢餓而昏倒在一個富翁家門口。富翁很有愛心的將他帶入家中,騰出一間客房讓他住,叫僕人煮營養的食物給他吃。幾天後,書生恢復體力,富翁問他為何會昏倒。
  • 窮養也好,富養也罷,別養出這種孩子就好,否則「連累」三代人
    大家在討論養育孩子時,總糾結於到底是應該「窮養」孩子,還是應該「富養」,在我看來,窮養也好,富養也罷,別養出「白眼狼」就好,否則受連累的是三代人,至於我為什麼這麼說,看完我說的案例應該就懂了。案例我老家的一位鄰居,今年60來歲了,有一個女兒和兒子,兩個孩子都結婚了,兒子年紀比姐姐小几歲。
  • 農村俗語:「窮走水,一家毀;富涉淫,三代貧」,啥意思?
    「窮走水一家毀,富涉淫三代貧」,就是一句古代人最誠摯的忠告。 這兩句俗語,其實也是老祖宗們的經驗之談。如果大家能讀懂其中的深意,相信一定會對人生發展有很大幫助。 第一、窮走水一家毀 貧窮對於每個人來說都非常可怕,很多人為了能過上富裕的生活,幾乎每天都在想發家致富的方法。
  • 「窮養男孩富養女孩」?值得商榷,執行起來有難度,容易跑偏
    家長以為的「窮養富養」,一不留神就把孩子帶跑偏,你中招沒你的氣質裡,有你讀過的書、見過的人、走過的路,當然,還有你原生家庭的影響!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很多家長開始琢磨怎麼教育孩子,好讓他們能成龍成鳳。「窮養兒子、富養女兒」的觀點也是由來已久。話說起來簡單,但是真正做起來可是很有難度的,畢竟教育是一門藝術。
  • 農村俗語:「窮走水一家毀,富涉淫三代貧」,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農村俗語:「窮走水一家毀,富涉淫三代貧」,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在農村裡有很多勸諫警誡性俗語,而這些俗語雖然從表面上來看,讓人覺得有些粗糙,頗有俗人的味道。但是來說「俗人不俗、雅人不雅」還是很正確的!而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關於「窮富」的農村俗語!而老祖宗早就教導我們,人在落魄的時候要注意什麼,人在富裕的時候應該怎樣做,只有按照老祖宗的引導,我們後人才不會吃虧的。所以這句農村俗語:窮走水一家毀,富涉淫三代貧」,則是老祖宗給我們後人留下來的。那麼這句俗語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
  • 人的身體,3個部位要「窮養」,2個部位要「富養」,不少人搞反了
    在以前「窮」的時代90多歲高齡的老人很多,如今的社會長壽的老人缺少了很多。影響人們健康的一大隱患就是不規範的飲食,要想讓我們身體健康。一定要「富養」「窮養」適當。有的部位不需要補充過多的營養,有的地方則需要補充充足的維生素等物質。
  • 郭晶晶霍啟剛為河北運物資,教育子女,他們窮養生活,富養精神
    窮養生活,富養精神「金剛夫婦」身體力行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他們作為有錢人,承擔了一部分的社會責任。反觀某些有錢人,曬包,曬化妝品,曬高定,曬冰箱,曬女兒的各種奢侈品……突然,我明白了豪門和暴發戶的區別。
  • 俗話說:「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為什麼是三六九?
    不過大多數的人們都會希望自己能夠擺脫貧窮,成為一個有錢的成功人士,但是萬事不可強求,社會上還是一般的普通人居多,而且你現在的富有並不代表子孫的富有,現在的貧窮並不代表後代的貧窮,在俗語中就有這樣的一句話「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說的就是一個人的現狀是代表不了愛孫後代的狀況的,那麼大家想想為什麼會用三六九這三個數字呢?
  • 身體也有窮富養之分,不同部位養法不同,不少人都養錯了
    日常就要注意器官的養護,使其一直處於一個健康的狀態,功能提高,才可以更好的給身體提供支持。體內不同的器官,養護方法也是不一樣的,這就需要分成窮養和富養了。我們平時聽到最多的就是男要窮養,女要富養,其實對器官來說也是一樣的,根據不同的地方,養護方法也要做出改變。哪些地方要富養?胃部一定要富養,富養不是說一定要吃很多,而是要注意飲食的營養、新鮮。
  • 俗語「窮養狗,富養貓」是啥意思?有道理嗎?看完解惑了
    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逐漸富足起來,很多的家庭裡都會養一些寵物來供平時玩樂,其中大家養的最多的就要屬貓狗了。雖然說現在我們想要養一隻貓狗非常的容易,但是卻為什麼還會有「窮養狗、富養貓」的說法呢?大家是否曾經聽說過這種說法,又是否了解其中的奧妙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吧。
  • 農村老話說「貓來窮,狗來富」,這句話的來歷是什麼?
