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總對她指手畫腳,她勸老人回老家,對方大怒:嫌棄我,就直說

2021-01-20 美美情感

「嫁人不僅是嫁給一個男人,也是嫁給一個家庭。」結婚之後,和對方的家庭好好相處也是非常重要的,這對夫妻以後的生活影響很大。

蘭蘭最近很苦惱,嫁給丈夫之後她沒有受過什麼委屈,丈夫對她特別的好,她在朋友眼裡也是很讓人羨慕的人。可是自從婆婆來他們家住之後,生活慢慢的變得不太一樣了,婆婆剛開始的時候還能好好地跟蘭蘭相處,時間一長之後,蘭蘭發現婆婆好像處處看她不順眼,每次蘭蘭做什麼事情,婆婆總是對她指手畫腳,這樣的行為讓蘭蘭心裡非常不好受。

她和丈夫結婚兩年多了,婚前兩人就說好了婚後不會跟父母住在一起,她想要一個屬於他們夫妻兩個人的小家,丈夫表示贊同她的想法。於是婚後兩人就直接住在城裡的新房裡面,父母都在老家,一天,婆婆突然打電話給兒子說想過來他們家裡看看,丈夫立馬去徵求蘭蘭的意見。蘭蘭對婆婆的要求立馬就答應了,她覺得老人在老家呆久了,出來走走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她沒有想到,婆婆來到她家之後,她的噩夢也就開始了。

蘭蘭每天做飯的時候,婆婆就站在蘭蘭身邊看著她做飯和炒菜的每一個步驟,時不時還要說「這個水放多了」、「這個不應該現在放鹽」之類的話,蘭蘭本來就是結婚之後剛學的做飯,被婆婆站在旁邊不停地糾正,心裡更加的煩躁。「媽,要不您先出去休息會兒吧,我做好了飯叫您,裡面油煙太大了。」蘭蘭小心翼翼地對婆婆說,婆婆再在廚房裡待著的話,她不知道這頓飯得做到什麼時候。

「不行,我就在這看著你,現在的年輕人真是連菜都不會炒,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全家人的飯都是我一個人在做。」婆婆語氣中透露出不屑,蘭蘭尷尬的點點頭,繼續硬著頭皮炒著菜。有時候蘭蘭打掃衛生,婆婆也要追在後面說她哪裡哪裡沒有打掃乾淨,說這個家務不應該這樣做,應該那樣做,蘭蘭真的覺得特別心累,她換位思考之後,覺得婆婆應該也挺累的。

「媽,爸爸一個人在家這麼久,肯定很想您了,您打算什麼時候回去提前告訴我一聲,方便我給您訂票。」一天,吃完飯之後蘭蘭對婆婆說,丈夫也附和道:「媽,您要回去的時候不想坐高鐵也行,我可以請假送您回去。」聽了他們兩個人的話之後,婆婆的臉色突然變得很難看。「嫌棄我,就直說!沒必要這麼拐彎抹角的想要趕我走,我也沒想過要賴在你們這兒不走,你們放心!」婆婆非常的生氣的衝蘭蘭大喊著。

丈夫和蘭蘭愣住了,丈夫對蘭蘭和婆婆之間發生的事情一無所知,蘭蘭心裡的委屈也沒有跟丈夫提起過,因為丈夫工作很忙,她不想給他增加壓力。蘭蘭這次勸婆婆回老家,雖然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婆婆在她家的日子裡總是喜歡對她指手畫腳,讓她覺得不太舒服,但蘭蘭從來也沒有想過嫌棄婆婆,要趕她走的意思。「媽,你是多想了,我們怎麼可能會嫌棄你,只是你出來這麼久了,我們擔心爸爸一個人在老家沒人照顧,你回去之後也可以帶著爸爸一起過來住啊。」蘭蘭耐心地跟婆婆解釋著,婆婆聽了蘭蘭的話,莫名開始覺得不好意思起來。

