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良師」用無私奉獻詮釋生命的意義

2021-01-09 中國嘉興

清明時節緬懷故人,在嘉興學院醫學院的學生心中,要緬懷的,還有一群特殊的故人。

他們用自己的百年之軀,教會醫學生們寶貴的人體知識;他們用無私的奉獻,為後人詮釋生命的意義;他們用人道主義光芒,照亮了人類的未來。

他們不說話,卻是最耐心的師長,被醫學界稱為「無語良師」,被醫學生們叫做「大體老師」。

昨天,一場特殊的祭奠儀式在嘉興學院醫學院舉行。數十名身著白大褂的嘉興學院醫學院學生在無語良師碑前佇立,深切緬懷、悼念他們的「無語良師」。捐獻者家屬們也從四面八方趕來,祭奠逝去的親人。

129個不能忘卻的名字

無語良師碑坐落於嘉興學院醫學院一隅,掩映在松柏間。這座落成於2013年的紀念碑,如今鐫刻著68位遺體捐獻者和61位器官捐獻者的名字。

碑銘清晰地寫著:「遺體捐獻,精神共天地永駐。無語良師,愛心與日月同輝。無論性別與年齡,無論卓異與凡俗,你們都是傳道授業的無語良師。你們生命雖已終結,卻仍延續著我們的健康……」

昨天上午9點,祭奠儀式正式開始。

「他們是特殊的老師。他們默默用身體承受著科學的踐行,引導一批又一批稚嫩的醫學生開啟醫學求知和探索之路……」隨著主持人話語響起,全體人員排著整齊的隊伍向紀念碑深深鞠躬,學生代表向紀念碑敬獻花籃。

每一位「無語良師」的背後,都是一段感人的故事。

在無語良師碑的右下角,「林春華」的名字剛刻上去不久。2018年10月29日凌晨3點,88歲的林春華在嘉興二院的病床上永遠地閉上了眼睛。7個小時後,按照他生前的再三叮囑,他的遺體被接到嘉興學院醫學院,捐獻給醫學研究事業。

昨天,林春華的老伴陳阿姨和兒子林先生一同來祭奠他。「我父親一生都熱心公益和社會事業。關於捐獻遺體的事,父親生前至少跟我提過3次,去年生病後,更是催著我去為他做遺體捐獻登記。」林先生說,父親覺得作為黨員,能把遺體捐獻給國家的醫學研究事業,為人民作點貢獻,心裡才更踏實、滿足。在父親的反覆要求下,林先生從剛開始的不理解變成了支持。

「爸爸,我們來看你了!」市民陳女士一遍一遍摸著紀念碑上父親陳土根的名字,笑著說。這是姐弟三人第二次來到無語良師碑前祭奠父親。「早在2012年,父親就讓我陪著他去紅十字會籤署了遺體捐獻協議書。去年2月,父親病危,他讓我們找出紅十字會的聯繫電話。在父親的告別式結束後,他的遺體就送到了嘉興學院醫學院。」陳女士告訴記者,當年籤署協議之前,父親曾告訴他們「死後也要為國家作點貢獻」,他們尊重父親的決定。

「陳土根」的名字旁邊還留有一處空白,這是為老伴留的位置。陳女士說:「我們的母親也早已籤訂了遺體捐獻協議書,等她百年之後,她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刻在父親的旁邊,生死相依。」

 

「大體老師」的付出不敢辜負

「健康所系,性命相託。我決心竭盡全力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維護醫術的聖潔和榮譽,救死扶傷,不辭艱辛,執著追求,為祖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鬥終生!」祭奠儀式上,身穿白大褂的醫學生們莊重宣誓。

解剖課是臨床醫學的必修課之一。在發達國家,醫學解剖科研教學用的所有屍體均來源於遺體捐獻,一到兩個學生解剖一具屍體。而在中國六七個學生甚至十多個學生解剖一具屍體,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已成為我國醫學教育的潛在危機。

臨床解剖的機會來之不易,同學們尊稱這些捐出遺體的「無語良師」為「大體老師」。

「我們十個人一組圍著一位『大體老師』,每個人都很珍惜每一次實踐機會。」嘉興學院醫學院臨床醫學系學生葉華澤充滿敬意地說,解剖課堂上,絕對不允許嬉戲打鬧,那是對遺體捐獻者的不尊重。

