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引燃了新能源車市?11月銷量同比增長超1倍,特斯拉市值一度衝破4...

2021-01-07 每日經濟新聞

「這兩天來問車的人太多了,油標可以買電車,勸您有多餘的指標也別猶豫了,再晚點兒連戶都沒法上了!」12月13日,在北京地區一家上汽通用五菱4S店內,銷售人員還來不及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聊幾句,就又轉向了其他顧客。

當日,儘管北京的室外溫度已低至冰點,但這家4S店內卻人頭攢動,頗為熱鬧。在店內一輛宏光MINIEV展車前,圍著一群前來看車的顧客,不少人都想趕在《北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暫行規定》和《〈北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暫行規定〉實施細則》正式實施之前,將手裡多餘的指標換購成新車,最大限度延長指標的使用周期。

事實上,眼下宏光MINIEV這類終端價格不高、又不受限行約束的新能源車,正逐漸進入更多消費者的購車計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以下簡稱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11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量達到18.03萬輛,相對於2019年11月的7.9萬輛增長了129%,環比增長24.8%。今年1~11月,我國新能源車累計銷量同比增速為4%,成功實現「轉正」。

伴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回暖,資本市場對新勢力造車企業的熱情也隨之高漲。美東時間11月27日收盤,蔚來(NYSE:NIO)總市值為728.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788.4億元),一度成為中國市值最高的汽車公司。銷量走強,市值衝高,到底是什麼引燃了新能源汽車市場?

新能源車11月銷量增長136.5%

11月,國內車市表現最搶眼的是新能源汽車。公開數據顯示,11月,國內新能源車零售16.9萬輛,同比增量為9.7萬輛,同比增速為136.5%。不僅如此,11月新能源車的乘用車零售市場滲透率為8%,成為國內乘用車零售增長的核心動力。其中,純電動車貢獻較大,11月零售銷量為14.2萬輛,同比增長145.4%。

「相對於2019年的低迷狀態,新能源車市場今年呈現出上半年極其艱難,下半年快速反轉的特徵,下半年同比增速達到近70%,增長態勢良好。」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11月新能源汽車依舊呈現出高低兩端強勢增長的態勢。其中,宏光MINIEV和特斯拉Model 3分別以零售約3.3萬輛和2.16萬輛的成績位列當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排行榜前兩位,僅這兩款車型的合計銷售量就已佔到11月新能源車總銷量的近三分之一。

宏光MINIEV的強勢表現也推動A00級新能源車銷量達到4.8萬輛,份額提升至純電動車的32%。同時,新能源B級車本月銷量佔比為23%,同比增長較強。

有觀點認為,在燃油車市場不斷萎縮的低端汽車產品,不僅在電氣化時代找到了新的存在意義,同時還成為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提升份額的主要助力之一。

「A00級、A0級新能源車將價格打到了相對較低的程度,打開了新的市場空間,讓10萬元以下,5萬元以下,甚至3萬元以下有購買力的消費群體都能夠有效購車。另外,通過使用成本的大幅降低,讓消費者買得起、用得起車,進而使整個車市規模得以擴大,拓展了車市空間。」崔東樹說。

新能源車的回暖之勢也傳遞到了動力電池上。數據顯示,2020年10月,我國動力電池裝車量為5.9GWh,同比增長44%。整體來看,1~10月,我國動力電池裝車量累計達到40.07GWh,同比累計下降13.3%,降幅進一步收窄。

其中,寧德時代(300750,SZ)以19.8GWh的裝機量領跑1~10月動力電池累計裝機量排行榜,佔據近五成的市場份額;排在寧德時代之後的是比亞迪(002594,SZ),其裝機量為5.88GWh,佔市場份額為14.7%;LG化學排名第三,裝機量為3.26GWh,佔比8.1%。

受疫情影響,國內動力電池的市場格局也在發生變化。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彥龍介紹,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市場動力電池企業中,有32家企業的總裝機量不足10Mwh。同時,中國動力電池產業的市場集中度也在提升。2020年1~9月,中國市場裝機量排名前十的動力電池企業總裝機量佔到了市場整體份額的91.71%,而去年同期這一數字為88.01%。

此外,外資電池生產企業正逐步參與中國市場的競爭。「1~9月,LG化學、松下電池等外資企業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已經高達15%,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劉彥龍說。

