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最大的障礙從來不是犯病時候什麼樣,信了你就輸了

2021-01-15 一個人的時光歲月

精神病患者最可怕的,從來不是患者犯病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而是你當清醒的時候,怎麼也不相信:你會有精神病!當你深知自己患有精神病,你也不會相信,自己有可能會被治癒。就仿佛,有天你一覺醒來,一切都沒發生過一樣!你敢相信嗎?信了你就輸了

有個特別好的朋友,被確診為雙相情感障礙。當我了解到朋友得了這個病的時候,我是一臉茫然的。只是知道朋友有時候在家壓抑的默不作聲,有時候卻興奮地跟打了雞血一樣。

原來雙相情感障礙是一種精神疾病,有兩種表現:抑鬱症的表現為思維遲緩、抑鬱;狂躁發作的表現為心情較好、大腦反應快、自我認知過度;還有一些表現形式為混合發作,壓抑苦悶但行為狂躁、管閒事。雙向情感障礙是情感起伏較大,情緒極其不穩定的狀態和情況。

朋友每周都去精神科接受治療,都會讓我陪伴。因為每次醫生對其進行心理疏導,都十分困難。醫生到最後的時候,都會提醒:你不要總是想著你是一個精神病患者,你要想著你很健康。你只是心情不好的時候比別人更壓抑一點,開心的時候比別人更開心,僅此而已。

可朋友每次從醫院出來,都說醫生在騙他。自己的症狀比誰都清楚,明明就治不好。有時候出現幻覺的時候,根本分不清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

雖說我無法體會到他內心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到底承受多大的痛苦。但是,我還是相信我的朋友會好的。因為不不希望朋友會像孫僑潞一樣,也屬於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一種,最後在元旦凌晨因為過度亢奮心梗而猝死。

有一部電影,《美麗心靈》就是講的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數學家約翰·福布斯·納什,在努力擺脫精神分裂症的路上,依然在從事博弈論和微分幾何學領域潛心研究,最終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故事。儘管這是一個電影,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是有真人原型的。

約翰·福布斯·納什內心在知道自己患有精神病的情況下,努力做出了挑戰。他堅信,數學題那麼難自己都解出來了,只是小小的精神病而已,難不到自己的。他努力克服疾病,不去理會因為精神病產生的幻覺。儘管生活中的幻覺依然存在,但是在他的後半生,精神分裂症並沒有過度影響到他的生活。

每次身邊出現一個陌生人,他都會問一句身邊可以辨認的熟人:我面前這個人,你看得到嗎?

美麗心靈原型:約翰·福布斯·納什

在確認其不是幻覺的時候,再決定是否與其談話交流。他的內心聲音是,只要我不理會那些幻覺就好。

我與朋友也講過這個故事,也與其一塊看過這部電影。期間朋友看得涕泗橫流,可能是讓他回憶起自己狀態不好的時候的感覺了吧。不過,他現在也在克服因為某種原因產生的幻覺,他也在努力壓制自己偶然出現的狂躁和心情失落感。

我不敢太確定,我的朋友肯定會從這種精神疾病中解脫出來。但是,我堅信他也可以跟數學家約翰·福布斯·納什一樣,有意識地對其進行克服,從而減少其對自己和身邊人的傷害。願每一位精神病患者,都可以擁有一顆「美麗心靈」。