「作為一個醫學生,感覺能回饋給『大體老師』的很少。平時在學習中,只能更加刻苦學習,為將來正式走上工作崗位打好基礎,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承擔救死扶傷的使命,以此來回饋『大體老師』。」大三學生鍾齊鋒說。

人間大愛 照亮未來

據了解,自1991年我市第一例遺體捐獻登記以來,截至目前,我市已有300多位志願者登記捐獻遺體,成功實現捐獻的有68人;辦理器官捐獻登記的有近1000位志願者,成功實現捐獻的有61人。

近年來人們的思想觀念開始發生改變,登記捐獻遺體(器官)的市民越來越多。

朱士花早在2015年就捐獻了遺體,她的丈夫每年都來祭奠,讓他倍感欣慰的是,無語良師碑落成之後,遺體(器官)捐獻者的數量越來越多,「4年增加了28個名字。乾乾淨淨地來,乾乾淨淨地走,挺好的。每年還有這麼多學生一起祭奠她,更有意義。我和她是同一年籤訂的捐獻協議。每年來都能看到不少新刻上去的名字,看著這麼多人和我們想法一致,我覺得很高興。」

薛興官是嘉興最早的一批遺體捐獻者之一,老伴每年清明都會來嘉興學院醫學院祭奠他。「老頭啊,我要去北京帶孫子了,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老阿姨在紀念碑前絮絮叨叨地說著兒孫的事情,「他從年輕的時候就有這麼個信念:人死了就死了,什麼都不需要留下,身軀不如用來做點對國家有意義的事情,可以幫助國家醫學發展那最好不過了……在他的影響下,我也籤了捐獻協議。」

「我們是共產黨員,年齡大了,不能再為國家作什麼貢獻,死後把遺體捐獻出來,貢獻給醫學事業,感到很光榮。」陳阿姨告訴記者,他們的一些親友被老伴林春華捐獻遺體的事跡感動,也有了捐獻遺體的想法。

自2013年無語良師碑落成後,市紅十字會每年都會在此舉行祭奠活動。市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吳海松表示,遺體(器官)捐獻者詮釋了「人道、博愛、奉獻」紅十字精神的最高境界,他們不僅在世的時候為社會奉獻,離世後還把自己的一切奉獻給了社會,他們的人道光芒照亮了人類的未來,對後人更是一種恩澤。「他們為全社會樹立起了一座座豐碑,我們應該永遠緬懷與紀念他們,這也是一種對生命的禮讚。我市市民對遺體(器官)捐獻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也是嘉興人民大愛無疆的最好呈現。」