「狂歡」的「新勢力們」

新能源車市的熱度也傳導到了資本市場上,純電動汽車代表企業特斯拉在這波紅利中收穫甚多。

美東時間12月7日收盤,特斯拉(TSLA)股價漲逾7%,當天市值增長了404億美元,總市值首次登上6000億美元。此後,特斯拉股價繼續走高,一度達到616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萬億元)。

不過,就在看多者還沉浸在特斯拉市值將突破2萬億美元的美夢中時,摩根大通給市場澆下了一盆冷水,認為特斯拉已被「嚴重高估」,股價將暴跌逾80%。

摩根大通警告過後,長期看漲特斯拉的市場研究公司New Street Research的分析師Pierre Ferrau發布報告稱:「對目前持有特斯拉股票的投資者來說,他們應該在這隻股票被納入標普500指數之前做一些獲利了結。」

消息傳出後,美東時間12月9日收盤,特斯拉股價下跌6.99%,市值再次回落至6000億美元以下。

儘管許多分析師都反覆對特斯拉過高的估值敲響警鐘,但不可否認的是,買入該股的投資者早已獲利頗豐。以11月為例,特斯拉的股價從400.51美元/股上升至567.6美元/股,漲幅超過40%。

今年以來,特斯拉股價更是經歷了多次上漲,一年內漲幅已經高達667%。目前,特斯拉的市值已超過豐田、本田、通用和福特市值的總和,僅次於蘋果、微軟、亞馬遜、谷歌和Facebook。

市值的瘋漲也使特斯拉CEO馬斯克成為全球第二富有的人。據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公布的信息,美東時間12月7日,馬斯克身價一夜飆升84億美元,位居全球富豪榜第二,僅次於亞馬遜執行長傑夫·貝索斯。照此趨勢來看,如果特斯拉股價繼續走高,馬斯克成為世界首富或許只是時間問題。

同樣「狂歡」的還有中概新能源汽車股。11月,小鵬汽車(NYSE:XPEV)股價上漲了203.2%,緊隨其後的理想汽車(LI)和蔚來汽車(NIO)股價漲幅分別為78.4%和65.2%。

美東時間11月4日收盤,蔚來汽車市值上攻突破500億美元大關。隨後,在美東時間11月27日收盤,蔚來汽車又登頂中國市值最高車企。不過,在11月30日美股開盤後,蔚來汽車股價回落。

雖然首次坐上國內汽車公司市值「頭把交椅」的時間不長,但在美股上市只有兩年時間的蔚來汽車還是讓很多人感到意外。美東時間12月11日收盤,蔚來汽車市值為768.84億美元,超過了美股的通用汽車、法拉利等汽車股。

當美團網創始人兼CEO王興還在感嘆「蔚來的市值已經超過寶馬」時,上市不到半年的理想汽車和小鵬汽車的股價也一路飛漲。美東時間12月11日收盤,小鵬汽車和理想汽車的市值分別為346.82億美元和281.49億美元。

中概新能源汽車股市值增速驚人,但有觀點認為,現階段造車新勢力的市值存在泡沫。

「或許『造車新勢力』股價隱藏部分泡沫,但不可否認的是三家公司不約而同在報表上正體現出強勁增長態勢。」天風證券分析認為,蔚來、小鵬和理想市值接連創新高、業績增長背後,主要源於高產品力下客戶認同提升帶來銷售收入高速增長,以及商業模式變化帶來的更持續、更穩定增長。

汽車股迎高光時刻

不止是大洋彼岸的特斯拉和中概新能源汽車股,國內A、H股市場的汽車股同樣在11月「飄紅」。整車板塊,11月,在A股市場中,長安汽車股價領漲,漲幅為52.91%,市值增加468.73億元至1354.7億元;股價增幅排在第二位的北汽藍谷,股價漲幅為29.67%,月度市值增加68.83億元至300.8億元;股價增幅排在第三位的是長城汽車,股價漲幅為17.58%,市值增加382.64億元至2559.19億元。

H股市場中,吉利汽車領漲,11月股價漲幅為35.36%,月度市值增加約552.64億港元;恆大汽車11月股價漲幅也在兩位數以上,為11.66%,月度市值增加約220億港元。

從市值維度來看,比亞迪延續了10月漲勢,在11月最後一個交易日市值在汽車類上市公司中位居第一,約為4696.3億元。長城汽車緊隨其後,市值約為2559.19億元。

除了整車,大部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個股股價也在11月繼續走強。如,天齊鋰業股價漲幅超40%,市值增加了118.61億元;贛鋒鋰業、億緯鋰能股價漲幅也超過了20%。

