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喜歡「舔手指」的娃,長大難擺脫2種「下場」,家長別不上心

2021-01-13 孕嬰幫

文/孕嬰幫,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孩子從小就喜歡「舔手指」,一些家長對他們的這種行為不以為意,覺得這樣的習慣並沒有什麼大礙。但這是錯誤的,如果孩子從小就有「舔手指」的行為,長大之後會難逃兩種「下場」,家長別不放心上。

下場1:顏值出現分水嶺

絕大部分家長認為孩子的顏值是基因遺傳的,後天難以改變。但是這樣的想法不完全正確,因為一個孩子的顏值是由「基因」和「後天行為習慣」這兩方面共同來決定。其中,「舔手指」這個習慣就完全拉低了一個孩子的顏值,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孩子哪裡長得都很可愛,唯獨養成了「舔手指」這個壞習慣,那麼她的整體顏值就會受到影響,下頜骨骼可能會變形,這顯然是不利的。

下場2:內心變得脆弱敏感

如果孩子到了三歲「舔手指」這個習慣依然存在,家長朋友就應該重視這件事情了,因為這麼一個小習慣可能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消極的影響。一部分孩子養成「舔手指」說明他們內心十分敏感脆弱。另外,如果其他孩子沒有「舔手指」這個習慣,只有你們家的孩子有,那麼他很可能會遭到同伴的嘲笑和鄙視,長時間耽誤下去,就會對他們的健康構成嚴重的威脅,最終會害了他們。

既然我們都知道「舔手指」是一個不好的習慣,那麼家長應該怎麼樣正確引導呢?

第一:做其他事情轉移注意力

如果家裡的孩子經常有「舔手指」的習慣,並且阻止他們也不能成功,家長們可以鼓勵孩子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從而達到轉移注意力的目的。如:讓孩子玩會兒遊戲,或者看會兒動畫片等等,這樣孩子就會全神貫注到他們喜歡的事情上面,無暇顧及「舔手指」這件事情,進而有助於改掉這個壞毛病。

第二:簡潔明了告訴孩子「舔手指」的危害

很多家長告訴孩子一兩次「舔手指」的危害之後,孩子並不領情,所以這些家長會放棄繼續做這項工作。但是這樣半途而廢的做法是錯誤的,不要因為孩子一兩次的叛逆就放棄,應該定期向他們告知嚴重的後果。如:經常「舔手指」容易將細菌帶進身體裡,從而引發一系列的疾病,很有可能對身體發育造成危害。孩子聽的次數多了,「舔手指」時就會回想起你說的話,進而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

孩子小時候是行為養成的重要階段,這時候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並且要時刻關注孩子是否有不良習慣,如果發現有就要及時給予更正,並想盡一切辦法幫助孩子改正。小時候的可塑性最高,一旦孩子長大之後,再去改正就會難上加難,所以孩子是否能夠成為一個更為優秀的人,家長的功勞不可磨滅。總之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中起到關鍵作用,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不要忽視任何小細節。

我是幫媽,一名高級育嬰師,幫您解答帶娃路上的困擾~

(配圖均來自網絡,侵權刪。)