    在農村,經常有人說「貓來窮,狗來富」,那這句老話的來歷是什麼呢?這句話有道理沒有?有下面幾種說法:一、貓和狗的脾性 貓和狗作為家裡經常養的動物,兩者的脾性有很大的不同。在農村認為貓是嫌貧愛富,狗則不嫌家貧。
  • 「窮灶門,富水缸」的說法
    有這麼一句俗語:「窮灶門,富水缸」,很多人都以為這句俗語講的是關於風水方面的問題,大多數人認為水缸可聚財,灶門會影響財運,實際上這些人理解錯了。「窮灶門,富水缸」跟以前人們生活習慣有聯繫,真正的意思是說家裡的灶臺門前擺放的柴火要少,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危險。家裡水缸裡的水要儲存滿,以備日常使用和遇到火災時可用於救火。這裡更深層的意思是要告誡人們做什麼時候需要防範於未然,未雨綢繆。
  • 狗來窮,貓來富,真的是這回事嗎?
    在我們農村,家家戶戶都養貓養狗。狗用來看家護院,貓捉老鼠,各負其責。無事閒聊,老人們常常會說「貓來窮,狗來富」。那麼這句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以前農村生活十分艱苦,人們常常連肚子都吃不飽,更不要說什麼吃魚吃肉了。而貓咪是嫌貧愛富的,如果主人家沒吃的了,它就會選擇離開家。
  • 真正的「窮」男人,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當初,玲玲不顧父母的再三反對,與窮小子林哲走到了一起。她信誓旦旦地對父母說:「爸媽,我一定會幸福的,我相信他,也請你們相信我的選擇。」結婚前,林哲一直都在做送外賣的兼職,他們兩人也是因為他給她送餐而結緣的。那個時候,玲玲雖然覺得他這份工作不穩定,收入也不高,但在愛情面前,這一切都不是問題。所以,她並不覺得他像父母所說的那般「不靠譜」。
  • 養肉窮三代,玉露毀一生!
    多肉 | 日記 | 拼盤| 老樁| 情趣| 優雅玉露植株玲瓏小巧,葉色晶瑩剔透,甚是美麗,很受肉友們歡迎~也因大部分玉露價格比較高,坊間也經常流傳一句戲稱:養肉窮三代,玉露毀一生~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比較常見的玉露品種和具體的養護方法吧~「玉露」冰燈玉露冰燈玉露,主流分為潘氏冰燈玉露和孫氏冰燈玉露,現一般通俗講冰燈玉露基本默認為潘氏冰燈玉露
  • 俗話說「豬來窮,狗來富」,有什麼含義呢?不說你可能不知道
    俗話說「豬來窮,狗來富」,有什麼含義呢?不說你可能不知道文/小陳分享歷史在我國的農村地區流傳著很多俗語。比如「娘想兒萬裡長,兒想娘筷子長」,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就罷了。這些農村俗語雖然言簡意賅,但是通俗易懂,就算是到了今天好好揣摩還是很有道理的。
  • 老祖宗的告誡:「富不入三地,窮不近二人!」受益無窮
    在一個人窮的時候想要變得有錢,在一個人有錢的時候想要變得更有錢,這就是人的本性。但是怎樣才能讓自己在富有的時候遠離災禍,在貧窮的時候能夠奮發向上呢?老祖宗的智慧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老祖宗的告誡:「富不入三地,窮不近二人!」受益無窮。老祖宗就說了「窮不失志,富不癲狂,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 俗語:鬥米養恩,擔米養仇;窮不走親,富不回鄉,說盡人情事理
    俗語:鬥米養恩,擔米養仇;窮不走親,富不回鄉,說盡人情事理老祖宗們都是非常有智慧的,他們說的話簡單粗暴又不無道理。這不,小編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就教會了我們為人處世,告訴我們人情事理。這句俗語就是「鬥米養恩,但米養仇;窮不走親,富不回鄉。」
  • 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有什麼道理嗎?
    農村俗語的存在,就說明這個俗語在農村是很有道理的,是受人們歡迎的喜歡的,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道理,是理所當然的。那麼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有什麼道理呢?~~兔子和蜜蜂都是養殖業。這兩種養殖業,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養殖的環境條件不同,殖成本的不同,養殖的技術不同,就會形成了養殖的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