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9號下午,
住在貴陽市礦燈廠宿舍的許大爺,
和三五好友在家中相聚。
讓這位七旬老人沒想到的是,
突然一聲巨響傳來,
家中一個房間的地面下陷了。
1月5號,記者來到許大爺家,看到下陷的房間地面呈下坡狀態,鋪在地上的木地板與牆上的踢腳線基本已經分離;因為地面的下陷,衣櫃也已經脫離地面,導致衣櫃頂端與天花板接壤的位置出現裂縫,另外記者還發現,地面下陷高度大約有十公分,與房屋內牆產生了縫隙,縫隙大小可以容得下一隻成年人的手。
許大爺向記者回憶了事發當時的情況:「當時我們在打麻將,打著打著突然就『轟隆隆』的,我就出去看看這個房子周圍有沒有啥事兒。當時挺害怕,然後就喊地震了。」
事發之後,許大爺立即通知了親戚劉師傅,劉師傅於第二天一早趕了過來。「我們過來一看都嚇到了,我就給街道辦網格員打電話。她就通知了相關部門,來了幾組人來看,到晚上就給我們發了這個通知,就說安全起見最好不要住在裡面。」
按照街道辦下發的通知,劉師傅將許大爺接到自己家住了三天。三天後,許大爺想要搬回來,可房屋地面下陷的問題卻遲遲沒有解決。「因為當時有關部門留了我的電話,但沒有給我他們的電話。他們說當時元旦要放假了,先把老人接出去,元旦以後再處理。」
記者採訪時,已經是元旦假期結束後工作日的第二天,劉師傅說,他依然沒有接到關於問題如何解決的回覆,他很著急,於是再次與街道辦的網格員取得了聯繫,「網格員就說事情已經往上報了,自己沒有辦法處理。」
得知情況後,記者與劉師傅來到了轄區清溪路街道辦事處,找到了事發時曾到現場進行查看的工作人員吳松傑。吳松傑說,事發之後,他就通知了國土部門、住建部門以及區政府等多個職能部門來到現場。
「國土部門帶著現場人員到現場進行了查看,初步判斷不是地質災害。從現場的情況來看,它的主體應該是安全的,只是房屋修建的時候,樓棟與地面的落差有60釐米左右。有一個隔層,施工單位原來在這個地方進行了相應的回填,可能是因為回填不夯實的原因造成了下沉。」吳松傑說。
與此同時,住建部門也給出了初步的判斷:「住建部門是晚上聯繫到在觀山湖的鑑定中心人員到現場進行查看,他們的判斷和國土部門的判斷意見差不多,初步判斷是主體是安全的,但是要進一步的進行檢測的話,需要帶設備進場。」
吳松傑解釋,當時正值元旦假期前夕,與鑑定單位和工程師進一步落實檢測手續需要時間,於是他們承諾劉師傅會在元旦後進行處理,並給劉師傅傳達儘快搬離的溫馨提示。「我們節後第一天上班,和住建部門進行了溝通。住建部門的反饋有兩個,第一個是他們要和鑑定中心籤訂相應的合同,然後他們會派出專門的鑑定人員到現場進行查看。第二天會帶著設備進場,進一步的進行鑑定。」
吳松傑還強調,在進行專業鑑定工作的同時,住建部門也已經在尋找房屋的建設施工單位,準備督促他們對下陷的地面進行修復。「目前,他們原來修建房子的合同已經找到了,下一步住建部門要根據他們施工建設的要求來跟進處置這個事情。」
1月6號,記者從劉師傅處得知,
街道辦已經和鑑定單位
到家裡進行了專業的勘探,
只是結果需要等待幾天,
劉師傅希望,鑑定結果出來後,
家中能儘快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