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尼娜全球生效?!農作物看天吃飯 糧價要暴漲?

2021-01-08 中華糧網

2020年,只剩下三個多月的時間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新冠疫情、糧食不安、經濟危機、自然災害頻發已經讓今年夠難過的了!但是,最近又出現一個令人絕望的消息。日前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宣布:太平洋海水異常變冷所引發的拉尼娜現象已正式形成。

關於拉尼娜現象的出現,早在NOAA宣布之前,日本氣象廳已經說明過有60%的概率發展出來,而世界氣象組織也是同樣的概率,在8月27日表示今年9月至11月期間發生弱拉尼娜事件的概率為60%。而概率說得最高的就是澳大利亞氣象局為70%。

所以綜合情況來看,拉尼娜的到來是確鑿無疑了!這也就意味著極端氣候將對糧食生產的幹擾進一步加強。

拉尼娜現象

拉尼娜是西班牙語「La Nia」——「小女孩,聖女」的意思,但別看它有著一個小姑娘的名字,實質上有強大的威力。

歷史經驗表明,拉尼娜對全球氣候的影響每次都不盡相同,雖不如厄爾尼諾的破壞力強和頻率高,但卻因持續時間長而對農作物的生長更具破壞性,拉尼娜期間的糧價波動幅度遠大於厄爾尼諾。

近50年的冷暖事件分析發現,厄爾尼諾與拉尼娜期間的糧食價格波動幅度進行統計,發現厄爾尼諾期間小麥價格的波幅為26.3%,而拉尼娜現象期間小麥價格波幅達到56%,遠高於厄爾尼諾期間的波幅。這一點適用於玉米、大豆和稻穀。

拉尼娜事件與厄爾尼諾事件一樣,對區域或全球一半以上地區的氣候有顯著的影響,導致世界各個國家的氣候出現異常。

一般來說,美國的西部會變得比較乾燥,而澳大利亞和南美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洪災,對於亞洲國家來說,日本會出現寒冬,我國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南旱北澇,冷冬熱夏,登陸的熱帶氣旋個數增多等現象。

拉尼娜現象對農業影響有多大?

隨著秋季的開始,拉尼娜現象已經發展起來。大多數計算機模型都表明,拉尼娜現象將至少持續到2021年2月。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在其展望中表示,預測專家一致支持這一觀點,認為拉尼娜現象在今年冬季北半球的持續概率為74%-79%,11月至明年1月期間很可能為中性強度。(最近一次拉尼娜現象出現在2017至2018年,強度屬於弱到中度)。預計將持續整個冬天,這可能會影響大西洋颶風季節,以及未來幾個月美國的氣溫和降水模式。

《全球季節性氣候最新信息》指出,9月至11月期間,非洲之角和南部非洲、整個西太平洋和東南太平洋以及整個北美中部,季節性降雨量低於正常水平的概率在增加。相反,整個南亞、東南亞以及澳大利亞部分地區出現高於正常水平降雨量的概率在上升。

拉尼娜現象通常會為全球糧食市場帶來減產預期,對大豆、小麥以及玉米菜籽在內的大宗農產品帶來不利影響,從而推升糧食價格。

拉尼娜主要影響的農作物

北美洲:

加拿大:加拿大平原多雨天氣導致制粉小麥減產

美國:德克薩斯以及美國西南部將面臨高溫乾旱威脅,大豆單產水平下降

南美洲:

巴西:易造成巴西南部乾旱,對大豆單產的影響具有不確定性

阿根廷:影響明顯大於巴西,乾旱延誤大豆播種,單產下降概率增大,導致大豆明顯減產

歐洲:

俄羅斯 烏克蘭:局部地區面臨乾旱威脅,小麥產量下降

亞洲:

中國:冷凍概率70%,華北降水偏多概率80%,颱風較常年偏多,前冬暖,後冬多強寒潮

東南亞:帶來嚴重的季風降雨,棕櫚油收割中斷

大洋洲:

澳大利亞:東部地區天氣多雨

上次出現拉尼娜現象是在2011年,農產品生產受到不利天氣的幹擾,推動全球食品價格急劇上漲。2011/12年度全球小麥減產3500萬噸。2011年2月份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食品價格指數比2009年底上漲37%,升至歷史最高紀錄。

此次拉尼娜現象極有可能因為潛在的乾旱和洪澇,再將破壞全球食品生產供應,推動糧食價格上漲。

小麥

美國農業部7月份時預計本年度澳大利亞小麥產量可能同比增長78%,達到2700萬噸。澳大利亞農業資源經濟科學局(ABARES)在6月份展望報告中稱,晚些時候出現的拉尼娜不太可能對澳大利亞本季冬季農作物造成任何影響,小麥和大麥等作物的收割工作將在幾周內開始。但是如果多雨天氣持續到收割期,那麼將會降低穀物質量。

拉尼娜現象也可能加劇阿根廷乾燥天氣,威脅小麥產量創下歷史最高紀錄的潛力。9月17日,布宜諾斯艾利斯穀物交易所稱,在阿根廷北部地區,由於土壤缺墒的面積擴大,無法收穫的麥田數量正在增長。據交易所估計,今年播種的650萬公頃小麥有12%位於旱情最嚴重的北部地區。

大豆

對於大豆而言,冬季正值南半球巴西、阿根廷等國的大豆生長季節,而且巴西、阿根廷和美國的大豆佔到全球產量的80%,一旦發生拉尼娜現象,極有可能造成巴西等國大豆乾旱減產,推動國家大豆價格大幅上漲。

一般來說,美國大豆收穫工作通常在11月份完成,拉尼娜將難以造成影響。據外媒9月18日的氣象預報顯示,目前美國中西部天氣大體良好,有利於作物成熟和收割。美國三角洲地區土壤墒情良好,對大豆鼓粒有益,天氣變得乾燥將有利於大豆成熟及收割工作。

而巴西大豆則面臨更大的風險,因為8月中旬到12月中旬極易碰上乾旱和高溫天氣,導致播種條件惡化。據外媒稱,巴西農戶已經在南馬託格羅索州等州開啟2020/21年度的大豆播種工作,這些地區大多屬於灌溉區,如此選擇的原因主要是要、博易大師等到10月初才會迎來豪雨。據最新調查顯示,馬託格羅索預計有13.14萬公頃灌溉農田,但本季度馬託格羅索大豆種植面積估計在1020萬公頃,大部分農田仍需降雨支持播種。