不過,與上述個股相比,寧德時代、孚能科技等電池裝機量靠前的個股卻表現乏力。其中,寧德時代11月股價微跌1.77%,市值蒸發額高達101.89億元;孚能科技股價跌幅為10.27%,市值縮水了34.66億元。

在經過多輪洗牌後,目前國內動力電池行業格局已經明晰。公開數據顯示,今年國內實際在產動力電池企業數量已不足50家,雖然當前行業整體投資熱情高漲,但動力電池板塊的製造壁壘與先發優勢已被市場充分認知,行業新進玩家有限。未來隨著大眾ID.3、ID.4、比亞迪漢等車型繼續為寧德時代、比亞迪龍頭蓄力,兩強領跑的現象將持續。

平安證券預測,2021年全球8家大型動力電池企業產能將達到542GW,遠超2020年全球需求254GW,預計2025年全球動力電池需求達988GW,成長前景可觀。

在此背景下,動力電池巨頭頂著短期產能過剩的壓力加大擴產。據記者粗略統計,包括寧德時代、LG化學、特斯拉、比亞迪等均有大規模擴產計劃。

新能源汽車的持續向好,受益的不只是動力電池板塊,還有充電樁個股。11月,包括許繼電氣、國電南瑞等充電樁個股集體「飄紅」,股價漲幅均超過10%。

今年以來,我國開始加快充電樁基礎設施建設。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用於支持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

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至2019年,我國充電樁保有量從6.6萬臺增加到121.9萬臺,同期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從42萬輛增加到381萬輛,對應車樁比從2015年的6.4:1下降到2019年的3.1:1。

截至今年10月,我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149.8萬臺,同比增加30.9%。隨著充電配套有所改善,相關部門預計2020年我國車樁比有望進一步下降至3:1。

誰引燃了新能源汽車?

新能源汽車銷量和股價齊升背後,是各項利好政策的驅動。

11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以下簡稱《規劃》)中提出,到2025年,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0千瓦時/百公裡,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

民生證券研報認為,《規劃》的出臺意味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戰略地位不變,純電動技術路線確立。同時,20%左右的電動化目標更加務實,預計未來5年國內電動車年均複合增速有望超過35%,2025年銷量將達到600萬輛以上。

乘著政策「東風」,自主品牌紛紛推出旗下高端電動車品牌。11月14日,長安汽車宣布與華為、寧德時代合作打造高端智能汽車品牌。隨後,廣汽集團宣布「廣汽埃安」品牌獨立運營。

未來五年,新能源等將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一大著力點,已經有多個省份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及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而發展新能源汽車將成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11月26日,上汽集團宣布與浦東新區政府、阿里巴巴集團三方聯合打造的高端智能純電汽車項目「智己汽車」啟動。幾乎同一時間,東風汽車旗下嵐圖品牌中大型高端智能電動SUV在武漢預生產下線。

電氣化大潮之下,高端市場正成為國內新能源汽車的主戰場,自主品牌定位向上尋求突破背後,純電動車B、C級車的銷量佔比正在迅速上升。

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11月,純電動汽車銷量中,A00/A0/A/B/C 級車銷量佔比分別為32%/15%/29%/23%/1%,B級及C級車佔比顯著增加。

華安證券研報認為,在補貼驅動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以小型車為主。隨著補貼退坡,B級及以上車型佔比提升,有助於銷量結構優化促進新能源汽車長期發展。

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車領域的爭先布局,讓特斯拉「著急下手」。11月26日,特斯拉宣布擬從2021年開始投資4200萬元在中國投產V3充電樁,新工廠位於上海超級工廠附近。此外,特斯拉還將在上海超級工廠建立全新的研發中心。

特斯拉大手筆布局充電樁背後是利好政策的推動。《規劃》中不僅強調了快充的重要性,並表示「對作為公共設施的充電樁建設給予財政支持」,將從基礎設施方面推動新能源汽車的普及。

「快速下手」的不只特斯拉。12月8日,安徽合肥成為大眾汽車集團在華又一個電動車製造基地。據了解,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將基於MEB平臺打造純電動車型,首款車型計劃於2023年開始投產。

華安證券研報認為,國內新能源車正迎來市場化增長拐點,新能源車發展已由補貼驅動轉換為市場化驅動。隨著銷量結構優化,優質供給增加,預計國內新能源車將加速滲透。

與此同時,隨著動力電池性價比快速提升,新能源車與油車平價時代即將來臨。當前終端新能源車To C端消費逐漸佔據主力需求,電動車性價比是消費者考量的主要因素。動力電池系統佔據新能源車製造成本的30%~50%,是新能源車降價的主要著力點。