相關焦點

  • 孩子從小喜歡「挖鼻孔」,長大後會變啥樣?大多逃不開這3種結局
    最近,琪琪媽媽發現女兒非常喜歡「挖鼻孔」,而且挖完後也不洗手,過了一會還會把手指放在嘴裡舔。雖然已經教育好幾次了,但效果並不好,孩子只是當時不挖了,但過一會手又不自覺地放到了鼻子上。琪琪的這個習慣並不是她獨有的,很多孩子小的時候都會有「挖鼻孔」的習慣,有的甚至還會把鼻涕吃掉,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孩子喜歡挖鼻孔?
  • 從小這3個部位大的娃,暗示長大是有「福」人,你家娃佔幾條
    相信大家應該沒少聽到過這樣類似的話語,畢竟每位家長都希望我們的孩子能夠聰明伶俐、健康成長。 現如今有很多家庭,依舊喜歡通過孩子某個部位的大小來評判孩子智商的高低或者長大是否有福氣。
  • 「挖鼻孔」從小挖到大的娃,長大後啥樣?專家:難逃2種結局
    挖鼻子有那麼難改嗎?給閨蜜打電話抱怨完之後,閨蜜的一句話,卻直接點醒了王女士:「你先別著急指責孩子,去醫院檢查一下,是不是孩子哪兒不舒服呀?」聽到這話,王女士也意識到,孩子最近的鼻子確實有些異常,總是「呼呼」的像有異物一般。去醫院一檢查,才發現自己原來錯怪孩子了,這一切,都是「鼻竇炎」惹的禍呀。
  • 被狗舔一口,9歲娃身亡,這2種傷口不重視
    其實很多家長也存在同樣的誤區,覺得「被咬很長時間了,娃也沒啥異常,就沒必要打狂犬疫苗了吧?」家長該如何進行緊急處理?今天科大大(ID:kexueyuer2012)一文講清!另外,科大大還在文末準備了一個小驚喜!進入繪本群每周都有秒殺活動,低至9.9元,著急的夥伴可直接滑致文末參加喲!1這2種暴露不可大意!要娃命!
  • 被狗舔一口,9歲娃身亡!2種傷口不重視,分分鐘要命!
    其實很多家長也存在同樣的誤區,覺得「被咬很長時間了,娃也沒啥異常,就沒必要打狂犬疫苗了吧?」 家長該如何進行緊急處理? 今天科大大一文講清! 1這2種暴露不可大意!要娃命!
  • 打小愛說這3類話的娃,長大多是忘恩的「白眼狼」,家長趕緊糾正
    家長們好不容易把孩子撫養長大,自然希望他們有出息後可以光宗耀祖。而且人多少都會有些私心,孩子長大父母年紀也大了,會渴望子女陪伴,也希望兒女可以承擔贍養義務,安度晚年。羅大爺小孫子今年8歲了,是小區裡出了名的「淘氣包」。一次放學回家嚷嚷著肚子餓,但爸媽還沒有做好飯。於是就抱怨:「怎麼還沒做好飯,這麼慢,我都餓得不行了」。說完書包一扔,衝著爸媽發脾氣。
  • 從小愛「挖鼻孔」的孩子,長大會怎樣?醫生:大多逃不過兩種結局
    為什麼孩子從小就愛「挖鼻孔」,難道是手指「天生適合」?在很早之前,印度的兩位科學家就針對「挖鼻孔」的現象做出過一系列的調查研究,他們對4所學校的200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數據結果顯示:大部分都承認了自己有「挖鼻孔」的習慣,每天挖鼻孔的次數大約有4次,甚至有7%的人說自己每天挖鼻孔20多次。那人為什麼熱衷於「挖鼻孔」呢?
  • 那個從小「愛挖鼻孔」的孩子,長大後怎麼樣了?多半是這2種結果
    成長過程中孩子難免會養成一些壞習慣,所以需要家長耐心、細心的觀察孩子的細微變化,一旦有不合時宜的行為出現,及時糾正,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那個從小「愛挖鼻孔」的孩子,長大後怎麼樣了?
  • 寶寶聰不聰明,從小手就能看出,有這4個特點的娃智商不會低
    雖然小傢伙們看起來懵懂無知,但是家長們仍然可以從寶寶們的身體發育中窺見其大腦發育的情況。比如說,家長們可以多觀察下寶寶的手部動作,靈活的小手可是寶寶們智商高的特徵表現之一。一、有這4個特點的娃智商不會低很多明星在生娃後都喜歡拿寶寶的小手拍照,一家人把手緊緊地握在一起的照片也成了新生兒擺拍的標配姿勢。
  • 孩子有3個「懂事」的行為,暗示長大跟成功無緣,家長別瞎高興
    這是大部分家長都喜歡聽到這樣的誇讚,而且家長們總是將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孩子相比較,比如學習方面、興趣方面、體育方面等等,這些都會被拿出來比較一下。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們總是很開心,認為自家孩子比別人家多了很多「長處」,但是他們並沒有發現,有時候孩子身上表現出來的「懂事」,很大機率會影響娃未來的發展。
  • 2~6歲是娃英語啟蒙黃金期,但這3個坑家長經常踩,娃只會事倍功半
    正因如此,不少家長都對孩子的教育操碎了心,譬如寶媽樂樂,在越來越國際化的現代,她就想讓孩子早點學會一門語言,這對他將來發展有莫大的好處。2~6歲是孩子英語啟蒙的黃金期,學習第二語言要趁早相關的腦科學研究表明:0~6歲孩子的語言學習能力最強,過了這個階段之後,這種能力會逐漸下降。在3歲之前學習第二語言,第二語言的熟練程度有可能達到母語程度。
  • 名字裡的「梓」字,正在讓10後的家長後悔,給娃取名能避則避
