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傳統的流年和大運的相關理論,「合則晦」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古人認為,當八字的流年或大運的幹支與四柱幹支相合,則會導致該被合的四柱幹支有「晦氣」。一個特殊的情況是:當大運幹支與日幹支或時幹支相合,則被稱為「晦氣運」。在八字理論中,「相合」是一個大家都喜歡的名詞,那古人為什麼認為「相合為晦」呢?
什麼是晦氣?
《三命通會》中說:「晦氣者,乃不明之象,昏昧之道也」。也就是說,當八字有「晦氣」的時候,命主就好比處於迷霧當中,難辨方向。當然,「晦氣」這個詞在現代漢語中也有「倒黴」的意思,但與古人所講的晦氣不是一個意思,我們現在所講的「倒黴」其實更多是「梟神倒食」的產物。
《淵海子平·心鏡歌》中有這樣一句話:「君子若逢主奏對,常人主災晦」。因此,「晦氣」跟「災」有相似的地方,但相對來說要比「災」的程度輕微的多。《淵海子平》中又說:「木無火則晦其質」,這裡的「晦」與《三命通會》所講一致,是「昏暗」的意思。《五行精紀》說:「夫晦者,亂也,暗也」,當一個人遇到「晦氣運」,則心思迷茫導致做事混亂而難以達到目標。我個人認為《五行精紀》對「晦氣」的論述是最簡略,也是最精當的。
什麼是「晦氣運」
對於八字的「晦運」,《淵海子平·運晦詩訣》專門講它對命主的影響:「幹事難成又費錢,提防兇事近流年。初心欲遂熊羆兆,後卻反成飽事眠……」。「熊羆兆」是指周文王夢熊而得姜尚的故事,而「飽事眠」是指吃飽了就睡,得過且過的意思——也就是說,剛開始的時候意氣風發,到後來就得過且過——這就是「晦運」最基本的特點。
《五行精紀》中說:「凡生日、生時,天幹與逐年太歲幹合者,謂之晦氣入門」。《淵海子平》中說:「日幹支合太歲幹支,曰晦,大運合歲幹者亦然。遇此主晦氣,一年反覆,欲速不達」。《三命通會》中說:「日幹和時幹不宜與太歲天元合,合則為晦氣」。前面各書所講就是八字中晦氣運的基本定義。
為什麼「相合為晦」?
八字中的日幹支和時幹支,一般用來代表命主自己,這是因為日幹為命主,日支為配偶,時幹支為子孫,都跟命主自己最相關。當這些幹支被大運或流年合住,就好比命主被流年或大運拉著手,流年大運往東,則命主往東;流年大運往西,則命主往西,因此命主在這樣的大運或流年中很難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於是就會遲疑、迷茫而暫時性的失去做事的目標。(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雖然古人說「相合為晦」,那也要看是什麼樣的大運流年來跟命主相合。如果大運流年是財星,而命主正好身旺財弱,那命主跟著財星走則反而能發財。這就好比說一個公司的員工,雖然在某個大運上過得很迷茫,但是卻跟著老闆發了財,這樣的運雖然是「晦運」,但並不「晦氣」。比如下面這個八字,命主身旺,逢財年天地相合,則財星與命主相合,命主跟著財星發財,何晦之有?
「相合為晦」是古代命理學的一個概念,八字愛好者要對這個理論做出自己的合理判斷。在實際的命理經驗中,我們發現大運流年與日幹支相合的時候,仍然要以所合之物來斷,而不可簡單地套用「相合為晦」。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文|西風獨醉探討命理藝術,弘揚傳統文化(請大家關注我,和我探討命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