如今中國對大豆的採購需求,已經令國際大豆市場處於強勢上漲狀態中而拉尼娜的出現將給市場帶來一定的想像空間和遠期不確定性。

棕櫚油

一般來說,東南亞地區出現較弱到中度的拉尼娜通現象通常對次年的棕櫚生產有益;但是大雨可能在短期內中斷收穫,影響質量。

自6月份以來東南亞已經出現更多的降雨,尤其是沙巴州和加裡曼丹州。只要後期出現的拉尼娜情況不太極端,那麼在未來較乾燥的月份裡出現更多降雨將有利於月度產量。

資料來源:中國天氣網、博易大師、文華財經

相關焦點

  • 2020年拉尼娜現象已經生成?會造成極寒天氣嗎?
    歷史經驗表明,拉尼娜對全球氣候的影響每次都不盡相同,雖不如厄爾尼諾的破壞力強和頻率高,但卻因持續時間長而對農作物的生長更具破壞性,拉尼娜期間的糧價波動幅度遠大於厄爾尼諾。 拉尼娜現象通常會為全球糧食市場帶來減產預期,對大豆、小麥以及玉米菜籽在內的大宗農產品帶來不利影響,從而推升糧食價格。
  • 農村俗語:「臘月下雪糧價賤,正月下雪去討飯」,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臘月下雪糧價賤,正月下雪去討飯」。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儘管認真思忖了好久,但還是沒有能夠思忖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當雪水滲入到土壤中之後,也等於給農作物施了一次氮肥。因此,臘月一旦下雪,翌年的莊稼就能夠獲得豐收,而莊稼一旦豐收,糧價就會降低了。其實,這就是「臘月下雪糧價賤」說法的由來。二、正月下雪去討飯正月,又稱建寅、孟春、楊月、太簇、泰月、春王等,為農曆的一月。
  • 杭州小學有一門課需看天吃飯 老師天天祈禱出太陽
    杭州小學有門課要看天吃飯 老師天天祈禱:快點出太陽老師們如此「較真」,看重的其實是這節課背後的實驗精神最近一段時間,杭州的天氣真是不給力,尤其是太陽,總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羞答答不肯露臉。對普通人來說,頂多向變幻莫測的天氣君吐吐槽,可杭城許多五年級的科學老師,卻急得火燒眉毛。
  • 寒冷黃色預警繼續生效!三亞今天夜間氣溫仍將小於15℃
    寒冷黃色預警繼續生效!吳勝安介紹,這與拉尼娜現象不無關係,「拉尼娜現象和厄爾尼諾現象常常交替出現,今年的拉尼娜現象較為強勢,南海——西北太平洋出現氣旋性上升異常環流,進而導致冬季風偏強,南下冷空氣活躍,使得海南冬天氣溫偏低。受其影響,預計未來一段時間海南還將持續出現低溫天氣。」
  • 全球糧價指數再創近六年新高 聯合國預計年內仍將面臨上漲壓力
    來源:財聯社財聯社(上海,編輯 史正丞)訊,北京時間1月7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宣布去年十二月全球糧價指數連續第七個月上漲至107.5,再度刷新2014年11月以來的新高。(來源:聯合國)FAO表示,自從去年五月以來聯合國糧價指數累積上漲達18%。受到惡劣天氣和旺盛需求帶動,從蔬菜到棕櫚油等所有農業商品價格仍有可能繼續上漲。
  • 什麼是拉尼娜?
    近日,一則「今冬將現60年來最寒冷冬天,這一切都與拉尼娜有關」的消息在網上瘋傳,加上多地氣溫驟降,甚至迎來今秋第一場降雪,很多民眾對其信以為真。事實究竟如何呢?「實際上,10月上旬,我國北方地區特別是其中典型代表內蒙古和東北地區,氣溫降至冰點、出現降雪實屬正常。」
  • 拉尼娜搞事,今年冬天到底是不是冷冬?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拉尼娜會讓今冬更冷?如果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報告,2020年將成為有記錄以來最暖年份之一,那麼,拉尼娜事件可以被視作暫時為變暖「剎車」。「到今年冬季,按照目前的業務監測指標,可以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我們初步判斷是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說。
  • 種地要注意3個風險
    現在時間已經來到1月下旬,隨著2021年的開始,國內糧價行情一路走高!最近有很多農民兄弟詢問老道,在2021年國內氣象年景情況如何?現在2月份馬上開始了,在2021年種啥、養啥能賺錢?對於農民來講2月份開始之後,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針對以上幾個重要話題,老道也講一講自己的觀點!具體情況,咱們一起說一說!【2021年:氣象年景!拉尼娜多發!種地要注意!】
  • 三風暴生成,2個或要登陸,這是拉尼娜影響,還是MJO在作怪?
