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豪華車銷量上漲帶來產業新趨勢

2021-01-21 蓋世汽車資訊

在一次次的核酸中、在不斷的隔離中、在夜晚的靜默中,令每個人都成為一顆孤星的2020年終於結束。

特殊歲月造就特殊時局,儘管挑戰重重,但根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 6月的消息,2020第二季度,中國電商直播用戶增加4430萬人,僅三個月,增幅就達到了16.7%。

第三產業迅猛發展帶動了實體經濟發展跨越。根據中國統計局數據,截止2020年第三季度,農林牧漁業總產累計值同比增加10274億元,增幅達13.4%,而2019年同比僅增長5500億元,增幅僅7.7%。

我國工業增加值也從2月的-13.5%到11月的2.3%,出口貿易累計值從2月的-17.2%到11月的2.5%。

與此同時,我國的豪華車市場銷量亦在不斷增長。僅看12月單月,豪華車零售同比增長26%,雖環比11月下降1%,但仍保持強勁增長態勢。

讓我們來看一下各大豪華汽車品牌今年的銷量情況。

BBA在疫情的艱難時期亦實現了逆勢上漲,寶馬(含MINI)以三千臺的微弱優勢勝過奔馳,登頂冠軍,漲幅最小的奧迪也取得了5.4%的同比進步。

沃爾沃,漲幅7.6%;凱迪拉克,漲幅8.2%;捷豹路虎,連續四個月雙位數增長。

伴隨著豪華品牌銷量的不斷上漲,其銷售均價和年齡階層卻在不斷降低,2020年,豪華品牌銷售均價已降低至33.5萬元,而在2017年,這個數據是35萬元。

與此同時,寶馬5系的平均年齡已經到了33.5歲,奔馳E級平均年齡為34.3歲 ,奧迪的雖未找到官方數據,但筆者身邊甚至有幾個95後已經開上了奧迪A6。

在完成足夠財富積累的前提下,人們就會願意為一輛豪華車買單,不管是用於婚戀還是事業,或是花幾十萬元給剛成年的孩子買個「大玩具」。

國力的不斷進步、經濟的不斷發展、錢包的愈發厚重,是中國汽車市場豪華品牌不斷上漲的根本原因。再加之瘋狂購車的藍海時期已經結束,消費升級帶來的高端換購需求逐漸蓬勃,豪華車市場在兩大主因的助推下,慢慢呈現出了新的趨勢。

一大趨勢是國產豪華車有了崛起的希望。

在2020年大放光彩的紅旗近期公開了全年銷量,據官方數據顯示,紅旗在2020年累計售出209197輛新車,佔據一汽集團乘用車總銷量半壁江山。

今年的二線豪華品牌銷量之冠凱迪拉克取得的銷量成績為230007輛,比紅旗多出兩萬多輛。看似差距仍然不小,但要注意,2019年紅旗的全年銷量只有現在的一半。

一年時間成倍上漲的成績,不止證明了紅旗這個老牌貴族的再度崛起,也證明了我國汽車工業自信心的不斷成型。

縱觀國內車展歷史,有這樣的一個特性值得注意——兼容並包,百花齊放。

《中國汽車四十年》中這樣說到上海車展:從參展企業來看,國外一些頂級車展有著明顯的區域特點,比如底特律車展被看做美系車的主場,東京車展被看作日系車的主場,巴黎車展被視為法系車的主場,法蘭克福車展被視為德系車的主場。而上海車展更為包容,全世界幾乎所有跨國汽車企業全部參展。

這是作為大國的姿態,但也間接說明,我國沒有成熟的汽車文化奠基。

一直以來,不管是德系、日系、美系,或是在我國較為小眾的韓系、法系,都擁有著它們的忠實粉絲。

唯有作為主場的國產車,卻被掛上廉價的標籤許久。

紅旗當下的成績,未必能說明我國已具有成熟的汽車文化,賈新光先生對此說到:紅旗有自己的特殊性,因此它的銷量只能作為一種象徵性的東西,無法代表真正的市場競爭力。豪華車需要長時間的文化積澱、產品和服務提升,不完全在於短期銷量。

