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留學生的「南京媽媽」
一個年過五旬的老宿管阿姨,整天說中英文混搭的句子,不但囉嗦,還愛管閒事,但留學生就是喜歡她。這些外國孩子無論通過了考試,還是拿到獎學金,一高興起來就手舞足蹈地朝她喊「媽媽」,迫不及待地要跟她分享喜悅。
本報記者 沈大雷 通訊員 盛彥麗 蘇然
「是不是忘了帶key(鑰匙)?」
「是不是bedroom(臥室)的light(燈)又壞啦?」
「孩子,不要在宿舍裡cook(抽菸),很danger(危險),會fire(著火)。」
在南京醫科大學留學生公寓,一位50多歲的宿管阿姨常常念叨這些中英文混搭的句子。她就是被留學生親切稱作「南京媽媽」的宿管員梁紅兵。從2007年成為南京醫大第一批留學生公寓的宿舍管理員以來,寒來暑往,梁紅兵已經陪伴著6屆300多名留學生順利畢業。
早晨8時到崗,檢查各項電器及設備是否正常,提醒學生注意衛生、及時增減衣物,仔細進行來客登記,照顧生病的留學生……梁紅兵每天都忙忙碌碌的,但對她來說,每天都很幸福。
宿管工作學問大
「別以為宿舍管理看上去簡單,其實學問大著呢!」談起自己的工作,梁紅兵有自己的認識,「我們的身份是家長和朋友『二合一』,一方面要保證學生們的人身財產安全,為他們提供一個安全可靠的生活環境;另一方面,也要像朋友一樣與學生們多溝通、多交流,解決他們生活上、心理上的難題。」
在留學生公寓,日常管理工作好做,可要跟來自各個國家的留學生們做朋友,了解他們的語言、文化和生活習慣可不是件簡單的事情。為了克服這些障礙,50多歲的梁阿姨變成了一個勤奮的「學生」,工作之餘,她開始「充電」,學習英語及上網等。
「我家裡常備一本英漢大詞典,沒事我就翻翻,遇到不懂的地方,我就上網查。在網上,我還學到不少外國文化,比如印度人如何做禮拜、西方人如何過聖誕節等。我這把年紀學習起來,可一點也不比年輕人差,哈哈!」梁阿姨爽朗的笑聲裡充滿了自信。
生活中,梁阿姨還經常向留學生虛心求教。現在,梁阿姨和留學生們已經非常有默契了。「很多時候,我只要說出關鍵的單詞,孩子們就明白了。」梁阿姨對此很自豪。
由於知道了印度留學生要做禮拜的習俗,梁阿姨非常尊重他們的宗教習慣,也會提醒晚歸的學生注意安全。每逢聖誕節,梁阿姨還會帶著宿管阿姨們將公寓布置一番,和留學生們熱熱鬧鬧地過節。
學生愛找梁阿姨「撒嬌」
「宿管工作沒有轟轟烈烈的大事,有的只是細水長流、點點滴滴的辛苦與不厭其煩。」梁阿姨深有體會地說。正是一件件小事的積累沉澱,讓梁阿姨和留學生的感情越來越深厚。
每逢節日,總會有留學生找梁阿姨「撒嬌」:「阿姨,給我巧克力吃。」
衣服扣子掉了,留學生會露出「苦瓜」表情,操著不太正宗的漢語跟梁阿姨說:「阿姨,你看……」
考試前夕,學醫的留學生壓力很大,經常失眠,細心的梁阿姨會主動和他們聊天,教他們以平常心對待考試。
留學生那詩蘭患了肺炎,由於怕遠在千裡之外的家人擔心,她一直隱瞞著病情。梁阿姨知道後,經常拎著水果和蔬菜去看望她,照顧她。
南京冬天的溼冷天氣讓留學生們很不適應,正巧留學生艾曼紐的宿舍空調壞了,修理工又放假回家,梁阿姨「擅自做主」第一時間幫他調換了房間。
這樣的事情一件又一件,梁阿姨總說這些都是小事,不值一提。
「媽媽,我拿獎學金了」
儘管囉嗦又愛管閒事,梁紅兵和留學生的關係卻越來越親,她也得到了孩子們越來越多的認可。
「我經常看到梁阿姨和同學一聊就是一兩個小時,其實他們交流時語言上還有很大障礙,但是梁阿姨一直在認真聆聽,這得有多大的耐心啊!」留學生艾蒙感嘆地說。
「這些外國孩子不容易,他們萬水千山來到中國。他們是真的可愛、真的好啊,我總跟他們說,因為你們好,所以我才好。」梁阿姨說。
去年夏天,穆沙獲得了獎學金。經過宿舍大廳時,他興奮地拉著梁紅兵的手大喊:「媽媽,我拿獎學金了!」梁紅兵笑著說:「外國孩子熱情奔放,無論通過了考試,還是拿到獎學金,反正一高興起來就手舞足蹈地朝我喊『媽媽』,迫不及待地跟我分享喜悅。」
後來,「南京媽媽」這一稱呼就在留學生中慢慢傳開了。留學生畢業前都帶著手機找梁紅兵合影,好把這位「南京媽媽」的照片永遠留在身邊。
新學期開學了,梁紅兵又從家裡帶了一大包巧克力,分給留學生們吃。「他們愛吃這個。」像提起自己孩子一般,梁紅兵臉上浮現出慈母般的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