情感寄語: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也不應該去做一個讓人討厭的人,別人對我們的一再忍耐,並不是我們繼續我行我素的理由,要多學會換位思考。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給子女看大孩子的老人,為什麼都回老家了呢
    王阿姨明白孩子上了幼兒園,她也未必能真的一走了之,過兩年小學生的接送更是緊迫。自己還得像候鳥一樣經常的兩頭跑,沒辦法一切都是為了孩子一切都是為了生活。劉阿姨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孩子大了不再來受氣過去在農村再苦再累,我也養大了自己的三個孩子,培養出三個大學生。可現在帶個孩子,卻總是被兒媳婦挑毛病,要不是心疼自己的兒孫受苦,我早撂挑子回家了。
  • 退休老人的自述:晚年只想自己一個人過,這些養老方式我不接受
    我習慣了農村的清靜受不了城市的喧鬧,很多事情都讓我感覺我就不應該來這個城市。我總覺得我兒媳婦嫌棄我。她每次看我的眼神就是那種一臉嫌棄的感覺。反正就是各種嫌棄我,什麼都不讓我碰,總覺得我是一個髒的東西 孫子也不讓我碰,總說我身上有很多細菌。而且他還叫孫子讓他遠離我,我每天都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身邊連一個說話的人都沒有,我的心裡很寂寞,很壓抑。
  • 富錦87歲張樹中老人:"20多年沒回去 做夢都想老家的房子"
    年輕時,張樹中曾回過兩次老家,如今他已是四世同堂,重孫子都十多歲了。「我有20多年沒回老家了,人老了就愛懷舊,我連做夢總能夢到老家的房子,還有村東頭的那棵大槐樹。我老家還有個90歲的二哥,想陪他過個年。」張樹中說。  「父親這兩年總念叨,想趁身子骨還硬朗回趟老家。」張煥榮說,他們坐火車要歷經28小時才能到膠州,但累點不怕,只要老人高興,就是做兒女最大的福氣。
  • 悟道大和尚透漏:淨空恩師現最想回老家廬江,因為老人都有落葉歸根的觀念,但是……
    因為老人都有落葉歸根的觀念,往生就回老家去往生吧,他第一個想回去的是廬江。《感應篇》是道教的經典,在我們中國儒釋道三教,教義主要是修心。今天也收到汐止拱北殿寄了一箱明年的農民曆,農民曆它前面都有印一篇《孚佑帝君心經》。
  • 「兒子,你媳婦想害死我?今天必須教訓她」兒子:再鬧送你回老家
    小軒母親覺得小新進門就會搶走兒子對她的愛。但是她又抵擋不住小軒的軟磨硬泡,小軒說非小新不娶,無奈之下,她只好答應了。小軒心疼妻子,也會幫她分擔,每次想要找母親,讓她不要找妻子的麻煩,但都被小新阻止了,說不想因為自己讓小軒與婆婆生氣。
  • 有老人幫你帶孩子,就謝天謝地吧,還挑三揀四
    我就像問問這些人,不想讓婆婆帶的,你可以自己帶啊,不是每個老人都願意來幫你帶孩子的,還出力不討好,被你嫌棄的樣子,如果不是因為你放不下你的工作,你的事業,你完全可以自己帶孩子的,既然你不能放棄你的事業和工作,讓老人來幫你帶孩子,那你就想開一點,畢竟是你讓她來的,不是她想來的。現在老人一般都不願意和小輩的住在一起,不是特殊情況,誰都願意自己住。
  • 「你為啥送我那麼寒酸的生日禮物?」她的回答,讓老人不好意思