但這一成績也是我國汽車品牌力正在進步的重要標籤,再加之自主品牌不斷發起的價格上攻戰,國產車的崛起已是前程可期。

面向國內,各家車企是競爭對手;但走出國門,國產車休戚相關、榮辱與共。

第二大趨勢是新能源車正強勢插入豪華車市場。

2020年,特斯拉國產Model 3銷量為137459輛,補貼後售價24.99萬元起的Model 3在國內算不上豪華車,但其為特斯拉爭得了大量的市場份額,更讓新能源車的概念深入人心。即將國產的Model Y在發布售價後便收穫了大量訂單,而其33.99萬元起的價格,已完全達到豪華車標準。

還有價格始終在30萬元以上的蔚來,其2020年共交付了43728輛新車,同比增長112.6%。賈新光先生說道:在美國,特斯拉已經被列為豪華品牌(一開始特斯拉是從高端做起),銷量上已經可以與BBA相比,但是這是美國的概念,中國認為豪華車不但價格高,還要有「社會地位」,看不起「土豪」。蔚來只是價格貴,品牌還沒有被認可。

如果特斯拉和蔚來等高端新能源車企能夠在中國實現良性發展,那麼它們每賣出一輛30萬元以上的車,傳統豪華品牌便失去了一個目標客戶群體。

傳統燃油車品牌轉向新能源之路已經刻不容緩,寶馬CEO齊普策(Oliver Zipse)在12月28日接受德國媒體奧格斯堡匯報(Augsburger Allgemeine)的採訪時說,「我們正在大幅增加電動汽車的數量。在2021年至2023年期間,我們將比原計劃多生產25萬輛電動汽車。」

寶馬的目標是到2023年,電動車佔寶馬銷量的20%,而現在其銷量佔比約為8%。

不管是新能源的大勢所趨還是國產車的強勢崛起,都是在這艱難的一年值得慶賀的消息,但在其背後,還有一組值得關注的數據。

據乘聯會統計,2020年全國乘用車市場累計零售1928.8萬輛,零售同比下降6.8%。豪華車銷量瘋漲的背後,是中低端車型銷量不斷的滑坡。這也反映了數據背後,我國貧富差距正在拉大。

風口催生了新興行業、帶貨取代了大量實體店面,但疫情的影響從未消失,只是苦果未嚴重波及到能夠購買豪華汽車這一群體。

賈新光先生說道:中國的收入兩極分化(包括地區的、行業的、城鄉的)是歷史形成的。任何國家都有收入差距。我們人均GDP過1萬美元,也確實存在李克強總理說的「6億人每月1000元」的問題。但是即使有6億人每月1000元,每月收入超過10萬的人群也佔了10%,超過7000萬,且還在增加。而美國中產階級1.2億人,已經相當於美國的60%。

我國的中產階級佔比當下依然過低,疫情期間一家家倒閉的餐館、一個個失業的工人,才是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更常見到且更現實的問題。

