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疑別人的善,是人性的惡,只能自食惡果

2021-01-13 肅竹時空

心存美好,則無可惱之事;心存善良,則無可恨之人。用自己陽光,去溫暖別人,將收穫更多溫暖。一個人對別人的態度,首先反映出的就是自己的內心,而你付出什麼樣的因,也必將得到什麼樣的果。懷疑別人的善,是人性的惡,只能自食惡果。

01懷疑別人的善,是人性的惡,只能自食惡果

一個朋友吐槽說,她自己掏心掏肺地對待娘家人,不僅是對自己的父母好,對哥嫂侄子侄女都一樣好,但是卻被人懷疑她別有用心,嫂子說她想分家產,甚至因此辱罵父母。

這種事一說出來,就有很多人接上吐槽,仿佛這種事是一種很常見了。有很多朋友說,現在善良的人越來越難了,就算你做得再好,也會有人懷疑你。

質疑仿佛是這時代一種廣泛存在的現象,仿佛萬事萬物皆可疑。在此前特殊時期,有那麼多人在一線撲湯蹈火,不顧個人安危,但是質疑聲卻從未停歇。

有人把見什麼都質疑的人歸類如「噴子」範疇,因為噴子多無腦。但是那些喜歡質疑的人,大多還表現得很聰明,而且都要有一定學識,他們的質疑往往帶有極強的煽動性。

所以說,質疑黨並不是無腦,但多數人是缺德。當然我所說的質疑黨並不是那種帶有科學態度的人員,而是那種在道德層面上,用自己的惡去懷疑別人的善的那一族。

在這些人的心中,別人做任何好事,都帶有「非奸即盜」的目的,所以對於別人所做的善行,總帶著防禦甚至詆毀的心態面對,這其實只是表現出自己內心的惡。

02用自己陽光,去溫暖別人,將收穫更多溫暖

記得有一年,在小區樓下,眼睜睜看著前面兩個小青年的一疊零錢掉了,我撿起來追了幾十米給他們,看到的卻是他們驚恐萬分,死活不承認錢是他們掉的,其中有一個說:「你撿到了就是你的了。」

當時我也很無奈,在眾目睽睽之下,仿佛我真的就是那種玩撿錢包遊戲的騙子,再說什麼可能會挨揍,所以我就只能拿上錢走了。

他們質疑我的行為,他們得到了什麼呢?什麼也沒得到,但是卻損失了錢。這也許就是他們在為自己內心的陰暗買單吧,希望他們發現的時候能夠有稍許改變。

我們的世界大多數人都是陽光的,只不過被少許人的陰暗給影響了,以至於很多人在無法分辨別人的真實目的時,凡事都往壞處想,寧願相信惡,而不相信善。

懷疑別人的善良,其實就是人性中的醜惡,也是人性的弱點,而這種醜惡必將會帶來對別人的傷害,對於社會良知的傷害,而這些懷疑的人也必將自食其果。

心存美好,則無可惱之事;心存善良,則無可恨之人。用自己陽光,去溫暖別人,將收穫更多溫暖。一個人對別人的態度,首先反映出的就是自己的內心,而你付出什麼樣的因,也必將得到什麼樣的果。

肅竹2021.1.12於勉縣(原創作品,嚴禁侵權)