    女孩子長大了,就會打扮自己了,所以這時候的陳玲跟初中時代的她比起來,簡直就是判若兩人。王兵走到她面前說:「老同學,好久不見,越來越漂亮了嘛,以前還真沒發現你長得這麼好看呢!說說看,這些年過得怎麼樣?」陳玲微笑著回答說:「謝謝誇獎,你也跟以前完全不一樣了啊,變帥了。我過得還行吧,你呢?」兩人就這樣聊了很久,聚會結束,分別時,都互留了微信號。
  • 月下老人的來歷
    極為巧妙地點出了人們對月下老人祈求的主題。    且說這位月下老人第一次被人發現,是在唐代。    唐太宗貞觀初年,有位韋固,少年便喪父母,總想著早點完婚成個家,然而多處求婚,沒有一次成功的。這—回他來到宋城,住在店中。同宿的客人,介紹他與前任清河司馬潘防的小姐議婚,講好次日早晨在店西邊的龍興寺門前與對方碰頭。韋固求婚心切,天剛蒙蒙亮就跑去了。
  • 照顧8個「爸媽」30年 老人搬家也要跟她做鄰居
    晨報實習生 王迎武 記者 倪 冬  昨天下午3點多,59歲的趙克蘭拎著一袋肉和蔬菜,從她自住的寶山區共富二村出來,一路小跑到馬路對面的共富一村一位她結對幫助的老人家裡。  帶著前夫父母改嫁  1986年喪偶的趙克蘭帶著年幼的女兒,還有前夫的父母,改嫁給現在的老伴周時運,「當時我並不知道他也一直在照顧一對無依無靠的老人。有一天,他帶我去浙江路一棟舊房子裡看望那對老年夫婦,我才知道。」從此,趙克蘭從心裡接納了這兩位老人,跟著丈夫一起照顧他們。
  • 老人說:夢見她三回緣分便已盡。這事是真的嗎?
    1.老人說夢見一個人三次就是緣盡?這沒有科學依據,想一個人會常夢到,別說三次,三十次緣也不盡,有緣就珍惜怎麼可能會盡,無緣也別為難自己,一切順其自然!老人說連續夢到你喜歡的人3天就說明緣分到了,這個只是迷信!一晚夢見一個人三次,可以證明你真的很愛愛這個人!如果喜歡他或她就大膽的去表白。
  • 97歲的老人離世,我們老家叫「喜喪」
    圖文:朱迅翎在我們蘇北農村沛縣老家,白事分痛喪、悲喪、喜喪。痛喪乏指幼年夭折;悲喪,死於非命;喜喪,年邁高壽老人。今天,奔喪大屯的大嫂,她高壽九十七歲。大嫂,十七歲從微山湖畔安莊嫁到大屯劉家,她的一生,是辛苦的一生,樸素的一生,善良的一生,雖然她沒有轟轟烈烈的壯舉,但卻讓後輩們敬仰。奔喪的路上,想起大嫂面對饑荒的年月,為一家老少餬口,邁動一雙小腳,爬冰過湖,到河東用布換回紅籮卜的場景。那時,微山湖沒有修築攔湖大壩,一到冬天,天氣零下十幾度,驟冷,冰凍,封湖,冰凍半尺,只有爬冰過湖。
  • 她嫌老人寒酸,多次用言語擠兌她,老人的做法,讓她不好意思
    尊重老人,愛護幼小,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做到的事情,尤其是生活在一個家庭之中,長輩永遠都是長輩,無論說了什麼話或者做了什麼事,都不應該公然去頂撞,要尊重他們的想法和思維方式。在生活經驗這一方面,老人畢竟是過來人,心胸自然會比年輕人豁達很多,在很多事情上也沒有那麼在意,年輕人一定要懂得這一點,不能得寸進尺,更不能恃寵而驕。
  • 29年她只做了一件事 給文昌200多個老人孤兒一個家