同理,換到汽車行業,便是自主車企的崛起重要性並不亞於保持豪華車市場的增長,售價並不算貴的長城、吉利、長安等車企,才是我國汽車工業最根本的、屬於自己的東西。

相關焦點

  • 2020年新車銷量或下滑2%
    昨日(1月4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12月我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60.7%,環比微漲0.2%,同比上升1.7%,位於榮枯線之上。從分指數情況看,12月庫存指數明顯上升,環比上漲11%,經銷商為達成全年任務目標,拿到年終返利,渠道庫存明顯提升。
  • 2020年乘用車銷量1928.8萬輛
    原標題:2020年乘用車銷量1928.8萬輛 來源:經濟日報經濟日報1月12日報導:2020年,中國乘用車零售累計達到1928.8萬輛,同比下降6.8%,降幅較1-11月收窄1.5個百分點,較去年全年收窄0.6個百分點,體現行業的穩步回暖態勢。
  • 廣汽集團:2020年度產量同比小幅上漲,銷量同比小幅下降
    來源:資本邦1月7日,資本邦獲悉,廣汽集團(601238.SH)發布產銷快報,2020年12月產量220,679輛車,月度同比增長4.13%,2020年累計產量2,034,834輛,累計同比增長0.54%。
  • 流通協會:2020年新車銷量或下滑2% 二手車將達1430萬輛
    二手車方面,2020年11月全國二手車交易量為157.38萬輛,同比增長13.74%;12月銷量或創歷史新高,達到160萬輛。流通協會預計,2020年全國二手車交易量將在1430萬輛左右,同比下降3%-4%;2021年二手車交易量有望達到1600萬輛,同比增長10%以上。
  • 2020年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全年批發銷量同比增長12.0%,下半年強勢增長
    2020年1-12月累計生產1945.3萬輛,同比下降6.2%,產量減少129萬輛。12月豪華車生產同比增長36%,合資品牌同比增長0%,自主品牌同比增長17%。 2020年12月廠家批發銷量231.4萬輛,同比2019年12月增長6.8%,環比11月增長2.3%。
  • 2020年我國生豬產業數據分析報告!
    從價格來看,據農業農村部監測:受飼料成本支撐、豬肉消費需求回升等因素影響,豬肉價格跌幅有限,最近兩周(2020年11月30日~12月13日),全國生豬、豬肉、仔豬平均價格均呈再次上漲態勢,剛剛下跌不久的豬肉價格在很多省域開始拐頭上揚。2020年第50周(即:12月7日—12月13日),全國規模以上生豬定點屠宰企業生豬平均收購價格為33.37元/公斤,環比上漲1.7%,較2019年同期下降1.0%。
  • 比亞迪發布2020年銷量:新能源連續8年第一,比亞迪漢成最大黑馬
    根據比亞迪汽車發布的最新銷量數據顯示:2020年的收官之戰12月中,比亞迪汽車銷量達到了55075輛新車,同比增長高達35%;整個2020年,比亞迪汽車集團累計銷量超過40萬輛大關,達到416337輛。
  • 2020年春運新趨勢:4成旅客異地過年,95後不在意回家
    去哪兒網今日發布2020年春運新趨勢,顯示近4成旅客選擇異地過年、老人兒童加入春運大軍,異地過年促使個性出遊需求不斷上漲。去哪兒網95後產品經理表示,2020年的春運有了新變化——80後們已經在工作所在城市安家立業,對他們而言,春節期間把父母接到身邊是方便實惠的選擇。
  • 數說銷量丨 9月長安汽車如何實現逆勢增長?
    不過,汽車界的「金九銀十」似乎逐漸開始消失了,作為我國最大的實體經濟和重要支柱產業,汽車市場如果萎靡不振,將對中國的經濟形式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據9月數據顯示,汽車銷量已經連續三個月負增長了,9月更是創下了7年內最大降幅,因此網上也傳出相關「購置稅減半」的消息,相信也並非空穴來風,且不說消息是真是假,至少中國汽車協會是坐不住了。
  • 2020年乘用車銷量下滑6.8%至1928.8萬輛 新年首月有望「開門紅」
    2020年,我國乘用車零售累計達到1928.8萬輛,同比下降6.8%,降幅較1-11月收窄1.5個百分點,較去年全年收窄0.6個百分點,體現行業的穩步回暖態勢。對於2021年1月銷量的預估,崔東樹認為,由於春節在2月的因素,2021年1月有20個工作日,較上年同期增加3個,疊加疫情的低基數,2021年1月車市銷量暴增、出現「開門紅」幾乎是必然的結果。