#成功#

相關焦點

  • 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人性中的善與惡)
    古往今來,人性的善與惡一直是哲學史上爭論不休的命題《三字經》開篇就是一句:人之初,性本善。而儒家的荀子堅決否定這種說法,他認為:人性本惡科學發展到今天,人們已經知道,人性本無善惡,善惡都是後天形成的。也就是說,善與惡各自佔據了人的左右心房莎士比亞有一句名言:我是人,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佛教也持有相同的觀念,佛家認為:人人心中皆住著一個佛,也住著一個魔。
  • 背叛婚姻的人,終究躲不過自食惡果!
    這幾種自食惡果的結局,是很多背叛婚姻之人,所要面對的結局! 第二、會被家人拋棄,讓人指指點點 你會成為別人背後的談資。別人會對你議論紛紛,對你指指點點。或許你不在乎別人的議論,但你卻不能不考慮家人的感受。當家人無法忍受你背叛的話,那麼把你掃地出門就是最容易發生的狀況。在讓你出門的時候,家人什麼都不會給你,讓你真的孑然一身!
  • 在你心中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是什麼讓人有了不同的善與惡呢?思考良久,實踐多次,漸漸有了更清晰的認知,說給看官門聽:人的善與惡不是客觀規律,不如生物是有細胞分化而來,地球具有萬有引力;而人性的善與惡本身是一個主觀判斷,主觀感受,也就是自己認為某人的善或許對於另外的人來說是惡!那是什麼決定了,別人對你的行為表現都是善的呢?
  • 《楢山節考》:生存和貧窮的壓力下,藏著人性的善和惡
    而作為他學生的今村昌平卻不認可,他認為底層人物艱難的生活狀態才能真實反映戰敗後日本的狀態,他的電影多數是灰暗低沉的,他關注社會底層人物的生存狀態,電影中,沒有溫情和刻意,只有對人性最赤裸裸的刻畫,人性或灰暗,或貪婪,或暴力,電影中美與醜,善與惡 ,質樸與野蠻,慈悲和殘忍,用這種矛盾的對比剖析人性的複雜,讓人思考和反省。
  • 人性最大的惡,是見不得別人好
    人性最大的惡,就是見不得別人好。 見不得別人好,其實也反向地承認自己的能力不如別人,說明你還不夠優秀。 自己的能力不足,就不允許別人比自己有本事,還要否定別人的努力,實際也反映出人的病態心理。 所以,見不得別人好,是一種「病」。
  • 管住人性的惡就是善的制度
    這幾年我一直在講管住人性的惡就是善的制度,網飛的做法可以說一步到位了。1. 120 人的公司因網際網路泡沫危機而裁掉 40 人,卻意外地提高了人才密度。2. 永遠堅持行業內最高的薪資,為最優秀的人支付最高的薪資。3. 員工可以自己決定休假,不需要審批。4. 沒有費用審批,只有一條原則:公司利益至上。5.
  • 讀《荀子》悟人性|人性咋就那麼惡?
    以至於就不會走過那麼多的彎路,吃過那麼多的虧後,才能感到人性的黑暗。----雲在青山水在天梁啓超說,「自秦漢以後,政治學術,皆出於荀子」。譚嗣同言「二千年之學,荀子也」。沒錯,今天我們要請出場,告訴我們人性黑暗的這位大賢,就是荀子。(02)荀子(約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況,字卿,華夏族(漢族),戰國末期趙國人。
  • 人性?是「惡」還是「善」
    各位讀者朋友們早上、中午、晚上好,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人性」二字。額……怎麼扯到獸性了,好吧,各位就暫且把獸性當作人性吧。我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各位也不要抬槓,只是打個比方,如果我每天給你一塊錢,突然有一天沒有給你,那麼你就會記恨我,如果我每天給你一巴掌,突然一天忘記給你了,那麼你就會感謝我,這就是所謂的人性,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意。
  • 有四種善事會得惡果
    「虛偽」的因果相狀是怎麼個樣子,我們可以讀讀《涅槃經》上佛對迦葉菩薩「有四善事獲得惡果」的開示,不是善有善報嗎!怎麼會得到惡報呢?為什麼?「善男子!我雖復說一闡提等,名為常沒。復有常沒,非一闡提。」一闡提,就是沒有善根的眾生,這些沒有善根的眾生,當然長劫以來在惡趣中流轉;但是,有另一類常沒常流轉的眾生,不是沒有善根的眾生:「何者是耶?如人為有修施、戒、善。