今年以來,動力電池環節降價明顯。根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數據,當前國內三元方形電池包報價0.775元/Wh,比年初下降20.5%;磷酸鐵鋰方形電池包報價0.625元/Wh,比年初下降28.6%。

開源證券研報認為,2021年是新能源汽車行業向上周期中新產品真正放量的一年,處於較好的投資窗口期。短期來看,明年一季度的相對淡季可能影響短期投資情緒,但從長期來看,新能源汽車未來一兩年景氣度有望持續向上。

明年新能源銷量或增40%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供應鏈培育逐步成熟,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認識理解加深,相關企業通過創新研發提供了日益豐富和多元化的新能源汽車產品,使用環境也在不斷優化。在此背景下,2021年的新能源汽車將更快發展,預計增速會超過30%,甚至接近40%,銷量達到180萬輛。」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葉盛基預測。

乘聯會方面則認為,隨著雙積分政策的深入推進,2021年的新能源車在高低兩端仍有巨大的增量空間,各自增長15萬輛完全可能。限購城市電動車增量發展與高端電動車的增長存在重疊,非限購城市主流市場的電動車將逐步啟動。

「新能源汽車該爆發了。」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認為,新能源汽車銷量翻倍的背後是市場實際存在的需求,加之《規劃》的出臺,讓原本還擔心充電和公共設施的消費者有了更大信心。補貼也不再是購車的主要動力,企業的運轉已進入良性循環。

2021年新能源汽車相關利好政策還將持續。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汽車發展處二級調研員白華表示,面向2021年,工信部將持續推動新能源汽車下鄉。同時,商務部發言人高峰在例行發布會上透露,今年底明年初,商務部將著力推動擴大重點商品的消費,鼓勵相關地區優化汽車限購措施,開展新一輪汽車下鄉和以舊換新。這意味著,從國家層面,新一輪汽車下鄉也將啟動。

興業證券研報結合曆年銷量走勢與補貼政策後分析認為,2021年第一季度銷量表現或將突破此前銷量紀錄。中央財政明確將新能源汽車補貼、購置補貼延長至2022年底退出,因此2020年第四季度不存在因補貼即將退坡而提前「搶跑」的現象,所以對2021年第一季度沒有需求擠佔。

對於新能源汽車的後續市場表現,興業證券分析認為,部分熱門車型將在第二季度及以後上市,並隨著新車型推出,銷量仍會持續提升。

對於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長期發展方向,《規劃》提出要以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為「三縱」,布局整車技術創新鏈。以動力電池與管理系統、驅動電機與電力電子、網聯化與智能化技術為「三橫」,構建關鍵零部件技術供給體系。

國家電動乘用車技術創新聯盟技術委員會主任王秉剛認為,新能源汽車行業要吸取內燃機產業的教訓,加大電驅動系統的自主研發與產業發展,重視關鍵材料、核心零部件/元器件與主控晶片(MCU)及軟體架構的研發,形成自主可控的產業鏈。