  • 沁人緣年會暨新品發布會引領健康產業新趨勢
    原標題:沁人緣年會暨新品發布會引領健康產業新趨勢齊魯晚報訊 2016年12月9日,沁人緣年會暨新品發布會在浙江隆重舉行,參與此次年會主要是從全國各地趕來的各級代理商。在此次年會上,他們不僅分享了代理沁人緣產品的成功經驗,也成為了第一批見證斯帝們電子菸上市的群體,有了代理斯帝們電子菸的優先選擇權,為他們在共享經濟大潮下更好的贏得市場、賺取財富創造了機會。
  • 銷量連續第15年領跑全國 上汽集團做對了什麼?
    原標題:銷量連續第15年領跑全國,上汽集團做對了什麼?   告別2020,各家車企陸續交出期末大考的成績單。
  • 2020年中國車市的意外、例外和號外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0年1-12月,國內乘用車市場終端銷量為1928.8萬輛,較去年同期下滑6.8%,但降幅正在收窄。2019年,乘用車全年銷量2070萬輛,同比下滑7.4%。這樣的表現,好於大多數預期。2019年12月12日,「2020中國汽車市場發展預測峰會」預計:2020年全年銷量2531萬輛,同比下滑2%。
  • 從2020年白電行業關鍵詞看2021年將有哪些新趨勢
    2020年,對於我國白電產業而言可謂是喜憂參半。受疫情影響,上半年包括白電在內的家電行業業績蕭條,增速放緩;下半年家電業務逐漸好轉,其中,白電業務業績改善明顯。值得一提的是,白電領導品牌在市場規模和品牌溢價上的優勢進一步發揮出來,海爾、美的、格力、海信等主流品牌開始主導市場發展。那麼,國內白電領域頭部品牌在2021將面臨怎樣的發展趨勢與挑戰?
  • 2020年9月日系車型銷量排行榜 哪款車最受歡迎
    【威帥車市 銷量排行】日系車憑藉其較高的性價比、節油性能、優秀的做工在全球贏得了較大市場。那麼9月日系車型的銷量如何呢?日系各款車型的銷量了多少輛?下面小編整理了9月日系車型銷量排行榜數據,一起來看看吧!
  • 全年銷量超162萬輛!2020年中國重卡市場分析及2021年行業預測(附...
    2020年中國重卡市場分析及2021年行業預測(附圖表)   日前,12月重卡市場銷量數據出爐,再創下記錄,2020年全年重卡銷量突破160萬輛。數據顯示,2020年12月我國重卡市場銷量約為11.4萬輛,環比下滑約16%,同比增長24%。
  • 2020年乘用車全年銷售1928.8萬輛,新能源車銷量增長9.8%
    第三是2020年下半年新能源車零售的超強回暖態勢明顯,推動車市走強。按品牌檔次來看。12月豪華車零售同比增長26%,環比11月下降1%,繼續保持強勢增長特徵。消費升級的高端換購需求仍舊旺盛。12月自主品牌零售同比增長4%,環比11月增長10%。國內零售份額39.5%,同比微降0.3個百分點。部分國有自主表現超強,紅旗、長城、奇瑞、蔚來等品牌同比高增長。
  • ModelY人氣或超Model3兩車型佔特斯拉總銷量近9成
    近日,蔚來汽車董事長、創始人兼CEO李斌在蔚來二手車業務發布會上回應稱,特斯拉Model Y未對蔚來帶來影響,這兩天的訂單量沒有什麼大的變化。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特斯拉 Model Y 降價主要衝擊傳統豪華車,尤其是改變了SUV的高溢價的默認規則。
  • 幾家歡喜幾家愁 2020年車市銷量成績單出爐
    對於2021年,一汽-大眾將其定義為「產品大年」,更加信心十足,旗下僅奧迪品牌就計劃推出33款新車型,包括16款新車型/換代車型和17款CKD特殊版本車型;大眾和捷達品牌也表示會陸續帶來新的產品,滿足更多消費者的購車需求。
  • 上汽通用2020全年銷量146.75萬輛 持續加碼「新四化」
    中國財富網訊 近日,上汽通用汽車公布了2020全年銷量數據:2020年共銷售整車146.75萬輛;旗下別克、雪佛蘭和凱迪拉克三大品牌分別銷售926,328輛、311,135輛和230,007輛。2020年,儘管突發疫情給汽車行業市場帶來了巨大衝擊,上汽通用汽車依然憑藉深厚的體系實力,自4月份起穩步回升,7月起批發、零售銷量回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