    父母到處託人,好不容易在文昌縣城一家國營食品廠給我找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可我不願意離開光榮院,氣得父親要趕我出家門,母親罵我有病,就連朋友也說我是怪人。」韓文英說,但是,從第一天走進光榮院大門的那一刻,她的心就留給了那些需要幫助和照顧的老人和孩子。  1997年,光榮院遷至文城鎮文清大道。文英和同事在雜草叢生的房舍旁種上了龍眼、楊桃等果樹,開闢了菜園,還養了文昌雞。
  • 多年後村裡原來的老人相繼去世,年輕人互不相識,你還會回老家嗎
    雖然說現在我的老爹還健在,但我母親已經去世十幾年了,周圍的鄰居,以及那些叔叔大爺們,很多人已經不在了。老爹住的房子,周圍大多都是跟他同齡的人,有的鄰居已經走了好幾年了,子女都在城裡工作很少回老家,老家的房子已經鎖上了門。我每次回老家,途經鄰居門口的時候,都會想起那些已經故去的老人的音容笑貌。
  • 我於昨夜去世,走時心如止水:老人的遺書,寫滿老無所依的真相
    我的父親有一個叔叔,他這個叔叔這輩子過得比較辛苦,至少在我看來是這樣。因為他如今已經87歲的年紀,還一個人住在老家,他們老家現在整個村子,幾乎可以說只有他一個人了。我上次看到老人的時候是去年,他來城裡走親戚,感覺他走路都顫顫巍巍的了。
  • 疫情中,獨居老人認她作「幹閨女」
    經詢問,這位婆婆姓黃,今年已經80歲了,是一位獨居老人,家裡儲備的生活物資都吃完了,可老人不會使用手機微信等智能化工具,加上看到小區門口有人值守,便想冒險翻圍牆出去買菜。「我每天都在這個社區,需要買什麼,您給我說,我跟您送過來......」。得知這一情況, 程慧蓮立即給黃婆婆送上了一些生活物資,並主動攬下了給老人送物資的任務。
  • 老人:勸你這麼做,別犯了忌諱
    老人:勸你這麼做,別犯了忌諱婚車遇上出殯車,這種事情雖然我沒有遇到過,但是我感覺在我們老家這種事有可能會發生,因為我們這邊出殯的話一般是十點之前要抬上墳山或者公墓(當然十點之後的也有但是比較少,也有五六點的),接親的話,如果比較遠一點的地方可能會有的早一點,但是12點之前必須要回到南方家拜堂(拜完堂,起完哄之後客人才用餐),再加上現在很多人結婚都不是像以前按陰曆來了,而出殯還是按老黃曆
  • 「你對象總是避著我」「她惹不起你,還躲不起你嗎?」
    男人撓了撓頭:「好看是好看,但是媽她不會喜歡的。」女人有些生氣了,直接取下衣服付款就走了。男人尷尬得不知所措,剛要追出去,老闆娘留住了他。老闆娘笑笑說:「你真的想好了怎麼去追回來你媳婦兒?」男人有些氣餒顯然不知道,這個問題他要是能解決也不至於現在這樣:「唉,我也很為難,我媽和她爭吵了幾句,其實都是小事,這不就總躲著也不是辦法呀!」
  • 獨居老人喜獲大橘,對其他老人大肆炫耀,不久後小鎮變貓鎮
    ,無奈之下她選擇了獨自回鄉下生活。 一個人的生活總是孤獨的,儘管也會有很多老人經常聚在一起聊聊八卦,但是她並不能跟她們每時每刻都相處在一起。 在拿到貓的一瞬間,她特別嫌棄地看著橘貓:「我是不會喜歡你的!」(Rio爸爸在這裡腦補出了一個老頑童雙手叉腰的形象)。
  • 離鄉70年,臺灣90歲老人唐山尋根重回老家
    歸心似箭,剛下飛機,張萬龍老人和兒子張建邦、兒媳趙容秀便乘坐前來接機的唐山親人車輛奔赴老家。70年的闊別,當日19時30分,臺灣90歲高齡的張萬龍老人終於到家啦!▲張萬龍老人下飛機後,親人們衝上前去親切地握著老人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