    三風暴生成,2個或要登陸,這是拉尼娜影響,還是MJO在作怪?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生活在地球上,免不了要對整個大氣環境做出了解,而氣象科學領域,更是與大家息息相關,尤其是全球變暖加速爆發的大環境下,關於大陸和海洋,冷空氣和風暴的發展,自然值得注意。對於我們來說,2020年的大環境本來就不咋樣,在疫情依舊肆虐的情況下,各種極端氣候頻發,大陸和海洋,都在受影響。關於大陸,我們先不說,主要說下熱帶海洋風暴的情況。
  • 拉尼娜現象是什麼?2020澳洲氣候報告一個字總結:熱
    氣候科學家表示,如此溫暖的一年和在拉尼娜氣候下通常會變得更冷和更潮溼,但很反常的是這並沒有發生。Only 2019,「我們現在看到的拉尼娜比過去幾年的拉尼娜更溫暖。」氣象廳氣候負責人Andrew Watkins說。該廳也表示,儘管最近有降雨,但一些澳大利亞的乾旱地區還要「幾個月甚至幾年」才能恢復。
  • 「拉尼娜」來了!今年冬天到底冷...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影響我國 (包括東亞地區)冬季氣候的因素更加複雜,拉尼娜只是其中的重要因子之一,而且每次拉尼娜的影響也不盡相同。除了拉尼娜事件外,北極海冰融化、歐亞和高原積雪變化等因素也會影響東亞冬季風環流的變率。
  • 撿錢日報:暴漲105%,中1手賺8000多!被這大肉砸暈了!
    記得點擊#撿錢日報#訂閱,每天關注普通人可以參與的投資機會,穩穩噹噹賺點兒小確收益~前天「京東健康」漲超70%,每手賺個兩千多塊的喜悅,還沒消散,緊接著昨日「泡泡瑪特」暗盤,暴漲105%,中1手賺8000多。不少同學多戶打新,中3手、4手甚至更多,就這幾天,三五萬塊到手。
  • 拉尼娜即將復活?超級計算機:已有苗頭,2021或有「雙峰拉」
    ,意味著拉尼娜仍在維持。那有的網友也要問了,這次拉尼娜什麼時候消失?冷得受不了了!從目前各大專業氣象機構的預測上看,可能在2月-3月前後,關鍵區海水溫度可能回升到-0.5度拉尼娜閾值線以上,並且此後持續回升,這是拉尼娜可能在今年冬春季結束的特徵,這麼來看,這次拉尼娜將可能貫穿整個冬季。
  • 糧價明年還能漲嗎?3個好消息!
    現在1月份馬上就要開始了,今天老道要為大家重點分析一下2021年糧價的相關走勢!最近關於糧價行情方面,有兩大觀點可以說討論的非常激烈!有一些人講進入到2021年之後,糧價馬上要下跌!有一些人講糧價雖然現在已經比較高了,但是2021年糧價還能走高!無論哪個觀點正確,都說明一件事,在2021年糧價變化一定不小!針對2021年的糧價行情,今天老道也講一講我的觀點!
  • 廣州各區寒冷橙色預警生效!防低溫,這樣做
    廣州各區寒冷橙色預警生效!防低溫,這樣做金羊網  作者:付怡  2021-01-09 廣州各區寒冷橙色預警信號正在生效,提醒市民注意防寒防風保暖。
  • 糧價、豬價走勢怎麼樣?
    今天老道就為大家重點關注一下,2021年糧補、糧價、豬價的相關消息!涉及到糧價、豬價方面,老道認為或將迎來"冰火兩重天"!具體情況,咱們一起說一說!老道說:隨著2021年的開始,國內糧價總體行情持續走高!就在剛剛閉幕的農村工作會議當中,國家明確提出"兩穩一增"糧食產業布局!兩穩一增用句白話講:穩口糧、穩大豆、增玉米!下面咱們具體說一說!
  • 龍門氣溫刷新21世紀以來最低紀錄 茄子橘子等農作物受災嚴重
    目前,龍門寒冷紅色、其餘縣(區)寒冷橙色預警信號正在生效中。受此次強冷空氣影響,龍門縣的農作物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在龍門蔬菜種植大戶茅先生的150多畝種植基地裡,由於採摘面積過大,搶收速度趕不上寒潮速度,地裡的茄樹全部枯萎,原本即將上市的茄子,現在成了賣不出去的「空心茄」。
  • 走近大科學工程:解鎖農作物的生命密碼
    解鎖農作物的生命密碼  ——探訪中國農作物基因資源與基因改良重大科學工程項目  走近大科學工程  本報記者 馬愛平  位於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南大街12號中國農業科學院院內的作物科學研究所重大科學工程樓,即使是在建成16年後的今天,外表看起來也頗為壯觀。
  • 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十一月四日生效
    科技日報北京10月9日電(記者李釗)據法國外交部網站消息,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近日宣布,已有74個國家正式批准了氣候變化《巴黎協定》,這些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佔全球總量的58.82%,因此,《巴黎協定》將於11月4日正式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