你身邊有精神病患者嗎?如果有,同樣希望他可以去看看那部電影《美麗心靈》。或許會對他有幫助,讓他重新燃起對人生的希望。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你說自己不是精神病?這就是精神病的典型症狀」
    如何向精神病院證明自己沒有精神病?你很可能無法證明。因為在精神病鑑定、治療都缺乏專業性和第三方監督的情況下,試圖證明自己「不是精神病」的任何說法和努力,都有可能被認定為精神病症狀之一。電影中有一個特別內涵的橋段:韓冬把老闆阮大偉擺了一道,阮大偉正氣到爆炸的時候,韓冬給精神病院打電話喊來了幾個醫生。劉威飾演的精神科醫生看到阮大偉情緒激動,對手下解釋:「看見沒有,這就是典型的狂躁型患者,不犯病的時候跟好人一樣。」
  • 拒絕控制,遠離反社會人格障礙者|心理自助手冊
    精神病是一種反社會人格障礙,其特徵是缺乏同理心、無視規則和衝動行為。如果你無法避免與精神病患者打交道,學會冷靜地處理他們。不要讓他們參與進來,因為沮喪讓他們知道他們可以控制你。如果你感到不安全,就尋求幫助。
  • 廣東重性精神病患者超120萬 多為接受治療(圖)
    廣州市衛生局、市殘聯、市精神病醫院上午在越秀區農林街舉辦大型精神衛生宣傳諮詢活動。有精神衛生專家指出,幻聽是重性精神病的經典表現,但不能輕易診斷為精神分裂,因為很多情況是情感障礙所致。 現狀  廣州在冊精神病患者4.6萬  市衛生局疾控處處長周端華介紹,廣州目前登記在冊的精神病患者4.6萬,根據2006年對廣州地區15歲及以上人群進行的精神障礙現場抽樣調查,心境障礙、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礙的終生患病率為15.76%。其中,抑鬱症、精神分裂症的高發群體以青壯年為主。
  • 《與內心的恐懼對話》:一場與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來自內心的對話
    0101在臨床心理學領域,心理障礙可以大致地分為三類:神經症、精神病和人格障礙,相對來說,在治療實踐中神經症是比較輕的,精神病是比較重的當你翻看這本書時,你會對邊緣性人格障礙有更加清晰的認知:患有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人,主要表現為情緒的不穩定,他們陰晴不定,情緒情感總是走極端,他在把你理想化和貶低你之間遊移,所以從愛你愛到死到恨你恨到死,經常是一瞬間的事情。他們不知道因為什麼就生氣了,而且氣得發瘋。當他們發怒的時候,他們控制不住自己,會採取極端行為,對你侮辱謾罵,什麼話最狠、最傷你,他們會說什麼。
  • 為「精神病不是護身符」的依法判決點讚
    按照我國《刑法》第十八條第一款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鑑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治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如果張某在持刀搶劫過程中或是在警察抓捕時,經司法鑑定確實處在病情發作期間,張某的確依法不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 精神病患者最常從事的10個職業
    么哥此次將與你分享這份名單,並解釋為什麼這些職業能夠吸引非標準心態的人。第10名:公務員根據心理學家的說法,公務員在精神病患者喜歡的職業中排名第十。原因在於這樣的人渴望權力和控制,這與公務員的工作很好地結合在一起。曾有一些國家專門徵聘人們來處理這些問題。
  • 女兒被親媽騙進精神病醫院?生父:我的女兒沒有病!
    為何張先生口中女兒沒有得病醫院開出的情況說明卻說他女兒早在9年前就入院治療了呢說起女兒被當做精神障礙患者,被送進醫院,張先生反覆強調,他的女兒沒有精神障礙,只是因為小時候的一次發燒。如果沒有生病,為什麼關在精神病醫院?廖女士告訴記者,自己和張先生育有三個孩子。生病的是大女兒,今年30歲。他說女兒之所以會犯病,是因為小時候那次發燒,讓女兒智商不太高,容易輕信別人,在2011年被騙去海南,有了一段痛苦的遭遇。
  • 如果你有這3種特徵性障礙,可能就是精神病徵兆!
    對於精神類疾病患者來說,在很多時候由於患病後的病理性影響,往往會導致患者出現一些在常人眼中非常「異常」的行為。以精神類疾病中的精神病為例,那麼——有這3種特徵障礙,才是精神病!意志行為減退嚴重。人,之所以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區別於別的生物,在於人具備一定的意志,而這種意志有時候也是一個標準。什麼標準?衡量你是否患上了精神類疾病的標準。
  • 專家:強迫型人格是精神病嗎?精神病的三大特點
    專家:強迫型人格是精神病嗎?精神病的三大特點一般人心目中的「精神病」,實際上是醫學上所指的伴有精神病性表現的嚴重精神病,比如精神分裂症。精神病有三大特點。(1)常有一些幻覺等病態體驗,且不能把病態體驗與現實區分開來,把病態體驗當成現實。
  • 焦慮症是精神病嗎 焦慮症都有什麼表現
    焦慮症是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疾病,有的人深受焦慮症的困擾,還有部分朋友並不太清楚焦慮症是什麼樣的一種疾病。有的人說焦慮症屬於精神疾病,這是真的嗎?小編給大家講講焦慮症是精神病嗎、焦慮症的症狀有哪些以及焦慮症的自我治療。