    文|秘籍君給娃取名字,是一件極其費心的事情。家長既希望孩子的名字好聽,又不希望孩子名字的爛大街。這種情況下,家長給娃取名,就需要講究一定的技巧。比如,先了解哪些名字已經泛濫了,不要輕易使用了。數據顯示,「梓」字深受10後家長的寵愛2018年廣東佛山公安局的調查數據顯示,在登記的新生兒名字中,「梓」是使用最多的字。其中,叫「梓洋」的男孩,真的是遍地都是,從2017年的第6名,一躍成為第一名,而「梓軒」的名字也是名列前茅。最近兩年流行一句笑話:如果在大街上喊一聲「zixuan」,肯定有好幾個小朋友回頭。這也是在調侃家長給娃取名字濫用「梓」字。
  • 從小愛「挖鼻孔」的娃,長大後會怎樣?專家:大多逃不過2種結局
    2)孩子焦慮緊張近年來人們焦慮現象越來越普遍,也越來越低齡化,即使是年紀很小的孩子也會出現緊張和焦慮。由於年紀小,孩子不知該如何處理這種情緒,就只能用一些小動作來表達自己的不安,有可能是挖鼻孔,也有可能是咬指甲。當孩子出現出現這種焦慮性挖鼻孔的情況時父母要及時幫忙糾正,儘可能的防止孩子養成習慣。
  • 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都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也就是說孩子長大後有沒有出息,多半是由情商決定的,而家長平日裡的教育方法,將決定孩子未來的教養!我國有句老話說得好:「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也就是說孩子的每一個壞毛病都不是突然出現,而是經過長時間的累積和醞釀,最後形成的,因此家長只有從小就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他們長大後才會更有出息。
  • 娃是來「報恩」還是來「討債」的,不用等長大,頭3年就能看出來
    娃是來「報恩」還是來「討債」的,不用等長大,頭3年就能看出來家裡添丁進口是喜事,中國自古以來都注重人丁興旺,無論男女都是家裡的希望,得到全家的重視。但民間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將新生兒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報恩的、討債的、路過的。看名字顧名思義,這前兩種是絕對的對立類型。
  • 兒科醫生:多摸孩子這3個部位,長大後想不聰明都難,家長別不知道
    那麼,兒科醫生:多摸孩子這3個部位,長大後想不聰明都難,家長別不知道! 做法一:適當撫摸寶寶的手指因為每個人的手指上有很多的神經末梢,並且非常敏感。父母平時可以幫助寶寶多按摩一下手指,這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孩子鍛鍊手指的靈活性,有助於大腦皮層的深度開發,對提高寶寶的智力很有幫助,家長可別不知道。
  • 娃頭頂的「菱形縫隙」,預示了娃的健康狀態,6種變化寶媽要注意
    囟門大約會有6種變化,不同的變化都代表了孩子不同的發育情況。,家長們也不用太緊張,只要娃的頭顱在不斷增長,並且始終保持在正常範圍內,哪怕囟門小一些也是沒問題的。家長要帶娃及時就醫。 此外,如果寶寶長期食用魚肝油、四環素或者維生素A,也會引發前囟門隆起的情況。 5)囟門深凹 如果娃的囟門出現了明顯的凹陷,比平時凹的還要明顯,那麼說明孩子可能是嚴重缺水了,家長在給娃補水前應該就醫諮詢。
  • 動不動就掉眼淚的娃,與忍著不哭的寶寶,長大後會有哪些區別?
    現在的家長雖然很愛護孩子,但更注重孩子的內在培養,例如說堅強品質的塑造,畢竟性格強韌的孩子長大後在社會中的立足之地會更多。於是就引申出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遇事到底該不該哭,對此,有些家長認為孩子不該動不動就落淚,女孩如此,男孩更是如此。
  • 李玫瑾:娃的這四個方面要使勁管,長大不僅情商高,做事都利索
    從這些話中不難看出,家長們對孩子的培養可謂煞費苦心,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能過上好日子。然而,許多家長認為孩子小時候不懂事,即使教了,孩子也記不住。事實並非如此,3-6歲是性格培養的關鍵時期,如果我們把這段時間的工作做好,將來的教育就會事半功倍。
  • 長大後「沒出息」的娃,吃飯時會有這4種表現,第一種就讓人討厭
    從用餐時的言行舉止中判斷人品,而孩子作為未來的接班人,對孩子心性的培養更為重要,假如家裡的孩子吃飯時常會有這幾種表現,說明家長要該管管孩子了。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吃飯的時會出現這4種表現,第一種就讓人討厭1、孩子吃飯時獨佔食物,不顧別人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由家中老人看管教育,每個孩子都是家中的小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