「汽車強國的底層是零部件強國,沒有強大的零部件,汽車就是飄浮在雲上,落不了地。」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看來,唯有在汽車產業固鏈、補鏈、強鏈等方面下足功夫,才能真正將短板變為機遇和長板,從而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不斷壯大。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數讀10月全球新能源車市_易車網
    蓋世汽車訊 10月份,全球新能源車細分市場異常火爆。其中,德國新能源車市場份額翻了兩番,達17.5%(去年10月為4.1%),電氣化轉型速度超出所有預期;在蓋世汽車統計的10個國家中,全部實現了新能源汽車銷量的上漲,其中有8個市場新能源的銷量增幅高達三位數,但是就環比而言,英國、挪威和西班牙出現了跌幅。
  • 31個月暴漲12倍!創業板首現市值超7000億股票,投資者:還能上車嗎
    12月21日,比亞迪漲停,日成交額超120億元,居A股第一;寧德時代大漲12.07%,總市值首次躋身A股前十。一天發生兩件大事,新能源汽車板塊又火了!有投資者表示,新能源汽車板塊行情可參考白酒走勢,輕易不言頂。也有人說,板塊已高度泡沫化,該急流勇退了。對於新能源汽車板塊,你怎麼看呢?
  • 2020年乘用車全年銷售1928.8萬輛,新能源車銷量增長9.8%
    首先是宏觀經濟和出口市場超預期的回暖,尤其是歐美疫情背景下的中國出口表現較強,穩定了消費信心。其次是去年部分地區7月「國六」實施後導致的車市低基數的特殊因素促進。第三是2020年下半年新能源車零售的超強回暖態勢明顯,推動車市走強。按品牌檔次來看。12月豪華車零售同比增長26%,環比11月下降1%,繼續保持強勢增長特徵。消費升級的高端換購需求仍舊旺盛。
  • 2021年中國車市:黑天鵝飛過,正增長的日子還會遠嗎?
    飛速發展的中國汽車市場在2018年就按下了暫停鍵,「車市寒冬」更是貫穿了整個2019年。正當人們對2020年懷揣著憧憬的時候,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汽車行業一度陷入停滯,全球車市都受到了較大的衝擊。2020年一季度,大部分車企銷量幾乎腰斬,品牌4S店門可羅雀,不少邊緣車企面臨出局。疊加「新四化」的衝擊下,汽車產業迎來重大變革,汽車市場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大洗牌。
  • 2020車市成績單:乘用車銷量下滑140萬臺,電動車增長9.8%
    在產量方面,2020年12月乘用車生產229.9萬輛,同比增長了10.7%;1~12月累計生產1945.3萬輛,與去年相比減少了129萬輛,同比下滑6.2%。 在新能源汽車方面,12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20.6萬輛,同比增長58.1%;去年全年新能源車的零售銷量為110.9萬輛,同比增長9.8%。
  • 11月新能源車市火熱 蔚來理想小鵬創史上銷量最佳
    11月的新能源車市延續了「金九銀十」的火爆。在中高端市場,造車新勢力頭部三強蔚來、理想、小鵬均創延續此前良好表現,創造史上最佳月度銷量。根據蔚來12月1日公布的銷售數據,蔚來11月共交付新車5291臺,繼10月後再超5000臺,連續第四個月創品牌單月交付數新高,並自今年4月以來連續第八個月實現同比翻番。其中,智能電動轎跑SUV蔚來EC6交付1518臺,環比增長71.9%。
  • 2020年全國乘用車累計銷量1928.8萬輛
    細分來看,SUV市場表現優於轎車市場,銷量達到108.4萬輛,同比增長9%;轎車銷量為106.7萬輛,同比增長4.7%。 2020年,國內狹義乘用車全年累計銷量為1928.8萬輛,同比下滑6.8%,較1-11月累計銷量提升了1.5個百分點。
  • 多家車企2020年12月銷量報喜 2021年1月有望延續同比增長態勢
    業內人士指出,展望2021年1月,隨著車企新車型的逐步推出,加上節前衝量及營銷活動的開展,汽車銷量同比增長態勢有望延續。  銷量持續走高  1月7日晚,上汽集團披露2020年12月產銷快報。上汽集團12月產銷量分別為66.43萬輛和74.66萬輛,同比增長8.62%和7%;全年累計產銷量實現546.42萬輛和560.05萬輛,同比下降11.18%和10.22%。儘管受疫情和車市下行影響,上汽集團2020年產銷量同比下滑,但全年560萬輛的銷量,讓上汽集團連續15年保持國內第一。
  • 3月上半月車市大事記丨疫情下的海外車市/國內車市2月跌80%
    國際車市疫情下的海外車市疫情下的歐洲:汽車製造供應鏈中斷 防禦措施升級當地時間3月11日,LMC將全球輕型車銷量預測下調4%,大約370萬輛左右根據路透社的報導,上個月比亞迪電動汽車銷量同比下降79.5%;北汽新能源銷量同比下降65.1%;大眾汽車的電動汽車合作夥伴江淮汽車銷量下降了63.4%。
  • 中國車市史上最短年度報告誕生