相關焦點

  • 用無私奉獻精神彰顯生命的意義
    用無私奉獻精神彰顯生命的意義  深圳市義工聯與深圳特區報聯合召開「向高正榮學習」專題座談會,暢談優秀義工高正榮的感人事跡  本報記者徐華張舜/文鄭東升/圖昨天,深圳市義工聯與本報聯合召開「向高正榮學習」專題座談會,邀請部分與高正榮並肩為社會無私奉獻的義工代表,暢談他們與高正榮在一起工作的親身經歷,飽含深情地向大家展示出了一個更真實、更全面的高正榮。
  • 【無私奉獻】詞語解釋、表達無私奉獻的詩句
    「無私奉獻」是一種愛,是對自己事業的不求回報的愛和全身心的付出。對個人而言,就是要在這份愛的召喚之下,把本職工作當成一項事業來熱愛和完成,從點點滴滴中尋找樂趣;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認真善待每一個人,全心全意為機關事務工作服務,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光榮職責。努力地用這份愛去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用大家的無私奉獻編織出事業的美麗藍圖。
  • 用生命傳遞愛!西安又有16人組團登記捐獻人體器官
    感謝大家,正是因為有了這麼多的愛心人士,我們才能在大愛的路上持續走下去,這是在用生命傳遞愛,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進來。」  16人的大愛心聲  11月24日,在登記捐獻的現場,志願者們開始只想著捐獻人體器官,後來臨時改變了主意,都在「遺體」的選項裡也打了勾。他們都希望自己百年之後,還能給其他人、給醫學研究留點什麼。
  • 真的有人在用生命詮釋了友情高於愛情
    真的有人在用生命詮釋了友情高於愛情紀梵希出生於法國,父親祖上為義大利貴族,世襲侯爵爵位。他3歲時父親因流感去世,他由母親和外婆撫養長大。外婆家相當富裕,在當地擁有歷史悠久的哥白林製造廠和博韋掛毯工廠,紀梵希的藝術修養便來源於此。
  • 師者的使命 19:23【良師 1】
    良師 師者 傳道授業解惑也 點擊邊框調出視頻工具條 《良師》1分30秒預告片
  • 失足青年用行動詮釋了「我也可做活雷鋒」
    失足青年用行動詮釋了「我也可做活雷鋒」 發表時間:2013-03-12   來源:中國文明網 無私奉獻精神、「螺絲釘精神」、見義勇為精神、熱心公益精神……,這都可以說是雷鋒精神在不同社會發展時期的具體表現。  曾幾何時,有人說「雷鋒精神過時了」,也有人說「雷鋒精神離我們生活很遠」。其實,雷鋒精神並沒走遠,而且離我們很近,就在我們身邊。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雷鋒精神的踐行者一個接著一個,如雨後的春筍。
  • 至愛無言,至情無語——大唐情聖王維
    此詩妙就妙在用最樸實的詞語,表達最深的感情。和大唐女皇武則天的「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長下看,開箱驗取石榴裙」有得一拼。紅豆產於南方,結實鮮紅渾圓,晶瑩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鑲嵌飾物。傳說古代有一女子,因丈夫死在邊地,哭於樹下而死,化為紅豆,於是人們又稱呼它為「相思子」。所以多用於男女愛情的象徵。
  •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誰能給出一個好答案
    世紀拷問——生命是否有意義?「生命是否有意義?如果有,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呢?」這是一個一直困擾著整個人類的問題,每一種答案都是對這個問題的一種詮釋,一種可能的方向,一種個體的生命體驗。問題歷經千年,似乎一直沒有一個終極答案,而且沒有一個答案能夠完全解答這個問題。
  • 從哲學角度探索生命的意義
    此話不僅只是對於實際的生命漂泊而言,更多的我是想說思域如此寬廣,任何地域都可找到你的依賴,將自己的生命之根駐紮。對於個體而言的世界也是如此,沒有哪一片土地能夠永遠的駐留。你既想駐紮,又渴望漂泊,你自知意義之虛,又苦於尋求。你飄啊飄,好似一枚蒲公英的種子。在你自設的思域之中實現你不可完成的意義之旅。生命本無意義,需要編織意義。只有人才急於編織,而其它生命依靠本能意志,無緣意義。
  • 星座中那些讓人無語的時刻
    你是否對你的朋友感到無語,你的朋友是否偶爾對你感到無語?我們來談談十二星座這個角色,是什麼讓人無語。射手座:性格多變射手座對新鮮的事情有強烈的好奇心,想做明白的事情。也許只有金牛座知道他花的每一分錢的意義。雙子座:全世界的壞朋友雙子座對朋友圈總是抱著「越多越好」的態度。他們可能誤解了多重朋友和多重道路的真正含義。其他人交朋友的方式有很多,雙子座的朋友往往會自掘墳墓。使人無語的原因是他們知道自己是敵人,雙子座和他們都是好朋友,當他們有事情要做時,他們看起來就像和事佬。
  • 習近平談「初心」系列之五:忠於黨、忠於人民、無私奉獻,是共產黨...
    ——2019年5月,對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跡作出的指示 ★黃群、宋月才、姜開斌三位同志用寶貴生命踐行了共產黨員「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 黃群、宋月才、姜開斌三位同志面對颱風和巨浪,挺身而出、英勇無懼,為保護國家重點試驗平臺壯烈犧牲,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員對黨忠誠、恪盡職守、不怕犧牲的優秀品格,用寶貴生命踐行了共產黨員「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