  • 《行善做惡論》為什麼善心善念不得善果,因為你在做惡!
    一,善行定義善,在中國古文字中,善有好的意思,所以善心就是好心,行善就是做好事,慈善就是對弱者的憐憫而做好事。善果,就是由於做好事而得到好的結果!二,善心可能不得善果那麼,人由於善心善念就一定會有好的結果嗎?
  • 孟子人性善論:人-人性=魔鬼?
    孟軻,孟老夫子的人性善論,特別引人注目。他說「惻隱之心,仁之端邊;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也。」。「端」就是萌芽,人人都有四端,把四端擴充就是仁義禮智四種道德。「仁義禮智根於心」。「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
  • 人的本性究竟是善還是惡
    由於這部電視劇是以秦國以商鞅為主角的,所以這場辯論毫無疑問是商鞅獲勝,然而歷史上性善論與性惡論的辯論可就沒這麼簡單了,事實上直到今天這兩種觀念仍有博弈。上文提到的商鞅與孟子的辯論儘管並不存在於真實的歷史中,但的確形象生動地反映了儒、法兩家在人性善惡這個問題上的分歧。孔子和孟子看到了人性的善,那是在沒有利益衝突的時候;商鞅和韓非看到了人性的惡,那是在面臨利益衝突的時候。
  • 孟子曰「性善」,並不是「人性本善」
    再來,說明《孟子》討論「人性」的用意。當《孟子》提倡「性善」的時候,他並不是從科學家的立場在研究人性。科學家的立場就是像在研究DNA一樣,把人類的基因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看看人類的體內有哪些因素,而這些因素是如何決定人類的思想及行動。這當然是一種研究人性的途徑,但《孟子》覺得這種研究成果只能說是「物性」,頂多是在研究人類作為一個物種的特性而已,談不上是「人性」。
  • 知更塔羅:雙子座九月下旬感情運勢,吝嗇付出,自食惡果
    知更塔羅:雙子座九月下旬感情運勢,吝嗇付出,自食惡果ta會願意為一段感情去付出,去安撫伴侶的不安和煩躁,總之ta其實是一個非常細膩又非常善良的人,但也因為ta的細膩,才讓別人更容易戳傷ta。ta也許會給身邊人或者說伴侶一些建議,但是可能方式不太對,會讓人覺得ta有點好為人師。而這個審判的出現,意味著你們的危機可能會被解除,也許是你們審慎的做出了一些決定,或者說犯錯誤的那個人,幡然醒悟了。
  • 佛前供花果時,牢記一句話,好運不招自來!
    其實在佛前供花供果,真正的目的是為了提醒自己,世間因果,真實不虛,我們在佛前供花果時,一定要牢記這句話,只要牢記因果,好運才能不招自來。佛教的供花、供果,其實代表的是因果,新鮮的水果和鮮花代表了善因,只有經常在佛前種下善因才能招來好運。
  • 人性的惡,你永遠都想不到
    作者:醉紅塵「人性的惡,你永遠都想不到」,這句話聽來就讓人有種毛骨悚然的感覺。但是,事實卻是如此,就像那句話所說:萬丈深海終有底,三寸人心不可量。當然,社會的主流一直是好的,但是卻有一些黑心之人,把傳統美德的清流給攪渾了,真是讓人痛心。
  • 孟子講人性本善,荀子講人性本惡,兩人互相矛盾嗎?
    我們來翻譯成現代文,孟子說:「其實就實情來說,人性是可以為善的,這就是我所說的人性本善。至於有的人行為不善,並不是因為人沒有善的能力或萌芽,也就是說這不是人本質的過錯。同情之心,人人都有;羞恥之心,人人都有;恭敬之心,人人都有;是非曲直之心,人人都有。
  • 孟子說人性善,荀子說人性惡,西方說人有原罪,到底誰對呢?
    表面看上去佔了上風,只是到了現代社會,這個爭論似乎顯得不重要了,因為現代人的人性不能用簡單善和惡去評判,只能用趨利還是道義來評判,說白了就是你這個人是重視利益多些,還是重視道義多些。如果你重視利益,可能就會變得很勢利、功利,如果你重視道義,可能就會更加善良些,更加遵從自己的內心和良知而活。
  • 人性惡的種子潛藏的有多深?
    文/幽蘭公主 謝絕公眾號轉載不是每一粒惡的種子都會結出惡果,但是在真善美的對面都有一個隱秘的角落。總有一些人,善於偽裝,在現實生活中善於將自己偽裝成謙謙君子,身邊親朋好友,街坊鄰居,單單從表面看,都看不出他做人的本質。
  • 東野圭吾筆下最經典的20句話,帶我們看清人性的善與惡
    從《白夜行》到《解憂雜貨店》 東野圭吾總是用獨特的手 帶我們看清人性的善與惡 生活中的冷與暖 有人說 他能把一個故事講得引人入勝