    2020中國車市-電 2020年,我們都被「電」到了! 市值6585億!特斯拉超過豐田三倍之多的市值引發全行業的集體思考。蔚來、理想、小鵬等中國新勢力造車品牌也實現彎道超車,在資本市場初顯鋒芒。 超800公裡,純電續航進一步突破,綠牌車成為多數人的消費首選。
  • 2020年中國車市的意外、例外和號外
    那時,誰也沒有想到後來的新冠疫情。2020年前3個月,中國車市幾近腰斬,1月,同比下降21.5%;2月,同比下降80%;3月,同比下降40%……幾乎停滯的社會生活讓悲觀情緒開始蔓延。之後,中汽協幾度調整了銷量預測,從3月的下降15%-25%到6月的下降10%~20%,再到後面就不預測了。
  • 2020年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全年批發銷量同比增長12.0%,下半年強勢增長
    具體來看,12月豪華車零售同比增長26%,環比11月下降1%,繼續保持強勢增長特徵。消費升級的高端換購需求仍舊旺盛,但12月批發放緩暫時抑制零售增長。 12月自主品牌零售同比增長4%,環比11月增長10%.自主品牌批發市場份額42.3%,較同期份額增長1.2%;但國內零售份額39.5%,同比微降0.3個百分點。
  • 國信證券:6月汽車銷量同比增長11.6%,持續把握電動智能主線
    6月汽車銷量同比增長11.6%,庫存合理區間2020年6月國內汽車銷量230.0萬輛,同比增長11.6%;其中乘用車銷量176.4萬輛,同比增長1.8%;其中商用車銷量53.6萬輛,同比增長63.1%。1-6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011.2萬輛和1025.7萬輛,同比分別下降16.8%和16.9%,降幅持續收窄,總體表現好於預期。
  • 峰底收官 車市大考勉強過線
    憑藉下半年車市反彈,去年國內乘用車銷量勉強守住2000萬輛及格線。1月13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放榜,數據顯示,去年國內汽車銷量為2531.1萬輛,同比下滑1.9%,其中乘用車銷量為2017.8萬輛。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去年將是國內車市下行峰底,今年國內車市將恢復正增長。」中汽協預測,今年國內車市銷量將超2600萬輛,同比增長4%。
  • 幾家歡喜幾家愁 2020年車市銷量成績單出爐
    鑑於其在2020年的整車產量超207萬輛,一汽-大眾也成為國內唯一一家產銷量均突破200萬輛的乘用車企業。 具體來看,一汽-大眾旗下的大眾品牌銷量為1280377輛,奧迪和捷達品牌分別為726288輛和155223輛。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接連推出探嶽GTE、奧迪e-tron、ID.4 CROZZ等多款新能源車型。
  • 「觀察」宏光MINI EV單月破3萬,新能源車增速已由負轉正
    11月,新能源汽車市場表現突出,銷量達到20萬輛,同比增長104.9%,呈現大幅度增長,並且實現本年度第5次刷新當月歷史記錄,累計銷量增速已由負轉正。新能源汽車單月銷量的記錄是2018年12月創造的22萬輛,歷年12月都是新能源汽車銷量的最高點,這與積分核算有關。
  • ModelY人氣或超Model3兩車型佔特斯拉總銷量近9成
    界面數據對比特斯拉Model Y與三大造車新勢力品牌SUV車型價格發現,降價後的Model Y最低起售價低於蔚來汽車三款SUV車型的最低售價,比理想ONE的價格僅僅高出1.19萬元。同時,國產Model Y目標定位中型SUV,在中型豪華SUV市場上,其主要競爭對手為寶馬X3、奔馳GLC、奧迪Q5等。目前,Model Y的最高起售價低於以上三款車型的官方最低起售價。
  • 車市掃描(2020年11月23日-11月30日)
    環比10月第一周增長42%。  11月第二周的日均零售是5.0萬輛,同比增長15%,較18年同期基本持平。環比10月第二周下降13%。  11月第三周的日均零售是5.3萬輛,同比增長7%,較18年同期微降。環比10月第三周下降1%。  11月第4周的日均零售是10.7萬輛,同比2019年11月下降3%,環比10月第4周增3%。
  • 2020年乘用車銷量下滑6.8%至1928.8萬輛 新年首月有望「開門紅」
    2020年,我國乘用車零售累計達到1928.8萬輛,同比下降6.8%,降幅較1-11月收窄1.5個百分點,較去年全年收窄0.6個百分點,體現行業的穩步回暖態勢。對於2021年1月銷量的預估,崔東樹認為,由於春節在2月的因素,2021年1月有20個工作日,較上年同期增加3個,疊加疫情的低基數,2021年1月車市銷量暴增、出現「開門紅」幾乎是必然的結果。
  • 2019車市期末考:誰是優等生?
    至於造車新勢力:第一陣營的蔚來、小鵬和威馬全部沒完成年初定下的FLAG。  【優秀生】  豪華車企:日子滋潤 穩健上漲  據乘聯會數據,2019年表現最好的細分市場當屬豪華車。前1~11月,豪華品牌逆勢增長,累計銷量突破200萬輛,同比增長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