  • 什麼是間歇性精神病 間歇性精神病有哪些表現
    精神壓力過大或者是受到刺激的時候,就會出現精神錯亂的情況,嚴重的話,可能會導致精神病的發生。精神病患者在現代生活中並不少見,間歇性精神病是其中的一種,到底什麼是間歇性精神病呢?小編給大家一一講解。什麼是間歇性精神病間歇性精神病是一個法律概念,而非精神醫學概念。
  • 偏執性精神障礙
    偏執性精神障礙是精神障礙中的一種,其症狀表現和發病原因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針對這些情況看看醫生給大家的介紹,可以明確自己的病情。偏執性精神障礙是怎麼回事?1、偏執性精神病患者的行為和情感反應與妄想觀念相一致,並且智能保持良好。常見的精神病症狀一般都有是程度輕重持久不一的偏執性妄想,從僅僅是持續的牽連觀念被害感,以至影響妄想,誇大妄想和嫉妒妄想等。
  • 精神病早期症狀有哪些 小心這些因素導致精神病
    3、睡眠障礙。逐漸或突然變得入睡困難、即使入睡也易驚醒或睡眠不深,徹夜失眠多夢或睡眠過多。這是精神病的前期症狀之一。4、性格突變。原本活潑開朗、熱情好客的人,突然變得對人冷淡,與人疏遠、孤僻不合群,生活懶散,不守紀律。對任何事情都沒有了往日的激情。5、行為詭異。行為舉止開始變得詭異起來。喜歡發呆、獨來獨往,精神病的前期症狀導致患者很難與別人交流。
  • 網癮=精神病?網友舌戰專家*附測試
    因此將它列入精神疾病,並不是歧視,也期許社會能正確對待這種心理疾病。  該標準制定負責人、北京軍區總醫院成癮醫學科主任陶然在隨後的新聞發布上強調,網絡成癮就是精神疾病,其主要臨床症狀是對網絡渴求、戒斷後有強烈反應、非工作原因每天上網超過6小時。據統計,網絡成癮患者中,95%是缺少父愛的男性青少年。    網絡成癮算不算精神病,並不是由少數專家說了算。
  • 傻子、精神病、神經病:有啥不一樣?
    這時候,一個聲音對他說:「你從其他三個輪子各卸下來一個螺絲,不就能把這個輪胎固定上了嗎?」孫師傅好似如夢初醒,忙向給他支招的聲音道謝,卻發現那個人竟然穿著藍白條的病服——原來是精神病院裡的病人。孫師傅好奇地問:「你不是精神病嗎?」那人嘴角一揚:「你以為精神病都是傻子啊?」
  • 讓抑鬱症患者和折磨抑鬱症患者的患者都顛倒三觀的《多餘的話》
    不是父母選擇了孩子!而是孩子選擇了可以實現他今生使命的父母,孩子出生的時候並非一無所知,剛出生的孩子是通靈的,靈魂橡果決定了他一生的使命、福報、責任。父母的壓迫其實也並非沒有意義,讓你更加獨立,自卑,強烈要出人頭地的心理動力驅使下的長大成年的你,犧牲心理健康卻賺更多錢。如果像我這樣,父母的放任不管我,信任我,欣賞我,讓你更加感恩更加心軟,心理健康豁達,卻賺不到太多錢!
  • 2014年自考精神障礙護理學考點:偏執性精神障礙臨床表現
    患者認為社會中存在針對他的惡勢力,有計劃地迫害他,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不惜代價。患者不斷擴大自己的對立面,從最初的對手擴展到一個部門乃至整個社會,誰不相信他講的話,誰就是被敵人收買了。為此患者會一次次、一級級上告,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嫉妒妄想多見於男性。他們無端懷疑配偶的忠貞,千方百計搜集所謂證據,逼迫配偶「招供」、寫「保證書」,但所有這一切只會令情況更加惡化。
  • 偏執狂是精神病嗎,有這6個表現者,應當注意了
    偏執狂一詞多見於各種網絡小說和文學作品中,一般作者都會對偏執狂的人格進行美化使其符合文學作品中的完美人設,而在現實生活中偏執狂是一種精神病的名字,而且是一種罕見的、極難治癒的精神疾病。偏執狂主要表現為系統性的妄想,比如每天都感覺有人要害自己,感覺自己是單位中最厲害最有影響力的人,感覺自己在專業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感覺自己過於優秀遭到別的嫉恨等,妄想的內容比較貼近現實生活,患者不能分辨現實和想像,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預後較差。偏執狂發病可能和遺傳因素,成長環境有關,病因成謎。
  • 老年人孤獨感與精神病症狀加劇有關
    除此之外,家人及護理人員在對老年精神病患者的護理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方面——1.家屬及護理人員不僅要正確掌握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症狀,明確藥物治療的療效與副作用,同時也要更加重視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生命體徵以及相關的異常反應情況,如進食、吞咽、大小便、行走的步態以及有無氣促等情況。另外,要積極、耐心地聽取患者的不適主訴,注意其心電圖以及血糖水平等變化情況。
  • 精神病自測20題,看看你是不是瘋了?
    也許是你的朋友、你的老闆、或者甚至是你的女朋友?也許他們表現出了可疑的性格特徵,想要完全地掌控所有的人,「該死,我很確定這個人就是一個醫學意義上的精神病患者。」或者……更加黑暗的事實,也許你內心一直有個聲音對你說:「該死,我很確定我也是一個字面上的精神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