  • 典故的意義——《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觀後
    正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百家講壇》播出的系列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共分12期,每期節目確立一個主題,邀請一位思想解讀人,一位經典釋義人,和大家一起重溫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論述當中的用典。本版在此特別約請《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節目的經典釋義人王立群撰寫文章,闡釋學習典故的豐富意義。
  • 爾冬陞送張大大演技兩字:無語!賣慘行不通才認錯,可惜有點晚
    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張大大作為嘉賓參加,說實話當官宣之後很驚訝,因為真的不看好張大大的演技,果然在昨晚的首秀中張大大直接翻車,重新詮釋 爾冬陞導演直接送給張大大兩個字:無語
  • ...用生命詮釋誓言;6、【央視快評】在新時代繼承和弘揚偉大抗美...
    今天《新聞聯播》主要內容有:1、習近平會見全國雙擁模範城(縣)命名暨雙擁模範單位和個人表彰大會代表 李克強參加會見並在表彰大會上講話;2、【「十三五」成就巡禮】原始創新 科技創新 國之重器先行;3、9月份經濟運行延續穩步恢復良好態勢;4、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 高舉正義旗幟 為保衛和平浴血奮戰;5、【英雄不朽——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特級英雄楊根思 用生命詮釋誓言
  • 程瑾用愛和堅守詮釋著「家」的含義
    他叮囑隊員要全力以赴,以初心守護生命,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做出一名醫務工作者應有的貢獻。 「在重症病區,很大一部分患者年齡偏大,且需要檢測的項目多,又不能有家人陪護,在病房內難免會顯得恐懼、焦慮,精神狀態較差。我們在治療的同時,要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安撫、開導他們,只有他們情緒平穩、有了精力,才能更好地與疾病抗爭。
  • 離別的車站,離別的行人,都不及離別的無語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滄海桑田,千年的時光在歷史面前,也是彈指一揮間,然而,離別的車站會變,離別的行人會變,離別的哀愁與無語,卻是跨越千年,如出一轍。
  • 關於這位用生命堅守初心的法官 他們有話說
    如果生命的軌跡只剩不足一月,你會選擇做什麼?世界那麼大,你會選擇出去看看?放下凡塵的紛紛擾擾,在家人的陪伴下度過平靜的時光?  奮鬥在審判崗位上直至生命的盡頭是李慶軍法官作出的選擇。  他是一位普通的法官,但給我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他從事審判工作25年,公正司法,所辦案件無一錯案,無一上訪。
  • 沈因洛:豐碑無語,燈塔有光 -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網 | NEWS of RUC
    青松挺立,百合無語。蒼松翠柏掩映的武漢市遺體捐獻者紀念碑上,鐫刻了第1304個名字:沈因洛。沒照片、沒生平、沒墓地,只有郵票見方的三個小字,是一位老黨員、老八路、正省級老領導留下的最後「痕跡」。這位逝去的老者用他的一生訴說著對祖國深沉的愛、壯闊的情懷和無盡的奉獻。心懷信仰,用畢生擔當詮釋什麼是忠誠看他的簡歷,從部隊,到企業,再到湖北省委、省政協,他的工作跨度很大。但熟悉他的人說,他從來沒有任何抱怨牢騷,也從來沒有說過不。因為在他的字典裡,沒有「不服從」,只有「服從組織的安排」,只有「講規矩、守紀律」。
  • 天天學習|奮鬥新時代,習近平用這句古語深刻詮釋
    在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還用「不惰者,眾善之師也」這句古語,深刻詮釋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實質,指出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釋義】《抱樸子》是東晉學者葛洪(自號抱樸子)的道家理論著作,由《內篇》和《外篇》組成。
  • 五首婉約詞:花似淚,情如水,人無語、念長留
    花似淚,情如水,人無語、念長留。嘆心中思,手中酒,夢中人。有些心情,總與夜有關。不能知道,彼岸天涯,用一生可否抵達?也不能知道,夢裡飛花,用一世可否留下? 所有的記憶,所有的年華,所有的故事,都平淡著,沒能驚現過一絲精彩,而我卻看見在季節糾結的褶皺裡,刻滿了縷縷的牽掛。剩得眾山誰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