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網上流行這樣一句話:世人慌慌張張,不過圖碎銀幾兩;偏偏這碎銀幾兩,能解世間惆悵。
《史記》當中也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正所謂「有錢男子漢,沒錢漢子難。」世上的絕大部分人都沒有含著金鑰匙出生,在這短短的一生當中,總會有那麼幾段時期,窮困潦倒。
越是貧窮的時候,就越想要擺脫貧窮。那麼,人窮的時候該幹啥呢?我們倒是可以借鑑一下劉備的做法。
韜光隱晦
東漢末年,劉備曾經在潦倒之時,委身於曹操門下。
曹操向來多疑,又聽聞劉備有雄才大略,便時不時地暗中試探劉備。
劉備擔心曹操加害自己,於是每天耕地種菜,裝扮成一個沒有遠大志向的普通老農。
儘管如此,曹操還是不放心。
有一天,曹操在花園裡宴請劉備,一同議論天下大事。推杯換盞之間,曹操問劉備:「當今世上,誰才是真正的英雄?」
劉備假裝糊塗,一會兒說是袁紹,一會兒說是劉表,幾乎把當時的各路軍閥說了個遍。
曹操聽完之後哈哈大笑,故意刺激道:「依我看來,當今天下只有你我二人堪稱英雄。」
劉備聞言大驚,以為曹操看穿了自己心中的抱負,一不小心就把筷子掉在了地上。
曹操見此情景,問道:「怎麼啦?」說來也巧,當時天空中正好炸起一聲驚雷。劉備連忙藉機說自己是被雷聲嚇得掉了筷子。
之後,曹操便不把這個怕雷的膽小鬼放在心上。而劉備也因此躲過了殺身之禍,為日後東山再起,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創造了前提條件。
活學活用《孫子兵法》
我國古代兵家聖典《孫子兵法》中說:「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意思是:善於防守的人,隱蔽起來時就像藏在深不可測的地下一樣,讓敵人無跡可尋。
把《孫子兵法》和劉備的故事結合起來,就能看出這樣一個道理:人在窮苦的時候,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防守」,也就是韜光隱晦、臥薪嘗膽。
這樣做至少有兩個好處:一是保護自己,避免競爭對手對自己進行打壓;二是為以後的東山再起積累資源、創造條件。
《孫子兵法》中的這句經典語錄,同樣可以運用到今天的生活中。
當你沒錢的時候,要儘量減少無意義的社交。一來可以避免金錢支出,二來可以用這些時間來提升自身的能力。此外,還能避免自己僅有的資源被他人掠奪。畢竟,恃強凌弱是動物的本性。
有的人說:「人窮的時候,要少在家裡,多在外面;富有的時候,要多在家裡,少在外面。」他們還說這就是生活的藝術。殊不知,這句話其實是一個圈套。
很多善於觀察的朋友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越是有錢的,會變得更有錢;越是貧窮的,會變得更貧窮。為什麼?
多看看新聞就知道,沒有幾個富豪是經常待在家裡的,他們每天滿世界到處飛,就是為了不斷尋找新的商機和合作夥伴,賺更多的錢。
那麼問題來了:人窮的時候為什麼就不能經常在外面,尋找商機和合作夥伴呢?因為本質上,富有的人有資源、有人脈,他們找到了商機之後就能立刻啟動項目。
可是窮人呢?哪怕天賜良機,擺在眼前,但自身沒有資源、沒有能力,最終也只能看著機會白白流逝。
認準方向走下去
從《孫子兵法》來看,戰場上的作戰方式可以籠統地分為進攻和防守。人窮的時候,沒錢沒資源,相當於上了戰場卻沒有彈藥和糧草。這個時候應該採取的作戰方式便是「防守」。
所謂「人窮的時候一定要大方」根本就是一個謊言。你都已經窮困潦倒了還怎麼大方?再說,有些人的大方不過是打腫臉充胖子,並沒有什麼價值。
故而言之,人在窮困的時候,應該做到《孫子兵法》所說的「善守」。說白了就攢錢、積累資金,並且提升自己的實力。只有這樣,才會觸底反彈、時來運轉。
試想:一個人,如果沒有父母提供的跳板、經濟基礎,沒有足夠的資源和捷徑,也沒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嗅覺。那麼,他的人生道路到底該怎麼走?
辦法只有一個:韜光隱晦,然後認定一個方向,踏踏實實地走下去。這大概也是回報率最高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